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常识
裴頠,字叔则,西晋时期思想家。裴頠少时聪悟有识,很早就以善谈《老子》、《易经》而知名于世。裴頠著有《崇有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很大影响,被认为是崇有派领袖。在书中他认为,总括万有的“道”,不是虚无,而有“有”的全体,离开万有就没有独立自存的道,道和万有的关系是全体和部分的关系。他主张世界万物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并且阐述了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客观性、外部条件的客观性、事物法则的客观性以及人们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等基本原理。书中他阐述了,“无”不能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积极作用,只有“有”才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起积极的影响。
国学故事
裴頠少时聪悟有识,很早就以善谈《老子》、《易经》而知名于世。后来,他由大将钟会推荐,做了大将军司马昭的燎属,后升为尚书郎。司马炎即帝位后,让他参与晋朝法律的制定,其中的科令条文便是由他来制定的。司马炎认为这部法律是晋朝至关重要的典章,亲自讲解,让裴頠在朝臣中宣读,满朝文武都为裴頠的口才而叹服。
晋武帝司马炎期间,裴頠能拾遗补阙,以朝廷大局为重,抑制权臣,悉心于西晋王朝的治化。裴頠曾劝司马炎要善于引贤纳谏,弘扬正气,不要把国家当作自己的私人财产,为所欲为。当时权臣贾充结党营私,权做一时,裴頠也提醒司马炎防止这些人弄权营私,损害国家利益。裴頠常为司马炎讲三王五帝的治化之迹,以及汉魏盛衰的原因,希望他能够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治理好国家。
晋武帝司马炎时期,裴頠的地位不高,但由于他常在司马炎的身边,又受到司马炎的赏识,具有相当的权力。所以,—些分封的王候以及一些高官往往还要攀附他。裴頠深深了解西晋王朝内部这种复杂的关系,在这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中,保持中立,不亲朝贵,不附王侯,从而保全了自己,也为国家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裴頠与司马懿之子,被封为汝南王的司马亮,以及司马炎的夫人杨皇后之兄、车骑将军杨骏都是儿女亲家。晋武帝司马炎在世时,曾经有传位于司马亮的意图,但由于受到杨氏外戚等人的阻挠,未能实现。司马炎临终,留遗诏让司马亮辅政,但这封诏书又被杨骏扣留。所以,司马炎死后,围绕着辅政问题,杨骏外戚势力与司马亮之间的矛盾斗争就加剧了。不久,杨骏被司马亮诛杀。可是,司马炎之子,分封为楚王的司马玮又与司马亮展开了权力斗争,终于起兵杀死了司马亮。在这接连不断的权力斗争中,裴頠始终避其锋芒,求得在权力斗争之外做—些事情。他在杨骏辅政和专横不法的时候,做了太子少傅,专以辅导太子为务,不再过问朝政:后来,在司马玮与司马亮争夺权力的斗争时,他又求出外镇,做了安南将军。直等这些斗争平息之后,他才入朝,与张华,王戎等人共掌朝廷机要,做了中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