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否不断地需要一些单据、数据、表格来证明自己?送儿子去一所重点中学初一新生班报名。报名的地方贴着一则告示。新生录取按片区划分,学校需要许多材料作为凭证。小学毕业证、房产证、户口本等等,目的是防范某些家长临时迁移户口。其中,一项关键性的凭证让我始料未及--提供几个月前交水电费的收据。水电费收据是电脑打出来的单子,上面注明了住户姓名,所在小区的位置、楼号、单元和门牌号码。这样的原始凭证,造假几乎没有可能。我觉得学校这项要求并无不妥,甚至有几分高明。问题的关键是,交水电费的定点银行门前都有个垃圾筒,出了银行的大门,绝大多数人都把这些单据扔进了垃圾筒。当然,我也没有意识了,水电费单据还会跟一个孩子的升学产生联系。老婆回家了。一耸肩表示无奈。一直到太阳落山,见我急得实在不行,才诡秘一笑。
她打开一个抽屉,从抽屉中取出一只塑料袋,又从塑料袋中拿出一只小匣子,再从小匣子中挑出一只更小的塑料袋,虔诚地掏出几张纸片,昔日“垃圾”,此刻在我眼中成了大方光彩的优绩股。成功者,总是要在胜利之后谈谈感想,我老婆说,她显然是受了一篇文章的影响--小和尚将洗澡水拿去浇花。我说,我能在洗澡水和花之间找到联系,却没法预见水电费收据和儿子升学的因果关系。其实,我在想一个问题:我们是否不断地需要一些单据、数据、表格来证明自己?连居于何处,也需要某个材料来证实,眼见并不为实。在许多时候,一个人的诚信往往要输给从电脑和打印机出来的一张纸和几行字。并非人人都有收藏家的眼光和万物普遍联系的思辨,关键问题是,没有机构也没有人相信另一个人的坦诚。在一个数字化的时代,人生可能被无限制地抽象。
一个人的真实存在,可能并不能表明其存在,而需要相关的证件来证明,比如,身份证、信用卡之类。假如去参加一场考试,虽然准考证的底根上有你的照片,如果忘了带准考证,一张富有表情的脸,这个一切照片的“母版”,远不及准考证上的“复制品”更可信。以前出门,如果忘了带身份证,在某个开放城市,有可能被收容。即便现在,在小城市,住旅社也会遇到麻烦。“是不是有什么忘了带?”出门人难免出现强迫症的症状。那些躺在抽屉里的各种单据、发票、名片、信札、表格,还有包装物品的塑料袋包装盒之类,平常看起来是一堆垃圾,到了关键时刻,一样都不能少--都是必不可少的资料和资料组合起来的程序的一部分。最近,我朋友把包装电脑的纸箱当废纸处理了,卖掉之后,他懊悔且后怕了三天:如果电脑在保值期内坏了,需要更换怎么办?别说包装盒,就是扔一张废纸,也需要审视半天,举棋不定。甚至见了废纸篓,都会产生去重新翻一翻的冲动,说不定里面藏着昨天误扔的发票单据证明保修卡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