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七年四月,太子承乾被废,魏王李泰、晋王李治作为长孙皇后所生的嫡次子,都有了继承太子之位的资格。而前面我们也说过,李世民中意的候选人是李泰,没少为他造声势,逼得李承乾整天担惊受怕。李泰当然也明白自己老爹的意图!李泰当然是使劲地努力努力再努力!现在好不容易等到老哥下台,他每天眼巴巴地瞅着老爹,等着自己上位!他没事就对手下人吹嘘:"太子之位非我莫属!你们好好跟着我混就行了!"手下那帮小弟们当然是气宇轩昂、信誓旦旦地拍着胸脯,做出一副视死如归的表情。可惜的是,望穿秋水,迟迟等不来父王要立他当太子的诏命!李泰心里不由得开始犯疑,难道又有什么变动?应该不会吧,他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了,按理说承乾下台,就该轮到他了啊!百思不得其解的他,忘了自己还有个弟弟,排行老九的李治。他怎么也没想到平常唯唯诺诺的老九,最后居然击败他,当了太子。李泰是怎么也想不明白,事情发展得也太瞬息万变了吧!说实话,李治当时的条件很差,根本就没有什么人看好他能当上皇帝,连李世民一开始也没考虑过。
但李治有一个绝佳的武器,就是舅舅长孙无忌的绝对支持!按理说,李泰、李治都是长孙皇后的儿子,也就是说都是长孙无忌的亲外甥,那为什么长孙无忌会厚此薄彼呢?说白了就一句话,长孙无忌不愿自己失去权势!长孙无忌不仅是李世民的妻舅,更在玄武门政变中立下大功,乃是贞观年间的重臣。到了贞观晚年,李世民对功臣子弟参与太子之争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比如宰相杜如晦之子杜荷参与李承乾的谋反,宰相房玄龄之子房遗爱参与李泰谋夺太子位等。由此,李世民开始对许多功臣产生了猜忌之心。而长孙无忌虽然是皇亲国戚,却并没有仗着自己的身份参与任何太子之争,使李世民对他更加信任,觉得他是一位公正客观的好臣子,慢慢地导致他的权势越来越大,甚至到贞观末期的时候,可以左右朝政。你看这长孙无忌厉害不厉害!当初,长孙皇后去世的时候,嘱咐李世民提防外戚。
数一数长孙皇后的那些亲戚,老的老,死的死,留在李世民身边又手握大权能够干预朝政的,还有谁?长孙皇后指的就是长孙无忌!也许长孙皇后也知道,一个人如果长期在那种地位上,你再让他下来,简直就跟要他老命一样!长孙无忌也是如此,他当然不愿意失去现在的权势。所以,对他来说,立一个性格上比较懦弱听话的外甥,比立一个强势的更合算。所以,他开始大力扶持李治,想的就是将来李世民不在了,他能操纵政权。对李泰,他不是没考虑过,可是想了想,觉得这位绝对不适合投资。李泰早在贞观十一年设置文学馆时,就收拢了不少人才,随着李世民的风向转变,朝野上下不少文武官员都投靠其门下,可以说已经拥有了自己独立的政治势力。如果李泰当了皇帝,那以后要重用的肯定是自己的那帮亲信,不会重用像长孙无忌这样的老臣。而且,李泰成年比较早,能力比较强,长孙无忌想控制他,基本上没什么可能;而李治就不一样了,这小子从小就懦弱胆小,长大后也没什么自己的势力,因此成了长孙无忌最佳的投资人选。
长孙无忌这人也很有意思,为了李治上位那真是下了一番苦心,不仅四处为他拉拢朝廷重臣支持,还没事就在李世民面前说李治的好话。反正就是那种把白的说成黑的,再把黑的说成白的。比如,大家都知道李治懦弱,而长孙无忌硬说这是"仁孝"。估计李世民都有些郁闷了,怎么感觉李治不像自己儿子,自己对这儿子的了解还不如他舅舅!另外,李泰与李治争夺太子斗争的背后,牵扯到功臣子弟与元老重臣的权力分配问题。李泰集团里,大部分都是一些功臣子弟,比如柴绍之子柴令武、房玄龄之子房遗爱、杜如晦之弟杜楚客,等等。这帮人与长孙无忌是有矛盾的,他们要想掌权,必定要把这帮老家伙赶下台才可以,而长孙无忌想巩固自己的地位,当然是要极力排斥这帮功臣子弟。当然李泰也想拉拢这帮功臣元勋。可能也做过一些努力吧,可惜李泰这人比较自大,性格又不是那么喜欢隐忍,这帮老臣慢慢吞吞,说话滴水不漏,无法让他们明确表态。这种态度很是让李泰不爽!在他认为,只要自己一声高呼,这帮人就会因自己身上的王霸之气而全部臣服。也许这就是他不被老臣们喜欢的原因。老臣们大场面见多了,从开国到玄武门之变,从治国到收拾边境,哪个不是劳苦功高。
他们也就是在李世民面前,还能毕恭毕敬。现在,一个连仗都没打过的黄毛小子,神气活现地在他们面前晃,把他们当小弟哄,这些老臣能不烦吗?知不知道这国家是怎么来的!老臣们根本不理会李泰的拉拢,让李泰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于是,他不再回头理睬这些重臣,慢慢地就对他们产生不满,最后不把他们放在眼里。有一次,李泰居然因为一位三品以上的公卿见到他时不下马行礼而怀恨在心,跑到李世民跟前打小报告去了。李泰这种目空一切、蔑视群臣的态度,让许多朝廷重臣不爽,更别说支持他当什么太子。如果他当了皇帝,想想就让这帮人恶寒:从此哪还有自己好日子过!结果不少有权有势的人,就这样被长孙无忌给拉到李治这边了。李泰的失策就在这里。李泰低估了朝廷重臣的威力,他总想只要讨好自己老爹就可以了,可是如果失去下层群众的拥护也是不行的!李世民就明白这个道理,他很清楚,如果自己选择的继承人得不到这帮手下人的拥护,想保住大唐这份基业是很困难的。虽然他比较中意李泰,虽然他很想立李泰为太子,但是看到李泰与自己的心腹手下这么矛盾,他不禁打起了退堂鼓。
李世民再看看李泰那帮人,一个个都是些不肖的功臣子弟,整天仗着自己家长的势力为非作歹,哪是什么良臣的料!如果选了李泰,这帮人还不飞上天,整个大唐都会被他们糟蹋最后玩完!李世民再看看李治这边的人员名单:长孙无忌、褚遂良、李世勣等,哪面的人才优势大,我们一看就清楚。李世民要想保住这份基业,想让大唐千秋万代,他就不能不放弃自己的喜好,去选择李治!李世民很苦恼,他真没觉得李治这人哪个地方适合当皇帝!怎么也看不出这个儿子身上哪点像自己!李泰很快就知道自己为什么还没被立为太子了,这下他急了!他知道自己老爹是很喜爱自己的,此时的他以为老爹不立他,是担心他把自己的弟弟老九给杀了,丝毫不认为是那帮朝廷重臣的原因。在他认为,这是他们李家的事,关这帮人屁事!于是,他跑到老爹那儿,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着自己的不幸,怎么怎么被承乾整天欺负什么的,最后动情之处,投进李世民的怀抱里大哭不已,父子之情简直被他表演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