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强大的政权,在它的成长道路上,肯定布满了内忧外患、艰难险阻,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只有经受得起这些考验,才能真正强大起来。人的成长也是如此。有时,这个过程充满了屈辱和无奈。626年八月,也就是李世民即位当月,经常侵袭中原的北方少数民族突厥,利用这次大唐政局动荡的机会,大举兴兵入侵。几十万游牧骑兵绕过重兵防守的北方防线,直向长安扑来,强大的机动性让整个唐王朝措手不及。在众人的目瞪口呆中,庞大的骑兵已黑压压地陈列在渭水河畔!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我们能发现北方草原上的少数民族有如影子般经常出现在中原汉族政权的兴衰交替间。大汉王朝时期的匈奴、两宋时期的契丹、蒙古,而大唐时期的,就是这个突厥。中原盛,草原衰;中原衰,草原盛。乘着中原处于分裂战乱的时候,北方的突厥迅速崛起统一了辽阔的草原,从东到西领土有上万里,西域也在其控制之中。突厥人平时放牧,练就了一身骑射好本领,一到战时,首领、酋长召集,上马就可为战士,整个北方游牧民族可以说是全民皆兵,军事力量非常强大。
但突厥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生产力极其落后,他们不会种地,不会织布,没有冶铁技术,不会锻造兵器和农具,因此,长年累月地穿皮革、吃肉乳,靠天吃饭!而一旦老天爷有个动静,天太冷或雨水不足,影响牧草,这些游牧民族顿时陷入困境。怎么办?人总要活下去!于是他们便把目光投向了繁华的中原地区,听说那里富足得很,要吃有吃,要喝有喝。只有抢!抢劫好啊,自己不用劳动就有吃有喝,这真是一本万利的好事!时间长了,对北方游牧民族来说,抢劫已经成了习惯,隔几天不抢,浑身上下就痒痒,难受。中原北部边境线绵延千里,突厥骑兵东抢一把,西掠一回,令边境守卫防不胜防,中原统治者对此头痛不已。尤其是在乱世之中,更是变本加厉!在隋末的农民战争中,北方的几个较大的割据势力都和突厥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战略上,大家都喜欢联合突厥打击一方政权,像窦建德、刘武周、刘黑闼等。
就连当时唐高祖李渊在太原起兵时,为了不让突厥抄自己的后路,端自己的老窝,也委曲求全,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妙龄美女大把大把地往突厥部落送,还拜可汗为干亲,总之一句话,就是对突厥表现自己极大的善意,让它不要趁火打劫。连李渊都要卑躬屈膝地对待突厥,可见这个少数民族很不好惹!李世民现在就碰上了,而此时的突厥的老大名叫颉利可汗,他正带着几十万人马在渭水河边上耀武扬威,扬扬自得!"饮马渭河,突厥一族、历代大汗,有几人做到了我今天的成就!"颉利太兴奋了!"中原乱的时候,我们突厥的日子过得多滋润啊,想抢就抢,那帮大军阀还得使劲巴结自己。自打这个李世民把这帮人消灭,重新统一了中原,唉,我们的日子过得可不如以前舒心了,虽然有时候能抢点,但已不如以前了!最近听说他们内斗,正好乘着这个机会好好敲诈一番,出口恶气不说还能得到好多财物!就凭大唐现在的状况也敢跟我斗!"颉利可汗越想越美,看着渭河对岸,远远的长安城让他直流口水。
好大的城啊,可惜自己手下都是骑兵,攻不下来,要是能进去掠夺一番,那可真是发大了......虽说不去攻打长安,但也要吓唬一下李世民小儿,让他知道咱突厥的厉害,以后乖乖进贡财物!先派使者去见见那个李世民,说不定他也不愿打,想投降!汉人叫这为先礼后兵,不能叫他们老说我们是没文化的蛮夷之人!于是,颉利派了自己的心腹大将执失思力做使者去见李世民。执失思力很傲慢,开门见山地说:"我大突厥国颉利、突利两位可汗拥兵百万,现在已经到了长安!"意思就是你们要打还是要和,赶快给个痛快话。李世民看着这个二百五将军,都懒得跟他废话,"拉出去砍了!""不对啊,不是这样的啊!大汗不是这么跟我说的啊!我们几十万骑兵在外,可汗说大唐皇帝见了我肯定是要客客气气的,还要贿赂我给我送礼!怎么二话没说就要砍我,一晚上想好的台词都没用上!"这位突厥使者执失思力吓得立马磕头认罪,乞求饶命。虽然大汗让他不要丢了突厥人的脸,可现在连命都快没了,还讲那些有屁用!两国相争不斩来使,李世民也不是真要杀执失思力。
对于突厥这个横亘在北方边境的巨大隐患,他早有了解,而且,他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彻底击败它,解除自己的边防隐患!李世民得到的结论是:对待这种人,你只有比他更狠,他才真正怕你!所以,李世民二话没说给执失思力来个下马威,执失思力果然吓得战战兢兢。看火候差不多了,李世民才换了个稍微和蔼点的口气说道:"告诉你家大汗,就说明天我亲自去渭水拜会他!"总算捡回一条命,执失思力灰溜溜地走了。面对自己登基以来最大的危机,李世民没有退缩,而是沉着冷静地处理。在这个关键时刻,李世民清楚自己不能像窦建德、刘武周或父亲那样委曲求全,这样不仅自己神勇形象受损,更重要的是将失去军队将领的支持--开国之初的将领哪个受过这种窝囊气,被敌人一直打到家门口了!自己再流露出一点想求和的意思,那些实力派将领就会寒心。即使国力贫弱,内部矛盾重重,也不能让那帮突厥小儿小看了我李世民!而且,李世民自信的是,颉利也并不一定真想打这场仗!开玩笑,几十万骑兵看起来吓人,但这是在长安,在关中,不是在平原上跟你硬对硬地拼命。
大不了我躲进城里,看你们这帮骑兵拿我如何!李世民的自信不是没有道理,草原政权麾下的骑兵彪悍勇猛,放在平地上,他们可谓所向披靡,历代中原政权为此吃尽苦头,各个朝代的帝王将相都绞尽脑汁,想找到对抗草原骑兵的办法。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发布"胡服骑射"的命令,培养本国武士成为骑兵,和匈奴对抗,赵国一跃而起,成为战国强国;战国名将李牧,创造性地运用了步兵、战车阵、骑兵三者结合的方法,有效地抵御了匈奴的侵略;一样是战国名将,蒙恬在步兵、骑兵、战车的基础上,使用了射程更远的武器--弩,收复了河套地区,稳定了中原。这种战法更被汉朝的卫青、霍去病等人运用得炉火纯青。进攻的同时,还要注意防守。战国时,北方国家纷纷修筑坚固的城墙抵御外族侵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筑起万里长城对抗匈奴。城墙,成了草原骑兵的克星。中原军队习惯了工程,他们制造了战车、云梯、火弩等多种工具,使士兵能够攀登墙壁,攻破城门;生产力落后的草原部落,没有如此先进的技术。
如果采取硬攻的方式,即使攻破对方的城楼,己方同样损失惨重,所以,游牧政权更喜欢在边境抢劫,而不是和高大的城墙死磕。因此,李世民断定颉利带这么多人,只是给自己壮声势,想凭此多要点好处!有了这样的猜测,李世民才敢来渭水河畔与颉利会面。当然,为此李世民也做了很多准备,最重要的是把驻守关中地区乃至长安附近的军队全部调集到长安城下,这些军队是李世民谈判的资本。有了强大的武力做后盾,外交工作才好展开。颉利不了解李世民,以为李世民还是像以前窦建德、刘武周那类的货色,却不想这次一脚踢到了铁板上!第二天,长安城下,鼓声震天,低沉的号角不时回荡在整个渭水的天空中,一队队唐军集结到长安城下,在渭水一边迅速列好队伍。快到中午的时候,十几万唐军整齐地出现在了颉利对面。
能驻守在关中,也就是首都地区的部队,是全国最为精锐的部队,更何况是立国之初,士兵们仍保持战时的严谨,强有力的纪律使整个唐军没有一丝喧哗,大家一面冷漠地望着对面的突厥军队,一面等待着本国皇帝陛下的到来。天地为之寂静,颉利望着对面源源不断开来的唐军,蒙了。难道他们准备和我决一死战?这可怎么办呢?按照我一向的认知,不该是这样的啊!我这么多人,大唐现在应该不敢跟我打啊!难道这个刚登基的李世民是个二百五、大白痴,不会算数?不一会儿,李世民也来了。颉利还在发蒙,又出现了让他更为吃惊的一幕,他差点从马背上掉下来。大唐皇帝李世民,带着一名文官、一名武将、六名骑兵,一行九人脱离唐朝大军,径直向突厥奔来!这名文官,大名鼎鼎的房玄龄;武将,左大将军周范。
一行九人面对几十万大军谈笑自若,这是何等的气概!这是一种莫大的勇气,莫大的自信,一个强大王朝即将崛起的自信!颉利彻底晕了!这算怎么回事?我哪次出门不带个成千上万人,就怕被人砍死,难道李世民他不怕吗?他就不怕我下令万箭齐发把他射成刺猬么?这个李世民真是个疯子!可是,如果我把他射死了,看那后面的唐军是准备跟我拼命了?己方士兵虽多,但对方占了地利,就算胜了,我的军队也会损失惨重。那我是不是有点得不偿失?李世民已经来到渭水河畔,勒住缰绳,对着颉利喊道:"大汗,过来咱俩聊会儿吧!"颉利还在患得患失,突然听到对方的喊话。"罢了,先过去听他要讲些什么再做计较吧!"颉利在众目睽睽之下,也来到了渭水河边。李世民和颉利谈话,带了丞相、带了将军、带了卫兵,就是忘了带史官,所以,两人究竟谈了什么,因无史料记载,我们也无法确切知道详情。但是,通过后来颉利退兵,李世民则贿赂了大量的金银财宝等结果,我们还是能大概猜到这次对话的内容。不外乎威和利两字!谈判的根本,就是你要清楚对方的目的,知道他的底线。
突厥的底线就是想抢点东西回去,顺便展示下自己的实力,好让大唐以后害怕自己;而李世民的底线就是只要你不是真的想灭我大唐,送点金银财宝没什么大不了,钱可以再赚嘛!只不过要防止突厥来个狮子大开口!因此,必要的震慑还是要有的!李世民的资本就是他身后十几万精锐部队,他肯定会对颉利说:别看我人少,打不过,我能进城,你也奈何不了我。再加上各地的增援部队即日便到,在人数上你未必占到便宜。
最重要的是,你是绕道来的,我大唐驻守北方边境的部队并没有损失,你现在大张旗鼓地跑来长安,我早就下命令让他们去堵住你的后方,这样你打不下长安,慢慢就会被我们包了饺子,到时候就怕你这几十万人能跑回去的就没几个了!你的实力受损,你觉得大汗位子还能保留住吗?威胁完就是利诱,李世民精通统治之道!你来了不就是为了钱财嘛,只要你愿意双方结盟,约定互不侵犯,我会送你大批财物和所需之物,不会让你白跑的!颉利可汗郁闷了,对方说得很有道理,他最怕的就是自己的后路被人断了。现在人家都摆出一副拼命的样子了,看来自己这次要打也捞不到啥好处,还不如要些钱财回家去,这样大汗位子还是在自己手里,等老子啥时想来了,再来呗!李世民成功了,颉利可汗与他在渭水河畔杀白马订下盟约,很快退兵回到了北方草原。李世民登基以来的最大危机就这样被他化解了!当然,对于李世民,这个所谓渭水之盟是个奇耻大辱,没办法,国力不强,才会被对方打到门口。
使出全身力气一番威胁利诱无所不用其极,连自己这个皇帝老儿都得亲自下场表演,才把对方给唬走了!士兵和百姓,却顺着另一条思维路线理解眼前的情况。十几万精武之师,目睹自己的君王纵马前驰,谈笑却兵;长安城数万百姓奔走相告:新即位的天子凭一己之力,解除了数十万突厥骑兵对长安的威胁。士兵与百姓,在那一刻忘记了这种举动包含的屈辱,他们被李世民的胆量和风采深深折服!千载之下,我们不能不佩服李世民的勇气、胆量和智慧。纵观历史,敢于以身犯险的君主还真没几个,李世民能千古留名,还是很有道理的。解除了眼前的危机,李世民下定决心要报仇。被人欺负到家门口,此仇不报,能是李世民么!突厥这个外患,如果自己都不能把它清除,也没法做其他大事,总不能让他们没事就往长安跑吧?自己也该没事亲自跑过去跟他们开会,苦口婆心地说你们这是不对的,你们违反了我们的盟约等等。突厥一日不除,吾心一日不安!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也就是从这一时起,李世民杀机顿现,开始增强国力,加强军事力量,磨刀霍霍向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