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新和
贾志敏先生说:“当年,我为了生活走上这三尺讲台。今天,我离开这三尺讲台则一刻也无法生活。”这话我信。贾先生今年78岁,罹患癌症,动过六次手术,仍屹立在讲台。上手术台与上讲台,成为他生活之常态。他以信念逾越、战胜病痛,将师道之弘毅、壮美演绎到极致。
我也曾设想将如何死去,答案与贾先生不无相似,我愿死在讲台。教师死于讲台如同战士殒身疆场,死得其所。我羡慕胡适先生死于演讲,这是学者之莫大福气。祈盼我们都能如愿以偿。
2016年5月6日的杭州“千课万人”教学观摩会上,我有幸给贾先生评课。初次见面的第一印象:谦恭、儒雅,神采奕奕,丝毫没觉是年近八旬的病人。张伯阳先生告诉我,贾先生不论身体多不好,只要一上讲台,便精气神十足,光彩照人。诚哉斯言,先生出现在讲台,会场顿时熠熠生辉、活跃异常。
先生上五年级作文:《作文好玩,用事实说话》。他侃侃而言:语文比数学好玩,数学只有一个答案,语文则变化无穷,表达同一个意思,有无数个口语、书面语……既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也创造了轻松的气氛,激发起他们的言说欲。“学习怎样说得有趣”,是其教学目标。他要学生写“我”,说说自己是怎样一个人;再以学生优秀作文“示例”,让他们领会如何说得有趣。他对他们的朗读、发言、作文均悉心评判、纠正,使之明白怎样才更准确、生动。如,学生说“我爱吃零食”,先生接口道“我是个吃货”;学生说“妈妈就生我一个,我很爱妈妈”,先生脱口而出“我是妈妈的小棉袄”;学生说“我爱吃冰淇淋”,先生改述为“冰淇淋是我的最爱”……学生说得好,他适时加以鼓励:“作家从这里起步。”扣紧目标,一以贯之,不枝不蔓,是先生最见功力处。
课后我评点道:“这是我听到的最凝练、老到、稳健、机敏的课。”凝练,表达精炼;老到,胸有成竹;稳健,有条不紊;机敏,反应敏捷。教学内容、节奏的掌控,张弛有致,恰到好处。没有噱头,没有雕饰,是半个多世纪历练出的浑然天成之境界。
目标集中——单纯中见深蕴,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组织恰当——简洁中见严谨,层层铺垫,稳扎稳打。
点拨精准——细微处见敏锐,不假思索,一语中的。
先生为讲台而生、而活,讲台因先生而设、而美。先生与讲台同在,乃吾侪之幸。
(潘新和,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