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泽农的家庭循环农场计划,解释清楚,众人也就明白了。
农场计划没有任何难度,没有加入什么高深的技术,全是经历了上千年传承的成熟得不能在成熟的农业基本技术。
农民们世世代代干的就是这些事情。只是改变群居的居住环境,家家户户分散开来。均匀地分布到抬眼就能见到的小山丘上去。
分散的好处很多,无需多说,每个人的心中都清楚。
地还是熟悉的地,也不算是迁徒,分散开的距离也不是特远,平常串门也只不过多走几里路而己。
每个村落,大部份都是亲人,很多户家庭都是从一个佬佬传下来的,都是兄弟姐妹或者堂兄弟,还没有出五代,分散也只是心里有点不舍。
家庭循环农场的核心思想,就是养猪业与创建果园紧密结合,果园的建设也是围绕在房前屋后,特别是在猪圈周围,利用家庭日常生活产生的废水和养猪的污染水,灌溉果园。
从农场的思路来说,分散居住到附近的小山丘上。对每家每户都有莫大的好处。可使用的土地更多,出门即是自己的农场,干起活来更省力,不用跑来跑去。对精细化的掌握,对农场的管理更到位。
方法确实不错。在座的众人几乎都可以看到其中的希望。
即使猪价不高的年份。也有果园的收入。养猪不到三年,果园就会有收,越往后,果园的收入就越高。
猪圈扩大了,家家户户可以饲养几头母猪,自繁自养,又可以降低一点生猪的成本,同时也不再烦恼污废水到处横流的现象。好处几乎是说不尽。不过其中的困难也相当的巨大。
在座的众人都是家庭的顶梁柱,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议论了好久,好处分析清楚了,但也将其中面临的困难讨论得相当的透砌了。有人站起来发言了。
丁泽农自然也希望将家庭循环农场的计划分析得越彻底越好,好处坏处都搞清楚,困难有多大,去省里推荐该计划时也更能理直气壮,更能说服别人,也希望得到各界人士的支持。
群众,“丁书记,农村的事情,我们众人都是身在其中,您提出的家庭循环农场计划,我们都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没文化,真如井底之蛙。想不到还可以这样干,今天,听您这个计划,好处真的多,提高农民收入,确实会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但其中面临的问题,不是我们几家几户能解决的。”
丁书记,“有问题,提出来,一起想办法,大家畅所欲言,叫大家来的目的,就是探讨这个计划,有问题解决不了的,乡政府想办法。这个家庭循环农场计划我也和县委讨论过,县政府表示大力支持。我们背靠国家,再难的问题,也会有解决之道。”
群众,“有政府的支持,我们有信心。”
群众。“这个计划面临三大问题。”
丁泽农也知道面临很多问题,但他非常愿意听乡亲们说出来。然后再讨论解决的办法。
群众“一,道路的问题,受惠于国家提出的村村通公路,标准公路修到了我们村口,出门非常的方便,但每户迁移到小山丘上,交通就成了问题,养出的猪和种出的水果如何运出来,外面的物资如何搬到小山丘上去。”
丁泽农,“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连路都不通,还谈什么建猪圈,建民房呢?这个问题要集思广益,政府也要参与进来。”
群众“就是嘛,各种建设材料运到山上去,靠人扛,是相当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养猪也经常要购买一些物资,所有一切靠人力去扛,没人受得了。”
丁泽农,“今天先把问题都提出来,再说第二个问题。”
群众。“电的问题,家家户户分散了,通电也就更困难了,每家都要重新牵线,养猪规模扩大,用电量也就更多。”
群众,“是啊,平常经常停电,用电多了,停电岂不会更频繁。”
丁泽农,“是啊,如果没电,日常生活都受到影响,还谈什么家庭循环农场。电是一切的基础,不过,这个问题可能比较容易解决,我听县政府的同志说,今年准备大规模地搞农电改造,我和上级沟通一下,尽最大力量利用好这次农电改造的机会。”
群众,“三就是水的问题,养猪需要大量的水冲洗猪圈,用水打扫猪圈的卫生。也才有肥水灌溉果园。”
群众,“光秃秃的小山丘上不存在有水源,挑一担水,要走上几里路,时间全用在了挑水上,哪里还有精力去干别的事呢,水是严重制约这个计划的关健。”
群众,“是啊,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困扰了我们几千年,否则我们早就建设出了一个山清水秀,果园飘香的家乡了。”
丁泽农,“是啊,这些问题象山一样压着我们。不搬开这些问题,谈发展,谈农场都没有多大的意义,不过,国家也下定了很大的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改善农民的生存状况。”
群众“是啊,我们也想富裕,也想发展,可是挎不过这些坎。”
丁泽农,“乡亲们,我现在不能承诺什么,但家庭循环农场计划得到了县委的高度重视,过段时间我也会去省里推荐这个脱贫致富的计划。”
群众。“如果有省里和县里的支持,每家每户再通过自身的努力,发家致富也许不在是梦了。”
丁泽农,“乡亲们,其实还有一个问题,大家没有讨论出来来。”
群众,“还有什么问题是我们没有想到的呢。”
丁泽农,“我们思想观念的问题。固定在一个环境里,思维固化,我们要破除头脑中篱笆,多思多想。”
群众,“家庭循环农场计划很简单,却没有人想到。没文化太可怕了。”
丁泽农,“还有我们要端正态度,以自身为主,政府为辅。”
群众“哪是当然,是我们要走上富裕路,受益的是我们农民,我们肯定会努力往前奔。”
丁泽农,“还有,家庭循环农场计划不可能一窝峰地全上,必须分几期,第一期尽量每组搞一两户家庭,边干边学,先尝试,再完善。”
“丁书记,我请求加入第一期。”
丁泽农,“第一期是摸着石头过河,同时还要进行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帮助第二期的农户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