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峰隐隐,苍莽万里。中有一座峻拔的奇峰,高出万山之上。其势突兀,俯视千峰,气吞万里。只见峰峦叠翠,群岭纡回。山壑间颇多古桧,虬然苍劲;崖高陡峭,嵯岈横行,如与青天直接。
只有一条险径,直上峰顶。半山瀑布,如天河直泻,喷流在谷底巨石之上,发出轰然声响。
山中多珍禽异兽;随处可见瑞草瑶葩。烟霞茵蕴,雾霭沉沉,将整个山脉笼罩在一种极神秘的异彩之中。
这座大山,却是东土大陆第一修真门派“无极门”所在____道家第七洞天罗浮山,号为“朱明耀真天”,位于博罗县境内。
相传洞天福地,乃众仙所居。世间道士居此修炼,若得上仙指引,则可得道成仙。“洞天”之意,谓山中有洞室可以通达上天。东晋《道迹经》云:“五岳及名山皆有洞室。”所列十大山洞名与十大洞天一一对应。《真诰.稽神枢》又说:“洞虚内观,内有灵府,……清虚之东窗,林屋之隔沓,……真洞仙馆也”。
道家所言的洞天福地,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三山五岳尽在其数。罗浮山既然号称第七洞天,山中景色,仙庐精舍,自是极尽精妙。
无极门在此山立派已久,于乾元峰建上清宫,又有七院三十六殿,修真弟子达三五百人,作为当世修真第一大派,确是名下无虚。
无极掌门人度厄真人,修为已达渡劫期初期,若能平安渡过,则进入大乘期,那就可以长生不老,肉身不灭。
无极一派的修真境界共分为十一层,乃是旋照、开光、融合、心动、灵寂、元婴、出窍、分神、合体、渡劫、大乘。
渡劫已是修真次高境界,但也是最为艰难、也最为危险。所谓“元婴好修,渡劫易灭”,世上修真者,能达渡劫期的已是少之又少,而能平安越过此境的,更是凤毛麟角。不知多少有道之士,在渡劫期功败垂成,以至形神俱灭。
……
夜色飘渺,一只青色大鸟翩翩飞来。在峰顶略一盘旋,忽然落下,直入一间殿宇之中。
大殿内烛火通明,当中一具竹塌,蒲团之上,一位白衣老者盘膝而坐。此人面色莹润,须发皆白,但肤色柔和,与中年之人无异。正闭目冥神,静寂入定。
那只大鸟直入殿中,飞到竹塌之前,忽然化作一片丝帛,冉冉飘落。
那老者睁开眼,右手立起,拇指与中指相扣,却是做了一个法诀。那片丝帛飘到他面前,浮在半空,平平展开,上面忽然金光一闪,现出一个一个的字来。
“禺稿之山,妖气茵蕴。噬魂妖幡,又现魔踪。”
(出自《山海经》南山经:“又东五百八十里,曰禺稿之山,多怪兽,多大蛇。”)
那八个字闪了片刻,忽然消失,丝帛也飘落下来,轻轻落在竹塌之上。
那老者沉吟片刻,说道:“僮子何在,击钟聚众。”
殿外有两名道僮侍立,闻声答应了,便去殿角击钟。那口大铜钟高达丈余,重三千斤,名叫“玄鉴之钟”。以重槌相撞,登时发出咚咚的巨响,远远在山峰之间回荡。
这个老者,自是无极掌门度厄真人了。那青鸟所化丝帛,乃是道门最高深的法术:“鸿雁传书。”当世能用此术者,不过廖廖数人而已。
听到玄鉴钟鸣,无极门七院三十六殿弟子,情知有极其要紧的事情发生。虽在夜里,仍然慌忙起身,赶往度厄真人所在的太清殿。
低阶弟子尽在殿外守候,虽有数百人,却丝毫不乱,鸦雀无声。只见六名一代弟子,鱼贯入内。
这六人都是一色道装,年级最长的白发潇潇,年轻的看上去却只是弱冠,都是度厄真人亲传弟子,分管无极七院,在修真界大为有名,唤作无极七子。无极七院分别是炁天、南冥、无咎、洞玄、咸临、中正、含章,其中含章院为道姑所居,此时掌院之职却空着。
此时进来的六人,名叫郑少阳,齐少冲,庞少泽,毕少巽,邓少风,辛少雷。还有一个道姑,其名谢明夷,只因犯了门规,被囚在绝顶否极崖上。
六道见过师尊,盘膝坐下。度厄真人又以法诀,将“鸿雁传书”打开,让众弟子看了。
六道无不凛然,郑少阳乃是首徒,道法修为居七子之首,须发花白,已有八十余岁,但看起来也不过六十岁,说道:“噬魂妖幡是妖界至高法器,为害非浅。数百年前,为修真高人所毁,没想到竟又再度重现魔域?妖孽不除,天下不得安宁。”
度厄真人沉吟良久,叹道:“禺稿之山远在异域,离中原何止万里?本是化处之地,以致邪教群妖聚此渊薮。青城山天师道的玄悲真人,前往南方的“鹊山”采药,无意中得了消息,知道群妖重获噬魂幡、将要侵犯人界。如果不将群妖挡在域外,一旦噬魂幡为祸人间,那时千百万生灵,只怕将有灭顶之灾。”
郑少阳动容道:“玄悲道人去了鹊山?志异之书说道:‘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穀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佩之不迷。’此为异域神山,山中多珍,不知玄悲道长前往此山,所为何事?”
度厄真人叹道:“去年七省大饥,饿死甚众。玄悲道人发下大愿,往采祝余神草,可以食之不饥。如果当真如愿,此物可活千万之人。”
郑少阳点了头,道:“不错,玄悲道人不愧是青城山天师道掌教,果然悲天悯人,令人好生敬佩。”
度厄真人说道:“虽然如此,但妖幡即将入犯人界,当务之急,却是要将妖邪尽斩于域外,以免殃及众生。为师义无反顾,这就带你们前往禺稿之山,斩妖除魔。”
六道眼前一亮,无不振奋,齐声道:“弟子愿追随师尊,除恶务尽,虽死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