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蹇硕被天子破格提拔以来,处处与大将军何进为难,意在削弱大将军的权力,由于背后站着的是天子,大将军何进也只能忍让,但,忍让并不代表着大将军心里没有芥蒂。
洛阳。
大将军府。
“今者大将军权势覆于四海,威望达于边州;然蹇硕阉人之躯,假天子之名,行谋权之事,削将军之兵职,成亲信之野心,将军何不早谋?”将军府,逄纪劝说何进。
陈琳道:“不然,今者将军之势虽大,然比之窦武,可乎?谋臣虽广,然比之陈藩等,可乎?今势不若窦武,谋不若陈藩,行诛宦之事,可乎?”
何进:“然,不及窦武矣。”
陈琳复进言:“今天子行圣明之事(淘汰腐吏),纳四海之英杰(括西园军),拔俊才于微末,蹇硕仗其势,而诸君无有不服,将军依圣上之明方有此身,奈何?”
何进不语。
见何进不说话,陈琳最后提醒了一句:“今皇子为嫡长子,将军须得小心行事。”
何进这才开口:“善。”
意虽稍解,然心结已然种下。
...
皇宫。
天子有二子,长子辩,次子协。
初,何皇后生皇子辩,王贵人生皇子协。群臣请立太子,帝以辩轻佻无威仪,不可为人主,然皇后有宠,且进又居重权,故久不决。
由于何皇后毒杀了刘协的生母王美人,皇帝执意要废后,最后还是靠着宦官出钱,求饶才躲过一劫。
所以刘协从小就是董太后带着长大的“董侯”,董太后宠爱这个小孙子,也多次提议皇帝立刘协,但皇帝始终也没有同意。
因为太子之位,何皇后和董太后这对婆媳的关系也越发紧张。
...
司隶校尉部。
右扶风。
陈仓。
西凉叛军首领王国谓诸首领:“陈仓兵家重地,宜速下之!”诸首领以为然。
五年,凉州贼王国围陈仓,复拜嵩为左将军,督前将军董卓,各率二万人拒之。(督说明皇甫嵩为主将,董卓传是与。)
卓欲速进赴陈仓,嵩不听。卓曰:“智者不后时,勇者不留决。速救则城全,不救则城灭,全、灭之势,在于此也。”
嵩曰:“不然,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以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我,可胜在彼。彼守不足,我攻有馀。有馀者动于九天之上,不足者陷于九地之下。
今陈仓虽小,城守固备,非九地之陷也。王国虽强,而攻我之所不救,非九天之势也。夫势非九天,攻者受害;陷非九地,守者不拔。国今已陷受害之地,而陈仓保不拔之城,我可不烦兵动众,而取全胜之功,将何救焉!”(孙子兵法:九地篇)
遂不听。王国围陈仓,自冬迄春,八十馀日,城坚守固,竟不能拔。贼众疲敝,果自解去。
嵩进兵击之。卓曰:“不可。兵法,穷寇勿追,归众勿迫。今我追国,是迫归众,追穷寇也。困兽犹斗,蜂虿(chài)有毒,况大众乎!”
嵩曰:“不然。前吾不击,避其锐民。今而击之,待其衰也。所击疲师,非归众也。国众且走,莫有斗志。以整击乱,非穷寇也。”
遂独进击之,使卓为后拒。
连战大破之,斩首万馀级,国走而死。
(董卓传:韩遂等复共废王国,而劫故信都令汉阳阎忠(劝皇甫嵩反的那个),使督统诸部。忠耻为众所胁,感恚病死。遂等稍争权利,更相杀害,其诸部曲,并各分乖。)
卓大惭恨,由是忌嵩。
...
幽州。
辽西郡。
管子城。
“将、将军,....吾等受命讨贼,今、今困于此地,非将军之错也,敌众势大,望将军觅得突围良策,领我等将士归...归...”城中大营内,浑身是血的副官握着公孙瓒的手,随着话语,手上的力气越来越大,直到,再也没有力气。
公孙瓒半跪着慢慢的低下了头,握紧了副官的手,泪水一点一点的滴到地上......
自十一月石门大捷,公孙瓒率部追击丘力居残部,结果反被包围在了辽西管子城,力战百余日,部队伤亡惨重。走投无路之下,不得已突围。
(后汉书:瓒追击战于属国石门,虏遂大败,弃妻子逾塞走,悉得其所略男女。瓒深入无继,反为丘力居等所围于辽西管子城,二百馀日,粮尽食马,马尽煮弩楯,力战不敌,乃与士卒辞诀,各分散还。时多雨雪,队坑死者十五六,虏亦饥困,远走柳城。
诏拜瓒降虏校尉,封都亭侯,复兼领属国长史。职统戎马,连接边寇。每闻有警,瓒辄厉色愤怒,如赴仇敌,望尘奔逐,或继之以夜战。虏识瓒声,惮其勇,莫敢抗犯。)
朝议以“宗正东海刘伯安既有德义,昔为幽州刺史,恩信流著,戎狄附之,若使镇抚,可不劳众而定”,乃以刘虞为幽州牧。虞到,遣使至胡中,告以利害,责使送纯首。丘力居等闻虞至,喜,各遣译自归。
公孙瓒:“乌桓擅变,刘幽州怎可轻信之?”乃阴使人徼杀胡使。胡知其情,间行诣虞。虞上罢诸屯兵,务广恩信,遣使告峭王等以朝恩宽弘,开许善路;但留瓒将步骑万人屯右北平。
公孙瓒志在扫灭乌桓,而刘虞欲以恩信招降,于是公孙瓒与刘虞之间因政见的不同产生了间隙。
------------------------------------------------------分割线--------------------------------------------------------
兖州。
东郡。
东阿县。
程立:“夫人当死其所不能,败其所不便。
故用兵之法:教戎为先。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圆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前而后之,分而合之,结而解之。每变皆习,乃授其兵。是为将事。
教战之令,短者持矛戟,长者持弓弩,强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给厮样,智者为谋主。乡里相比,什伍相保。一鼓整兵,二鼓习陈,三鼓趋食,四鼓严辩,五鼓就行。闻鼓声合,然后举旗。”(吴子:治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