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国际关系学界,“美国学派”占有强势地位。一方面,美国学者阵容强大,群星璀璨;另一方面,美国尤其注重理念、学说、价值观的传播,通过话语权,不断包装、推广美国的价值观。在强势媒体平台上,美国学者的声音得以放大,影响力得以提升,整个后冷战时代的国际图景,甚至经他们而描绘。而曾经有实力与美国学派分庭抗礼的苏联国际关系学派,则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的困顿一度消沉十余年。俗话说:“只有强国才有外交。”进一步说,强国才有话语权,强国才有“国际关系理论”,强国的学术机构才能阐释当下的国际格局。
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其实也是人才辈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好几代学者投身其中,他们在国际政治、理论分析、国别研究、全球治理等领域作了深入的研究。从大国间的博弈或平衡,到某个小国的概况,多个领域都有建树。中国外交的每一次落子,崛起之路的每一步,都与他们的研究息息相关。他们是学术圣殿诚恳的建设者,也是大国崛起的探路人。虽然他们一直在建构有质量的话语体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并未能响亮地发声,亮出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甚至国内很多民众对此也并不了解。
在联合国大会、G20国际峰会等多个外交场合,我们都发现,各国代表非常重视中国的表态。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模式”引起了全球热议。根据国际组织测算,中国是G20全面增长战略的最大贡献者之一。因此,“中国会说什么”成为各国领导人的普遍期待。这时,中国需要大胆地说出对当下世界困境的看法,说出自己对国际新秩序的构想,说出对“中国梦、世界梦”的抱负和追求。当期待的目光投向中国,中国必须利用好这个时机,占据制高点,掌握主动权,提升自己的国际议题设置能力、组织操作能力,建立话语优势。“向世界说明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也是更好地维护文化主权、国家利益。这也是难得的机遇:回想1919年巴黎和会之时,中国积贫积弱,国际空间尚且有限,即使是战胜国,也为列强所凌辱,谈何话语权?今天能获得“发声”的机会,也与我们国运大幅提升、地位今非昔比密切相关。
有了发言的机会,那该怎么说?“话语权”的建设,是构筑软实力的重要一环。恰到好处的一句表态,能促进中国形象的树立、中国软实力的传播,甚至还能促进外交问题的解决。这也就是我们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系列节目的使命,也是节目组编撰此书的初衷——与官方话语共同建构中国的话语系统,让中国更好地发声,亮出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体系。您手中这本《直说:中国在发声》,或许能让读者诸君从中获得不一样的收获,体会到看中国、看世界的不同方式与角度。
本书按照全球地缘政治划分,撰文的各位作者,都是相关领域的专家。他们均与我们制作的电视新闻节目有过交集,或是受访对象,或是座上嘉宾。遍及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涉外领域,除了中国的学者、媒体专家外,还有国外的学者、领导人,参与了稿件的编写。
本书执行主编为马立明。高伏曦负责第1章和第5章的约稿和编辑工作。蒋斐滢负责第2章与第4章。刘立平、刘桔红负责第3章和第6章。丁蓁蓁负责嘉宾资料收集。刘立平负责全书的大部分校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