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加快。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709万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县内完成48910万元,增长25.6%,厅局级及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799万元,同比增长9.9%;城镇以上投资20566万元,增长57.5%,农村投资28344万元,增长9.6%。
2009年,县内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18.7%,项目实施82个,比上年同期增加51个,增长1.65倍。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占总投资项目的42.7%,比上年同期的54.8%,减少12.1个百分点。
五、贸易
消费品市场销售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71万元,同比增长15.3%。从城乡销售看:县城实现零售额20898万元,同比增长12.4%,农村实现零售额4814万元,同比增长29.6%。从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2150万元,同比增长21.7%,集体经济实现零售额1151万元,同比增长48.5%,个体经济实现零售额10607万元,同比增长10.5%,股份制经济实现零售额11735万元,同比增长17%,私营69万元。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1103万元,同比增长17.8%,住宿业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609万元,同比增长5.1%,其中个体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062万元,同比增长6.6%。
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年末个体工商户达到2367户,从业人员6741人,注册资金9072万元;私营企业达到105个,从业人员6542人,注册资金24020万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道路交通设施不断完善。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72万人(次),旅客周转量6850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19.75万吨,货运周转量5186万吨(公里)。全县公路里程54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公里,固道28.3公里,县道57.6公里,乡道263.3公里,村道73.8公里,旅游专用公路33.1公里。全县110个行政村98个通沥青水泥公路,12个通沙砾公路,行政村公路硬化率达89%。2009年新修各类公路118.9公里,其中县城道路1.5公里,乡村道路117.4公里。
邮电通讯强劲发展。邮政业务总量263万元,增长1.6%;电信业务总量570万元,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9435户,宽带用户1368户;移动业务总量840万元,增长9.8%,联通业务总量300万元,增长11.1%。移动手机用户2.4万户,其中,移动公司手机用户1.6万户,联通公司手机用户0.8万户。
旅游产业发展壮大。坚持在基础建设、强化促销、完善功能上下功夫,开工建设老龙潭红色旅游项目,建成胭脂峡旅游拓展训练基地,配合完成萧关遗址文化园一期工程,旅游服务设施日趋完善。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建设,开工建设旅游商品一条街,成立旅游文化产品开发公司3家、协会2家,纸织画、剪纸、刺绣等传统民间工艺品销量大幅攀升。鼓励发展旅游关联产业,带动商贸、运输、通讯、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全年接待游客28.6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1.16亿元,增长36.8%。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2009年,全县完成财政预算总收入2385万元,增长77.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223万元,增长13.41%。在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完成1258万元,比上年净增88万元,增长7.5%。财政预算总支出54637万元,增长54.2%。金融业健康有序运行。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2179万元,比去年增加20609万元,增长33.5%。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0759万元,比去年增加5841万元,增长16.7%。各项贷款余额35218万元,比去年增加11953万元,增长51.4%。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各类保险保费收入808万元,同比下降0.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39万元,同比增长11.2%;人寿险保费收入469万元,下降7.8%。各类保险赔款给付额274万元,增长35%,其中,财产险赔款136万元,同比增长5.2%,保险赔付率为40.12%;人寿险赔款138万元,同比增长4.5%,保险赔付率为29.5%。
八、教育、文化、卫生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调整优化学校布局,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巩固提升“两基”成果,小学入学率达到99.96%,初中入学率达到97.44%。扎实开展教育强乡镇的创建,六盘山镇、大湾乡通过固原市验收。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大力实施校舍安全改造工程,完成12所中小学改造,县职教中心、大湾中学学生宿舍楼、师生餐厅和什字中学师生餐厅建成使用,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招聘特岗教师35人,全部充实到农村教学第一线。启动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充分调动了教师积极性。加大鲁宁办学力度,职业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
2009年,全县有学校91所,其中,完全中学3所,职中1所,初级中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84所。在校学生19787人,其中,高中生634人,高(职)生335人,初中生5710人,小学生13108人。有教职工1372人,其中,普通中学教职工497人(专任教师430人);职中教职工20人(专任教师20人);小学教职781人(专任教师773人);教育行政管理人员74人。小学招生10864人,毕业2079人;初中招生1906人,毕业1704人;普通高中招生184人,毕业267人;职中招生181人,毕业218人。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2180人,教职工47人(专任教师42人)。全县大学二本以上上线人数160人,其中县内23人。
文化广播事业蓬勃发展。大力培植文化产业,引进成立泾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填补文化产业领域的空白。挖掘整理民族文化资源,成功申报“泾源回族踏脚”、“方棋”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发展步伐加快。建成新民乡、兴盛乡文化站,新建村级文化室12个、“农家书屋”9个,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得到加强。实施全民健身和篮球进村工程,硬化村级篮球场81个。大力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展演和群众性文体活动,深入开展“踏脚”、“花儿”进校园、进景点、进农家、进社区活动,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加快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发放电视接收设备1033套,农村收看8套以上电视节目覆盖率达到85%。2009年,有县级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7个,开展农村文化运动20余次;艺术表演团体1个,排练节目多个,全年演出场次80余(次),观众人数2.1万人(次)。县级图书馆l个,藏书7.6万册;文物管理所有馆藏文物238件。县电影公司l家,农村数字电影普及放映电影1592场,观众达到31.8万人(次),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88.8%。
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卫生机构11个,实有床位244张,乡镇卫生院7个,有床位109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检验所1个。卫生技术人员222人,其中,医生178人,护士45人。孕产妇死亡出现55.5/10万,婴儿死亡率17.77‰,传染病发病404.95/10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58%。启动实施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项目,为农民免费提供30种疾病74种药品的基本医疗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稳步推进,农民参合率达96%,为12.56万人(次)报销医药费864万元。加强妇幼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7%,计划免疫“五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8.7%。进一步健全完善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系,甲型HINI流感等重大疾病得到有效防控。深入开展农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卫生监督、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9年,全县总户数34208户。总人口123872人,男性64929人、女性58943人,男女性比为110:100。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112992人,非农业人口10880人。年内人口出生率18.03‰,死亡率6.99‰,人口自然增长率11.04‰。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2009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89元,增长9.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806元,增长15.8%。
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25.7元,同比增加301.6元,增长12.4%。其中,工资性收入1236元,同比增加159.3元,增长14.8%,在工资收入中劳务收入1184.6元,同比增加134.4元,增长12.8%;全年家庭经营纯收入1106.1元,同比增加111.1元,增长11.2%;全年人均财产性纯收入15.3元,同比增长36.5%,呈现出迅猛增长的势头;全年转移性纯收入368.2元,同比增加27.1元,增长7.9%。200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加301.6元,增长12.4%,比上年增速回落5个百分点,比固原市平均增幅、增加值分别低1.6个百分点和少62元。全年农民现金纯收入2350.4元,同比增加330.4元,增长16.4%,实物收入375.3元,同比减少28.9元,同比下降7.1%。现金纯收入占全年农民纯收入的比重为86.2%,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为109.5%,实物纯收入占全年农民纯收入的比重为13.8%。从业人员基本稳定,劳动报酬增长较快。2009年,在岗职工从业人数5649人。其中,固有单位5158人,同比增长53.4%,集体单位169人,同比下降4.5%,其他所有制631人,同比下降3.5%。在岗职工劳动报酬总额17413万元,同比增长65.8%,人均年工资30825元,同比增长23.1%。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其他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分别为32583元、27822元、17954元,分别增长20.0%、增长17.2%、增长23.2%。
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2009年,养老参保人员1817人、其中企业养老参保人数818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参保人数865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601人,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182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40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为104024人,参合率96.4%。
十、城市建设和安全生产
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全县城镇化率达到18.03%,比上年提高0.45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面积3.98平方公里,城市拥有道路面积33万平方米,供水总量86万立方米,集中供热面积7.8万平方米,液化石油气供给总量100吨。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8.4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平方米。
安全生产事故。全县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6起,死亡9人,受伤4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8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上升53%,死亡人数下降18%,受伤人数下降33%,经济损失下降8.8%。其中,道路交通事故7起,死亡4人,受伤9人,直接经济损失2.1万元;火灾事故19起,无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9.7万元。
泾源农村十大工程
2009年,泾源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改善农村面貌,确定农业农村十大重点工程,将其纳入全县重点工作责任制、限时制。一是泾源县种薯繁育中心建设工程;二是羊槽苗木园区灌溉工程;三是“农家乐”建设工程;四是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五是育苗园区建设提升工程;六是先进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七是先锋至张台安全饮水工程;八是乡村道路建设工程;九是生态移民工程;十是农村清洁能源工程。
泾源城市十大重点工程
2009年,泾源县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面貌,创建全区生态园林县城,确定城市十大重点工程,将其纳入全县重点工作责任制、限时制。一是县城集污及污水处理工程;二是县城集中供热改造工程;三是西峡路建设工程;四是东平路改造工程;五是县城综合市场建设工程;六是县城西区道路亮化工程;七是县城百泉街改造工程;八是旅游商品一条街和清真食品一条街建设工程;九是职教中心试验楼工程;十是香水河治理工程。
泾源农业十大工程
2009年,泾源县把特色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以实施农业“十大工程”为抓手,促进农业较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一是实施种植业结构调整工程;二是实施特色产业提升工程;三是实施良种工程;四是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五是实施示范带动工程;六是实施市场流通工程;七是实施龙头企业振兴工程;八是实施品牌工程;九是实施农业机械化发展工程。十是实施质量安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