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
对于一个有事业心的人,本就是家常便饭。
书上说:这个人世间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没有一个成功者,在早睡早起成功了的,这样的人,只有可能适当长寿。
在前一世,秦歌对于熬夜而言,本就是家常便饭。
而这一世,还好一点。
因为他只有十八岁,这是少年之际,熬夜对于身体的创伤太大,就算是他修炼国术,熬炼气血,也是不敢掉以轻心。
历朝历代的皇帝,之所以短命,除了女子众多之外,最大的原因便是国事繁忙导致的熬夜,这一点,早已经成为了世所公认。
“公子,米酒已经热好,黄羊肉与白饼都已经准备妥当!”
不一会儿,梅落端着铜盘走进了书房之中,放在长案之上。
“嗯!”
一直在熬夜,秦歌也是累了,更是饿了。
十八岁的年纪,本就是消耗最快的年纪,而且秦歌最近勤炼国术,以至于很容易饿,就算是没一顿之中都有肉食,也是一样。
..........
小篆拼音的完成,让秦歌对于教育署的建立,变得更为自信了起来。
毕竟只要打开局面,让始皇帝意识到教育署的重要性,自然而然会产生很大的连锁反应,关于这一点,秦歌只负责放出蝴蝶,而不管因此而激荡而起的大风暴。
第二天一大早,秦歌收拾妥当,便等来了是皇帝的诏命,教育署已经修缮完成,只需要张苍等人到来然后开始办公。
“韩谈,你带人过去,将教育署打扫一下!”
“诺。”
...........
在后花园之中转了一圈,秦歌再一次走进书房之中。
这一次他要将脑海之中的记忆转变在现实之中,大秦夫子学宫需要教材,同样大秦各大学宫都需要。
更需要启蒙。
对于启蒙之书,秦歌自然是有所选择,只不过这一切都需要得到始皇帝认可。
著书立作,只有人杰才可以。
比如商君著《商君书》,韩非著《韩非子》等等。
在秦歌走进的书房的那一瞬间,他就做出了决定,这一次的选择的书籍,便是最为通俗易懂的《三字经》。
就算是没有《天道全书》,秦歌也能够默写出来,出身于书香世家,对于国学自然是了解颇深。
轻轻的研墨,然后提笔在羊皮纸上写下了三个大字。
三字经。
《三字经》,是华夏传统启蒙教材。
在无数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而且最重要的是《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华夏的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
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在秦歌看来,推行这样的思想很有必要,在秦法昭昭的情况下,道德建设就显得迫在眉睫,大秦帝国之所以半道土崩瓦解,最重要的便是秦法之上差了一层保护衣。
而道德便是法律的皮,也是最大的保护色。
这一刻,秦歌下笔如有神助,短短半个时辰便从人之初,性本善。一直写到了惟书学,人共遵,至于后面的东西,大多数不适合出现在这个时代,而被秦歌摒弃。
在简化版的《三字经》之后,秦歌沉默了半响,写下了《弟子规》。
当然了这一份《弟子规》也是经过秦歌简化的版本,只要是与大秦帝国的思想背道而驰的全部被秦歌放弃。
当《弟子规》写完,已经过去了两个时辰,秦歌在躺椅之上休息了片刻,再一次提笔而就,在短短的一瞬间,《千字文》一跃而上。
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一直到九州禹迹,百郡秦并,其后的东西被秦歌下意识的抹除。
这三本书,秦歌最看重的便是千字文。
因为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最重要的是这是秦歌记忆之中,唯一的三篇,而《百家姓》的难度更大,不适合与当今天下。
这个时候,秦歌的眼底深处浮现出一抹金色,一本本的书籍出现在秦歌的记忆之中,甚至于有注释,也有解释,而且都是后世之中遗失的孤本。
从大秦帝国之时出现的《苍颉篇》、《爰历篇》,大汉王朝之时的《凡将篇》、贾鲂的《滂喜篇》、蔡邕的《劝学篇》、史游的《急就章》,三国时代有《埤苍》、《广苍》、《始学篇》等。
甚至于在最后秦歌赫然看到了后世的小学前三年级的教材。
当秦歌看到后世的小学教材的时候,心中大动,但是一想到此刻的大秦帝国之中教育署不过是刚刚建立,而且各大学宫都没有建成,不由得心中一叹。
“梅落,多拿一些羊皮纸来,同时整理一下,长案之上的笔记——!”
见到只剩下一张羊皮纸,秦歌抬头吩咐一声,然后继续了抄书大业之中,这一刻,秦歌是兴奋的。
从始至终,他都没有想到过,这些书会在他的手中诞生,竟然影响整个天下。
“诺。”
点头答应一声,梅落走进来,将一沓羊皮纸放在秦歌的长案之上,然后开始整理长案之上的笔记。
“公子,这是你写的?”
半响之后,梅落眼中满是惊讶,甚至于产生了一丝恐慌。
她出生不凡,自然是识字,而且关于大篆简化为小篆一事,她也是清楚,在整个秦歌的府中,所有人都对小篆了如指掌。
正因为如此,梅落看得懂羊皮纸之上的文字,只是她越看,越觉得震惊。
“当然,这里只有本公子与你,难不成是你写的?”
轻笑一声,秦歌继续埋头,对于这些书籍的价值秦歌有所了解,但是他终究是见识过了这些东西,远远不及当一个从未见过的人,看到《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的震惊程度。
这些东西,可以改变一个时代,改变一个帝国。
梅落美目之中满是震惊,望向秦歌的目光全部转化为敬畏,如黄鹂一般的声音响起:“凭借这些书籍,公子可与孔孟等人共比肩,称之为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