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
1日,段祺瑞电孙中山、黎元洪,请其参加善后会议。
2日,反对善后会议之国民会议促成会在北京大学开会。
4日,广州大本营北伐军暂告结束,谭延闿率部退至粤边。
6日,蒋介石制定“革命连坐法”,该法规定:“如一班同退,只杀班长;一排同退,只杀排长;一连同退,只杀连长;一营同退,只杀营长……一师同退,只杀师长”。
7日,陈炯明下令进攻广州。
9日,广州大元帅府令粤汉铁路改为官督商办。
15日,陈炯明叛军西犯,驻粤之滇、桂、湘、粤诸军在大元帅府领导下,动员东征陈炯明。
16日,北京临时政府特任苏皖宣抚使卢永祥兼任督办江苏军务善后事宜,方本仁督办江西军务善后事宜。王汝勤、郑士琦、孙传芳、周荫人分别督办湖北、山东、浙江、福建军务善后事宜。卢金山为长江上游副司令。
17日,孙中山致电段祺瑞,对善后会议提出两项条件:(一)善后会议兼纳各人民团体代表。(二)会议涉及之军事、财政最后决定之权,归之国民会议。如接受此二条,则同意召开善后会议。
同日,北京临时政府特命李景林、阎锡山、刘镇华、杨增新、陆洪涛督办直隶、山西、陕西、新疆、甘肃军务善后事宜,同时令裁撤直隶、山西、陕西、新疆、甘肃各省督军。北京临时政府特派孙岳为豫陕甘剿匪总司令,张宗昌为苏皖鲁剿匪总司令。
22日,本月11日至本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会议者为:陈独秀、瞿秋白、蔡和森、周恩来、李立三、李维汉、向警予、邓中夏、张太雷等二十人,第二国际代表维经斯基也出席了此次会议。该次会议通过了十一个决议案和对党章之第二次修改,并发表了大会宣言,还通过成立中央北方局与长江局。大会决议继续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在国民党内外,坚持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在组织上和思想上,扩大左派,反对右派,争取中间派,既在实际斗争中帮助发展国民党组织,又同它的妥协作斗争;强调中国共产党对工人运动的领导,使工人运动于民族运动中独立发展,使民族运动充分革命化,并同工人运动中之资产阶级影响与右派分裂阴谋作斗争。大会选出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蔡和森、张国焘等九人为中央执行委员,邓培、罗章龙、王荷波等五人为候补委员,选举陈独秀、张国焘、彭述之、蔡和森、瞿秋白成立中央局。陈独秀任总书记。
25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成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此系中共党人参加之组织。
26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紧急会议,议决于孙中山临危前,请其立一遗嘱。
29日,段祺瑞电孙中山,拒不接受孙中山对善后会议召开之条件。
30日,中国国民党本部决定所有该党党员概不参加善后会议。
广州大本营召开军事会议,通过东征陈炯明计划,此为第一次东征。
自孙中山离粤北上后,陈炯明又于本月7日分三路进逼广州。至本日,大本营决定三路东征陈炯明:杨希闵部任左路,由河源、老龙趋兴宁、五华,指向林虎防地;桂军刘震寰部,任中路,由鸭子铺进攻飞鹅岭,攻击惠州;粤军和黄埔军教导第一、二团等任右路,由平湖进攻龙冈、淡水,自海陆丰趋潮汕,攻洪兆麟防地,由许崇智指挥。东征联军总司令为杨希闵。中路攻取惠州后,支援左、右翼,攻取梅县与汕头。
此次东征,蒋介石以粤军参谋长率领教导一、二团和第一、二期学生组成之步兵总队、一个炮兵营、一个工程队、一个辎重队和第三期学生组成之入伍生营,共三千余人,于右路军参加作战。许崇智并将粤军大部拨归蒋指挥,自己指挥一小部分粤军作战。
2月:
同日,段祺瑞之善后会议在北京开幕(4月21日闭幕),到会者九十六人,宣言以善后会议解决时局纠纷。
2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发表通电,反对善后会议,表明绝不参加此次会议。
3日,上午9时,蒋介石率东征右路军之军校教导团、入伍生等,自黄埔出发,次日攻克东莞、石龙。
本日,孙传芳与奉军张宗昌作战结束后签定《江浙和平条约》,奉军进驻上海。
自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冯玉祥国民军领有绥远、察哈尔、河南三省,直隶亦据有一角之地。奉军则获得直隶、热河、山东三省,继向津浦路南端发展。冯玉祥国民军则向京汉路南端发展。但因直系势力仍盘踞长江流域而未能顺利进行。上年12月,奉系得段祺瑞同意,进军江苏,张宗昌改称宣抚军第一军军长,受苏皖宣抚使卢永祥(段出山后,卢被委任此职)节制。山东督办郑士琦为皖段人物,同时宣布取消独立,回归段氏,助奉军南下。段下令免去直系残部齐燮元江苏督办职。至本年(1925年)1月,张宗昌抵浦口,齐遂与孙传芳组成江浙联军,抗击张宗昌。继之张宗昌渡江占领句容地区,进攻齐军,并占领镇江、丹阳、常州、无锡。齐燮元于上海宣布下野,旋亡命日本。江苏、安徽为奉军控制,杨宇霆督江苏,姜登选督皖。至本日(2月3日)签订江浙和平条约。
10日,中国国民党通电,盼各人民团体自行制定国民会议组织法。
16日,中国国民党发表宣言,忠告北京临时政府不得擅与法国解决金佛郎案,应待国民会议及正式政府成立后解决此案。
22日,河南省爆发胡景翼、憨玉琨之间战争。
自上年10月份北京政变后,国民军胡景翼(地下国民党员)第二军南下河南,胡任河南督办并兼省长,而镇嵩军刘镇华部下憨玉琨。此时(赶走吴佩孚后)正盘踞洛阳,不愿胡氏统治河南。更有陕督刘镇华从中主使,立意驱逐胡景翼,以便刘憨控制陕、豫二省,胡景翼则守土有责,坚不妥协。而段祺瑞则坐山观虎斗,不予真正调解:如果胡胜,则免去刘镇华之陕督,而由杨增新督陕,使段系控制陕西、新疆广大地区;如憨胜,则调刘镇华督豫,以憨任省长,仍将陕省划入皖段势力范围。因之胡憨之战乃于本日爆发,战至本年3月下旬,刘镇华、憨玉琨失败,胡景翼军进驻洛阳,憨、刘逃走。陕军吴新田、井岳秀、田玉洁等,则堵截刘镇华残部,阻其入陕,刘残部溃散,多沦为土匪。刘则转赴太原,再至石家庄,准备入京请罪;憨则终于自杀。此后,国民军岳维峻继胡主豫。
24日,孙中山病危,遗嘱定稿:“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遗嘱读罢,孙中山点头日“可”,又曰:
“好呀,我甚赞成”。此遗嘱由汪精卫等起草。
第二遗嘱为家事,留所著书籍、衣物、住宅与宋庆龄。第三个遗嘱为致苏联政府。对此颇有异议,认为此系汪精卫另行炮制,并非孙中山之遗嘱。
同日,班禅抵北京。
27日,蒋介石东征部队在连克淡水、平山之后,于本日进占海丰。
28日,广州大本营外交部长伍朝枢,宴请驻粤各国领事,声明广州大本营与中国国民党主张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是排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与压迫,以求中国之独立,并非排除外国人。
3月:
1日,国民会议促成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代表大会,讨论应付善后会议办法。
2日,吴佩孚率兵舰及残部逃至岳州。
同日,加拉罕声明:苏联在华侨民不受上海会审公堂审判。
7日,蒋介石军进占陆丰,又连克汕头、潮安、揭阳、普宁。
8日,冯自由等于北京大学第三院,召集“中国国民党同志俱乐部”,发表宣言,号召反共,但因该组织成员过于复杂,未获国民党人谅解,冯被开除国民党党籍(至民国二十四年,始予恢复党籍)。
10日,蒋介石对美国人说明,孙中山之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固显有分别也”。广州大本营发表对农民运动之第二次宣言,主张以全力助其开展。
11日,孙中山于遗嘱上签字。
12日,孙中山于本日上午9时30分逝世于北京,享年六十岁。孙中山弥留之际,犹呼“和平、奋斗救中国”等语。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拒绝北京临时政府对孙中山之国葬安排,决议用国民礼制安葬,以示与国民平等。
16日,云南昆明、大理地区发生剧烈地震,几及全省三分之二面积,山岳崩裂,洱海沸腾,大火四起,有全城被毁者,灾情惨重,前所未见。死伤人口,财产损失,一时尚难于统计。
17日,苏联大使加拉罕加入驻北京外交团,并出任领袖。
18日,云南唐继尧通电就广州大本营副元帅职,并派兵东下,意图侵占广东,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遂发通电,不承认唐继尧之副元帅地位。
本日,蒋介石部队经苦战攻克五华县城。
19日,孙中山灵柩移厝北京中央公园,民众沿途护灵致哀者数十万人。
同日,日本神户华侨团体,在中华会馆召开追悼大会。祭坛上挂孙中山遗像,并饰鲜花。上悬青天白日旗。左右挽联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横额曰:
“於戏国父”。此为第二次“国父”称谓。第一次是1924年7月20日,广州市国民党之青年党员大会上曾提出此项建议。第三次是蒋介石于1925年3月30日提出。台湾同胞也在为孙中山开追悼会。当时台北大雨,到会者仍有五千余人。据报道,台岛人民无不为之暗暗洒泪。悼词更被日本人禁读。悼词曰:
“唉!大星一坠,东亚的天地忽然暗淡无光了……西望中原,禁不住泪浪滔滔……你在四十年的中间,始终用了你的万挠不屈的毅力,你的始终一贯的精神,来实现你千移不易的主义。那专制蛮横的满清朝廷的迫害,那无恶不为的军阀的压迫,那野心勃勃外国帝国主义的疾视,终不奈何先生……先生的肉体虽和我们长别了,然而先生的精神、先生的主义是必永远留在人类的心目中活现,先生的事业,是必永远留在世界灿烂。”
此后全国各大小城市均举行追悼会,悼念孙中山。
20日,广州大本营任命蒋介石为潮汕善后督办。唐继尧、赵恒惕通电主张联省自治。
本日,蒋介石东征军攻克兴宁,林虎逃走。蒋于林虎总部发现杨希闵、刘震寰与林虎、陈炯明勾结之密电。胡汉民则获得刘震寰密约唐继尧进攻广东和杨希闵通过香港向北京政府求广东督办一职的情报。蒋遂准备以东征右路军回师讨伐杨、刘。至本年5月下旬,右路军回师广州。
21日,广州留守代理大元帅胡汉民及各部长、各军总司令发表宣言,声明继承大元帅成规,完成国民革命工作。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通过《本党对联治派决议案》,反对联省自治派,批判其借联治之名,行割据之实。
27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电不承认唐继尧为大本营副元帅,因为唐自被举为副元帅后一直拒不就职,今当大元帅逝世,乃忽自称副元帅,兴兵东下,谋夺广东,包藏祸心。
4月:
同日,北京临时政府派唐在复为出席意大利万国农会大会全权代表。英、美、日、意、比、葡、西等国驻华使节,反对法国单独与中国解决金佛郎案。
2日,孙中山灵柩移厝北京西山碧云寺,沿途送殡者数十万人。
4日,北京临时政府国务会议议决予前临时大总统孙文(孙中山)国葬,以南京紫荆山为国葬地。段祺瑞善后会议第十次会议因奉系代表退席而流产。
5日,广州大本营派苏世杰为财政委员。北京教育部聘马君武为国立北京工业大学校长,张明伦为国立北京农业大学校长。
6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议定以军校教导团为基础成立党军,将教导一、二团编为党军第一旅,旅长由第一团团长何应钦兼任,归蒋介石节制,此为蒋介石之起家军队。
7日,蒋介石训勉军校第三期学生延续孙中山生命,做三民主义信徒,并说:“生活的目的,在增进我人类全体的生命,生命的意义是创造我宇宙继起的生命”。
14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任命廖仲恺为党军党代表。
16日,广东省将香山县改称中山县,永丰舰改为中山舰,以纪念孙中山。
24日,黄埔军校成立“孙文主义学会”,此会为国民党人所组成,后与“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发生对抗。北京临时政府(段),下令取消“国会参众两院”。北京临时政府命岳维峻督办河南军务善后事宜,郑士琦督办安徽军务善后事宜,张宗昌督办山东军务善后事宜。姜登选为苏、皖、鲁剿匪总司令。华东、华北、华中体育运动会分别在南京、济南、南昌举行。北京临时政府公布《国民代表会议条例》等。
29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任命蒋介石为党军司令官。
30日,北京临时政府任命石瑛为国立武昌大学校长。北京警察厅查封国民会议促成会。
5月:
1日,北京临时政府召集临时参政院,以赵尔巽为议长,汤漪为副议长,取代国会,参政员共三十人;并公布国民代表会议筹备处条例及修正临时参政院条例。
7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发表第三次反对金佛郎案通电,并指责段政府(北京临时政府)耗损国帑,助长内乱。
15日,上海日本纱厂罢工风潮中工人顾正红(中共党人)等被日本资本家枪杀,罢工风潮迅速扩大到全国。
22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发表对时局宣言,声明不承认北京段氏临时政府,今后惟有根据孙总理遗嘱,对于把持中央大权之军阀从事挞伐,对于割据一方之小军阀,有敢窥伺革命政府根据地,受帝国主义嗾使,以图倡乱者,必联合国民痛击之,不使得逞。
24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发表宣言,接受孙中山之遗嘱。
段祺瑞欢迎奉军入关。
28日,中国共产党中央为将经济斗争转向民族斗争,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以反对帝国主义屠杀中国工人为中心口号,争取一切反帝力量,并决定于5月30日,在上海租界举行反帝示威活动。此即“五卅”大罢工运动。
29日,青岛日本纱厂发生罢工风潮,渤海舰队司令温树德派兵镇压,死伤工人甚重,是为“五二九”惨案。
30日,北京临时政府公布淞沪市区督办署官制。
同日,上海大中学生数千人及工人、市民团体进行大游行。上海公共租界英国巡捕对游行人群开枪射击。学生、市民等死十六人,重伤十余人,被捕者四、五十人,是为“五卅”惨案。从此引发出震惊中外之空前反帝国主义运动高潮。全国各地奋起游行、示威、罢工、罢市,支援上海学、工反帝运动,计有一千七百万人直接参加该次运动。
6月:
1日,中国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发出“五卅”事件宣言,呼吁全国民众努力奋斗,伸张人权,恢复国威。中国共产党中央决定:由上海总工会联合全国学生联合会、上海学生联合会、各马路商界总联合会,组成统一战线性质的工商学联合委员会,作为该运动公开指导机关,把运动推向全国纵深。该运动迅速扩展至广州、北京、天津、山东、汉口等几十个大城市。
同日,上海各界实行总罢工、罢市、罢课,复被巡警开枪射击,死伤数十人,风潮扩大。江苏省交涉员(北京临时政府)向各国驻上海领事作第二次抗议。
2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为上海五卅惨案通电全国人民一致抗议。中国国民党中央工人部策动广九、广三、粤汉三铁路及两河近海船舶员工同时罢工,以阻止异动之刘震寰、杨希闵部队调动。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照会驻京公使团,抗议上海租界英国巡捕之暴行,并声明待查明详情后,再提相当之要求,请其迅令上海领事团速将被捕之人全行放回,并就此令江苏交涉员妥商办理,以免再发生此类事件。
同日,上海市罢工工人已达二十余万,黄埔江外舰云集,海军陆战队与外商商团携大炮与机关枪据守各要道,如临大敌。中外人士发生冲突,中国民众续有死伤,亦有美国人一名受伤。英国海军侵入南京路之新世界游戏场,并占领之。
同日,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举行年会,改选颜惠庆为董事长。
3日,北京学生三万人罢课游行,支援上海罢工运动。上海公共租界总捕头李夫,派英捕占领上海大学、大厦大学。广州各界举行大游行,声援上海。在中共广东区委、全国总工会和中国国民党中央工人部共同指导下,香港海员、电车工人、印刷工人等,于19日开始罢工。继之成立全港工团联合会,具体领导香港大罢工。
4日,北京公使团,答复北京外交部,推诿责任。
同日,中国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发表第二次宣言,主张取消中国与英、日二国缔结之一切不平等条约。
5日,北大教授上书段祺瑞,要求即日派遣军队,驰赴上海租界,以救护同胞之生命,同时依照国际惯例,不惜与英、日断交。北京总商会议决声援上海罢工运动,先行对英、日实行经济绝交,此后全国各地多予仿行。俄国大使加拉罕通知各国公使集会,调停沪案,但各大使多不理会。
同日,《华侨日报》在香港创刊。
6日,北京临时政府执政段祺瑞,面对列强行凶,不敢派军前往,而要国人循正轨以济时艰。上海领事团,复文江苏交涉署,仍推诿责任。北京临时政府任命孙宝琦为淞沪区督办。
同日,上海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发表通电,不得已宣布对英、日等国经济绝交。
7日,广州代大元帅为五卅惨案发表宣言,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租界。北京临时政府派税务督办蔡廷干、外交次长曾宗鉴抵沪,查办沪案,对外进行交涉。上海工商学各界联合会,向北京查办专员提出交涉意见五项:(一)取消戒严令。(二)撤退海军陆战队,解除巡捕、商团武装。(三)放回所有被捕人员。(四)恢复公共租界被封、占各校原状。(五)取消外国在华治外法权与收回租界为交涉之重心。
11日,北京举行援沪国民大会,到会者二十余万人,决议对付英、日议案二十件,会后于大风雨中游行。
同日,北京临时政府为沪案向北京各国外交使团送第三次照会,提出取消当地戒严令,撤退海军陆战队;解除商团、巡捕武装;释放被捕人民,恢复被封被占各学校原状。
同日,汉口英国海军枪杀码头工人八名,伤四十余名。
同日,上海五卅事件被捕十七人,由上海会审公堂释放。
同日,天津裕大纱厂罢工,被直隶督办李景林派军屠杀六人,逮捕二十余人。
12日,北京各国公使团就沪案向北京外交部第三次照会,但不回答所提条件,惟声明在沪领事团与外交使团委员会同中国代表,共议最后良策。汉口租界戒严,交通断绝,商店罢市。
同日,北京大学教授复电纽约《世界日报》社,说明五卅惨案并非起因于排外与赤化,而是反对日、英暴行。
同日,天津罢工流血事件继续发生,被直督李景林枪杀者二十余人,跳海淹死者六十余人,被捕者五百余人,全国为之震惊。
13日,张学良率军二千余人抵沪,并应外国人要求,派兵入租界布防,维持上海租界秩序。
同日,上海总商会将工商学联合会所提沪案交涉意见,修改为十三条,请交涉员许沅,向领事团提出。北京外交部为汉口惨案事,向英国公使提出抗议,并请转告各地领事,不得再有类似事件发生。九江市民举行援沪大游行,与外人发生冲突。
14日,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议决建立国民政府。江苏特派交涉员许沅为五卅惨案事,向上海领事团重提抗议,要求先行撤销戒严令,撤退海军陆战队,解除商团、巡捕武装,释放所有被捕者;交还所有被封被占领之学校,以恢复原状。英使答复北京外交部,对汉口惨案推诿责任,称水兵开枪为不得已之行动。并请中国政府制止“仇英”运动。
15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举行全体会议,议决要案四项:(一)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最高机关。(二)改组大元帅府为国民政府。(三)建国军、党军,改称国民革命军。(四)整理军政、财政。
同日,北京公使团令其在沪之六国委员团,与中国委员郑谦、蔡廷干、曾宗鉴、虞和德、交涉员许沅组成之沪案委员会开议,限三日内议妥。中国委员以总商会所提之十三条为基础,并吸收上海工商学联所提之十七条,提出十三条。(一)撤销非常戒备。(二)所有因此案被捕华人,一律释放,并恢复公共租界被封及被占据之各学校原状。(三)惩凶,并先行停其职,听候严办。(四)赔偿伤亡及工商学因此案所受之损失。(五)道歉。(六)中国收回会审公堂。(七)洋务职工及海员、工厂工人等,因悲愤罢工者,将来仍还原职,并不扣罢工期内薪资。(八)优待工人,工人工作与否,随其自愿,不得因此处罚。(九)工部局投票权案:(甲)工部局董事会及纳税人代表会,由华人共同组织之。(乙)关于投票权惟产业所有者有之。(十)制止越界筑路,工部局不得越出租界范围筑路。已筑者由中国政府无条件收回管理。(十一)撤销印刷附律与加征之码头捐以及交易所领照案。(十二)华人在租界有言论、集会、出版之自由。(十三)撤换工部局总书记鲁和。次日(16日),正式谈判。
16日,北京临时政府准淞沪区督办孙宝琦辞职,以郑谦代理。
同日,北京沪案后援会,向北京临时政府请求三事:(一)单独对英、日交涉。(二)派兵赴沪保护华人,接受租界。(三)对英绝交,实行宣战准备。
同日,沪案谈判中,六国委员对中国所提之十三条,仅承认五条,拒绝与沪案无直接关系各条,中国委员则坚持原案。北京临时政府组织外交委员会,以孙宝琦为委员长。驻京英国代办,无耻警告北京外交总长沈瑞麟,请再电各省长官,严行取缔“排英运动”。
北京外交部为汉口惨案事,向英国代办提出第二次交涉。
同日,萧耀南以汉口工潮为萧英所“鼓动”,将萧英捕而杀戮,汉口工潮被抑制。
17日,上海惨案中外委员会,举行第二次谈判。英、日、法、美、意、比等六国公使照会北京外交部,要中国北京临时政府对各地国民运动慎重注意。北京临时政府派司法次长王文豹携带卷宗赴沪,帮同蔡廷干等,办理收回上海会审公堂事宜。
18日,上海沪案谈判停顿,六国委员声称中国所提条件在其职权之外,当晚离沪北返,并发表公报。
同日,北京临时政府特任吴炳湘为安徽省长,准王辑唐辞省长职。
英国领事不承认对汉口惨案负有责任,中国湖北交涉员(北京临时政府)再提第二次抗议。
19日,香港中国工人开始总罢工,支援上海五卅运动。香港各工团,组织全港工团联合会,统一领导罢工运动,十五天内,参加罢工人数为二十五万人,支持上海工商学联合会所提十七条,并向港英当局提出政治自由、法律平等、劳动立法等六项条件。罢工开始后,先有二十万工人返回广东各地。上海海员普遍罢工。
20日,北京外交部,再次驳斥英国代办之诡辩,指明英人对汉口惨案应负完全责任。
21日,广州沙面华人同盟罢工。
北京临时政府召回蔡廷干、曾宗鉴。张学良率队北归,奉军姜登选部邢士廉率大军来上海驻扎。
同日,中国国民党军、政首要会商组建国民政府。
22日,江苏省长郑谦宣布淞沪戒严,以邢士廉为戒严司令。
23日,香港罢工工人与广州市之工、农、学生、青年军人十万人在广州举行上海惨案追悼会,会后民众游行示威,当密集之游行队伍路过沙基时,突然遭到沙面租界英国军警排枪射击,停泊于白鹅潭之英、法军舰,也参加炮击,当时,被打死者工人、民众六十人,党军士兵学生二十三人,伤者五百余人,军校教导团官长死难者,有营长曹石泉、排长义道明、陈纲、文起代,共四人。当日黄埔军校特别党部发出通电,号召国人与各帝国主义决一死战,实行经济绝交,拒绝与各关系国通商。蒋介石、廖仲恺于7月2日率全体官生通电抗英,电中云:“验其枪弹,尽属打姆;打姆为列强间禁用之品,竟施之于我军人、学生、工人、妇女、市民之身,是真不以人类待我矣”。并提出解决惨案之意见:(一)取消不平等条约。(二)收回沙面。(三)禁止外舰驶入内河。(四)全国国军一致抗英。(五)团结一切友邦组成反帝统一战线。(六)妥善安置因罢工失业工人。(七)英、法赔偿、道歉,中国对英、法经济绝交。
24日,广州大本营代大元帅胡汉民通电宣布成立国民政府,采用合议制;广州大本营外交部长伍朝枢电北京公使团领袖加拉罕,抗议沙基惨案。兼广东省长胡汉民召集各国领事及各界代表开会,组织调查委员会,从速调查沙基惨案真相。广州中央银行复业。
25日,北京临时政府派王景春出席巴黎国际电政会议。全国各地为哀悼五卅惨案死难烈士而罢市、罢工、罢课一天。
26日,广州大本营外交部不满意英法领事对沙基惨案之答复,广东省交涉员傅秉常照会英、法领事,提出第二次抗议,要英、法做到以下五项:(一)关系国派大员谢罪。(二)惩办关系长官。(三)撤退关系国驻泊兵舰。(四)将沙面租界交还广州省政府接管。(五)赔偿伤毙华人。
27日,广州大本营胡汉民代大元帅发布组织国民政府令,发布沙基惨案死难同胞悉予国葬令。北京临时政府派颜惠庆、王正廷、蔡廷干办理沪案,及其善后交涉事宜。
29日,停泊汉口各国海军长官宣告撤退登陆海军。
30日,胡汉民派林翔继吕志伊接任大理院院长兼管司法行政事务。北京临时政府公布国民代表会议议员选举程序令,段祺瑞并声言将政权还于国民。北京临时政府外交委员会成立,商讨沪案交涉十三条,及修改不平等条约。上海市民二十余万人公祭五卅烈士。
同日,督办直隶军务善后事宜李景林(奉系军阀)在天津拘捕中共党人百余人。中共广州地区大会通过农民运动案。此后,中共于湘、粤有条件地区,派员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协会,并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农运干部。
同日,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大会在北京举行,参加大会者十万余人,内有德国、朝鲜、土耳其、印度诸国代表到会演说。
本月中旬,蒋介石部讨平杨、刘叛军,杨、刘二人逃往香港。时,滇军悍将胡思舜反攻广州,教导第一、二团将其歼灭。第一次东征胜利结束。此次东征,蒋介石与廖仲恺共同签署《连坐法》:一班退,只杀班长;一排退,只杀排长……一师退,只杀师长。
本月,蔡元培在欧洲向各国发表宣言,说明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原因,及取消不平等条约之必要,指出此次反英风潮,应完全由英国人负责,并谴责以人道自居的欧洲人,竟偏袒英国杀人凶手。
戴传贤著《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一书出版。
7月:
1日,国民政府于广州成立,国民政府委员十六人:汪精卫、胡汉民、张人杰、谭延闿、许崇智、于右任、张继、徐谦、林森、廖仲恺、戴传贤、伍朝枢、古应芬、朱培德、孙科、程潜。各委员推汪精卫、胡汉民、谭延闿、许崇智、林森为常务委员,并推汪精卫为主席。国民政府任命胡汉民为外交部长,许崇智为军事部长,廖仲恺为财政部长,李文范为秘书长,徐谦为大理院院长,兼司法行政事务,鲍罗廷为高等顾问,邓泽如为两广盐运使,傅秉常为广东交涉使兼海关监督,邹鲁为广东大学校长。
3日,国民政府成立军事委员会,汪精卫、胡汉民、蒋介石、伍朝枢、廖仲恺、朱培德、谭延闿、许崇智八人为军事委员,汪为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决定援助香港罢工工人。广东省政府改组,许崇智兼省府主席,下设军事、财政、民政、建设、商务、教育、农工七厅。
4日,广州市政府成立,伍朝枢任市政委员会委员长。
7日,蒋介石向军事委员会提出六大计划,主张发展西南革命,以西南为抗拒帝国主义之根据地。该计划如下:(一)以中国西南为第二根据地,对付帝国主义。(二)改革军队,废除军队私有制,改为国有制。(三)由政府统一管理财政,各军不得自行把持财政。(四)改编军队统一番号。(五)坚持省港大罢工。使罢工工人回省修筑铁路维持生计。(六)统一两广军队。
6日,各国驻北京公使团决议自动办理沪案办法:(一)惩戒工部局董事。(二)公共租界巡捕总巡免职。(三)处罚五月三十日下令开枪之捕头爱伏生。即训令上海领事团通知工部局执行,但为工部局拒绝。
11日,国民政府外交部长胡汉民发表告世界各国书,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主张。
26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将所属各军,一律改称国民革命军。
28日,北京临时政府令章士钊代理教育总长,杨庶堪代理司法总长,次长莫德惠代理农商总长。
30日,北京临时参政院开会,出席参政一百十四人。超过半数。
8月:
3日,北京临时政府特任孙宝琦为驻苏联特命全权大使。
4日,孙科及广州交涉员傅秉常抵北京,向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谈沙基惨案交涉意见。
12日,国际联盟召开第六次大会,北京外交部呈准派王曾思、唐在复、朱兆莘前往出席;北京临时政府任命曲同丰为航空总司令。
20日,广州国民政府委员兼代理财政部长廖仲恺被刺殉国,中国国民党组织特别委员会处理此案,汪精卫、许崇智为该会委员。命古应芬兼财政部长及广东省财政厅长。
廖仲恺(1878~1925),广东惠阳人,孙中山亲密助手,国民党左翼人物,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后,任广东省政府财政部长。1922年后,积极协助孙中山实行联俄、容共、扶助工农之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筹划中国国民党一大工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农工部长,并被委任黄埔军校党代表。于孙中山逝世后,坚持孙中山三大政策,为国民党右翼所忌。1925年8月20日,被国民党右派刺杀。
24日,蒋介石兼广州卫戍司令职。
25日,国民政府设廖案特别法厅,林森等九人为该厅委员,廖案疑犯林直勉、张国桢、梁士锋、谭启秀、梁鸿楷、招桂章、杨锦龙等被捕,并发现香港英国政府企图颠覆国民政府,以梁鸿楷为总司令、以魏邦平为广东省长之大阴谋。胡汉民亦被监禁。胡毅生、魏邦平、朱卓文等逃走,国民政府下令通缉之。北京临时政府收回双桥地区之无线电台。
26日,国民政府组成国民革命军五个军。第一军,蒋介石兼军长;第二军,军长为谭延闿;第三军,军长为朱培德;第四军,军长为李济深;第五军,军长为李福林。后又成立第六军,军长为程潜;第七军,军长为李宗仁;第八军,军长为唐生智。
9月:
1日,北京临时政府驻英代办朱兆莘向英外交部声明:反对以司法手续解决上海惨案事件。
广州国民政府特别委员会议决:(一)统一财政,设监督委员会。(二)出兵东江。(三)胡汉民出洋。
陈炯明叛军进占普宁、惠州、海陆丰等县。
2日,北京临时政府外交委员会派江庸、孔祥熙,南下广州调查沙基惨案。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通过新人事:以邓泽如为财政部长,李鸿基为广东财政厅长,许崇智监督广东财政,组织财政委员会;加派蒋介石、孙科、谭平山为政治委员会委员。
14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推举汪精卫为国民革命军各军及军校之党代表。
19日,蒋介石下令广州戒严。
20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议决:准许崇智辞军政部长兼粤军总司令职,许当晚离粤赴沪。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任命宋子文为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兼广东财政厅长。
23日,胡汉民赴俄考察。
27日,陈炯明叛军威迫广州。
28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议决东征陈炯明计划,并特派蒋介石为东征军总指挥。
10月:
1日,荷兰公使代表各国驻北京公使团,照会北京外交部,答复北京临时政府所提之十三条:已捕之人早已释放;被封被占之学校亦已恢复原状;对该案负责人,除将总巡停职外,其他尚须详究。
4日,北京临时政府批准万国邮政公约。
6日,蒋介石率参谋团及司令部人员,进行第二次东征。
第一次东征后,只暂时肃清东江地区,陈炯明老巢惠州并未攻下,而潮、梅一带,又于东征军回师讨伐杨刘之时,复为洪兆麟以假降伎俩重新占领。至上月1日,陈炯明又举兵西犯。上月下旬,陈军攻陷平山,西距广州,尚有一百五十公里。国民政府(1925年7月,广州成立国民政府)立即决定举行第二次东征。此为第一次国民革命战争,已不同以前之护法战争,因为它已以三民主义为旗帜(第一次东征时,国民政府尚未成立)。蒋介石任东征军总指挥,第一次总指挥作战,将东征军编成三个纵队:以何应钦为第一纵队长,辖国民革命军(1925年8月26日建立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三师和第二师第四团、警卫军吴铁城旅、建国鄂军各部;以李济深为第二纵队长,辖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一师、独一旅和三个团;以程潜为第三纵队长,辖任应岐建国豫军、李明扬建国赣军、程潜攻鄂军等。王懋功代理广州卫戍司令,周恩来任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与蒋共同指挥作战。上月30日,颁布行军令,本月10日,举行誓师大会。临出发前(本月4日)蒋介石对东征军痛揭第一次东征时军队之种种弊端与违纪扰民行为。警告各军必须严守军纪。此次东征,三路纵队一齐出动,采用中央突破战法,首先攻取陈炯明老巢惠州坚城。
13日晨9时,惠州攻城战开始,东征军集中炮火,主攻北门。下午4时30分,第一军攻入惠州城,俘敌四千余名。东征军刘尧宸团长阵亡,抚恤家属五千元,追赠陆军中将。
15日,孙传芳就任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准备与奉军开战。
16日,孙传芳五省联军通电讨奉,浙奉之战爆发。卢香亭、周凤岐等第一、二、三师和五个混成旅,后援军一个师、两个混成旅,分五路进军,孙自任联军总司令,直趋江苏,进逼南京。奉军以孤军难支,立即退兵。数日后孙传芳第三路军进驻南京,奉军自19日退回江北,大江以南,已无奉军。奉浙之战结束。
19日,广州国民政府下令褒扬蒋介石,同日,蒋呈辞第一军军长兼职,未准。
21日,吴佩孚自岳州乘“决川”舰抵达汉口,组建直系十四省联军总部,当日就任十四省联军总司令,当晚召开军事会议,拟定进军计划:(一)先抽一师又两混成旅会攻徐州奉军。(二)编组鄂军计有:寇英杰鄂军第一路军、陈嘉谟第二路、卢金山第三路。(三)编组其他各省军队:桂军马济第一路;川军杨森第二路;袁祖铭、邓锡侯、刘湘、赖心辉之联军三个路及王天培、彭汉章、周西成、贵州“讨贼联军”三个路和邓如琢赣、皖联军。但因经费困难,各路军难于有所作为,河南各军,又拒吴进入,其声势亦有名无实。此外,吴佩孚、孙传芳均表示反共,欲讨平奉军后,进击两广国民政府。
26日,国际关税特别会议在北京开会,中国、英、美、法、意、日、荷、比、丹麦、瑞典、挪威、西班牙、葡萄牙等十三个国家代表到会,推中国代表沈瑞麟为主席,各国原则赞成中国关税自主。
本月下旬,蒋介石率部向梅陇、西羊蹄之敌进击。下午5时,收复海丰。
27日,下午,谭曙卿第三师一度溃退,蒋阻之无效,曾举枪自戕,为陈赓劝阻。
28日,蒋组织部队反攻,击溃洪兆麟部。
29日,林虎部逃向双头。东征军长驱而下,敌不能挡。
30日,又大败林虎部于罗经坝。林率残部逃走。
31日,再克兴宁。
11月:
本月初,蒋介石东征军攻克汕头和饶平,东江底定。中旬,消灭陈炯明残部,完全统一广东,为北伐吴佩孚奠定基础。
8日,孙传芳军攻占徐州。
9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制定孙中山纪念周仪式,通令自本日开始(简称总理纪念周)各机关遵照执行。
11日,奉军包围北京,冯玉祥国民军第一军退向通州。
22日,原奉军将领郭松龄于滦洲联合冯玉祥讨伐张作霖老帅,张作霖奉天告急,北京地区国民军解围。
2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林森、张继、邹鲁、谢持、居正等于北京西山碧云寺召开中国国民党“第四次中央委员会”,议决反对容共政策,并惩戒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此即西山会议派之始。
27日,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向驻京使团提议:(一)沪案(上海五卅惨案)归英工部局负责赔偿死伤及其他损失。(二)收回会审公堂,按照中国法庭组织之。(三)工部局改组。
28日,北京临时政府令准交通部长叶恭绰辞职,以龚心湛代理此职。
本月:中旬,国民三军岳维峻指挥豫军侵入鲁省。19日在徐州地区之韩庄与前来攻击之张宗昌军开战。正面为豫军王为蔚,并有孙氏五省联军之浙军卢香亭协助;左翼由苏(江苏)军陈光祖和皖军一部;右翼为浙军周凤岐、赣军邓如琢,总计十四万人左右。激战至午,张宗昌军撤退。卢、王占领韩庄。21日联军占领郯城、日照、台儿庄、枣庄、临城。张宗昌军退至兖州。联军续占兖州、泰安,进逼济南。
22日,奉军将领郭松龄于滦洲联合冯玉祥反戈讨伐张作霖,张作霖奉天告急北京地区国民军解围。
郭松龄为奉军(镇威军)第三军团第十军军长,本日,因不满张作霖对国民军作战和宠信杨宇霆、姜登选士官派,而发表反奉通电,主张和平,反对内战。次日,郭于滦州召开军事会议,决定以清君侧、除杨宇霆为名,采取军事行动。24日晨,郭对部下演说,宣布三项主张:(一)反对内战,主张和平。(二)请张作霖下野。(三)推张学良为镇威军总司令。是日晨,郭松龄派军进攻山海关之张作相奉军,攻破山海关,进击绥中。杨宇霆通电下野,逃往大连。姜登选于天津被处决。张作霖乃调军防堵,设防线三道,阻郭军前进。25日,冯玉祥于包头电张作霖,促其下野,还政于民。26日,奉张下戒严令,派张作相于榆关、绥中截击郭军。并派张学良前往宣慰。27日,郭军占榆关。张学良曾派日本顾问宇田与郭松龄日顾问谈判。郭提出三条:(一)鲁省归岳维峻。(二)直隶归冯玉祥。(三)热河归李景林。(四)郭本人回奉,统辖东三省。此议未成,冯玉祥派军五路出喜峰口,向热河进发,助郭松龄讨奉。28日,郭军占绥中,与张学良部奉军相持。29日,张学良与杨宇霆回奉天,决与郭军一战。
12月:
1日,郭松龄奉军赵恩臻、高维岳、齐恩铭、裴春生等师,改编为东北国民第四军,并加派军长,自称东北国民军总司令,同时向冯玉祥求援,派军防备李景林。李景林于上月(11月)25日为自保声明反奉,26日,派李凤楼入京向冯玉祥提出由本人(李景林)维持直隶地盘,兼辖热河、黄河以北之鲁境地区,未为冯玉祥所允。李景林见国民军向直隶进逼,即与张宗昌联合,建立直鲁联军,张宗昌任联军总司令,李军为新直军,共辖四个军:第一军马瑞云,第二军胡毓坤,第三军张宪,第四军王丕焕。四个军之总指挥为李爽恺,准备对冯玉祥国民军作战。张宗昌此时已有三十余个军。
3日,郭军攻克兴城,向连山、锦西进击。
5日,郭军进占锦州、沟帮子。
6日,张作霖自前线回奉天。
8日,张作霖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派吉林、黑龙江两省军队进行抵抗,固守辽河防线。此时李景林新直军正与冯玉祥国民军进行激战。是日,郭军中路向新民屯进击。
12日,下午,占领大孤山、白旗堡,肉搏作战,欲从盘山方面攻击奉军左翼。
13日,郭军前锋攻占营口,14日,攻击奉军新民府阵地。新民府奉军向巨流河撤退。郭军别动队抵田庄台,准备渡过辽河,赴牛家屯,经牛庄向沈阳进军。奉军辽河沿岸守军约有五万人,大炮百余尊,郭军有四万人,大炮二百尊。奉军决定死守阵地。其间,日本人往返于奉天、新民屯之间。郭松龄要求四条:(一)张作霖下野,充东三省顾问。(二)东三省政治暂交郭松龄。(三)张学良留学美国。(四)待张学良回国后,将东三省交给张学良。张作霖予以拒绝。
15日,日本政府决定出兵东北。
16日,晚,日军第一营(驻中壤)抵沈阳。日本关东军司令官警告:满铁附属地附近二十华里内禁止战事。并派军舰二十余艘至中国东北沿海,为张作霖壮威。
奉军决战辽河,部署三个军,即第一军张学良、第二军张作相、第三军吴俊升。郭军于17日在白旗堡绕阳河附近开始战斗。18日占领柳河沟。21日,攻占新民府。22日,进占大民屯。是日夜半郭军对奉军进行总攻击。并占领巨流河,逼近沈阳。但郭军亦失掉新民屯北面之杨高台子。23日,郭军失败,左右两翼退至新民府方面。郭松龄见势不利,即请日本总领事吉田调停,但张作霖不答应免郭松龄之死,郭松龄遂乔装潜逃。24日,郭松龄夫妇与参谋二人,在喇嘛台民家菜窖内被奉军营长捕获。即时押解赴沈阳,于途中被处决。25日,郭尸抵沈阳,悬首街市,事后张作霖又云杀郭非己之命令。25日,郭军各部于新民、北镇、锦州地区投降。此时郭军余部尚有魏益三之第五军,驻军榆关。冯玉祥部萧其煊又由锦州带回残部三个旅会合魏益三第五军,决心继郭松龄遗志,对奉张继续作战,并拆毁锦州、榆关之间铁路线,阻奉军追击,同时由萧向冯玉祥乞援。27日,冯玉祥命李烈钧、方声涛率军赴榆关驻守。
北京临时政府令准陆军总长吴光新辞职,以贾德耀继任。令准财政总长李思浩辞职,以陈锦涛继任。
2日,中国国民党西山会议派议决开除中国共产党人谭平山、李大钊、于树德、林祖涵、毛泽东、韩麟符、于方舟、瞿秋白、张国焘等九人国民党籍,同时攻击汪精卫并发表宣言。
11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以西山会议不足法定人数,不予承认。在广州召开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议决明年(民国十五年)元旦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本月,与郭松龄反戈之战交织进行的,是国奉之战。
自冯玉祥国民军上年10月23日,举行北京政变后,国民军第二军(孙岳)据有直隶地区,奉系李景林,亦入据直隶,于1924年12月逼走督直隶之卢永祥,自任直隶督办,因而不容国民三军(孙岳)驻直隶地区,逼其出境。
4日,因与冯玉祥谈判要求直隶地盘未成,李景林通电讨冯,冯玉祥国民军与张作霖奉军进入战时状态,国奉之战开始。
11日,李景林、张宗昌组成直鲁联军共同对直隶国民军作战。国民三军分军二路:南路为马厂地区,围攻直鲁联军之马厂阵地,11日,相持于姚马渡;文安、静海亦有战事。北路,国民一军总司令为张之江。
8日,晨,国民一军三路攻击杨村。该两路作战,国民军先败后胜,24日,攻克天津。李景林军大部被缴械。
28日,李景林乘日轮赴奉天。国民军接防天津。
27日,孙岳任直隶督办兼省长。邓宝珊任军务帮办;继之,冯军宋哲元部追击李景林军。国民二、三军进攻山东张宗昌军。
山东地区孙传芳五省联军与张宗昌之战事,也仍在继续中,本月8日,张宗昌军反攻,大败联军。10日,张就任鲁省保安总司令职。是役鲁军以王栋为前敌总指挥,联军阵亡二万五千人以上。同日,联军组织反攻。13日,联军田玉洁攻克大汶口。向北进展,14日,联军靳云鹗进驻邹县。此时,张宗昌、李景林直鲁联军已经组成。张宗昌即时部署军事如下:褚玉璞旅由汶上、钜野攻曹州;徐源泉旅由东阿、阳谷攻濮县;王栋旅由诸城、营州攻沂州。河南国民二军(豫军),催孙传芳增派军队,孙表示增援。北路豫军攻德州失利退守故城。
至本月下旬,国民二、三军分三路攻直鲁联军。邓宝珊任北路,徐永昌任西路,田维勤、李纪才、王为蔚任南路,重点指向德州地区,推邓宝珊为总司令,以沧州为第一防线,马厂为第二防线,静海为第三防线。国民二军孙岳又调驻陕军入津,开赴马厂,交邓指挥。邓亲赴前线督师。北路之战已不可免。至次年年初,双方于德州地区仍在激战中。
8日,直督李景林对冯玉祥国民军宣战。
12日,中国青年党党员常燕生于《晨报》副刊发表《我反对苏俄的一个最大理由》。谓列宁学说与马克思主义不同。马克思主张资本主义高度发展后,由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不可调和的矛盾通过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俄国当时生产力很落后,资本主义尚未发展起来,是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而列宁则主张在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因而列宁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并说苏“假共产之名,行专制之实”。此是蒋介石反共的社会基础。
14日,西山会议派中央执行委员会于上海环龙路四十四号上海执行部原址正式办公,由戴传贤、叶楚伧、邵元冲等主持之。
18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特别党部通电反对中国国民党西山会议派。
24日,奉军李景林溃败,逃入租界,冯玉祥进占天津。
25日,蒋介石发表《忠告海内外各党部同志书》,声明反对西山会议派。
26日,北京临时政府执政段祺瑞,修正临时政府组织法,设立国务院,特任许世英为国务总理。
31日,北京临时政府特任王正廷、于右任、陈锦涛、贾德耀、杜锡珪、马君武、易培基、寇遐、龚心湛依次为外交、内务、财政、陆军、海军、司法、教育、农商、交通总长。
同日,吴佩孚宣布正式结束奉直战争,主张恢复约法,又受英、日促使,欲联奉攻冯(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