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运动会结束后的一个星期,就在期中考试前一周,七、八班与一、十六班的篮球大战,开始了。
虽然说这次是民间比赛,但辛秦却请来了我们的数学老师当裁判。
辛秦告诉我,请数学老师来当裁判并不是心血来潮,随便找来,而是有战略上的考虑。李老师(数学老师姓李)虽然除了教我们七、八班,同时还教五、六班,但并不教实验班(他们有另外专门的数学老师)。所以,怎么说呢,他和我们算是“同气连枝”。
“同气连枝有什么用,你看李老师那一副四眼包青天的样子,会站在我们这边吗?”我觉得他的想法有点天真了。
“他不用站在我们这边,只要他不偏心实验班那帮家伙就可以了。我们不想占人便宜,但也绝不吃亏。”
以前我总觉得辛秦做事不会变通,甚至有点傻,但现在我发现,其实那不是傻,是正直。
我们数学老师有深度近视,是一眼镜男,但评卷打分之严厉,却是名声在外。有次数学月考,我有一道大题,因为忘了写个“解”字,,被他扣了一分,卷面成绩正好59分,至今令我耿耿于怀。有时候甚至变态到就连字写得潦草都扣分,大家开玩笑地说,我们数学试卷的分数可能跟老师的工资成反比,所以才这样百般刁难,往死里扣我们分。
不要以为实验班的都是些书呆子。一班、十六班在本次校运会上的综合得分在高一年级里竟然排前一、二名,这真的是“啪啪”打脸。学习好不好和擅长运动与否,事实上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有这样想法的人,都是以偏概全,包括以前的我。
据辛秦说,他们平时放学打球,偶尔会跟实验班那伙人打些小比赛,输多赢少。实验班里会打篮球的那几个人都挺厉害,特别是一个叫高壮的男生,是他们队的灵魂人物。高壮,这到底是他的绰号还是本名,我忘了,但人确实长得又高又壮。
比赛前夕,有一个小风波。
“前天放学,经过门口传达室,保安叔叔竟然跟我说‘你们要加油啊’,搞得我不知道怎么回他。”欧sir作为班代表,很多时候需要轮值在校门口查出勤,跟门口保安算是面熟。
“就昨天,我认识的一个高二的师兄也来问我比赛的事……”钟由说完迅速撇清关系,“事先声明,我可没有到处乱讲,不关我事啊。”
这场普通班VS实验班的“地下篮球赛”,是辛秦和欧sir他们一手策划的,但从头到尾都没有对外宣扬过,就是怕节外生枝,惊动到学校领导。
可是,怕什么来什么,比赛的消息像安上了翅膀,传得飞快,一时成为同学们课余餐后的谈资。
高中的学习是很枯燥的,每日三点一线,单调乏味。这些校园内外的八卦,外人看似毫无营养,但却是我们校园生活的必需品,就像盐,往我们清汤寡水的生活里撒一把,顿时就能鲜活起来。
虽然学校不让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但手机却是老师们管理学生的重要工具。刚开学的时候,班主任程美就建了个微信群,把班里的同学都拉了进去,为此,搞得原来没有微信的同学都去新注册了一个。学校里的通知、班级里的大小事务,甚至是失物招领之类的,很多口头讲过以后都会在微信群里发,大家习惯了都以群里的文字为准,毕竟“口说无凭,有(截)图有真相”。
钟由说,粤庆是一间有点校格分裂的学校。
这个,我同意。
就在比赛前两天,有人在微信班级群里发了一个文章链接。点开看,是对我们“地下篮球赛”的战前分析。文章文笔不是很好,甚至有点流水账,但却写得很细,很深入,双方的皇牌球员都有谁,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都煞有介事的分析了一遍。
原本了无生气的班群,顿时沸腾了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高速刷屏,甚至连班主任程美也忍不住进来讲两句“你们要加油”之类的官话。
了解得这么详细,作者肯定就是身边人。但没有人出来承认。发送链接的那个同学说,他也不清楚,只是个二传手,从别的群里转过来的。
辛秦十分紧张,为了这场球赛,组织训练,买球衣,请裁判,把学习以外的时间和心思都花在这上面了。过两天就要比赛了,他真害怕这动静闹大惊动到校领导,搞不好比赛就泡汤了。
难怪消息传播得这么快,推波助澜,背后少不了这篇文章的功劳。
“这是谁写的呀?”辛秦苦恼地问我。
“不知道啊,不过不是我啊,我文笔可没那么烂。”我第一时间澄清道。
“我知道,我看那个xyz对篮球的规则和战术这么熟,应该是个男的。”
我们本来想从文章链接里顺藤摸瓜的,但最终什么也摸不着,只知道作者网名叫“xyz”。
“xyz,可能是名字拼音的头个字母。”我猜。
“无论正着念,还是反着念,我们班里都没有这号人。”
“也许,不是我们班,是别的班?”
“也许就是随便取个名字……。哎,不重要了,反正写都写了,传也传了。”
辛秦又再次跟班里篮球队的人讲要低调,不要再在学校里讨论比赛的事,包括网上。原本想请钟由的啦啦队来给咱班助威的,也因此取消了。
一切偃旗息鼓,这场“地下篮球赛”办得也真够地下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