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787400000009

第9章 仁学的独特气质和神韵

谭嗣同与康有为虽然都属于仁学派,但是,两人的仁学属于两种不同的样式和版本。这就是说,由于都属于近代形态,康有为、谭嗣同的仁学呈现出一致性。尽管如此,这只是与古代仁学相比较而言的。事实上,谭嗣同的仁学具有自身的独特意蕴和风采,绝不可与康有为的仁学等量齐观。通过对谭嗣同与康有为仁学的比较,既可以深刻把握两种仁学的差异,又可以感受谭嗣同仁学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

众所周知,谭嗣同与康有为都推崇仁,并且奉仁为世界本原。两人一起成为近代仁学派的代表,将仁学推向了有别于古代仁学的近代形态。一方面,谭嗣同与康有为的仁学呈现出明显的一致性,作为近代仁学的时代特征与古代仁学相去甚远。另一方面,两人的仁学具有不容忽视的差异性。对于这一点,蔡元培的话颇具启发性:“方康氏著《大同书》的时候,他的朋友谭嗣同著了一部《仁学》。康氏说‘以太’,说‘电’,说‘吸摄’,都作为‘仁’的比喻;谭氏也是这样。康氏说‘去国界’‘去级界’等等,谭氏也要去各种界限。这是相同的。但谭氏以华严及庄子为出发点,以破对待为论锋,不注意于苦乐的对待,所以也没有说去苦就乐的方法。”【93】蔡元培注意到,康有为的仁学是儒学式的,谭嗣同的仁学则是佛学式的。对庄子的态度也是造成谭嗣同与康有为仁学不同的主要原因和表现。一言以蔽之,谭嗣同的仁学以佛学为底色,与庄子的思想相和合。康有为的仁学以儒学为蓝本,尤其推崇孟子的思想。这使康有为与谭嗣同的仁学渐行渐远。

对孟子、庄子的不同侧重影响甚至决定了康有为、谭嗣同对仁之内涵的界定,并由此导向对博爱与平等的不同态度和取舍。如上所述,康有为、谭嗣同的仁学带有鲜明的近代特征和诉求,故而与作为近代价值理念的自由、平等、博爱相对接。在这个前提下,两人对仁的自由、平等、博爱之内涵具有不同的理解和侧重:康有为重博爱,所讲的仁以博爱为基本特征;谭嗣同重平等,将“通”视为仁之“第一义”,使平等成为仁最基本的内涵。

康有为以不忍人之心释仁,仁在他那里又称“爱质”“爱力”“热力”“吸摄之力”等。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不忍人之心成为仁的代名词,并且又称为“不忍之心”。这决定了康有为的仁学以不忍人之心为发源地——以孔子、孟子和董仲舒代表的儒学思想为主,所讲的仁侧重博爱。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梁启超在介绍康有为的哲学时,将康有为推崇仁的哲学归结为“博爱派”。梁启超断言,“先生之哲学,博爱派哲学也”,理由是“先生之论理,以‘仁’字为唯一之宗旨”【94】。这与梁启超对谭嗣同仁学的评价——“仁者平等也,无差别相也,无拣择法也。故无大小之可言也”——不同,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康有为、谭嗣同的仁学一个重博爱、一个重平等,彼此之间相去甚远。

进而言之,康有为的仁学之所以重博爱,与对孟子的“不忍人之心”和性善说的顶礼膜拜并且借鉴阐发密切相关。在对孔学内容的认定上,康有为以孟子代表的儒家人物及儒家学说为主体,尤其崇尚孟子开创的性善说。如果借用康有为本人的方式把孔门分为两大派的话,就是孟子与荀子。意味深长的是,对于孔门的这两大派,康有为一面对孟子津津乐道、大胆发挥,一面对荀子由褒到贬,并且阐扬不多。康有为的“美孟而剧荀”,究其原因,无非是青睐孟子的性善说和由此开出的“良心”“良知”“良能”说,而反感荀子的性恶论。对于这一点,可以作为佐证的是,被康有为推崇的董仲舒在人性论上笃信性三品说,指出人性之三品中,只有“圣人之性”是善的,“中民之性”有善有恶,“斗筲之性”更是有恶而无善。到了康有为那里,董仲舒变得与孟子一样成为性善说的代言人。性善说对于康有为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奥秘在于,平等、自由之权的实现依凭不忍人之心的发现,博爱是自由、平等的前提。换言之,自由、平等作为天赋权利是没有任何现实意义的抽象概念,离不开人之善性——博爱之心的支持。正因为如此,与对孟子的推崇相联系,康有为将仁与孟子所讲的不忍人之心相提并论,故而又将仁称为“不忍之心”,性善说由此成为康有为仁学的理论基石。

谭嗣同以慈悲释仁,甚至将仁与佛教的慈悲混为一谈。他宣称:“慈悲,吾儒所谓‘仁’也。”【95】依据谭嗣同的理解,所谓慈悲,就是泯灭人我、彼此之分别,破除一切对待而平等。这使谭嗣同所讲的仁侧重平等,又称慈悲。慈悲是佛教术语,用慈悲释仁流露出谭嗣同思想的佛教情结。作为觉悟万法皆空的慈悲,不同于孟子及儒家所讲的不忍人之心、同情之心。慈悲之心不在于有情而在于无情,慈悲作用的发挥在于消解主体性或对象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慈悲之心不在于有心而在于无心。因此,谭嗣同所讲的仁和仁学仰仗慈悲之心,始终与博爱无关。谭嗣同对仁的界定和解释印证了这一点:

无以名之,名之曰“以太”。其显于用也,孔谓之“仁”,谓之“元”,谓之“性”;墨谓之“兼爱”;佛谓之“性海”,谓之“慈悲”;耶谓之“灵魂”,谓之“爱人如己”“视敌如友”;格致家谓之“爱力”“吸力”:咸是物也。【96】

由此可见,在谭嗣同对仁五花八门的解释中,唯独不见博爱或“不忍之心”的影子。他对仁的诠释出现了爱的字样,如耶教的“爱人如己”、物理学上所讲的“爱力”等,最主要的还是墨家的“兼爱”。谭嗣同由以太的相成相爱之能力推出了“兼爱”,将仁诠释为慈悲而平等。对此,他解释说:“夫吸力即爱力之异名也。善用爱者,所以贵兼爱矣。有所爱,必有所大不爱也;无所爱,将留其爱以无不爱也。”【97】尽管并不否认仁与爱相关,然而,谭嗣同并没有直接将仁与博爱相提并论,更没有像康有为那样一面不止一次地断言仁以博爱为主,一面将仁与不忍、恻隐之心混为一谈。

不仅如此,康有为、谭嗣同对仁的不同理解以及对博爱、平等的不同解释与对孔学内容的不同认定一脉相承。在康有为的视界中,孔学的功能是立——性善说和不忍之心;在谭嗣同的视界中,孔学的功能则是破——破除对待,走向致一、通而平等。康有为基于性善说认定“人性皆善”,因而将平等与天赋人权联系起来——因为性善,人人都有享受自由、平等之权的资格,这个权利是天赋的。谭嗣同把平等视为破除对待、通而为一的结果。基于对仁、平等的这种理解,他用以太说和元素说对仁的不生不灭、微生灭予以阐释。正如康有为通过孔子、孟子和董仲舒等一系列儒家人物,将以性善说为主导的仁爱、不忍之心奉为孔教之圭臬一样,谭嗣同在对庄子以及作为庄子后学的黄宗羲、王夫之等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家的推崇中,极力凸显孔教的消解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谭嗣同与康有为一样将孔学分为“两大支”,“两大支”的代表分别是孟子与庄子。谭嗣同不惜让庄子挤掉了荀子的位置,更是在肯定孟子与庄子共同担纲孔学“两大支”的前提下,一再强调庄子是孔氏之嫡传。谭嗣同对庄子推崇备至,并且在对庄子的顶礼膜拜中始终关注孔学的“痛诋”功能而忽视其“畅宣”或“畅发”功能——孔学的“痛诋”一支是庄子担纲的,“畅宣”一支则是孟子担纲的。显然,康有为、谭嗣同对孔学的不同界定和理解决定了两人所讲的仁学不可同日而语。

综上所述,作为谭嗣同哲学的基本形态和最终归宿的仁学反映了近代哲学的时代风尚和价值诉求,是一种有别于古代仁学的新形态。谭嗣同对仁的推崇与康有为类似,两人也一起成为近代心学中仁学派仅有的代表。与此同时,谭嗣同的仁学流露出与康有为迥异的致思方向和价值旨趣,展示了谭嗣同哲学的独特风采。具体地说,谭嗣同与康有为的仁学呈现出涉及佛教与孔教、平等与博爱、庄子与孟子等的种种差异。两人的仁学异同互见,为中国近代仁学提供了不同的样式和形态。

同类推荐
  • 子未语:半部《论语》在民间

    子未语:半部《论语》在民间

    三基五学,三强五行。三基五学即前八篇,三强五行即后八篇。其中:三基:爱亲,阐述孝道是立身之本。五学:每个人都要“明德、守中(道)、行正(直)、知礼(仪)、通变(化)”,讲个人的基本素质。三强:强学习、强交往、强行止。五行:人要做到“为公”,“循法”要加强法制,“垂范”要有颜回一样有良好的人格,“能行”是像孔子一样周游列国,学好知识,服务社会才叫“有为”。
  • 培根论人生事业(大师的人生忠告丛书)

    培根论人生事业(大师的人生忠告丛书)

    培根是近代美国思想最伟大的人物,也是人类史上最优秀的人物之一。本书收集了培根论说手札数十篇,充分显示了哲人的睿智,是一本见解独到的传世佳作。
  • 孝经(中华国学经典)

    孝经(中华国学经典)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该书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
  • 老子试读

    老子试读

    本书对老子《道德经》的原文进行了试读和注释,在“破”的学术意义上,排除了对老子消极遁世的误解,驳斥了把《道德经》视为卜巫之术的行径,摈弃了认为老子的权诈功利的想法在“立”的创见上,说明了老子的哲学足以破解唯物辩证法的迷惑,为心灵生命境界开创出超然的立场和出路。
  • 趣味哲学

    趣味哲学

    本书旨在通过对大量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的分析来达到实用为本的目的,让你在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中轻松掌握经济学知识,参透理财技巧,明晰赚钱和成功法则。
热门推荐
  • 你们许愿我灵验

    你们许愿我灵验

    “生子当如孙仲谋,啊不!生子当如郑高歌!”全国的家长看着电视上正接受采访的郑高歌感慨的说道,......刚刚读大一的郑高歌过得一个能力,那就是他可以根据别人的愿望产生一些变化。黑发女生说:“我要是个鉴宝专家就好了!”连邮票都没碰过的高歌成了一个鉴宝领域的神话。信息学院的学生发出一声感慨:“我要是一个黑客大神就好了,”碰巧刚买完奶茶路过的高歌脑海里出现了所有的黑客知识。校花说:“高歌,你会游泳吗?我们去海滩吧?”来自内地的旱鸭子正打算忍痛拒绝,一瞬间,所有的游泳知识涌入到他的脑海里,“好啊!我可是我们村里的浪里小白条!”
  • 水为冰寒

    水为冰寒

    他是一国之君,不过却是开国以来最不像样的君王。他最伟大的理想是做个大侠,然后拐个美人做老婆,从此搂着老婆浪迹天涯,行侠仗义!哈哈!还算老天眷顾,终于让他如愿以偿的捞到了一个大美人,可是...可是...美人却誓死不与君王为伴!问世间情是何物啊...当一个从不认真的人,有一天认认真真地爱起来,竟然是如此的执着,如此的惨烈!誓为知己者生,誓为知己者死,今生今世,水,只为冰寒!
  • 江湖客

    江湖客

    这个江湖有袁长风三剑斩龙,有老苟一剑六千里,有个老不死占据一座城号称“天下无一”,又有儒生为天下生民谋,亦有佛陀普渡众生,当然也有道家一心修行.....
  • 爱妃,让本王调教下

    爱妃,让本王调教下

    儿时荷塘中的倒影映出的究竟是谁的面容?谁才是谁的替身?谁又用自己的生命成全了对方的幸福?————————身手不凡的女保镖自穿越后只有八岁的智商且记忆全无,对任何人都充满防备,可唯独对他依赖至极。他对何人都视若无睹,却对她宠溺之至,不允许任何人觊觎。
  • 圣女妖娆:此生为君甘入魔

    圣女妖娆:此生为君甘入魔

    世界末日遭雷劈,莫卿雨竟穿越成了一个沉睡万年的圣女!随着圣女的苏醒,看似平凡的爱恋却暗藏着极为古老的秘密。古老的传说及三圣君、十方魔、兮墨……该不该追寻线索而去?慕容醉月为何一次次地救她偏又一次次地离她而去?答案就在这里?
  • 浩劫终焉

    浩劫终焉

    浩劫降临,外族入侵。五月十九日,南极洲突然出现四个大字”上帝已死“!星空一族,寂静高塔,龙墓,木界,天穹之国......人类赖以生存的蓝星沦为各方势力的角斗场,人类的命运陷入无尽黑暗。林浩带着曾经的记忆重生了,面对滚滚而来的未来,他一人,一弓,毅然决然的杀向了浩劫的尽头!
  • 杠上无良妃

    杠上无良妃

    现代她是一个21世纪的顶级特工。而重生到音灵国成为了世家宠爱的八小姐。所谓八小姐也就是上头有七位哥哥!在亦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富可敌国的家世、倾世的容颜、更有超群的武艺、试问这天下谁与之争锋?此女主天生顽皮,且毒舌,爱整人,更爱扮猪吃虎。且看女主如何扮猪吃虎,吃尽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勤劳节俭(中华美德)

    勤劳节俭(中华美德)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必将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之中,开出更加绚烂的花朵,结出更加丰满的果实。本书收录了很多民间关于勤劳节俭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携手走进本书去温习下我们的传统文化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斗者神域

    斗者神域

    万物生灵,生得混沌灵鲲。混沌灵鲲乃是灵之祖兽,无可匹敌,因十凶忌惮灵鲲之力量,被镇压数十万年,终于...........十凶破开禁锢,灵鲲以一击之力,对抗十凶,从此销声匿迹....万年后,混沌灵鲲再次出现,却已经........气运再凝,妖神又争。灵鲲陨落,谁知灵鲲的一道分身却早已逃遁....仙界乱流即将爆发,时空混絮。众生命运应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