冬天下大雪是家常便饭,鹅毛大小的雪片在太阳西垂的天空满天飞舞,纷纷扬扬。开始下的很少,几片白色的雪花在阴暗的树林中飘荡。后来逐渐变得稠密起来,垂直地、很有规律地、以巨大的雪花降到大地上。一场缓慢持久的雪,它们为高山峻岭披衣戴帽,穿上银装。在高山上、低洼处种上“棉花”,去年没留种,今年还开花,一夜之间,千树万树梨花开,大雪填平了沟壑山谷。
春意已经挤进来了,挤进来的春意像腊梅一样,在千家万户绽放出醉人的微笑。女人蒸着饽饽,男人用烧红的烙铁把猪头、蹄子烙了一遍又一遍,直到一根绒毛也没有,才肯罢休。然后,又无休止地洗猪肠、猪肚,加面碱又放白面。满屋子弥漫着饽饽的香味,那味道远远胜过生面的味道。伴随着年味的加浓,香玲也渐渐被毕丰收家浓郁的节日氛围浸染透彻,融入毕丰收的家庭之中,再也没有旧模样,再也不是外家人。
由于刚刚添了新过门的媳妇,家口大了,家庭的大树更加枝繁叶茂,香玲的公婆就更注重祭祀的礼仪。
到了腊月二十九这天,毕丰收早早起来去挑水,挑满大水缸,老人讲这叫细水长流幸运满满。太阳出来以后开始贴春联,也叫封门。春联和过门钱(用彩纸剪成,贴在门框上的)贴到房门、院门上,连外墙、内墙、车上、水井上、粮屯上、水缸上、猪圈上、大柜上、箱子上都贴上条幅或者福字。在需摆供的地方设上灵位,当然忘不了财神爷和老天爷。院子正南给天地老君,还要打上棚子,放上香炉……
三十这天早晨,公公洗干净手,先在正房的北墙上挂一领席,然后把宗谱(“祖子”姥公姥姆)拿出来,挂到正北墙上的席上。祖子是一幅特大型挂画,还附带一副对联。祖子的整个大小几乎有一铺炕那么大,上半部分是祖宗八代的名字。家族里的成年人过世了,经过族人许可,他(她)的名讳就会被请上祖子。下半部分是一些神的画像。祖子成了家族的象征,家家必备,结婚成家的,都恭敬地请一张回家,以备春节好用。祖子前面摆上一张八仙桌,桌上铺桌布,外面围上桌围,然后摆上供品,请上一对通红的大蜡烛,摆上香炉。
毕丰收家里的摆供是很讲究的,不过跟香玲家的讲究稍有不同。八仙桌的后半部分的若干小碗,不是十六碗,而是二十四碗,内容也各不相同。供品都是最稀奇的水果、菜肴以及自家做的大枣饽饽。水果中的瓜果桃梨都是刚收下来时选的最优良品种,然后费尽心机保鲜到过年。过年拿出来,给他们心中崇拜的仙神祖宗们享用。碗的前面摆的是“三牲”,即猪、鸡、鱼,“猪”是煮熟的一个猪头,“鸡”是整个的公鸡,把爪子去掉,留下大腿以上的部分。那鱼是选上等的,油煎以后把它捞出来,放上香菜。供到列祖列宗面前,表示年年有余。
“三牲”的两侧或者背后是一边五个、总共十个“大枣饽饽”。下面三个上面两个摆成锥形。最前排再放上两个大蜡台,插上两支孩子手臂粗的大蜡烛(守岁时点),再摆上一个香炉。正中摆完,边上的就简单了,灶王神供在锅台上,财神供在里屋,天老爷(天地神)供在院中正南,只放三碟供品,放一只香炉。祖传的八仙碟八仙碗等家底这时都派上用场了。
三十这天晌午要吃隔年饭。婆婆做了一大锅大米干饭,一大盆由鸡肉、排骨、白菜、粉条、豆腐炖的大杂烩(百福菜)算是隔年菜。大米干饭是要上供的,用一个个大花碗盛满米饭,再在米饭碗里放几个大枣,一碟碟的米饭供给神们,正北三碟,灶神和正南三碟,然后摆上红筷子,他们就等各路诸神来享用了。隔年饭和隔年菜要剩得多,预兆年年有余。
吃过午饭,婆婆就开始忙活做晚上和第二天早晨的饺子,擞面,切菜,调馅等等。到下午四五点钟,男人们开始出去迎年了。公公领着儿孙到祖坟烧点香纸,放鞭炮,磕个头,然后大小孩子们喊一声:“老爹老母,回家过年啦!”往回走的路上,都小心翼翼,小孩子也不再调皮捣蛋了,一边一个让自己爸爸牵着,因为老觉得后面有“老爹老母”在跟着,要和他们一起回家过年。回到家,朝正北的老祖磕头,就算把“亲人”迎回来了。到各灵位前烧纸上香,用烧酒浇奠过后,开始吃晚饭。
一家人喝酒的喝点酒,不喝酒的用水代替,或者吃菜,只要心情有,怎么都欢喜。吃过晚饭,毕丰收和香玲就去看春节晚会去了。晚会已经举办好几年了,不像刚举办的前几年那么红火了,混血儿费翔演唱的“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温暖了我”,一下子唱红了长城内外,唱红了大江南北。在香玲等一拨与唱歌沾边人中间迅速传开了。到了晚上十点多,陆续有鞭炮声传来。十一点多香玲公公就忙活开来,烧纸上香磕头,然后放鞭炮。婆婆先做好十几个菜,然后忙着下水饺。这时候正是午夜时分,万家鞭炮齐鸣,此起彼伏,震耳欲聋。一般人家都放个上千响的,有的家境富裕的还放个上万头的,更有人家放礼花礼炮,整个天空非常热闹。一阵鞭炮齐鸣之后,整个村子都弥漫着火药味,很快就钻进孩子们的衣袖里,老人的被窝里。
放完鞭,端上水饺,一家男子恭恭敬敬地磕头,先给老祖,再给爸妈,磕过头就分压岁钱。小孩子美美地收好压岁钱,装进口袋,在外面按按,直到确定不能窜出来以后才开始吃饺子。香玲是新媳妇,也收到公婆分给的两份压岁钱。这饺子不同于平常的,馅里分别包有钱、糖、栗、枣。钱代表来年发大财,糖和大枣代表生活甜甜蜜蜜,栗子代表大吉大利。一家人都憋足了劲吃,想多吃出几个名堂来。香玲咬的第一口水饺就把大枣给吃到了,毕丰收也相继吃到了包钱的饺子。
吃完水饺,三点的钟声敲响,村里开始热闹起来,一家一族的男人们穿上新衣服,打起灯笼(后来换成强光手电和应急灯),带上孩子,开始走出家门到长辈家磕头、拜年。女人则在家坐守天明,名曰“守岁”,还要给前来拜年的家人朋友递炒花生,送糖果,敬烟酒。第二天一大早,也就是大年初一,才轮到香玲和小姑子们出去串门问好。东方泛起鱼肚子白,走在大街上,偶尔还会传来几家鞭炮的声响,那是看晚会熬夜太久的人家,在补落下的功课。
过年是异常快乐的,给香玲平淡的生活平添了许多欢乐,帮助香玲融入毕丰收家庭的同时,也加快了香玲的成长,将年轻人浪漫的情调推向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