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容颜易改,光阴难求
每一天每一小时都是可贵的。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宝贵的,尤其对步入老年之人。季老平素爱写文章,一旦涉及时间便感慨不已,是感叹、珍惜,亦是留恋。季老在一篇名为《新年抒怀》的文章中写道:“一过中年,人生之坡好像是从高坡上滑下,时光流逝得像电光一般,它不饶人,不了解人的心情,愣是狂奔不已。一瞬间,‘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滑过了花甲,滑过了古稀,少数者或者什么者,滑到了耄耋之年。人到了这个境界,对时光的流逝更加敏感。年轻的时候考虑问题是以年计、以月计,到了此时,是以日计、以小时计了。”
正是有了对时间的紧迫感,季老才不顾年龄的增长继续努力工作,才会“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以至于有的年轻人善意地提醒他别忘了自己的年龄。季老则说,他没有忘记自己的年龄,只是不想浪费一丁点时间。正是凭借这种精神,季老才在过往的岁月里取得了傲人的成绩。所以,智者与成功者往往是懂得珍惜和善于利用时间的人,同时,择时善用也是珍惜时间、提高效率的方法之一。
午夜,墙上的挂钟敲了十二响,巴尔扎克准时从睡梦中醒来,他点起蜡烛,洗一把脸,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这是最安静的时刻,既不会有人来打扰,也不会有人来算账,正是他写作的黄金时间。
准备工作开始了,他把纸、笔、墨水都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这是为了不要在写作时有什么事情打断自己的思路。他又把一个小记事本放到写字台的左上角,上面记着章节的结构提纲。他再把为数极少的几本书整理一下,因为大多数书籍资料都早已装在他脑子里了。
巴尔扎克开始写作了。房间里只听见奋笔疾书的声音。他很少停笔,有时累得手指麻木,太阳穴剧烈地跳动,他也不肯休息,喝上一杯浓咖啡,振作一下精神,又继续写下去。
早晨8点钟了,巴尔扎克草草吃完早饭,洗个澡,紧接着就处理日常事务。印刷所的人来取墨迹未干的稿子,同时送来几天前的清样,巴尔扎克赶紧修改稿样。
修改稿样的工作一直进行到中午12点。整个下午的时间,他用来摘记备忘录和写信,在信上和朋友们探讨艺术上的问题。
吃过晚饭,他要对晚饭以前的一切略作总结,更重要的是,对明天要写的章节进行细致缜密的推敲,这是他写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晚上8点,他放下了一切工作,按时睡下了。
这普通的一天,只是巴尔扎克几十年间写作生活的一个缩影。巴尔扎克曾经这样说过:“我发誓要取得自由,不欠一页文债,不欠一文小钱,哪怕把我累死,我也要一鼓作气干到底。”巴尔扎克珍惜人生的每一分钟,在他的人生记录中没有一页空白,他用自己的努力进取让人生充实了起来,最终他成为一位世界闻名的文学家。
这不禁让我们想起季老的工作作风:珍惜每一秒,哪怕只有一秒,也要创造十秒的价值。而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要会学会利用闲暇时间。
我国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说:“余平生所做文章,多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三国时董遇读书的方法是“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也就是充分利用寒冬、深夜和阴雨天,别人休息的时间发奋苦学。他还认为“三余广学,百战雄才”。
古今中外,凡事业有成者,大都是善于驾驭闲暇时间的人。
世界闻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一个榜样。他组织的“奥林比亚神学院”,每晚照例开会,因为与会者都是大忙人,只能利用晚上闲暇时间相聚。开会时,他们手捧茶杯,边饮茶,边议论科学上的各种问题。后来相继问世的各种科学创见,有不少便产生于这个例会上。据说,他们用过的茶杯和茶壶,已列为英国剑桥大学的一种“独特设备”,它起着永远鼓励科学家们充分利用闲暇时间,沟通学术思想、交流科技成果的作用。
1904年,正当年轻的爱因斯坦潜心于研究的时候,他的儿子出生了。于是,在家里,他常常左手抱儿子,右手做运算。在街上,他也是一边推着婴儿车,一边思考着他的研究课题。妻儿熟睡了,他还到屋外点灯撰写论文。爱因斯坦就是这样充分利用零碎时间,日积月累,一年中完成了四篇重要的论文,引起了物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
所以,如果想像季老等人一样成功,就要从现在开始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加倍珍惜和利用,莫在岁月流逝、容颜更改之时,才时光的流逝追悔莫及,“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