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因为自己的学校和专业而自卑,那是别人的眼光,你能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只有你自己能够决定,重点和非重点的区别只是学校之间的比较,热门与冷门的区别也只是一种判断而已,你与他人的区别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进了大学,就该把“一考定终身”的包袱卸掉。从现在开始,你的世界不在学校和老师手中,只要你足够努力,下一个独木桥上你就是最先冲过去的人。
大学不分好坏,英雄不问出处
不久前,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跟我抱怨,说现在的就业竞争太激烈了,找工作不仅要看学历文凭,还要看毕业的学校,这让他这种名不见经传的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四处碰壁,刚出校园时激情洋溢的心也被磨去了棱角。话语间无不透露出对母校名气不高的不满。
他的抱怨让我想到,这种想法可能是现在一些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在很多人心中,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证就如同开启辉煌人生的金钥匙,也是高考时我们日夜奋战的目标。
当然,名牌大学之所以能备受追崇自然有其优势所在,然而大学的好坏和名气高低并不能代表一切,因为决定大学时代价值的不是学校,而是我们本身。如果没有把握好学习资源和校园时光,那么考上再好的大学也无济于事。
如今,不少大学生毕业之后会遭遇就业寒流,这种压力不仅影响着普通大学毕业的学生,也同样影响着名牌大学毕业生。即使我们的大学文凭是镀金的,社会也不会一直无条件认可,真正能保证我们价值和前途的不是哪所大学的毕业证书,而是自己的真实能力。
所以不要抱怨我们已经考上的大学不如意,英雄不问出处,大学也不分好坏。
李嘉诚学历不高,但靠自己努力成了名企业家。而我们正受着大学教育,即使是人们口中“不入流”的大学,我们也能学到不少知识,提高自身能力。所以,很多时候抱怨母校其实是因为自己不够强大。所在大学的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弄明白自己今后的路要怎么走,明确目标才是成功的基础。
刘永好,没有所谓的名校做后盾,但凭借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人生价值。他曾是四川省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校讲师,后来辞去了在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和国有企业的公职,开始到农村创业。
他从种植、养殖起步,历经磨难,但始终坚持不懈,成功创办了新希望集团。
刘永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被问及这样一个问题。记者问道:“假如现在你的财富突然间一夜蒸发,你认为你还能东山再起吗?”
刘永好的答案是:“其实,这20多年的磨炼对于我来说,拥有了多少财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拥有了创造这些财富的能力!假如我这个企业什么都没有了,我的所有财富都消失了,但是我的自信还在,我的见识还在,我的这种经历和能力还在,我可以从头再来。对于我来说,自信和勤奋是无价的。”
由此可见,最能创造价值的是我们本身具备的自信和勤奋的品质,而非很多人盲目追求的名校效应。再好的大学也只能是我们四年的保护伞,四年之后,当我们暴露在社会的阳光下,是否还能顶住烈日的炙烤,那全靠个人头脑中的智慧和手中的能力了。
如果只是安于现状,不珍惜宝贵的大学时光来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那么名校毕业的我们也只是背着光环的空壳,创造不了应有的价值。到那时,镀金的名校毕业证也只是废纸一张。
反之,即使我们现在读的大学不如人意,也无须抱怨,大学确实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但学校本身的好坏并不能决定一切,我们自己在大学期间的修养才是关键所在。只要我们把握住这段珍贵的时光,专注学习和实践创新,就能为以后的灿烂人生奠定基础。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多发展有益的兴趣爱好,这样就能丰富多方面的知识。
另外,要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为理论知识只在学校适用,出了校园靠的就是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了,所以一定要注意理论结合实践。
大学也是一个性格重塑的阶段,要通过与身边不同人的交往来重新认识自己,扬长补短,让我们的各方面更加适应即将步入的社会。
零遗憾忠告:
没有最好的大学,只有最好的自己。不要想我们的大学够不够好,而要想我们自己够不够努力,无论是几流的大学都能走出一流的人才。所以,积极面对我们的大学生活吧,毕业后的人生要靠自己创造,而不是大学的名气,努力奋进才是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也是未来成功的基石。
专业如伴侣,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每一年的高考都让人倍加关注,除了高考时的紧张气氛,高考之后的志愿填报也是一项重大的事情。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们都会纠结一件事情,那就是选择什么样的专业。究竟是为了以后好找工作选择当下热门的专业,还是遵循自己的心愿选择最有兴趣的专业呢?这个摇摆的过程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
最终确定下来的专业可能是我们想要的,也可能是家里长辈认可的,甚至是因为无法确定而随意选择的。无论怎样,我们应该意识到,选择的专业将会决定我们整个大学的基本学习内容,也会对未来的人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选择专业要慎重,这是对自己负责。
大学生陈丽刚入学时学的是金融贸易,这个专业在她的家人看来很有前途,然而对她自己来说却很陌生。高中时的她成绩并不突出,对未来的大学生活也感到十分茫然。这个并没有想好自己要学什么的女孩,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完全听从了家人的意见,选择了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的金融贸易。
通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学习,陈丽深深地感觉到这个专业并不适合自己,如果继续将就下去只会荒废大学的四年时光,于是经过一番考虑,她决定转专业。大学里转专业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不仅是因为烦琐的流程,更重要的是一旦更换专业,之前所学都可能前功尽弃,而且要重新学习新专业知识,整个适应过程会比较难调整。
正因为如此,陈丽在换专业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很迷惘,找不到专业学习的乐趣,更谈不上对未来的规划了。直到临近毕业,她才猛然发觉,大学四年学到的东西那么不够用,甚至很多地方都一片空白。
这个事例很好地向我们阐述了大学选择适合自己专业的重要性,我们要以一种慎重的态度对待专业选择。
那么,选择什么样的专业最好呢?其实,专业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高中时期成绩最突出的科目来选择大学专业。例如,高中时有的人理科成绩好,就可以选择诸如土木工程、电气、医学等方面的专业;有的人英语成绩好,就可以进修英语专业。这样的选择会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将高中的优势一直延续下去。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中学时成绩好就对大学的专业学习有所懈怠,因为大学是个全新的阶段,学习方法和模式也与中学大相径庭,我们要调整好心态,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大学的专业学习,并且要更加注重实践和运用,这样才能将所学的书本知识运用到以后的实际工作中。
其次,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我们可以考虑一下自己的兴趣所在。如果选择了自己不感兴趣的甚至是厌恶的专业,就会缺乏动力,严重者甚至出现多门科目不及格被校方退学的情况。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择一门感兴趣的专业,能让我们的大学学习更加有激情和动力。譬如,一些人很难对数学、物理等课程产生好感,却对语文有着浓厚的兴趣,那么就可以选择类似于汉语言文学这方面的专业,进一步钻研语文,让兴趣成为一种专业。
高中学习是有些压抑的,那些功课很多时候都显得枯燥乏味,面对这样的课程我们很难打起精神专心学习。高中科目是强行规定的,我们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去学。但是,大学不同,从高中到大学,这是一个转折点,也是我们重新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如果能抓住这次机会,选择我们真正感兴趣的专业,以兴趣的先导,带动学习积极性,那么大学对我们来说将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这个阶段的学习内容也会充满活力。
另外,除了以上两个方面,选择的专业还要符合我们的价值观和追求。例如有的人想在金融界做出一番事业,那么就要选择经济贸易等与之相关的专业;而有的人追求科学上的发展,希望能从事科研,那么就可以选择学术性很强的专业,如生物科学等。
总之,选择专业要从多方面考虑,这样才能让我们在大学学到真正实用的知识,为我们实现人生规划,创造价值奠定基础。
零遗憾忠告:
不要盲目地问哪个专业好或者差,专业本身不分好坏,只有真正适合我们的才是最好的。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考虑大学的专业和方向,并且要多方面考虑,用慎重的心态面对,这是一种对人生负责的态度。总之,无论选择的专业是什么,我们都要用心去学,吸取其中的精髓,这才是大学专业学习的价值所在。
学会挖掘学校里的好资源
不久前,我与身边的几位大学生聊天,谈到大学的价值所在,其中就提到了关于大学资源的挖掘。当问到怎么样才能利用好大学资源的时候,几位大学生想法各有不同。
小肖是学生会干事,他觉得大学最重要的资源是人脉,处理好与同学、老师的人际关系,就能交到不同的朋友,在开展学生会工作的时候也能方便很多。
琪琪认为,大学最宝贵的资源是时间。因为高中时要为了高考而冲刺,很少有自己的时间去做感兴趣的事情,而大学的时间相对宽松,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发展兴趣爱好,如学习舞蹈、练习书法等。
另外一位是刚进入大学的新生——爱学习的艳子,在她看来,大学最让人感兴趣的莫过于超大型的图书馆了,那里能满足她无限的求知欲,对她来说无疑是大学里最好的资源。
相信对于大学最好的资源是什么,我们心中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而最重要的是如何利用这些资源。
大学不仅是一段美好回忆的开始,更是一个学习阶段的开始,而这个阶段的学习不同于中学时代,它更具有自主性和开放性,在这样一个半开放的环境中,我们要学会将可用的好资源收入囊中,使之成为自己的财富,来日加以利用,将会使我们受惠。
也许有人会问,大学的好资源究竟有哪些呢?接下来我们来一一讨论。
毫无疑问,大学里最重要的资源就是学习资源,这里所指的学习资源不仅包括专业的课程学习,还有图书馆的书籍资料、老师的智慧和前辈的知识等。如何挖掘这些好的学习资源来丰富自己的内涵呢?
首先,我们要学好专业课程,这是最基础的部分,除此之外可以将大学图书馆里大量的书籍和资料作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资源。历史上很多名人都善于挖掘图书馆里的资源来提升自己,一代伟人毛泽东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
毛泽东经杨昌济介绍,到李大钊任主任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员,其职责是登记来图书馆读报刊者的姓名,工资每月仅有几块钱。但当这个助理员,不仅解决了毛泽东的生活费问题,而且通过每天管理和阅读报刊,毛泽东从中获得了许多知识,同时也结识了一些名流学者,对他的人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对于毛泽东来说,工资的多少并不是他最在意的,有机会学习品读图书馆海量的书籍才是最值得高兴的。现代大学的图书馆中资源越来越丰富,很多图书馆不仅有纸质的书本资料,还有着更加丰富的网络电子资料,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值得用心思、花时间去学习和研究。
除了学习资源,学校另外一个重要资源就是人脉。大学里,我们会认识很多新面孔,而这些新结识的朋友都有可能成为我们人际交往圈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大学的老师不同于中学老师,他们不会死死地盯着我们的月考成绩,也不会每天督促我们为高考冲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存在不重要。
相反,大学的老师通常更注重人格的培养,会让我们更加适合即将面对的社会和从事的工作,我们从老师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有面对未来的一些大智慧。正所谓良师益友,只要善于发掘老师的价值,就能收获学习以外的宝贵知识。纵观古今中外,有所作为的人大多有好老师的教导。遇到好老师不仅仅是靠运气,有时候还需要去争取。
伽利略在比萨大学读书期间,对很多事都非常好奇,经常提出很多问题,比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进”一类的问题。有的老师嫌他问题太多,可他从不在乎,该问的还是问。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数学家利奇来比萨游历,就准备了许多问题去请教利奇。这一次利奇充分满足了他强烈的求知欲,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就没完没了地问。伽利略很快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深入地掌握了阿基米德关于杠杆、浮体比重等理论。
老师拥有的专业知识是胜于我们的,但如果我们不去提问、不去挖掘,那么学到的仅仅是课堂上的知识,那是非常有限的。不懂就要问,而且要刨根问底,这样才不至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何况大学是自主的学习模式,我们要积极的提问才能找到心中问题的答案。
当然,除了老师,身边的同学、朋友都是很好的学习对象,即使大家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相当,也能从他人的身上学习到我们自己缺乏的品质和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有句话说得好:“思想不是苹果,不要吝于交换思想。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还是一人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之后我们都拥有了两种不同的思想。”因此我们要积极跟同学和朋友交换思想和想法,这样才能在人际交往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提高自己。
大学的学习资源和人脉资源非常重要,另外,充裕的时间也是大学一个很好利用的资源。充裕的时间要被合理地利用才能体现它的价值。我们可以发展有益的兴趣爱好,丰富大学生活;也可以花费一部分时间在选修课上,拓宽知识面;还可以试着做一份兼职。合理地规划大学时间是我们需要学会的一门重要课程。
零遗憾忠告:
大学是一个丰富的资源宝库,我们看到的只是它的冰山一角,真正的资源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和开拓。无论是图书馆的海量资料、师长的智慧,还是同学的思想,都是金子一样的存在,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资源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宽眼界,这样大学才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用“冷眼”看热门专业
有些网站评出了十大热门专业,其中包括: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计算机专业、新闻传播学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生物学专业等。近年来,这些专业的大学毕业生都有着较好的就业率,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会产生更多需要这些专业人才的岗位,因此,许多考生趋之若鹜,满腔热情地填报了所谓的热门专业,希望为自己谋得一个好前程。
当然,选择一个好专业是必要的,但赶潮流似的盲从热门专业并不是明智之举,我们要学会用“冷眼”看待热门专业。
前几年,我一位至交的女儿参加了高考,考试成绩出来之后,家里人都在为填报什么专业而发愁。小姑娘有自己的想法,她喜欢写作,希望遵循兴趣研读现代汉语专业,然而家里人并不看好,尤其是我的这位朋友认为,写作可以作为业余爱好,报考这个专业并没有前途,以后就业很难。
而那时候,护理专业很吃香,各大医疗机构的建立和服务理念的提升,让护士成了紧缺的技术人员,护理专业也就成了当时的热门专业。由于认准了护士好就业,我的朋友便让女儿报考了护理专业。
确实,当时护理人员的需求缺口很大,需求决定供给,持续攀高的护士就业率让很多还徘徊着的学子填报了这个专业。然而,随着护理专业的毕业生不断增多,原本缺口很大的就业市场日趋饱和,这样就导致新一批毕业的应届生不能如愿地获得好工作,曾经的热门专业突然就变成冷门了。
这个结果是之前没有料到的,看着毕业之后为工作发愁的女儿,我的朋友也懊恼不已,事已至此,只能后悔当初不应该盲从潮流了。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不难看出,报考了当下的热门专业并不代表以后就业能高枕无忧,形势在变,就业率的高低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填报专业的所有依据。决定所读专业时,一定要多方考虑,既要联系当下的就业形势,也要看以后的市场发展,更重要的是必须结合自身的条件,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毕业就失业”的情况出现。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时代进步的脚步愈发加快,市场的发展也日新月异,专业从“热”到“冷”也不过是一瞬间的事。应届生陈树安毕业于某大学机械学院,一毕业就与北京的一家企业签订了合同,此时的他非常庆幸,自己所读的专业居然能够从原来的冷门专业变成了热门专业。他表示,当年之所以报机械类专业,就是因为分数不高,不曾想四年后这个冷门专业的就业形势如此乐观。班里的大部分同学都签约了,而且都签得不错,目前仍有不少单位到学校招机械专业的学生。
当冷门变热门的时候,众多学子也是几家欢喜几家忧,曾经冲着热门专业去的毕业生不免失落,而以往冷门专业的毕业生则暗自庆幸。
虽然未来的很多发展不可预知,但是如果我们能在选择专业的时候用清醒的头脑看待问题,相信所做的决定将更加明智。
很多所谓的热门专业其实已经趋向饱和的状态,如果我们这个时候再投身于这些专业,最终可能落得个“毕业就失业”的下场。相反,一些专业在当下可能是少有人问津的,但几年之后,市场的变革或许会让这些曾经冷门的专业变得炙手可热,而我们毕业之后也就可能成为被争相聘请的宠儿。
因此,我们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要充分分析当下的就业形势,以及日后的发展趋势,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等信息媒介去了解相关专业的信息,包括近年来的就业率和行业走向,从而对想要报考的热门专业有新的认识,便于我们更加理性地选择大学专业。
另外,有的专业虽然热门,但并不适合所有人,选择专业要根据自身条件。盲从是一些人填报专业时的状态,虽然有的人不想承认,但事实就是如此。所谓的热门专业或许会更加适合市场的就业需求,却并不适合我们本身。
不少高等院校的招生老师认为,很多时候冷门专业往往是就业热门,例如染整技术等专业,这些较冷僻专业的人才是很多企业急需的,但是在报读时,很少有学生会报读这些专业。总之,选择好专业非常重要,我们要学会用“冷眼”看待热门专业,不盲从,多分析各方面的要素,才能最终选择最合适的专业,为未来的好工作开启一扇大门。
零遗憾忠告:
冷门专业和热门专业只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绝对性。一味地扎堆热门专业并不能为将来找工作买好保险,相反,时代的发展很可能让专业的“温度”持续降低,让我们原本的美好愿景落空。因此,我们需要理性思考,拒绝盲从,不选最热的专业,而要选最适合我们的专业。
换专业不可一时“脑热”
在跟一位大学招生老师聊天时,谈到大学生换专业的问题。他表示很多学生对于所报读的专业并不喜爱,甚至完全不了解,进入大学之后很容易“移情别恋”,将目光转向比较热衷的专业,因此近年来大学生换专业的事层出不穷。
这究竟是个好现象,还是坏现象呢?对于这个问题,相信我们都有着不同的看法。我们都知道,大学专业的选择十分重要,这不仅决定了我们大学时期的主要学习内容,更会对以后的工作和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在大学改变自己的专业呢?
小杨是我认识的一个大学毕业生,他本科学的是动物医学,毕业之后他选择了考研,并且顺利通过。大学期间,他曾经一度想换专业,但思量再三,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既来之则安之,他决定安下心来研读这个专业。小杨说,这些看似并不抢眼的农业类专业其实拥有着广阔的前景,因为报读的人并不多,竞争不算很激烈,毕业后就业也很快,而且农业类考研也好考。
而小杨的大学同学小李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遭遇。他并不看好农业类专业的前景,所以大一就换了专业,开始研读当时很火热的计算机专业,一心想着毕业之后为自己谋得一份好工作,然而事与愿违。当时很多人看好计算机专业的前景,读这个专业的毕业生也多,小李毕业之后承受了很大的就业竞争压力,只要稍微好点的岗位就有众多竞争者,导致小李毕业后很长时间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看着其他那些没有换专业的同学一个个成功签约,自己心里也是懊恼不已。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换专业的时候一定要审时度势,不能一味地跟着潮流走。当然,在必要的时候换专业也不失为另辟蹊径的方法。换专业与转行有着很多的共同之处,可能我们换专业之后会柳暗花明。换专业是把双刃剑,只有把握好才不至于伤到自己。
经常听到一些大学生说,自己学的专业有点冷门,希望能换专业。换专业真的是一种识时务的表现吗?其实不然,冷门和热门并不是绝对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可能几年大学时光过去,原本无人问津的专业的毕业生反而成了供不应求的宠儿。要理性面对所谓的专业选择和变更,适合自己的、有发展前途的才是最好的。作为大学生,我们可以根据情况来改变自己的专业,但是要多方面考虑之后再进行,这样才能保证不会为今日的决定后悔。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职场上跳槽的人不计其数,转行的人也很多,但隔行如隔山,已经参加工作的人如此,正在上大学的也一样。不少人都是在上了大学一段时间之后才换专业的,这就意味着之前所学的很多知识都荒废了。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自己是否真的有必要更换专业。
第一,为什么要换专业?
这是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只有明确了这个问题,才能保证我们能理性地对待换专业的问题,不再摇摆不定。换专业不能盲从于所谓的“热门”专业,要多方面考虑,更换的新专业不仅要有广阔的就业空间和发展潜力,而且还要适合我们,这样才能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也能对专业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最终有力量开启未来的大门。
当然,一旦真的决定换专业,就要做好定下心来学习的准备,不能朝秦暮楚,只有专心研读才能将知识真正掌握好,否则即使换得专业再好,若不用心学习,也会荒废了学业。
第二,是否认真分析过专业前景?
很多人都因为专业冷僻而选择换专业,其实专业“冷门”并不代表就业前景不好。在高考报读专业时,有的人选择的是比较冷僻的专业,这些专业的知名度比较小,甚至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些专业的存在,但由于这类专业的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还是有不少人选择了这些专业。进入大学之后,因为对本专业不了解,就一心想换个好就业的“热门”专业,其实这并不是明智之举。
虽然这些专业的知名度不高,但大多都有着特定的人才培养方向,有的甚至是专门为某些行业和国家机构所涉及的行业量身打造的。因此,当临近毕业时,这些专业的学生可能就会惊喜地发现自己拥有着广阔的就业空间。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即使我们换了所谓的“好专业”,也并不意味着未来能高枕无忧。随着社会的发展,曾经“好专业”就业情况也很可能降温,到时候也就只能后悔莫及了。
显而易见,换专业是我们改变人生的重要一步,但不是必须的步骤,做决定之前要理智考虑,充分分析,拒绝一时“脑热”的行为,无论换与不换专业,我们都要认真学习,这样才能定下心来享受美好的大学时光。
零遗憾忠告:
我们之所以会选择大学期间更换专业,主要是为了有一个更好的学习方向和就业前景,然而换专业不能冲动行事,要谨慎考虑之后再做决定,审时度势很重要,否则很有可能放弃一个原本很好的专业,而选择了一个并不适合我们的专业,那就得不偿失了。进行另一个专业课程学习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会遇到很多困难,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专业形态转变的困难,要学会处理好这个过程,减少对新专业产生的陌生感,才能跟上学习的脚步。
学一门,爱一门
很多人都说“干一行,怨一行”,每日重复的工作内容确实很容易让人失去新鲜感和激情。然而还处于学习阶段的我们却不能有这样的心态,要做到“学一门,爱一门”,这样学习起来才有主动性,也能更好地吸收知识,并且有所创新。
杨赤的故事对于学习和喜爱京剧的人来说应该不会陌生,杨赤就是“学一门,爱一门”的榜样。1972年杨赤考入大连艺术学校京剧科,当时大中小学上课都不正常,大批学生上山下乡,城里的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能留在城里,都想方设法为孩子在城里谋一个“铁饭碗”,因此那年的考试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场面。
如愿考入大连艺术学校的杨赤很珍惜这个学习机会,开学后十分刻苦,学习和练功更是玩命。他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吊嗓子,练基本功。京剧的基本功练习是很辛苦的,压腿、劈叉、下腰。刚开始很多动作做不到位,杨赤就让老师和同学们扳着他的腿压,每次都疼得冒汗,但他始终咬牙坚持着,从来没有退缩过。练习的时候,别人练十遍,他就练二十遍,直到大汗淋漓、全身发麻才罢休。无论是寒冬还是炎夏,杨赤天天坚持勤奋练功,从不懈怠。
正是凭着这股劲头,经过五年的磨砺,杨赤不仅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而且演起大戏来也有模有样。毕业后,本着虚心、刻苦的原则,杨赤更加深入地学习和磨炼,在前辈和名师的指点下,演技有了大幅度提升。很多名家看了杨赤的演出后,都认为他是花脸行当中不可多得的人才。
京剧界中有一句话叫“千生百旦,一净难求”,意思是说在各个行当中,出一个好的花脸演员最是不易。杨赤崭露头角后,他的才能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他所在的剧团为了更好地培养他,专门请了京剧花脸表演艺术家袁世海先生来授艺。袁世海先生看了杨赤的表演眼前一亮,当即表达了想收杨赤为徒的想法。杨赤喜出望外,正式拜袁世海先生为师。
有了袁世海先生的传授,杨赤各方面的提高更是“一日千里”。就这样,杨赤会的戏越来越多,艺术积累也越来越丰厚,对艺术的精髓也把握得越来越精准,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全才花脸”的美誉。1990年,杨赤以袁派名剧《九江口》在首都一炮打响,摘得中国戏曲最高奖项——梅花奖,成为国内京剧界公认的袁派艺术继承人。
杨赤的艺术成就源于他的勤奋和刻苦,只有拥有绝对的学习主动性,才能在学习过程中这么能吃苦。而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则是让我们获得成功的关键,杨赤正是凭着对京剧艺术的热爱,怀揣着内心的艺术追求,才会下苦心不断地磨砺自己,最终获得成功。
为什么要“学一门,爱一门”?
“学一门,爱一门”中的“爱”指的就是兴趣,有兴趣作导师,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但是,我经常会听到一些同学抱怨说大学所读的并不是自己中意的专业,学习起来没有动力,很容易自暴自弃,大学也就浑浑噩噩,得过且过了。这是很负面的心态,也是我们很多同学都有的心态。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也许我们暂时改变不了世界,但我们至少要适应当下的安排,做到问心无愧。大学的专业或许是我们兴趣所在,又或许是我们并不喜欢甚至厌恶的,但如果无法改变,就要摆平心态,学会在慢慢与所学专业的接触中体会其中的乐趣,汲取其中的精华,用知识让自己丰富起来,为以后的工作和人生打好基础,因为每一门学科都是有用武之地的。此外,我们感兴趣的专业可以作为课余的学习,发展成自己的独特所长,这样才能两不耽误。
如何做到“学一门,爱一门”?
无论我们对所学的专业是不是感兴趣,从现在开始,都要用心去爱它,摒弃以前的厌恶心理和逆反心理,学好自己的专业是对自己的负责。至于如何做到“学一门,爱一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第一,要重视所学专业。学习的内容只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我们才有可能去花心思研读。
第二,要挖掘所学专业。一门学科的开设自有它的道理,也有其精华所在。学会用心学习,才能领悟其中内涵。
第三,要学会创新。大学的学习模式并没有那么死板,所有的理论知识都是为了日后的工作实践而服务的,所以要学会在所学的基础上创新,这样才能让知识得到延伸和拓展。
不久前,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名为“倾一生,做一事”,凡事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最终都获得了成功。在我看来,既然能够“倾一生,做一事”,那么必定是对所做的事业有着极大的热爱或是抱着很强的成功信念,只有这样才可能始终坚持,决不放弃。这并不是要求我们一定要“倾一生,做一事”,但至少要做到“学一门,爱一门”,学的过程中抱着“爱”的心,才能真正学到有用的东西。
零遗憾忠告:
“学一门,爱一门”是一种智慧,只有拥有这种智慧的人,才能不枉大学四年的学习。成为一名大学生,就已经进入人生中的一个新的阶段,不能再任性而为,即使不喜欢,也要学好当下的专业课程,这不仅是为了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也是为大学生活创造好的条件,更是为日后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了解所学专业在社会上的“行情”
在有些人看来,上大学最终也是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未来谋得一份好工作,为自己挣得一个好前程。确实,大学的学历对于以后的就业十分重要,那么,我们所学的专业在社会上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境况呢?这是我们大学期间就必须了解的,尽早了解我们所学专业的“行情”就能尽可能地避免日后就业时手足无措。
在报考大学所读专业的时候,就应该对相应的专业进行一定的了解,包括专业的主要学习内容、毕业后的就业市场,以及与专业相关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如果我们之前并没有过多的了解,而现在已经进入大学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了,那么立刻开始了解我们的专业也为时未晚。
有的人也许会问,作为在校大学生我们又如何能了解社会上的“行情”呢?当然可以!
首先,从最基本的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学校对待专业的态度来进行初步判断。每个大学都有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对于一些热门专业,学校也会相对重视一些,通过学校的态度我们可以对所学专业在学校所有专业中的位置有一定了解,从而推测其在社会上的“行情”。
其次,现在是网络信息时代,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查阅和搜索找到答案。网络超大的信息量和飞快的更新速度,能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到最新最全面的信息,达到了解所学专业在社会上“行情”的目的。
另外,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也能让我们感受当今社会对于我们所读专业的需求和态度,这是最接近现实的,也是最适合的一种方法。
记得我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找工作四处碰壁,大学时期对专业的自信和毕业后现实的落差让我花了很长时间才调适过来。后来想想,这就是因为大学期间没有充分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市场以及发展前景,自作多情地怀抱了过高的愿景,导致毕业后心理上出现巨大落差。
所以,我们在大学期间一定要知道自己在学什么,为什么要学,学会知识后用处在哪里。只有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才能在大学期间明确目标,不会因为迟疑而踟蹰不前,毕业之后也不会有太大的心理落差。
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找工作时都会有挫败感。大学的时候对未来踌躇满志,梦想着一步一步顺利完成自己的人生规划,实现人生价值,对所学的专业在未来的作用也充满了期待。然而,带着这种热情自信的心态去找工作时才发现,那种踌躇满志不过是太过美好的空想而已,挫败感随之袭来。一些人为了生活不得不找了与大学专业不对口的工作。这就是不提前了解行情带来的负面影响。
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小吴有着和同龄人一样的锋芒和理想,也梦想着能在未来一展拳脚。但他找工作的过程很不顺利,不过,他很乐观地面对就业时的各种打击,并且屡败屡战。他学的是会计专业,这个专业在前些年异常火爆,甚至到现在依然有很多人趋之若鹜。事实上,不可否认的是,会计行业正在走下坡路,会计人才市场已近饱和。
早在2000年就有统计结果表明,会计人才已经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加上这几年注册会计师认证深受从业人员的青睐,财会类人员的数量激增,这也直接导致普通财务人员的工作越来越难找,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更是四处碰壁。
对于这样的现状,小吴在大学期间就有所了解,但是他想,既然已经学了,就要专心学好,相信自己理论知识扎实,大学期间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找到好工作只是迟早的事情。小吴相信,不管什么专业,只要学精学好,都会有用武之地。虽然他现在找工作不顺利,但心里没有挫败感,因为大学期间他就对未来的就业市场有了一定了解,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至于手足无措,也有勇气继续下去。凭着这种心态,最终小吴找到了自己满意的职位,开始施展拳脚。
之后,小吴又对会计就业的发展前景有了进一步了解,同时也调整了自己的人生规划。他认为,企业对高级财务管理人员求贤若渴,而目前内地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大部分来自香港和海外,很少有内地培养的高级会计人才。所以,他决定在工作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争取成为高级财务管理人才。
小吴是一位心智成熟的当代大学生,有着明确的目标和理性的想法,能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行情”,为日后找工作奠定基础。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就业并不是毕业之后才应该考虑的事情,大学期间对所学专业的市场前景有所了解,也是为以后找工作增加推进力。
零遗憾忠告:
一些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碰壁时都会说“早知道就不会这样了”,但是“千金难买早知道”,毕业之后再后悔已经没有用了,只有在大学时就理性地对待自己的专业,不要有过高的期望,也不要失去信心,通过各方面了解所学专业的“行情”,才能让我们明确自己学的是什么,也能为未来的人生规划做初步定位。毕业的就业现实和理想中的样子或多或少都会有落差,要学会调整心态,只有先做到了解,才能降低落差,让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
现在的专业≠以后的事业
我们有时可以看到,大学毕业之后,原本学习美术的人却做了管理人员,原本学习工商管理的却做了文字编辑,这样错开的专业与就业形成了如今很大一批不对口专业的就业者群体。
这个现象主要是由社会的供需造成的,产生这个现象是好是坏难以评说,很多人虽然毕业之后就业专业不对口,照样工作得很好,甚至找到了另外的突破口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要知道现在所学的专业并不等于毕业后的事业,不要因为自己学的专业就业率不高,或者所学专业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就对未来失去信心。
很多人就是因为专业不对口,所以就业之后在工作的过程中更加努力,更加奋力做好,以此来弥补自身的不足,而往往舍得这样下功夫的人容易成功,即便从事的事业与所学专业不对口。
大学的专业很重要,但并不能决定我们未来的就业方向,未来的就业除了能以专业为导向,还可以以兴趣、特长、机遇等为导向,这样我们的选择就能更加多样,未来的发展道路也会更加宽广。
第一,以兴趣为导向的就业会让我们对所做的工作充满热情和主动性。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周华健就是一个以兴趣为导向的成功案例。专业并不决定就业,只要兴趣能让我们发展成社会行业中所需的人才,那有何不可呢?
第二,以特长为导向的就业则能让我们很快脱颖而出,让自己拥有立足之地。所谓特长,就是指“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技能和优势,或许这个特长与我们的专业无关,但并不妨碍我们将其发展成以后的事业。所以大学期间要注意重视特长,发展特长,因为未来的道路上特长很可能会成为我们终生的事业。
第三,以机遇为导向的就业具有更多随机性,更需要我们的洞察能力和把握能力,抓住机遇,才能创造好的未来。这里所说的机遇包括未来的就业机会以及人生中的转折。很多时候,机遇比自身的条件和所做的准备更加重要,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强化自身技能的同时求发展,不要让宝贵的机会擦身而过。
零遗憾忠告:
不少大学生在专业的学习过程中会抱怨专业不理想,甚至怀疑所读专业以后的就业前景。但要知道现在的专业不等于以后的事业,大学时代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它确实很重要,却并不能决定未来我们的去向。大学期间我们要做的是努力学好当下的知识,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和技术技能,在专业课程学习之余可以发展自身兴趣和特长,为以后做准备。
第二专业很可能成为你的第一方向
大学的学习具有多元性。大学更注重人才的培养,除了专业课程的内容,我们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第二专业,也就是选修专业,以此来为自身的知识技能加分。
第二专业通常被简称为“二专”,是指在一些大学里学生除了本专业,还可以通过申请选择修读的第二个专业,这样学成之后学生就能获得双学位。另外,还有辅修,完成辅修课程的学习之后可以拿到辅修证书。不同的学校和不同的专业对第二专业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有些学校规定学生只能选择自己学院的第二专业,而有些学校则没有规定,学生可以在各个学院提供的第二专业目录上自由选取。
为了让自己充足电,我们中的一些人会研读双学位,这也是为日后的工作和发展增加筹码。然而还有一些人,只注重原本的专业课程学习,而没有在第二专业上花心思,这样虽然能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研究本专业,同时也有一些负面影响。
第二专业的开设不是为了让我们荒废本专业,而是让我们拓宽思维、多方面学习,它能够让大学生活更加丰富,使我们更能感受到大学的价值。
而且,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大学的第二专业有可能成为未来就业的第一方向。
有时会听到一些同学问,大学的第二专业有没有可能成为以后的工作方向?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不仅可能,而且这个可能性很大。
曾经看到过一个很典型的实例。有一个大学女生,她所读的专业是工商管理,高考时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本专业,是父母眼中的骄傲。然而工商管理并不是她的兴趣所在,而是迫于家人的压力选择的,文学才是她的兴趣所在。
进入大学后,为了满足自己对文学的追求,她报读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以此作为自己的第二专业,并加入了学校文学社,与同校的学生交流文学体会和心得。大学轻松的学习气氛和开放式的思维方式让她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个大学生的乐趣,文学课程的开展也丰富了她的学习生活。
那时的她还是将文学作为一种兴趣在学习培养,完全没有联系到以后的就业,而正是这个第二专业的学习,让她在毕业后找到了人生精彩之门的金钥匙。四年的大学时光转眼即逝,离开了充满梦想的大学,进入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中,难免会有些失落。然而更让人失落的是,她毕业那年,工商管理人才的供需已经几近饱和,工作很难找,一个好工作的机会更是让人挤破了脑袋。面对这样堪忧的就业情况,她开始转换思维,转而寻找与文学有关的工作,因为通过大学几年的学习,她已经获得了管理学和文学的双学位,这就意味着她具有更大的就业竞争力。
大学的文学研修让她具备了一定的文字功底,又有国家承认的学历学位证书,不久她就找到了一份文字编辑的工作。虽然要从最基本的做起,但是所在的公司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让曾经四处碰壁的她十分满意。凭着工作的努力和对文学的兴趣,她不仅迅速适应了工作岗位,并且获得了上司的赏识,在短短几年之内平步青云,成为公司主要刊物的副主编,逐渐实现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和梦想。
第二专业可能为我们毕业之后提供就业方向,也有可能成为我们以后的事业。所以,我们要用正确的心理看待第二专业,不要只是将其作为一种打发时间的工具,现在的重视会让我们在以后的道路中受益匪浅。
具体来说,读第二专业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第一,通过申请选择修读的第二个专业,毕业时可以拿到第二专业的学位证书,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学位。
第二,根据如今的人才市场,多学科人才在企业中更加受欢迎。
第三,选择研读第二专业,有利于未来的职业发展及高薪要求。
第四,第二专业可以让自己保持学习的激情,还能从中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
由此可见,选择学习第二专业,重视第二专业,无论是对大学生活还是对未来的职业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二专业有可能成为我们就业的第一方向,也可能为我们以后的就业增加筹码。我们要正确地看待第二专业,用足够的心思去学习,同时还可以多了解第二专业相关的发展前景,为日后的工作和发展做好铺垫。
零遗憾忠告:
大学,是脱离中学传统学习模式的新环境,具有多样性和开拓性等特点,在这个利于学习和成长的环境中,最适合学习不同的知识,丰富自身。我们正处于这样一个鲜活的年纪,处在这个具有无限可能的时期,为什么不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呢?重视第二专业就是为自己创造机会,本专业固然重要,但是第二专业也可能成为我们创造奇迹的敲门砖,成为人生的主要发展方向。第二专业的学习能为我们增加竞争的筹码,实现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