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的渭水之盟,一直让李世民耿耿于怀,自己一辈子哪吃过这亏啊!自己以身犯险,连哄带吓,才把这帮蛮夷给打发走,虽然损失了不少钱,但这都是小事。面子问题啊,堂堂中华帝国居然沦落到这步田地!历代帝王都没有像自己这样窝囊过!奇耻大辱,奇耻大辱啊!以李世民的性格和身份,怎能让他不恨!同时,李世民也深深感受到了危机,这个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才是大唐的心腹之患啊!突厥的侵袭,直接关系到大唐新生政权的存亡。庞大的骑兵,强大的机动能力和突破能力,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横亘在大唐的头上!而且最重要的是,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它会给你来一下!不消灭它,大唐就有随时被灭国的危险;不消灭它,大唐始终无法顺利地发展自己的经济;不消灭它,李世民难以安心!贞观元年的那场谈判至今让他耿耿于怀!因此,李世民一开始就把战略重点放在了北方。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战略计划和措施来削弱东突厥,同时加强自己的国力。在国内,让人民休养生息,大力加强经济建设,经过两年的丰收,大唐有了足够的后勤保障。在外交上,李世民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支持原本是突厥藩属的铁勒、薛延陀部落闹独立。
东突厥有大麻烦了,大唐的火上浇油只是东突厥衰落的外部因素,真正让东突厥灭亡的主要因素还是他们自身。首先,让我们先理清东突厥高层集团之间的关系。中原王朝为了帝位,经常出现兄弟、父子相残,东突厥也是如此。古人说得好,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只要涉及利益,突厥也无法免俗。每次汗位交替过程都充满了血腥和力量的角逐。此时的东突厥有三股最大的势力,颉利可汗代表的是正统的王庭势力,始毕可汗的儿子突利可汗、处罗可汗的长子郁射设,这三人都有自己控制的部落,只不过在名义上,颉利是最高领主,在战争时期其他二人要服从他的命令。620年,东突厥的处罗可汗去世,本来,应该由他的儿子继承汗位。但当时远嫁突厥的隋朝义成公主掌握了废立大权。颉利和义成公主联合起来,以郁射设长相丑陋并且身体不强壮为理由,废掉他的继承权。上任可汗处罗的弟弟颉利被立为大汗。这样,因为继承问题,以郁射设为首的一部分突厥势力开始和颉利疏远,大家各过各的,突厥内部开始出现裂痕。
同时,因为义成公主参与了汗位的交接过程,引起了本土势力阿史那氏皇族的不满,可能是对这代大汗的血统产生了怀疑,而颉利因为义成公主的缘故,开始亲近原大隋的人,这样更加剧了他与王族成员的矛盾。李世民能在渭水河畔逼得颉利退兵,正是抓住了突厥内部这些不稳定因素,让颉利不得不有所顾虑。因此,就在大唐的国力蒸蒸日上的时候,突厥却开始内斗不止,再加上气候反常,畜牧业遭受严重打击,实力开始削弱。而在大唐支持下,铁勒和薛延陀两部落看到突厥实力大减,宣布脱离突厥的控制,建立自己的国家。突厥风光了很多年,即使在隋末被分为东、西两部分,仍不是周围部落所能抗衡的,就连繁华的大唐帝国都怕它。因此,眼前的状况使颉利可汗非常生气,生气的后果也很严重。"你敢反,我就杀光你们族人!让周围那些有二心的部落看看,这就是背叛的下场!"颉利凶狠地、声嘶力竭地喊道!眼中充满了杀气!更令他心急如焚的是,手下不断报告各地的灾情和不利情况。他知道,必须速战速决,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他不能让伟大的突厥帝国毁在自己手里!颉利把自己的弟弟突利可汗找来,让他带领大军平定铁勒和薛延陀的叛乱。颉利语重心长地对弟弟说:"你去了一定要以雷霆万钧的气势,一鼓作气打赢这场仗,多杀这两部落的青年人,继续实行减丁策略,最大限度削弱他们的力量,不能再让他们在我们背后捅刀子!"同时也嘱咐弟弟要小心一些,打仗时多长个心眼。总之,颉利很慎重地把这个重要的军事任务交给了弟弟突利。可惜,突利这个人的军事才能实在是一塌糊涂,只因为他是颉利的弟弟,才成为这么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中的最高统帅,所谓"打仗亲兄弟"。突利一塌糊涂,铁勒和薛延陀却是同仇敌忾,最重要的是,这次突利面对的,不是以往那些被他们看不起的孱弱的中原步兵,铁勒和薛延陀的手下,是和突利他们一样在艰苦环境中锻炼出来,并精通骑术的骑兵。结果可想而知了,突利可汗并没有听从老哥的意见,只知道一窝蜂地上去厮杀,不料最后中计,被铁勒、薛延陀的军队打败。突利灰溜溜地跑回部落,他身后的部队,已经没剩几个人了。
颉利简直就要疯了,他突然有种天要塌下来的感觉!急怒攻心之下,虽然丧失了应有的理智,但他本能地知道,不能杀面前这个已在瑟瑟发抖的人,只是把他拉出去让人打了一顿板子。从小娇生惯养、生长在金窝的突利,被打得鬼哭狼嚎、屁滚尿流。可是颉利这次真的是太生气了,没有杀他已经是一忍再忍!颉利顾及兄弟之情没杀突利,可是却不知道自己这一念之情,为自己引来大祸!这是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也许后来,他悔不当初,早知道就该杀了突利!突利是个睚眦必报的人,他不会去想老哥为什么打他,不会去感恩戴德地感谢老哥的不杀之恩!此时的他早已被仇恨扭曲,只想到报复,疯狂地报复!只有疯狂地报复才能洗刷今天自己所受的耻辱!可是突利手中的实力比不上老哥,单靠自己,这辈子也别指望能报仇。仇恨之心每天折磨得他吃不好、睡不着,每天对老哥笑脸相迎,虽然心里恨不得砍死他,可脸上还得装作十分恭顺。终于有一天,他想到了"借刀杀人"这条妙计,南方的大唐可是突厥的死对头。
借大唐这把刀,杀了颉利,然后我就成了大汗,整个突厥也成了我一个人的!他越想越美,越想越兴奋,仿佛大汗的位子离自己很近很近了!突利的背叛让突厥雪上加霜。贞观二年,突厥国内出现大范围的冰雪天气,牛羊牲畜冻死无数。突利一看,这不是大好时机吗?连忙派人向大唐报告,说现在正是出兵的好时机。过了这村可没这店了!当时大唐内部对此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部分人认为现在正是出兵的好时机。可惜颉利可汗已经觉察到了国内异状,即使在如此困难的时候,他也召集大量人马,陈兵幽州一带,意思很明显:"我现在国内是不妙,但有本事你就来打啊!"李世民见此状况,觉得还是发展自身实力最为重要,就打消了出兵的计划。突厥暂时渡过了这次难关。但是,因为镇压铁勒、薛延陀失败,整个突厥的北方脱离了颉利的控制。尤其是铁勒诸部,因为生活在更为苦寒的漠北地区,战斗力在当时游牧民族里是最强的,更是东、西突厥所依赖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现在这支军事力量站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而铁勒部落的最高领导人薛延陀看到突厥内部纷争,颉利的政权开始衰弱,更加猛烈地开始进攻突厥。到贞观二年(628年),铁勒部已经取代突厥开始控制大漠以北、西域以东的广大区域,颉利只能待在漠南这片小地方。随着颉利的势力大减,他所控制的部落不再占有绝对优势,因此,兵员开始减少。为了应对目前的困难局势,颉利凭借自己东突厥最高可汗的地位,屡屡向突利所控制的部落征兵。而对突利来说,门儿都没有。以前我怕你,现在你的势力一落千丈,我还怕你干吗!因此,突利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颉利。颉利愤怒了,他没想到自己的弟弟也背叛自己,局势的恶化已经让他失去了以往的理智。他二话不说,带兵攻击突利。突利早就想报仇了,两人话都不多说,只想着打败对方,吞并对方的部落。此时的颉利已经四处受敌,无法集中全部力量去和突利鏖战,虽然多次打败了他,但想完全消灭,已经不可能了。更重要的是,大唐乘机出兵进攻由颉利所扶植的梁师都政权。大唐的目的是取得河套地区,借此解除突厥对关中的威胁。颉利慌了,这块战略要地如果被大唐拿回去,自己对大唐就再也没什么威慑力了。
颉利慌忙带兵去河套解围,但此时的突厥四面出击,力量严重分散。士兵也感到大势已去,人心涣散,这场战争以突厥战败结束。大唐攻取河套地区,并在这里设置夏州、银州等六州,河套被纳入中原王朝管理体系。此时的突利已经和颉利结下生死之仇,大有"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架势。突利见自己无法抵抗颉利的进攻,很干脆地率领部众投降了大唐。从这里可以看出,突利这人做事倒是很光棍,到了现在已经不再想什么大汗位,只想看到颉利失败。贞观三年十二月,突利宣布脱离突厥汗国,入朝降唐。颉利与郁射设的冲突也在此时加剧。二人早看对方不爽,再加上大唐边境将领的挑拨离间,更是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也是在贞观三年,郁射设的部下先向大唐边境夏州都督窦静投降,没过多久,郁射设本人也投降了大唐。不仅突厥内部有人投降,其他本来臣服突厥的契丹、奚、靺鞨等部落也相继投降大唐。面对如此有利情况,李世民觉察到灭亡突厥的时机已经来到。如果连这种机会都没抓住的话,李世民也不是李世民了!他下令兵分六路,分别由李世勣、李靖、柴绍、李道宗、卫孝节、薛万彻统领,行军千里,北伐大漠,同时,任命李靖为六路军的最高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