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188400000009

第9章 秦五

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

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1],见秦质子异人[2],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曰:“无数。”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

秦之异人质于赵,处于城[3]。故往说之曰:“子係有承国之业[4],又有母在中。今子无母于中,外托于不可知之国,一日倍约,身为粪土。今子听吾计事,求归,可以有秦国。吾为子使秦,必来请子。”

乃说秦王后弟阳泉君曰[5]:“君之罪至死,君知之乎?君之门下无不居高尊位,太子门下无贵者。君之府藏珍珠宝玉,君之骏马盈外厩,美女充后庭。王之春秋高[6],一日山陵崩,太子用事,君危于累卵,而不寿于朝生[7]。说有可以一切而使君富贵千万岁[8],其宁于太山四维[9],必无危亡之患矣。”阳泉君避席,请闻其说。不韦曰:“王年高矣,王后无子,子係有承国之业,士仓又辅之。王一日山陵崩,子係立,士仓用事,王后之门,必生蓬蒿。子异人贤材也,弃在于赵,无母于内,引领西望,而愿一得归。王后诚请而立之,是子异人无国而有国,王后无子而有子也。”阳泉君曰:“然。”入说王后,王后乃请赵而归之。

赵未之遣,不韦说赵曰:“子异人,秦之宠子也,无母于中,王后欲取而子之。使秦而欲屠赵,不顾一子以留计,是抱空质也。若使子异人归而得立,赵厚送遣之,是不敢倍德畔施,是自为德讲[10]。秦王老矣,一日晏驾,虽有子异人,不足以结秦。”赵乃遣之。

异人至,不韦使楚服而见。王后悦其状,高其知,曰:“吾楚人也。”而自子之,乃变其名曰楚,王使子诵,子曰:“少弃捐在外,尝无师傅所教学,不习于诵。”王罢之,乃留止。间曰:“陛下尝轫车于赵矣,赵之豪桀,得知名者不少。今大王反国,皆西面而望。大王无一介之使以存之,臣恐其皆有怨心。使边境早闭晚开。”王以为然,奇其计。王后劝立之。王乃召相,令之曰:“寡人子莫若楚。”立以为太子。

子楚立,以不韦为相,号曰文信侯,食蓝田十二县。王后为华阳太后,诸侯皆致秦邑。

注释:

[1]濮阳: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部。吕不韦:阳翟大商人。[2]异人:子楚的初名,秦始皇的父亲。[3](liáo)城:赵地,在今山东聊城。[4]子係:秦太子。异人的异母兄弟。[5]秦王后:指孝文王之后华阳夫人。[6]春秋:指年纪。[7]朝生:木槿,早上开花晚上落,比喻寿命短。[8]可以一切:权宜。[9]太山四维:以太山维系四隅,比喻安全稳固。[10]自为德讲:施恩德于异人,可以恩德与秦人讲友好。

【译文】

濮阳商人吕不韦到邯郸去做买卖,见到秦国入赵为质的公子异人,回家便问父亲:“农耕获利几倍?”父亲回答说:“十倍吧。”又问:“珠宝买卖赢利几倍?”回答说:“一百倍吧。”他又问:“如果拥立一位君主获利多少倍?”他父亲说:“这可无法计量了。”吕不韦说:“如今即便我艰苦劳作,仍然不能衣食无忧;假如拥君立国,则可泽被后世。我决定去做这笔买卖。”

秦公子异人这时正在赵国为质,住在城这个地方,吕不韦前往拜谒说:“公子係有继承王位的资格,其母又在宫中。如今公子您既没有母亲在宫内照应,在外自身又处于祸福难测的国家,一旦秦、赵背约,公子您的性命将难以保全。如果公子听信我,我倒有办法让您回国,且能继承王位。我先替公子到秦国跑一趟,必定接您回国。”

于是,吕不韦前去游说秦孝文王王后的弟弟阳泉君说:“阁下罪已至死,阁下可知?您门下的宾客无不位高势尊,相反太子门下无一显贵。而且阁下府中藏有许多珍宝,您的骏马充满了马厩,佳丽多得不可数。如今大王年事已高,一旦驾崩,太子执政,阁下则危如累卵,生死在旦夕之间。小人倒有条权宜之计,可令阁下富贵万年且稳如泰山,绝无后顾之忧。”阳泉君赶忙离席施礼,恭敬地请教。吕不韦献策说:“大王年事已高,王后却无子嗣,子係有资格继承王位,士仓又辅佐他。大王一旦驾崩,子係继位,一定重用士仓,到那时王后的门庭必定长满蓬草野蒿,萧条冷落。公子异人才德兼备,可弃在赵国为人质,又没有母亲在宫中庇护,每每翘首西望家邦,极想回到秦国来。王后诚心请求立异人为太子,这样一来,异人本来不能继位的也能继位为王,而无子的王后也因此有了儿子。”阳泉君说:“有道理!”便进宫说服王后,王后便请求赵国将公子异人送回秦国。

赵国不肯放行,吕不韦就去游说赵王:“公子异人是秦王宠爱的儿子,只是没有母亲在内照顾,现在王后想让他作儿子。假如秦国真的要攻打赵国,也不会因为一个王子的缘故而耽误灭赵大计,赵国不是空有人质了吗?但如果让其回国继位为王,赵国以厚礼好生相送,公子不会背弃大王的恩义,这是以恩德相交的做法。如今孝文王已经老迈,一旦驾崩,赵国虽仍有异人为质,也不足以与秦国亲近。”于是,赵王就将异人送回秦国。

公子异人回国后,吕不韦让他身着楚服晋见原是楚国人的王后。王后对他的打扮十分高兴,认为他很有头脑,并特地亲近说:“我是楚国人。”于是把公子异人认作儿子,并替他更名为“楚”。秦王令异人试诵诗书。异人推辞说:“孩儿自小生长于赵国,没有师傅教导传习,不长于背诵。”秦王也就罢了,让他留宿宫中。一次,异人乘秦王空闲时,进言道:“陛下也曾羁留赵国,赵国豪杰之士知道陛下大名的不在少数。如今陛下返秦为君,他们都惦念着您,可是陛下却连一个使臣都没有遣派去抚慰他们,我担心他们会心生怨恨。希望大王将边境城门迟开而早闭,防患于未然。”秦王觉得他的话极有道理,为他的奇谋感到惊讶。王后乘机劝秦王立之为太子。秦王召来丞相,下诏说:“寡人的儿子数楚最能干。”于是立异人为太子。

公子楚做了秦王以后,任吕不韦为相,封他为文信侯,将蓝田十二县作为他的食邑。而王后称华阳太后,诸侯们闻讯都向太后奉送了养邑。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质于秦。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辞曰:“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罗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质矣。今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行之。”文信君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罗曰:“夫项櫜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1]?”

甘罗见张唐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唐曰:“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甘罗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欤?”曰:“知之。”“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2]?”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曰:“卿明知为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唐曰:“请因孺子而行!”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具币,行有日矣。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见赵王,赵王郊迎。谓赵王曰:“闻燕太子丹之入秦与?”曰:“闻之。”“闻张唐之相燕与?”曰:“闻之。”“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3],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注释:

[1]遽:急迫,急忙。[2]专:权重。[3]赍:持送。

【译文】

文信侯吕不韦想攻打赵国以扩张他在河间的封地,他派刚成君蔡泽在燕国作大臣,经过三年的努力,燕太子丹入秦为质。文信侯又请秦人张唐到燕国作相国,以联合燕国攻伐赵国、扩大他在河间的封地。张唐推辞说:“到燕国去必须取道于赵国,由于过去伐赵结下仇怨,赵国正悬赏百里之地抓我。”文信侯令他退下而心中不高兴。少庶子甘罗问:“君侯为什么这般不高兴呢?”文信侯说:“我让刚成君蔡泽到燕国做了三年努力,使太子丹入朝为质。现在我亲自请张唐到燕国为相,他竟推辞不去!”甘罗说:“我有办法让他去。”文信侯厉声赶他走,说:“我亲自出马他尚且无动于衷,你还能有什么办法!”甘罗辩解说:“古时项櫜七岁时即为孔子师,我今年已十二岁了,君侯为何不让我去试一试,为何匆忙呵斥我呢!”

甘罗拜谒张唐,问他:“您的功勋与武安君相比,哪个大?”张唐说:“武安君战功赫赫,攻城略地,不可胜数。我张唐的功劳不如他。”甘罗问:“阁下果真明知功劳不及武安君吗?”张唐答道:“是的。”甘罗又问:“当年执掌秦政的应侯范睢与今日文信侯相比,哪一个权势更大?”张唐说:“应侯不如文信侯权大。”甘罗问:“阁下明知文信侯权大吗?”张唐说:“是的。”甘罗说:“当年应侯想攻打赵国,可武安君阻拦他,结果应侯在离咸阳七里处绞死武安君。现在文信侯亲自请您去燕国任相,阁下却不肯去,我不知道阁下身死何处啊!”张唐说道:“那就麻烦您跟文信侯说我愿意去。”于是让仓库准备车,马房准备马,王府准备钱,择好起程日期。甘罗又去跟文信侯说:“请君侯替我备五辆车子,让我先去赵国替张唐打通关节。”

于是甘罗去见赵王,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他。甘罗对赵王说:“大王听说太子丹入秦为质的事吗?”赵王说:“听说了。”甘罗分析道:“太子丹到秦国,燕国就不敢背叛秦;张唐在燕为相,秦国也不会欺辱燕国。秦、燕不相欺骗就会伐赵,赵国危险了。秦、燕之所以不相欺骗,别无他故,想攻伐赵国而扩张河间地盘而已。现在大王送给我五座城邑去拓展河间之地,我就能使秦国遣还太子丹,并且联合强大的赵国一道攻打弱小的燕国。”赵王当即割让五座城邑,秦国也打发太子丹归燕。赵国攻打燕国,得上谷三十六县,分给秦国十分之一的土地。

四国为一,将以攻秦

四国为一[1],将以攻秦。秦王召群臣宾客六十人而问焉,曰:“四国为一,将以图秦,寡人屈于内,而百姓靡于外,为之奈何?”群臣莫对。姚贾对曰[2]:“贾愿出使四国,必绝其谋而安其兵。”乃资车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舞以其剑。姚贾辞行,绝其谋,止其兵,与之为交以报秦。秦王大悦,贾封千户,以为上卿。

韩非(知)[短]之[3],曰:“贾以珍珠重宝,南使荆、吴,北使燕、代之间,三年,四国之交未必合也,而珍珠重宝尽于内。是贾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愿王察之。且梁监门子[4],尝盗于梁,臣于赵而逐。取世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与同知社稷之计,非所以厉群臣也[5]。”

王召姚贾而问曰:“吾闻子以寡人财交于诸侯,有诸?”对曰:“有。”王曰:“有何面目复见寡人?”对曰:“曾参孝其亲,天下愿以为子;子胥忠于君,天下愿以为臣;贞女工巧[6],天下愿以为妃。今贾忠王而王不知也。贾不归四国,尚焉之?使贾不忠于君,四国之王尚焉用贾之身?桀听谗而诛其良将,纣闻谗而杀其忠臣,至身死国亡。今王听谗,则无忠臣矣。”

王曰:“子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姚贾曰:“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7],子良之逐臣,棘津之雠不庸[8],文王用之而王。管仲,其鄙人之贾人也,南阳之弊幽[9],鲁之免囚,桓公用之而伯。百里奚,虞之乞人,传卖以五羊之皮,穆公相之而朝西戎。文公用中山盗,而胜于城濮。此四士者,皆有诟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使若卞随、务光、申屠狄,人主岂得其用哉!故明主不取其汙,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故可以存社稷者,虽有外诽者不听;虽有高世之名,无咫尺之功者不赏。是以群臣莫敢以虚愿望于上。”

秦王曰:“然。”乃可复使姚贾而诛韩非。

注释:

[1]四国:旧注指燕、赵、吴、楚。[2]姚贾:魏人,曾仕于赵而被驱逐,此时仕于秦。[3]韩非:韩公子,喜刑名法术之学,后有《韩非子》。短:原作“知”,据姚宏、金正炜等说改,指责,谮毁。[4]梁监门子:魏国守门人之子。[5]厉:通“励”,劝勉,勉励。[6]贞女:指善于女工之女子。[7]朝歌:殷都,在今河南淇县东北。[8]棘津之雠不庸:在棘津卖佣作而不成。雠,同“售”。棘津,在今山东日照市西部。[9]弊幽:指穷困潦倒。弊,困。幽,隐。

【译文】

四国结成联盟,准备攻打秦国,秦王召集大臣和宾客共六十多人商议对策。秦王问道:“当下四国联合攻秦,而我国正当财力衰竭于内、百姓靡费于外之时,应该如何对敌?”大臣们不知怎样回答。这时姚贾自告奋勇说:“臣愿意为大王出使四国,一定破坏他们的计谋,阻止战事的发生。”秦王很赞赏他的胆识和勇敢,便给他战车百辆,黄金千斤,并让他穿戴起自己的衣冠,佩上自己的宝剑。于是姚贾辞别秦王,遍访四国。姚贾此行,不但制止四国攻秦的战略,使其停兵,而且还与四国建立了友好关系。秦王十分高兴,马上封给他千户城邑,并任命他为上卿。

秦臣韩非指责姚贾说:“姚贾拿着珍珠重宝,向南出使荆、吴,向北出使燕、代等地,长达三年,这些地方的国家未必真心实意与秦国结盟,而本国国库中的珍宝却已散尽。这实际上是姚贾借大王的权势,用秦国的珍宝,私自结交诸侯,希望大王明察。更何况姚贾不过是魏都大梁一个守门人的儿子,曾在魏国作过盗贼,在赵国作官而被驱逐,这样一个看门人的儿子、魏国的盗贼、赵国的逐臣,让他一同商议国家大计,不是勉励群臣的办法!”

于是秦王召来姚贾问道:“寡人听说你用秦国的珍宝结交诸侯,可有此事?”姚贾说:“有。”秦王说道:“那么你还有什么面目再与寡人相见?”姚贾回答说:“昔日曾参孝顺父母,天下人都希望有这样的儿子;伍胥尽忠报主,天下诸侯都愿以之为臣;贞女擅长女工,天下男人都愿以之为妻。如今我效忠于大王,大王却不知道。臣不把财宝送给那四个国家,还能让他们归服谁呢?大王再想,假如臣不忠于王,四国之君凭什么信任臣呢?夏桀听信谗言杀了良将关龙逢,纣王听信谗言杀了忠臣比干,以至于身死国亡。如今大王听信谗言,就不再有忠臣为国效力了。”

秦王又说道:“寡人听说你是看门人的儿子、魏国的盗贼、赵国的逐臣。”姚贾说:“姜太公是一个被老婆赶出家门的齐人,在朝歌时连肉都卖不出去的无用的屠户,也是被子良驱逐的家臣,他在棘津时卖劳力都无人雇用,但文王任用他而最终建立王业。管仲不过是齐国边邑的商贩,在南阳时穷困潦倒,在鲁国时曾被囚禁后释放,齐桓公任用他而建立霸业。百里奚当初不过是虞国一个乞丐,身价只有五张羊皮,可是秦穆公任用他为相后称霸西戎。晋文公任用中山国的盗贼,却能在城濮之战中获胜。这四个人,都身负恶名,甚至为人所不齿,而明主加以重用,是因为知道他们可以一起建立不朽的功业。假如人人都像卞随、务光、申屠狄那样做隐士,又有谁能为国效命呢?所以英明的君主不会计较臣子的过失,不听信别人的谗言,只考察他们能否为己所用。所以能够安邦定国的明君,即使外面有毁谤也不听信;即使有高才之名,但没有尺寸之功,也不封赏。这样一来,所有做臣下的就不能用虚名希求于国君了。”

秦王说:“说得在理。”于是仍让姚贾出使各国而责罚韩非。

同类推荐
  • 四库全书精华(第二卷)

    四库全书精华(第二卷)

    《四库全书》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官修丛书,是清乾隆皇帝诏谕编修的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文化工程。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水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这是编纂《四库全书》的社会基础。该书选取四库全书中的精彩篇章,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读。
  • 孟子

    孟子

    孟子既继承了孔子的政治学说与教育观念,又对其有所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政治与学术思想。同时,在与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也开始发展起来,孟子在百家争鸣时,有力地维护了儒家学派的理论,并且确立了自己在儒家学说中的重要地位,成绩仅次于孔子。后来,随着儒家学说地位的不断提高,孔子被称为“圣人”,孟子也被称为“亚圣”。《孟子》是记录体散文,有很多长篇大论,多了一些机智的辩论。其写法也对后世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 传世藏书-文心雕龙(下)

    传世藏书-文心雕龙(下)

    《文心雕龙[1]》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xié)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汉族文学理论专著。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认为道是文学的本源,圣人是文人学习的楷模,“经书”是文章的典范。把作家创作个性的形成归结为“才”、“气”、“学”、“习”四个方面。
  •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

    数千年来,儒学经籍浩繁,汗牛充栋,人们要想一窥堂奥,殊属不易。除鸿儒学者外,一般人对儒学的汲取主要是以儒学经籍的名篇名句,尤以四书五经为首。儒学的经典名句,具有能传之千古,播之四海的功能,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受其熏陶教育,从而使整个儒学的传承,像浩浩长江,永不衰竭,且历久常新。
  • 传世藏书-醒世恒言(下)

    传世藏书-醒世恒言(下)

    《醒世恒言[1]》,白话短篇笔记集。明末冯梦龙纂辑。始刊于1627年(明天启七年)。其题材或来自民间事实,或来自史传和唐、宋故事。除少数宋元旧作外,绝大多数是明人作品,部分是冯氏拟作。形象鲜明,结构充实完整,描写细腻,不同程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市民思想感情。但有些作品带有封建说教、因果报应宣传和色情渲染。
热门推荐
  • 不灭亡者

    不灭亡者

    寒孝死后化为厉鬼,获得修鬼之道,重新凝聚肉神,化身为人,隐匿在修真界,逆天而行,踩着那些想杀他之人的尸体,成魔成神,傲啸万界。黑衣黑发的少年,一剑横亘在宇宙之间,眼眸如渊,凝望着遥远的一处冰寒,那是他的心魔,也是他的爱人。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个万年,依旧无法摆脱宿命的纠葛。“我来了!”生或死,就是现在…
  • 次元幻想之诸天应身历练

    次元幻想之诸天应身历练

    大罗一念三千界,一个念头,可能在小千世界生出应身。那么,凡人是否可以一念游一界
  • 我,超无敌

    我,超无敌

    龙逆一直想不通,这诸天万界,怎么就没个能打的?各位天骄道子,绝世妖孽,求针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半生暮

    半生暮

    “我心悦你。”是少年时的一场欢喜誓言,却终酿大错,阴谋四起,从燕都流落到边塞,她这一生是错误吗?他亲手灭她至亲,却又为她灭国复仇,多年后再次战场相见,他说要带她回家,可是她哪里还有家呢?她这半生已经错了太多,当一切落定的时候,半生已暮。--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祖安勇者

    祖安勇者

    被雷误劈死的方安祖,转生到一个魔法世界,并获得能将发怒者攻击反弹回去的外挂。“激怒对方?这确实有点困难。我是个文明人,只会阴阳怪气。”“都说将军头上能跑马,您头上的草坪这么绿,就让我在您头上跑一跑吧!”
  • 幼科发挥

    幼科发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宅系爱豆

    宅系爱豆

    这是一个平行世界的宅系爱豆养成故事。曾经梦想着以男团的身份出道的他并未得偿所愿,却以另一种更辉煌的方式站在了聚光灯下。(群号:一零零一九八二八零一)
  • 混迹海贼世界的白熊

    混迹海贼世界的白熊

    海贼王是谁?罗杰?“不,是我,沃利贝尔。”这是一个穿越者获得沃利贝尔外貌,技能,从神之谷开始闯荡新世界。
  • 重生爱上病娇男神

    重生爱上病娇男神

    一个影后重生后重新爱上病娇男的故事一个妖娆女人爱上蛇精病男人的故事.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爱她的男人.女主不圣母!女主不圣母!女主不圣母!(重要的事说三遍)注意注意:内有丧心病狂作者出没!!!!!!!!作者节操已碎,慎入!!!!!!!!!!!!!!!Ps:内有狗血、白莲花、bl、gl、、、、、、And此文是1v11v11v1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请自带避雷针。【男女主名字有了、狗血具备了、想看的请跳坑,虽然也许大概作者不一定会很快的把坑给埋了,但是,欢迎小妖精们把作者给埋了.】铭记:那些年作者回不去的青春年代特写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