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
1日,中、美、英、苏、荷等二十六个国家签订共同宣言,声明一致对抗德、意、日作战,决不对敌军单独媾和。该宣言又称作《多国联合宣言》。
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公布:中国军队入缅协防。日寇侵占马尼拉。
3日,经罗斯福提议,同盟国宣布推举蒋介石任中国战区(包括泰国、越南及将来可能为同盟国控制区域)最高统帅。
5日,蒋介石调蒋鼎文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
11日,日寇侵占吉隆坡。
13日,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冀东军分区,于河北省遵化县南之果河地区,歼伪治安军一个团,击溃一个团,总计击毙日军教官七人,毙伤伪军团长以下百余人,俘伪军副团长以下七百余人,缴获迫击炮七门、山炮二门、轻重机枪二十六挺、长短枪七百余支。冀东军分区伤亡三十五人。
18日,德、意、日在柏林签订军事协定。
25日,泰国向英、美宣战。
2月:
1日,毛泽东于延安发起整顿三风运动: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建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
同日,国民政府经济部物资局成立,政府拨给平价基金四亿五千万元。
2日,美国政府给中国政府(重庆国民政府)贷款五亿美元。
3日,英国政府给中国政府贷款五千万英镑。
6日,成都、新德里(印度首都)国际电台开始直接通报。
8日,日寇在新加坡登陆。英军宣布赠与中国政府三艘军舰。
9日,蒋介石偕宋美龄抵印度访问。
10日,国民政府明令公布《非常时期人民团体组织法》。
15日,驻新加坡英军向日寇投降。
18日,蒋介石于加尔各答访晤甘地,印度总统甘地对中印共同奋斗事,不予答话,蒋深为失望。印度总督林里资戈声明:为感戴蒋委员长访问印度及对中国军民表示敬佩,特定3月6日为“中国日”。
20日,蒋介石又与尼赫鲁长谈,尼对中印共同奋斗亦不热心。
21日,蒋介石发表《告印度国民书》,指出印度人民参加战争,不仅协助反对侵略,亦为本身自由奋斗之关键;即日,蒋自加尔各答返抵昆明,途中曾被日寇飞机追逐。
24日,行政院任命曹浩森为江西省政府主席。
26日,英国新任驻华大使薛穆抵重庆。
自本月始,广东省第十四统率区民众抗日自卫团独立总队(队长中共党员冯白驹),进行琼崖反“扫荡”、反“蚕食”战斗。战斗持续一年,收复文昌、琼东两县城以及一些重要墟镇,并拔掉伪军据点二十余处。后来该总队编为琼崖纵队,发展至五千余人。
3月:
1日,日寇登陆爪哇。
2日,蒋介石视察缅甸,在腊戍接见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魏菲尔,商讨防守仰光、庇能之军事。
3日,蒋介石在缅甸腊戍召见入缅部队长官,并与陈纳德商谈在缅使用空军计划。
4日,中国战区同盟军参谋长史迪威抵达重庆就职。
7日,日寇侵占缅甸之仰光。
10日,国民政府派军事代表团赴美国访问,代表团长为熊式辉。蒋介石派史迪威为入缅远征军指挥官。
15日,蒋介石调任卫立煌为入缅远征军总司令,暂由杜聿明代理之。
18日,美国远东军总司令部在澳洲成立。
21日,中美五亿美元借款协定在华盛顿签字。
29日,国民政府颁布《国家总动员法》。
30日,太平洋作战会议于华盛顿成立,由中、美、英、澳、纽、荷、加七国组成,定于4月1日召开第一次会议。
本月与4月,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浴血奋战。
本月12日,杜聿明率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进入缅甸,协助英军对侵缅日军作战;英军乘机撤退。中国远征军第二百师于3月19日,在同古之南——鄂克春(同古前沿阵地)与日军第五十五师团接仗,激战十二日,始因日军包围同古侧背而放弃同古阵地,而英军则一直后退,并不增援中国守同古之军队,4月17日,中国军队又解英军仁安羌之围,救出英军七千余人,英军在中国入缅军掩护下,顺利撤回印度,而中国入缅军则被日军截断退路,损失惨重。中国军队经过同古、罗衣考、斯瓦、雷列姆、棠吉、腊戍诸战役以及仁安羌解围战役,于5月初开始撤退;原十万之师,只有四万人归来。第二百师师长戴安澜殉国。后于5月份邱吉尔发表演说,对苏联、美国颇多称道,对中国远征军入缅助英军撤退之壮举,却只字未提。蒋介石对此极为愤慨,他于本日日记中说:“邱吉尔的态度,对我国等于唾弃,以怨报德,徒有势利而无信义,固无论矣。而史迪威对我在缅军队,亦掉头不顾,对余无一请示,亦无一报告,独自径避印度,此实出于人情之外”。
参加此次作战之中国军队为第五军(杜聿明)、第六军(甘丽初)、第六十六军(张轸)。远征军第一路军之司令长官初为卫立煌(3月16日任命),次为罗卓英(4月18日任命);副长官为杜聿明。
4月:
1日,太平洋作战会议于华盛顿召开。
同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发行美金储蓄券及关金券。
2日,滇缅路因缅甸沦陷而封闭。
3日,中英成立中印航空公司。
5日,蒋介石赴缅甸视察,本日抵腊戍。
8日,美国空军首次飞越珠穆朗玛峰(驼峰),负责运输物资。
10日,蒋介石飞返昆明,并命陈纳德指挥飞虎队空军掩护远征军作战。美国驻菲律宾军队与菲国军队自巴丹半岛撤退。
17日,中国驻菲律宾总领事杨光注等,被日寇杀害。
18日,美国空军由杜立特率领轰炸日本东京、名古屋、神户返回降落于浙江衢州。中国入缅远征军孙立人师攻克仁安羌,救出英军七千人及其司令亚历山大将军。
23日,宋美龄写《如是我观》一文在美国《纽约时报》发表。此文叙述中国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间第三次长沙大捷,并以此说明中国军队的抗战实力与成仁取义之尚武精神。同时提到不平等条约仍未废除,呼吁国际社会予以注意。
4月29日,中国外交次长郭泰祺于访美期间,正式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事。
5月6日,美国外交部对此提议表示赞成。
5月25日,提出国际间应一律平等问题。
26日,美国外长复函,表示愿废除中国不平等条约。10月,陈布雷撰写希望美国率先放弃对华不平等条约新闻稿。美国随即正式通知中国,愿与中国协商废除不平等条约事。
29日,日寇占领腊戍,远征军退守畹町。
本月中旬,周恩来于中共南方局作报告时指出:三个月以来,蒋介石发动反共事件109起。同时指出:即使蒋介石反共达到高潮,也总有不能丢掉抗日与民主旗帜的困难,只要我们紧抓住这两面旗帜,他们的一切进攻和压迫,便不能不受到限制。15日,毛泽东接受周恩来建议,由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准备应付第三次反共高潮指示》,并有材料送交第三国际。
5月:
1日,中国国家总动员会议成立。财政部开始发行美金公债一亿元。
5日,日寇窜至怒江西岸惠通桥,与中国军队隔江对峙。
8日,日寇侵占密支那。
11日,日寇攻陷腾冲。
15日,裕仁天皇因美国空军B25型飞机十六架于4月18日轰炸日本东京、横滨、名古屋、神户等地,怒不可遏,于本日发动浙赣会战,欲摧毁浙江地区之中国空军基地,以免为美国空军利用。蒋介石则指示顾祝同第三战区以少数兵力集中浙赣线西段,以主力集中于浙赣线东段,利用既设阵地,持久抵抗,以游击部队击其侧背,最后集中兵力在衢州与敌决战。至8月上旬开始,第三战区反攻,8月下旬,恢复原态势,日寇未能侵占衢州、玉山、丽水飞机场,但侵占了金华、兰溪地区。日军损失酒井直次师团长以下二万二千四百一十三名。据当时战区统计表为三万一千八百名,第十集团军战报为:三万六千八百六十九人。中国第三战区军队伤亡二万四千三百六十一名,失踪者一万八千六百六十四名。
16日,日寇沿浙赣路进犯。
17日,诸暨失陷。
18日,国防最高委员会决定以6月14日为“同盟国日”。
21日,共产国际,亦即第三国际解散。
25日,史迪威参谋长擅自离开远征军,自缅甸抵达印度新德里。
26日,入缅远征军师长戴安澜在细摩公路殉国。国民政府以郑尚友为驻土耳其公使。
28日,浙江省金华、兰溪相继沦陷,日寇师团长酒井被击毙于兰溪。
自1941年6月到本月,中共八路军新四军共进行抗日大小战斗一万四千六百四十八次,毙伤俘日伪军十二万九千余人。中共军队伤亡八万余人。
6月:
1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生病,蒋介石代理国民政府主席。
2日,中美租借协定,由宋子文与赫尔在华盛顿签字。
14日,二十八个同盟国(墨西哥、菲律宾亦加盟)庆祝“同盟国日”。
22日,中国外交部长宋子文与罗斯福、邱吉尔在白宫会议,商谈关于中国战区问题。行政院地政署成立。
25日,太平洋作战会议举行特别会议,宋子文出席,商讨飞机援华作战事宜。
29日,蒋介石致函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三点要求:(一)美国派三个师来华,协助作战。(二)建立一支有五百架飞机之空军,由美国人陈纳德指挥。(三)美国每月自驼峰(珠峰)运输五千吨物资到中国。而史迪威则要罗斯福不理睬蒋之要求,因为蒋要美援是为巩固自己地位排挤其他派系。史并要求改组中国军队。蒋氏坚决反对改组军队。自此之后,蒋与史迪威之矛盾日益加深。但罗斯福因怕蒋氏妥协,退出抗日战线,也仍然继续援华。蒋亦再次容忍史迪威,不与决裂。
同日,周恩来奉命告诉重庆美国驻华大使馆秘书兼史迪威政治顾问戴维斯,中共部队愿入缅作战,接受史迪威指挥。
本月,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在反扫荡战役中,于山西辽县麻田殉国。
左权(1906~1942),中国共产党著名军事家,湖南省醴陵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赴莫斯科军事大学学习。1931年回国,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政治委员、军长,第一军团参谋长等职。抗战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副参谋长,转战华北敌后。1942年6月,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麻田反扫荡战斗中,中弹殉国。华北人民痛悼之。
7月:
4日,美国空军志愿队(飞虎队),改组为美国第十四航空队第二十三驱逐机队,陈纳德改任美国驻华空军司令,该队仍归其指挥。
7日,独据新疆,亲苏之盛世才,以苏联欲将其推翻而致书第八战区,表示归顺国民政府。
14日,蒋介石召集重要会议,商讨新疆、苏联、中央之关系问题,决定一面安抚盛世才,一面自苏联方面遏止其行动,设法收回新疆主权。
16日,蒋介石召见苏联驻华大使潘友新,重申今后有关新疆事件,苏联政府应与中央政府直接接洽。
22日,太平洋作战会议商定援华程序。
27日,国民政府发表第三届国民参政员名单。
8月:
12日,斯大林与邱吉尔在莫斯科会谈,斯大林要求英美尽快开辟第二战场。
13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正式推举蒋介石为国民政府主席。蒋于10月份就职。
15日,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审查干部的决定》,重申审查干部必须坚持“首长负责”等九条方针。
22日,罗斯福总统邀请宋美龄访美(9月16日,再次邀请宋美龄访美)。
29日,宋美龄飞赴迪化(乌鲁木齐),面交蒋介石致盛世才亲笔函,指示机宜,盛表示归顺中央。
9月:
8日,行政院决议:准驻美大使胡适辞职,以魏道明继任。
16日,盛世才逮捕中共党人陈潭秋、毛泽民等,不久陈、毛等即被杀害。
10月:
2日,罗斯福特派之代表威尔基抵达重庆。
4日,蒋介石接见威尔基,谈战后诸问题。
9日,汪精卫与日寇特使平沼等在南京签订长期租借海南岛及确认华北、蒙疆组织等卖国条约。
10日,蒋介石向全国宣布:美国、英国自动废除在华之不平等条约,改订新约。同日,美国费城独立厅敲响自由之钟三十一声,祝贺中国国庆。在10月间,中国和美国、英国协商废除如下条款:(一)领事裁判权(外国领事裁判其本国人在华犯法案件)。(二)使馆界及北宁路沿线等区域所有的驻兵权。(三)租界。(四)特别法庭。(五)外籍引水人等特权。(六)军舰行驶之特权。(七)英籍海关总税务司特权。(八)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权。(九)影响中国主权之其他问题。但九龙租借地,英国拒绝交还中国。而香港割让地归还问题,蒋未提出。中国如不答应不归还九龙之要求,英国则拒绝在新约上签字。于此问题上,美国也偏袒英国。此事搁浅。
13日,罗斯福再次发表炉边谈话,表示盟国决定对日、德发动新攻势,开辟第二战场,分散中、苏境内敌人之力量。
同日,毛泽东之代表林彪拜见蒋介石,表示中共拥护抗战建国与统一团结之诚意,来重庆参加国共谈判。
19日,毛泽东指示在审查干部中“一个不杀,大部不抓”的原则。
22日,第三届国民参政会第一次会议在重庆召开。
25日,中国外交部长宋子文返抵重庆。
26日,盟国飞机猛袭香港、广州(日军占领)。
27日,加拿大、挪威、荷兰、阿根廷相继声明放弃在华特权,与中国商订新约。
11月:
1日,日本增设之大东亚省,以青木一男为大臣。中印公路自印度列多开始修筑。
8日,美国军队在北非法属阿尔及尔与摩洛哥登陆,指挥为巴顿将军。
10日,英国议会访华团抵达重庆,于12月10日离华返国。
17日,蒋介石在纽约《前锋论坛报》发表文章,主张以三民主义理论建立平等互赖的世界秩序,以消灭任何帝国主义。
18日,宋美龄由重庆启程飞美国访问。
本月中旬至下旬,国民党召开五届十中全会,通过《积极建设西北以增强抗战力量奠定建国基础》、《加强战时财政合理统筹政策以裕国计而利抗战》、《策进役政宏裕兵源》、《政府应制定工业会法以发展工厂增加生产》、《党务改进案》、《加强管制物价方案》诸案;并通过对共产党采取“宽大政策”等案。会议增选陈果夫、何应钦等十五人为中常委。在这个会议上,还决定设立“特种研究委员会”,专门研究今后对共产党的策略,提出取消中共抗日武装和抗日根据地,以实现军令、政令之统一。
12月:
5日,太平洋学会在加拿大开幕,15日闭幕,中国代表蒋梦麟当选副主席。
7日,中美无线电传真试验成功。
17日,国民政府公布限制物价办法,所有物价均依本年11月30日之水准为评定标准。
23日,国民参政会成立经济动员策进会。
本年,美国发行印有孙中山、林肯像的邮票。
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军队于1942年6月进行中途岛、8月进行所罗门群岛之战,日本之进攻受到遏制。裕仁认为,自从太平洋战争转攻为守后,“大东亚圣战”又回到中国大陆,“大东亚战争”的最后阶段,仍为中国战场。因此,自1942年5月开始之浙赣会战,日本政府就以摧毁中国各地区野战兵团实力和确保占领区,掠夺资源,破坏中国军队供应线为目的,在各地区发动进攻。12月,日寇第十一军一部向大别山区发动攻击。此时,日本政府任命冢田为第十一军军长,指挥日军对大别山之进攻。当冢田乘飞机飞过太湖上空时,被中国军队击落,冢与机上九人全部丧命。至1943年1月上旬,战事结束。此时,五战区大别山部队主力向长江挺进,大别山区力量薄弱。经激烈战斗,歼日寇一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