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在官渡军中的薛议在战后,收到了来自东阿家人的书信,伯父薛房在信中说出了薛议最关心的事情:“母子平安。”
薛议看完伯父的信后,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我当爸爸了!”
兴奋难以自制的他,当即于战后告假返乡了。
袁绍自官渡大败,部队全部收缩,曹操接下来的事,便是收复失地,所以薛议的缺席也不会有什么影响,更何况薛议还是将部队留了下来,交由李敢统领继续留在官渡,而自己只带了数十个亲随返回东阿。
...
官渡大营。
“今袁军已败,退守大河以北,兖州尚有残兵,豫州尚有刘备,余下皆不足为虑!”大营内,主薄王必分析着如今的局势。
“如今大军俘虏众多,且张郃二将将军万人新入,粮草已难以为继,宜早做决断。”
俘虏之事暂且不提,如今兖州全境、青徐各地动荡的地方,确实应该派人出去“镇抚”了。
而兖州是曹操的根本,作为基本盘,是必须要优先考虑的。
荀攸道:“兖州诸郡,为公之根本,济阴、东郡有程昱镇守,乘氏李典为之侧翼,大战之时,亦无所动摇,可不必遣将!泰山郡,太守薛悌为公之老臣,亦不必遣将。”
“山阳、任城、东平、鲁国,大战之时,皆有所动摇,郡县之长拒粮而不纳,当遣将审之!”
曹操问道:“何人可以为之?”
荀攸建议道:“于禁为山阳人可为主将,张辽曾为鲁相(张辽被吕布封为鲁国相,下邳之战时在外策应吕布,吕布战败后,投降曹操。)可为副,此四郡有此两位将军,当可无恙!”
曹操点了点头:“善!”
“东海(郡)昌豨(xī)为刘备所召,作乱东海,昔时公无力东征,今可一并拔之!”王必在一旁补充道。
东海的昌豨(xī)在刘备杀死车胄之后,便转投到了刘备的麾下,自刘备败走小沛,关羽降于下邳,曹操为了应付袁绍,而放任昌豨(xī)一直在东海郡活跃着,如今该是拿他开刀的时候了。
曹操重重的点了点头:“然也!其(昌豨(xī))作乱东海久已,今可令文则收复四郡后拔之!”
荀攸继续说道:“豫州汝南,刘备、龚都收复残兵于此,将军蔡阳出战不利,为都所破,现已退守汝南城池。”
“可令蔡阳小心戒备,袁绍新破,刘备必然不敢妄动!”曹操答复。
荀攸点头称是,继续道:“豫州诸县,除汝南尚有兵祸,余者当可使人平之。将军李通,战功卓绝,窃以为可使其同赵俨收复诸县!”
赵俨在官渡之时,站队到了曹操一方,还力劝李通加入,自然得到了回报,直接被曹操任命为司空掾属主簿,即将担任司空府的掾属,这次同李通一起合作平定豫州诸县,就是第一道任务。
曹操点头,示意荀攸继续。
荀攸:“河南尹夏侯惇据守洛阳久已,今袁绍败退,河南尹诸县当可遣兵平之!”
曹操看着地图,洛阳以北,河南尹大部分地区都被袁绍占据,而且,不同于其他地区,这里袁绍是留有部队防守的:“吾欲以子孝(曹仁)、子和(曹纯)、徐晃、乐进、史涣共领大军随元让击之!”
曹操没有说要自己去,很简单的原因,大破袁绍,得马上回到许都亲自向天子邀功不是?
荀攸没有反对曹操的任命,袁军如今已是丧家之犬,在稳固既有地盘的同时,派兵收复袁绍占领的大河以南地区,也是必须要做的。
如今已是隆冬,再过不久就要开春,来年可能还会同袁绍有一场恶战,乘着袁绍如今元气大伤,赶紧夺回这些地区,再度建立防守,是为当务之急。
而曹操在官渡大破袁绍,以弱胜强,也是让天下之人,看到了曹操卓绝能力的一面,兴复汉室的理想尚在,天子的号召力将更进一步的增强。
荀攸继续献策:“今曹公大败袁绍,携此胜之威,当可压服诸州。闻益州张鲁、赵韪作乱,刘璋不能制,可乘此良机,遣人入蜀,接替刘璋,重掌益州!”
曹操听到这个建议,不由得心动起来。
见曹操神色明显感兴趣,荀攸继续道:“此事曹公当可回许都,与叔父(荀彧)商议!”
曹操自然明白,这种涉及地方势力的问题,还是同荀彧先交个底比较好,届时利用朝廷的名义行事,会事半功倍。
(朝廷听闻益州动乱,遣五官中郎将牛亶为益州刺史,征召刘璋去首都为九卿,未能成功。)
...
回到许都后,荀彧不仅建议派人出使益州。
更是建议曹操以九卿之位,拉拢西凉的军中宿将段煨来许都养老。
段煨在官渡之战之时,受贾诩书信之邀,同其他军阀一起为曹操提供了一批战马及物资,如今正是投桃报李之机,也是曹操将西凉军阀彻底拉入自己派系的机会。
“段煨素有威望,军中皆服,且其破李傕、郭汜,当居首功,朝廷未有封赏,顾念其久在军旅,士卒相依,不舍而已。今公破袁绍于官渡,威震天下,念段将军援助之情,召之以九卿之位,使其位极人臣,荣耀四方,西凉诸将见此,岂不皆怀曹公之恩,欲效段老之事?自是,西凉之军,皆为我等所用矣!”
曹操听了荀彧的分析,茅塞顿开,当即先是厚赏贾诩,再以贾诩的名义先给段老将军通通气,打个底,私下里劝说一番,然后再以朝廷的名义,正式进行封赏!
当然,借此机会,也在对江东的孙权进行敲打,庐江太守李术不尊王法,擅杀朝廷所置刺史严象,你孙会稽(孙权领的会稽太守)是不是该给朝廷一个交代了?
于是私下里写信给孙权:“庐江太守李术不尊王法,擅杀大臣,当以刑之。故吴侯、讨逆将军策力保之,方留残身,今策已亡,而李术尚在,犹心怀不服。会稽当效故吴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