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梁在江东号召人马。有一天,他对季布和钟离昧道:“桓楚和于英是吴越的猛士,曾经对抗过秦军,兵败后不知藏身何处?最近听说在九江的涂山号召兵马。你二人长期在郡中担任官职,想必对他们非常熟悉,现在就烦劳二位前往涂山请他们前来共襄大业。”季布犹豫道:“明公,此二人武功盖世,傲视天下英雄。我们久任郡官,曾经通缉过他们,多少有些恩怨。此番前去,他们未必会给面子。我想让项公子和我们一道前去,若是他们出什么难题,还有项公子从中周旋。”项梁连声说好,就叫来项羽吩咐道:“羽儿,你就随季布、钟离二位大人前往涂山请桓楚和于英前来。他们若不应征,你一定要想办法说服他们。”项羽斩钉截铁道:“请叔父放心,我一定让他们真心来投!”三人就备好鞍马出发了。
不止一日,三人来到了涂山。涂山又名当涂山,俗名东山,位于九江郡最北端的淮河之滨。《左传?哀公七年》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怀远县志》载:涂山,亦名当涂山。涂、荆二山原为一体,后经断裂切割和流水冲刷,遂分为隔河夹峙的两山,形成淮河上著名的小三峡之一。西周中期,周穆王曾在这里会见过诸侯,称这次大会为涂山之会。虽然此时已是冬季,但山中修竹茂松,长的非常繁盛,那些路边的白石上满是青苔碧痕,崖边的老树枝上藤萝倒挂,颜色青黄相杂,斑驳陆离,看上去处处都是好风景。再加上四处禽鸟鸣叫,仙鹤飞舞,真的有一种:山中悠闲方一日,人间倏忽已百年的感觉。三人来到山下,就沿着崎岖的山路向山上走来,眼前一条小道直通向幽深之处。三人正走间,突然就冲出了一群小喽啰挡住了去路。季布就对他们讲:“我们是项梁将军的部下,有事要和你们的大王商议,你们快去通报!”喽啰兵就打着口哨飞快地跑去禀报了。
原来桓楚和于英是吴、越有名的大力士,也是抗秦英雄。二人年轻时还在项燕的部下当过将领,他们曾经参加过抗击秦军占领吴、越的战斗,兵败后就躲在会稽山。后来郡守派兵围剿他们,二人身怀绝活,桓楚能把差不多的树连根拔起来;于英用脚跺地,能把地面踏进去一尺深,就凭着他们高超的武艺杀败了官兵。但是季布和钟离昧也是武功盖世的英雄,再加上官兵人多,桓楚和于英最终还是战败了,他们就退出了会稽山,来到涂山落草。他们在涂山利用有力的地形打起了游击战,再加上这里山高皇帝远,官兵的实力也达不到,最终站稳了脚跟,做起了山大王。自从陈胜起义后,桓楚和于英就看到了希望,于是积极准备反秦事宜。可是他们一直都没有遇到心目中的真英雄,就继续观望等待。最近听说项梁在吴中起兵了,就想派人打探一下情况,看看项梁有没有其父项燕的英雄气概和统军才能。就在这时忽然听说项梁派人来了,真是大感意外,于是赶紧出来迎接。
桓楚和于英来到寨门,先看见季布和钟离昧,就气鼓鼓地道:“我们被二位赶得走投无路,逃到这么远的地方,你们还是又找上门来了?”季布和钟离昧连忙谢罪道:“二位好汉请不要误会:以前是为秦国效力,现在我们已经拥戴项燕之子项梁做了大将军,起兵反秦了。此次就是奉了项梁之令来请二位好汉回去,请你们以灭秦复楚为重,释去前嫌,帮助项将军干成这番事业吧!”桓楚大笑道:“原来是这样啊?我早就看出秦国会完蛋,所以绝不降秦,现在果真如此,哈哈!”就邀请大家进寨说话!”季布等人就跟着桓楚进到山寨之中,分宾主坐定。桓楚先安排上茶,然后道:“项梁之名我早有耳闻,不过其父项燕是英雄,他未必就是英雄啊!”钟离昧就起身指着项羽道:“二位可听说过项梁的侄儿项羽吗?这位公子就是。”项羽也起身作揖。桓楚和于英看见项羽人高马大,锦袍玉带,装束非常阔气,就惊叹道:“公子果然好相貌,但不知你有什么事情?”项羽道:“在下项籍,奉叔父之命前来迎请二位好汉出山。”桓楚就冷冷道:“如今天下大乱,群雄四起,像我们这样占山为王的人多如牛毛。你们随便站出来就说自己是项燕的子孙,我们如何能相信?”项羽就拍着胸膛道:“我就是项燕之孙,项梁之侄项羽,这还有假吗?”桓楚看了项羽一眼,道:“就算是吧。我在吴中时,听过你的大名!只是我们本事平平,只会在山中追逐狐兔。若说上阵杀敌,那就是外行了,况且又闲散惯了,怎么能专心干那一矛一枪的事业?你们还是另请高明吧!”项羽慷慨激昂道:“当今的秦国,皇帝昏庸,奸臣弄权,故而英雄四起。我听说二位都身怀绝技,本领过人,就应该为天下除残去害,大显身手,却为什么默默无闻地躲在这里?难道是被秦军吓坏了吗?”季布一听二人的话都绷上了劲就赶紧道:“项将军真正是仰慕二位的英名才派我们前来邀请,还望二位好汉三思啊?”
于英见三人确实是真心前来,就道:“三位的好意我们已经知道了,可是秦虽无道,根基还很牢固,非盖世之才不能与之较量!不是我们不相信你们,只是担心你们叔侄才智平平,不敢应召啊!”钟离昧也赶紧补充道:“二位好汉有所不知,项公子曾经学过万人莫敌的本领,他的武艺可谓是无敌于天下啊!”桓楚听了这话,笑着说:“说大话都会,但不知真假?若是能显露一手,果然能力敌万夫,我们就随你下山。不然反秦不成,反而使大家互相连累了,谁都不好意思啊!”项羽已经听出了意思,就问:“但不知如何显露?是要比武吗?”于英灵机一动,道:“比武会伤了和气。这样,北山下有一座禹王庙,庙前有一个大鼎,约有千斤之重,项公子若能推倒扶起,再推倒扶起,如此三推三起,就算是无敌于天下了,我们就跟随公子前往吴县。”项羽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桓楚、于英道:“决不食言!”项羽就立即起身道:“请下山看鼎如何?”桓楚和于英也立即起身道:“请!”大家就出了山寨。
一会儿就来到了山下的禹王庙前,项羽等人果然看见有一尊大耳三足的青铜大鼎矗立在院子中间的台基之上。等大家走近了,项羽才发现此鼎高有一米八,周长约四米左右,估计有一千五百斤重。项羽看了看鼎,先绕鼎一周,然后让三个小喽啰试着推了一下,却是纹丝不动。项羽就挽起衣袖,上前一推,那鼎就倒在了地上,然后又扶起来,众人大惊失色。项羽心想:今日若不在此一显身手,他们就会小瞧于我,于是道:“二位,光凭推倒扶起,还不能显示手段!”桓楚就问:“以项公子的意思是?”项羽道:“我可以将此鼎举起来。”桓楚、于英听说项羽能把鼎举起来,就吃惊地对项羽道:“不瞒公子,我们也只能将此鼎推倒又扶起,就是我们俩一齐联手,也只能把它抬起三尺高,不敢举个平身。公子若能举起此鼎,就真是无敌于天下啊!我们还有什么话说?”项羽听了二人的话,嘴角微微一笑,就挽起了衣袖准备举鼎。这时,钟离昧灵机一动,忙走上前对项羽道:“公子莫急。”便回头对桓楚道:“江湖上传言,二位一个能拔树,一个能跺脚,但不知真假?今日若是项公子费尽周折举起了大鼎,而你们却名不符实,也怕是令大家失望?”桓楚和于英互相看了一眼,就大笑道:“好!好!”桓楚说着,就走到了院子路旁的一棵大树旁。那棵树少说也有碗口那么粗。桓楚高声道:“你们看仔细喽!”说着就活动了一下筋骨,鼓了鼓劲,于是弯下腰去,两手紧紧地抱住了树的根部,然后发一声喊,就用力将那棵树连根拔了起来。众人大惊失色。于英见桓楚拔了树,就挽起裤腿,也发一声喊,用力向地下跺了一脚,然后抬起脚来。大家看到他的脚已经踏进了地面足足有一尺深了,喝彩声连成了一片。从此人们就称桓楚为‘拔树将军’,于英为‘跺地将军’,合起来就是‘拔、跺二将’。
项羽也很吃惊,心想:此二人果真都有神力,就道:“现在看我举鼎。”大家就来到那尊大鼎跟前,所有人就将目光聚集到了项羽的身上。项羽于是提起袍襟,挽起衣袖,先将左手放在鼎口上,右膝顶住大鼎的底部,另一只手抓住鼎足,然后用力一抬,那只大鼎就悬空而起了。项羽举平后就大吼一声,将那金鼎高高地举过了头顶,风云都为之变色了。桓、于二人大惊失色,就是季布和钟离昧也连连叫好。那些小喽啰看到眼前的情景直惊得魂飞魄散,还居然有一人一头栽倒在了地上,口吐白沫,不醒人事了。项羽将鼎举起来约有十几秒钟的时间,又轻轻地将鼎放在了地上,然后拍拍肩膀,踢踢腿,笑道:“二位可否出山?”桓、于二人“扑腾”一声跪倒在了项羽的脚下,口中道:“项将军是天神爷下凡,真是孟贲、夏育在世,任鄙复生啊!我俩愿意终身追随在您的鞍前马后,至死不渝!”其余的喽啰兵也都一齐爬在了地上不敢抬头看项羽。项羽就大笑着扶起二人。史书上多次提到项羽“力能扛鼎”就是指这次扛鼎的事情。项羽从此一‘举’成名,只要是家乡人说起项羽举鼎之事,没有人不佩服得五体投地。有诗赞叹道:
籍也万人敌,岿然气不群。
神力扛金鼎,猛威胜彭生。
泗上人中杰,江东盖世雄。
他年鸿沟峙,智勇各不同。
桓楚和于英就紧紧地握住项羽的手,眼中几乎都要潮湿了,就发自肺腑地邀请道:“现在先请项将军回山寨吃酒,我们明日就集合队伍下山。请!”项羽非常高兴,就和大家来到了山寨。刚走到门口,桓楚就立即传令击鼓鸣号,迎接项羽等人进寨。桓楚将场面搞得非常隆重,然后吩咐杀牛宰羊,大摆酒宴,热情地款待项羽等人。众人于是轮杯换盏,不觉喝到天黑。当晚三人就住在寨中。
次日起来,桓楚先下令聚集涂山所有人马,共有两千多人,然后安排吃饭。等吃完了早饭,所有人就收拾家当,然后烧了山寨,鸣炮下山。各位英雄就一齐上马,簇拥着项羽向吴县驰来。
项梁听说桓楚和于英到了,大喜过望,就赶紧出来迎接。只见桓楚青面黑髯,鼻如蒜头,须如麦茬。于英红面赤须,眉弓如檐,鼻若悬胆,都是昂蔵男儿,纠纠武夫。项梁大喜过望,当下就封二人为左、右都尉。桓、于二人非常高兴,深深地拜倒在地上。项梁就扶起二人道:“二位都是吴中的壮士,如今老天将你们赐给了我,秦国怎么能不灭亡啊?”大家就向城中走来。季布和钟离昧就向项梁讲述了二人拔树、跺脚,还有项羽举鼎的事情。项梁非常惊讶,就设宴庆贺。
这时吴中的子弟都纷纷前来报到参军,许多人都担任了职务。虞一公将儿子虞子期也送来了,他对项梁道:“老夫只有一子,现在交给将军,让他随军听用,也算是老夫为楚国尽一份力吧。”项梁非常感激,就安排他到军中任职。这时忽然有一人风风火火地走来对项梁道:“项将军为什么不用我?”项梁看着他笑道:“我以前让你办理一件事情,你没有办好,所以不能给你安排职务,请多多见谅啊!”那人一听,恍然大悟,就唯唯而退。可见项梁选将用人是多么的慎重。这时兵马已经聚集得差不多了,共有八千人,项梁就将他们称为子弟兵,后来史书上所说的‘八千子弟兵’就是指这些起家的人马。整个会稽郡全部归顺。
陈胜的将领召平被秦嘉等人驱赶出郯城后,他便率众南下到了广陵。在这里呆了不长时间就传来张楚王败走陈城的消息。又过了一段时间,张楚王被人暗算的消息也传来了。召平就聚集部众道:“章邯南下,张楚的军队败了,楚王也已经遇难,我们在此也没有什么意义。听说项梁在江东起兵了,那里人稠地肥,钱粮充足,足以能号召兵马。我们不如前往江东,游说项梁过江与章邯作战。”部众道:“我们和他们没有交往,冒然前去,他未必会听我们的。”召平不以为然道:“大王以前曾有指示:要联络东南诸义士。现在就写一份假诏令,封项梁为上柱国。拿着这样的高爵位前去赐封,就算没有交往,难道他还会拒绝吗?”部众道:“可惜没有上柱国的印玺,怎么去封?”召平笑道:“我身上有大王赐的将军印玺,仿照这个再刻一方上柱国的印玺不就行了。”大家听了这话,觉得非常有道理,就找来一方刻印石另刻了印,又合计着写了一份假诏令封藏起来就南下了。
召平等人来到吴县,果然看到处处热火朝天,人人斗志昂扬,心里非常高兴,就来到府衙求见项梁。项梁听说是张楚的人来了,很感意外,就走出来迎接。召平与项梁相见后,进到府衙坐好。项梁就问张楚王的情况。召平道:“我们是奉命来见您的,不知道大王现在的情况。”说着就拿出了矫诏递给项梁看。项梁接过诏令一看,上面写着:
楚王胜谨慎地告诉项梁将军麾下:孤早就听说你是项燕之子,将门之后,而项燕死于秦人之手,路人皆知。孤本为田间佣者,尚且知道报仇复楚的大义,故而振臂一呼,天下的英雄就响应了。而您为忠烈之后,又集国仇家难于一身,难道复仇的决心还不如孤吗?孤今拜你为上柱国,派召平将军前来赐封,还望将军能仗义忠义,主持公道,伐秦复楚,建功业于当代,垂大名于后世。
项梁看完诏令,果然喜笑颜开,就接受了上柱国的印玺和赐封,从此就以楚国上柱国自许。上柱国是楚国最高武职,掌管所有兵马,就是后来的兵马大元帅。项梁意外地得到这个封赏,心里就非常满意了,于是热情地款待召平。召平道:“江东才俊如云,还望尽早过江,江北的百姓都在翘首以待啊!”项梁道:“军马已经备齐了,请将军暂时留在军中,我随后就率兵渡江!”召平大喜,就留在军中听用。
三日后,项梁见一切准备就绪,就下令起兵。这天早晨,军马在礼炮声中就出发了,军队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丹徒江边。这时江南的百姓都担着酒,端着肉,全部拥挤在江边欢送亲人过江。虞姬也随项羽来到了江边,二人依依不舍,情话不断,最后竟然执手垂泪,无语凝咽。项羽动情道:“请你放心,我们此番过江,一定能够打进关中。等灭了秦国,我就立即回来和你相聚。”虞姬道:“但如君言,早去早归,我只能日夜为你祈祷平安了。”项羽道:“请你放心,我自知天下英雄再没有超过我的了,哈哈!”
这时有数十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一起来到项梁的跟前,拉着他的手道:“将军今日一去,必定能够建功立业。可是您走之后,如果没有贤良的父母官,我们的日子还是不好过啊?”项梁恍然道:“因为人马多,不得不尽快过江,因此忽略了这件事情。不过请你们放心,我过江后若是遇到贤能的人,就马上派来做郡守,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若是将来大功告成,还要免除会稽郡十年的赋税,你们一定会有好日子过啊!”父老们就哭拜于地。项梁于是扶起大家,挥泪告别,率领将士们登船离去。
江南的女子就在江边唱起了哀婉多情的离歌,她们的侠骨柔情如同江水清波一样,恋恋不舍,绵绵不尽: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顺着清流来相送,征途漫漫情谊长,顺着江风对郎唱,勿忘昔日好时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顺着清流来相送,征帆挂起离岸旁,看见鸿雁已南翔,千乘万骑去朔方。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顺着清流来相送,送君送到水中央,辽阔江天举目望,盼君功成早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