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帝的话说的是挺委婉的,但是周太后还是明白元和帝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这么多年来,周太后一直与元和帝各种闹别扭,吴废后就是心结。
那代表的不仅仅是吴废后本人,更代表着先帝的遗愿,往根儿上说,就是元和帝的孝心。
如果元和帝不是那么快就废了吴未央的话,周太后也不会反应得那么激烈。
周太后以为她会带着这个心结离开人世,没想到元和帝竟然认错了。
这让周太后有种物事要非的感觉,他就问元和帝:
“你是怎么想通的?”
元和帝自然不会说他怕了!怕坚持让方皇贵妃合葬到时候引起众人反对。他成长了!所以不会再像年少时,用那么冲动又不顾忌后果的办法:
“是因为元双丫头,母后的眼力的确比儿子好。”
周太后大喜,她原以为轩辕元双只是个旺夫的,没想到还旺自己这个老太太;但被儿子气了这么多年,结下那么重的心结,周太后也不可能马上就开解,于是只道:
“这事哀家知道了;你先回去吧,让哀家想想。”
什么想想,这就是套路,元和帝知道要知就是周太后想看他的表现,要么就是周太后委婉的拒绝。
如果是第一个的话,元和帝觉得自己还能应付得出来;如果是第二种的,那要坏!
元和帝可是知道周太后这个娘亲有多直,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委婉。这突然一委婉起来,元和帝突然后脖子发凉,心里没底。
回去之后,元和帝就和怀恩念叨这件事儿,心绪不安是半点儿都没隐藏:
“怀恩啊,你说母后是怎么想的,吾怎么突然就看不明白了呢。”
怀恩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看得比元和帝清楚太多:
“皇上,太后娘娘说等等,那就再等等,毕竟这件事已经在太后心里放了二十多年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冰化春来,自然也不可能一日之功。
元和帝眼睛就是一亮:
“要是这么说的话,母后这是看吾的表现了!这是好事!愿意给机会就是好事!!!”
这话说罢,怀恩就给诸承桓递了消息,让诸承桓在适当的时候帮着说说话。毕竟这件事,在怀恩看来,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诸承桓是不会说什么的,那是长辈的恩怨纠葛,爱恨情仇;他最多就是多给元和帝创造去了慈宁宫的机会。
先不说元和帝这么好面子的人,让他为了方皇贵妃不停地向周太后低头认错,元和帝能不能坚持下来。
就说前朝的那些百官,发现元和帝为了方皇贵妃能与他合葬才与周太后缓解关系,就不是什么好事!
说明元和帝这么多年了,还是那个为“美色”所左右的昏君。到时候他们更得防备方家兄弟,而现在正是多事之秋。
不管什么样的变化,都可以引起未知的动荡,所以一切按部就班,保持原本的样子最好。
尤其现在的礼部尚书、宗人令周洪莫是周洪莫代表着周太后的母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