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潮流轮转,朴素依然
我是一个呆板保守的人,秉性固执。几十年养成的习惯,我绝不改变。一身卡其布的中山装,国内外不变,季节变化不变。
季老从小家境贫寒,自小受苦,从那时起便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寻求一种朴素的个人生活。他把吃和穿的挑剔眼光与态度,全部用在学术研究上。季老并不反对追求时尚,对自己进行必要的打扮是对美的一种追求,但如果刻意强调包装,并因为包装而对社会、自然造成损害,就是季老极力不赞成的。
季老曾经在问文章中写道,女士们如果在家中穿得普普通通,而因为外出参加聚会的缘故,打扮得珠光宝气,是可以理解,也是必要的。但如果一些商品竭力追求外表的亮丽而在包装上投入过多精力,以致拿自然界本不丰盈的资源作牺牲,就是万万不该的。
所以,追求美,要通过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而具体到季老身上,他表面的朴素也是一种美,是一种淡然和无欲无求,从内心深处讲,则是对大自然的向往,是以心的纯净感受最美的时尚。
归根结底,人本是自然之子,是朴素的,在社会化过程中一方面得以升华,以文化区别于动物,同时也在被社会异化,从而表现了许多非自然的属性,尤其是在商业社会中,这种异化尤为明显。所以,庄子认为,养心首先要养自然之心,要保持人原有的那种质朴、纯真的自然属性。整日追逐名利,如何养生,如何养心?在心态上回到自然中,这就是庄子给予我们的启示。
而在这一点上,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特别值得称道,值得现代人学习,他也是季老特别推崇的一个人。
陶渊明原是晋朝大司马陶侃的曾孙,一生仕途不达。他曾做过五次官,最后一次在家乡附近得了一个小县令,在任大概一百多天时,有名督邮前来视察,旁人提醒他“应束带是之”,还要送些厚礼给督邮。陶渊明一听,心里很不高兴,督邮算个什么人物,乃乡里小儿!我怎能为五斗米折腰呢?于是他就找了理由辞去了这个县令,归乡隐后,回归自然。
返乡后,陶渊明过着耕读的生活,生活虽然并不富裕,但精神上自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舟摇之以轻荡,风飘之而吹衣”,他过着悠然自得。以后他写下了《桃花源》的著名诗篇,表达了他的理想。
自然可以开启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人久居闹市,心久系官场,人实际活得很累。一些荣华富贵、一些名声誉赞都是很表面的。月明风清时,人立于月下,就会突然觉得自己生活得很可笑、荒唐。整日费尽心思与人斗,为官职而不耻说那些不愿说的话,为何要这样难为自己?
此时,放下来,走出去,到自然的怀抱中沐浴春风,攀登高山,放歌旷野,你会舒服许多。自然是人生的清新剂。因而,谈一谈陶渊明,读一读田园诗,你都会受到触动。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恬然。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度头歇。
天边树若齐,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只醉重阳节。
当你读到孟浩然的这首清新、恬淡的诗时,你一定会受到感染,大自然的多姿多态,诗中揭示的那种清幽淡雅的环境,都会冲击你的心灵。而这种感觉也是季老一直追求的。表面的朴素是与大自然最直观的融合,内心的自由和恬淡则是对真善美最内敛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