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03年2月11日在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胡瑞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主要工作回顾
县五届一次人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五年来,在上级党政组织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监督配合下,全县广大干部群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县五届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强县富民为目标,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团结协作,务实苦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完成了本届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并创造了“五个历史最高水平”、实现了“两大历史性目标”的喜人业绩,即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纯收入和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分别达到3.98亿元、1006万元、2.2亿元、1233元和1.2亿公斤,比1997年增长34.7%、40.8%、599.5%、52.4%和33.6%;实现了基本解决温饱和基本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两大历史性目标,各项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可以欣慰的向各位代表报告,本届政府任期五年,是彭阳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也是全县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其主要标志是:
(一)固定资产投资大幅跃升,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积极争取并实施重点建设项目43个,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亿元,相当于前五年的五倍。实现了农田水利、造林种草、“四通”建设和城镇改造四大工程的新飞跃。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新修基本农田43.78万亩,累计人均已超过3亩,新建库坝6座、人畜饮水工程33处,改造病险水库6座,打井窖26440眼,尤其是全区十大农业重点扶贫项目长城塬饮水工程的建成,开创了我县水利建设的新基点;以退耕还林草为契机,造林71.5万亩,其中退耕造林28.5万亩,累计造林面积突破百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97年的12.98%提高到15.6%,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70平方千米,山、水、田、林、路、草综合治理的成功实践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和区、市的充分肯定而跨入全国生态建设先进县的行列;以改善人民生活条件为目的,完成了60个生态自然村通电和8个乡镇通乡道路油化,开通了无线寻呼和移动通讯,改造了县城电视传输网络,全县基本实现了行政村通公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和自然村通电的“四通”目标;以重新修编的县城总体规划为基础,改善了城区供热,供排水设施,贯通了南、北环路和部分次街道。特别是2002年,以兴彭路改扩建、住宅小区建设和栖凤山绿化为主的一大批基础建设项目的实施,使县城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品位明显提高。大力改造乡镇危房,加强了基层政权的阵地建设。积极推进小城镇、千户农宅示范工程建设,加快了农村城镇化进程。
(二)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特色产业开发势头良好
坚持“稳粮、扩经、增草、强牧”,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粮、经、饲三元结构基本确立,农、林、牧各业比列日趋合理。在稳定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的同时,通过实施“强村富民”万户增收工程,培育和发展了一批有规模的特色种养业示范户、示范村和示范园。以地膜玉米、药材、菌草和小杂粮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初具规模,面积由1997年的14.1万亩增加到41.4万亩,占种植业总面积的17.9%;以“两杏”为主的经济林初见成效,新增“两杏”种植14.62万亩,经济林面积累计达到39.6万亩,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以紫花苜蓿为主新增多年生牧草20万亩,累计留床面积达到29.8万亩,加上丰富的农作物秸秆,饲草总量不断扩大,草畜转化的步伐也明显加快;以牛羊为主的养殖业已逐步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渠道,饲养总量发展到81万个羊单位,比1997年增长30.6%,户均16个羊单位,农民从这三大产业中获得的收入已占到人均纯收入的54.8%。随着产业化、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潜在的增收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三)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工业经济发展活力增强
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突破口,在企业改革、技术改造、新上项目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有效增强了工业经济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以产权改革增效益,先后对县麻棉厂、机砖厂、建筑公司、物资总公司等国有集体企业实行改制重组,焕发了企业生机;以技改增效求活力,完成了煤炭、机砖、棉纱、果品等技改项目,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以提升扩量上规模,扶持新上了一批当地资源优势较明显的建筑、建材企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结合城镇基础建设,开发建设了县城南门工业园区和西门三产业园区,为扩大企业规模、加快形成新的产业集中区、推动城市化进程创造了基础条件;以搞活流通促三产,对23个乡村集镇进行了改造和扩建,加快了以商贸餐饮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使三产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200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其中非公有制企业产值达8000万元,分别比1997年增长2倍和27倍;三产增加值达到1.13亿元,增长46%。
(四)机制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各项改革取得新的进展
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财税管理、人事制度、机构改革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效。全面推行会计委派、工资统一发放和政府采购及五大机关统一接待制度,加强了财政资金管理。尤其是2000年在全区率先实行了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农民人均减负10.1元,减幅40.6%。成立了彭阳县劳动力市场和人才交流中心,初步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用人机制。通过公开招考、择优录用和竞聘上岗,拓宽了就业门路,转变了择业观念。县、乡机构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撤并了部分机构,精简分流了一批人员,初步建立了职能清晰、结构合理、办事高效、运转协调的政府管理体制。科技、教育和粮食、供销、商业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人才引进的政策措施,发展环境不断创新。
(五)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随着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职工失业保险和城镇干部职工大病统筹医疗保险的启动运行,干部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和各项社会救济、救助措施的落实,进一步提高有稳定收入人群的生活水平,有效保证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2002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5140元,较1997年增长41.5%。农民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启动实施了百村扶贫开发工程,五年搬迁移民10893人,劳务创收3.68亿元,争取社会各界帮扶资金9991.4万元。小康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农民收入稳定增加。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城乡新增住房面积3.5万平方米,人均达到10平方米;农村电视、摩托、农业车入户率分别达到95%、13.4%和43.3%;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1.2亿元,年均增长1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720万元,年均增长7.4%。
(六)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以“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和经济发展环境创新大讨论等活动为抓手,着力提高干部群众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精神文明、民主法治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五年创建区、市、县级文明单位50个。坚持依法治县,推进政务公开,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三五”普法通过区级验收,“四五”普法全面展开。加强廉政建设,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依法坚决抵制“法轮功”的渗透,社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和创建“信用工程”活动,全县经济秩序良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改进加强信访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实施“义教工程”,努力改善办学条件,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2%,“普初”工作顺利通过区级验收,实现了彭阳教育发展史上历史性跨越。广泛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一批农业科技示范户、示范点、示范园区相继建成,科技对经济建设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严格计划生育政策,启动实施了“少生快富”工程,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97年的15.2‰下降到15.04‰,计划生育率由73.68%提高到80.18%。文化广播、体育、卫生事业繁荣进步,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人民健康水平逐步提高。土地管理、统计物价、金融保险、档案史志和残疾人工作不断加强。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纽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有新的进展。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进了民族团结。全县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经受住了各种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在西部大开发的伟大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经济社会跨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这是上级党组织大力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县委正确领导和人大、政协监督配合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农民、工人、干部和知识分子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全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委员和关心彭阳建设的各级人士表示最衷心、最诚挚的感谢!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成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值得总结和发扬。一是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深化县情认识,调整完善工作思路,尤其是“6531”发展思路的确立,更具特色,适应时代,明晰了新时期彭阳发展的方向。二是坚持抢抓机遇,争取项目,筹措资金,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发展后劲,拉动了县城经济的快速增长。三是坚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狠抓落实,全面推行各级干部抓典型、抓示范、抓关键、抓特色的工作责任制,促进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四是坚持统一领导。精诚团结,协作共进,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锻炼了一支干事业、谋发展的干部队伍。五是坚持求真务实,转变作风,深入基层,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形成了苦干实干、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为彭阳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已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不竭动力。
在肯定成绩和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由于主观努力不够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不大,赖以支撑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尚未形成,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不宽。城乡条件还比较落后,特别是县城服务功能不够完善,城镇化水平低,集聚能力差。招商引资成效不大,工业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破足”现象在较短时期内还难以改变。经济总量小,财政供给能力差,知识企业经营、城市建设、农业生产、社会事业发展等领域均不同程度存在投入不足、融资困难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就业渠道狭窄,保障体系不完备,干部群众的思想解放不够,观念转变不快,创新意识不强,政府调节经济、管理社会事务的职能转变尚未完全到位,特别是一些干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驾驭和指导经济工作的水平不高。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继续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重点
今后的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新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推动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关键阶段。我们既面临着空前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家将继续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特别是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全面实施,国家和自治区将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资扶持力度,为我们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全县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人民群众在“彭阳精神”的激励下投身建设的热情高涨,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也看到,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全球经济竞争更加激烈,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市场竞争压力增大,前进道路上不可预见的因素增多,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机遇催人,稍纵即逝。我们必须用战略眼光,敏锐观察形势,切实增强紧迫感,动员和组织全县人民,以更加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作风,千方百计抢抓机遇,满怀信心迎接挑战,以赶超先进的雄心壮志,全力推进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今后五年,按照县委确定的指导思想,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人代会精神,紧紧围绕“20字”建县方针和“6531”工程思路,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目标,改造和提升农业,努力办好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力求在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信息化进程等重点工作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促进政府工作全面提速,加快稳定解决温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力争经济总量翻番,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6亿元,年均递增14.5%;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例由46:25:29调整到41:27:32;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亿元,年均递增8.4%;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400万元,年均递增6.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元,年均递增9.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6‰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总体要求,在经济发展的谋篇布局中,打破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产业格局,以特色化促进产业化,以产业化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着力培育和聚合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建设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社会更加进步,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具体要求实施好六大战略,加快两项创新。
(一)大力实施农业调整战略,构筑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化格局
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适应农业现代化要求的根本措施,事关我县今后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大局。要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突破口,以构建特色农业体系为目标,切实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同时,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注重规模、提高效益,着力培育特色型种植业、生态型林草业,致富型畜牧业和增值型加工业,奠定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一要积极培育示范园区,把特色种植业做“优”。种植业要向精品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向粮、精、饲三元结构转变,着力实施优势产业升值增效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反季节、无公害、无污染绿色农产品。粮食生产要以提高单产、优化品质为主,向“两高一优”农业发展,在提高主体粮食冬小麦单产的同时,确保每年完成15万亩饲粮兼用型地膜玉米的种植,积极发展荞麦、莜麦、豆类等具有一定市场优势的小杂粮生产。经济作物开发特色优势产业,扩大胡麻、油葵等经济效益好的油料作物,突出菌草、药材、烤烟等特色产业开发,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按照不同的生态和资源特点,合理布局,科学配置,形成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和发展模式,培育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产业带和产业区,建成以中南部川塬区为主的地膜玉米生产基地,以两河流域为主的瓜菜基地,以西南部土石质山区为主的菌草基地,以北部山区为主的小杂粮基地和以东南片带为主的药材、烤烟基地,力争使特色种植业面积达到60万亩,农民人均特色种植业收入达到500万元。
二要努力扩大栽种面积,把林草业做“大”。林草业要向规模化、集约化、效益化方向发展,按照全县地理环境、适生条件及开发利用情况,在高度重视生态效益的前提下,突出特色经济林的建设,改造提升现有杏子、苹果等果品质量,加快发展花椒、核桃、山楂等优质干鲜果,建成西北最大的优质杏子生产基地,使全县经济林面积达到70万亩。同时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加快林草改革,优化种植结构,提高饲草质量,推行封山禁牧、围栏封育和草原承包,改良草场,扩大规模,推行退耕还林草和调整结构种草,加快以紫花苜蓿为主的优质牧草和以柠条为主的饲料林建设,使全县种草面积达到80万亩。广泛推广青贮、氨化和青、干草混合调制技术,提高饲草的加工转化利用率。实现以草定畜,以草促牧,以草增收的目标,使农民人均林草收入达到300元。
三要全面发展舍饲养殖,把畜牧业做“强”。畜牧业要向设施化、优质化方向发展。以封山禁牧为契机,采取政策激励、信贷支持、项目覆盖、典型引路等方法,积极引导群众转变养殖观念,打破传统饲养模式,加快圈棚改造、饲草加工等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人工种草、圈养技术、防疫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发展舍饲养殖。积极改良畜群畜种,引进名优品种,调整畜种结构,主攻市场潜力大、前景好的肉牛、肉羊业,扩大土鸡等特色家禽业,重点实施好10万贫困户养羊工程,把羊产业做大。坚持走“小群体”与“大规模”相结合的路子,以示范园区为带动,发展养殖专业户、专业村,促进千家万户发展养殖业,扩大养殖量,提高养殖效益,真正实现农本型畜牧业向商品型畜牧业转变,把畜牧业培育成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使全县畜禽饲养总量达到突破130万个羊单位,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达到600元。
四要抓好农产品加工销售,把龙头企业做“活”。农副产品加工要向精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加快生产基地化建设,提高生产科技化水平,抓紧实施产品品牌化战略。以“龙头+基地+农户”为主要模式,切实培育发展以个体私营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贮藏、保鲜和运销龙头,在壮大提升现有果品、烟叶等加工企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草畜、小杂粮等龙头加工企业,促进农产品的转化增值。培育农产品市场,鼓励扶持农村运销大户、专业协会、农民经纪人等各类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科技、市场等信息服务,引导群众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发展合同农业、订单农业,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农业产业化格局。
(二)大力实施城镇化辐射带动战略,构筑第二、第三产业向园区集中的规模化格局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内在要求。要积极贯彻以城促工、以城促商、工商活城、共同发展的方针。依托现有资源、市场条件和产业基础,通过推进城镇化进程,带动第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一要加快建设具有山区特色的城镇化体系。坚持科学规划、适度超前、突出重点、梯度推进的原则,以创建区级生态型文明县城为目标,全力实施以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以园林绿化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工程、以标志性建筑为重点的城市形象工程和以亮化、净化、美化为重点的提高城市品位工程。完成县城商贸中心、怡园广场、东门茹河桥和彭阳大道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多功能体育场、县城停车场和赵洼大桥,争取立项建设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供水工程、二号集中供热点和县城防洪工程,不断完善县城服务功能,提高县城品位,使县城真正成为促进农村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相对集中的有效载体,不断拓宽县域经济的发展空间。构建“五城区”“三线绿”的格局,即建成县委、政府所处的中心区、南门工业区、东南部文化区、以商业街为主的商贸区和西门三产区、东南部文化区、以商贸街为主的商贸区和西门三产业园区;以栖凤山森林公园为背景的南部山区绿化、以北部塬坡为远景的防护绿地和茹河两岸沿河绿带,努力塑造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县城新形象。加快古城、王洼镇的小城镇建设进度和草庙、新集、红河乡等有条件的乡撤乡设镇步伐,改造乡镇基础设施,提高综合服务功能。要以309国道、彭青公路、新(集)红(河)公路、平惠公路为依托,建成“三横一纵”沿线集镇化网络。完善和建立中心市场、边贸市场,逐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小城镇为纽带,以集市为补充的城镇化体系,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到2007年,城镇居住人口达到8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0%。
二要以城镇化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加快县城工业园区建设,积极创建乡镇工业小区,真正把园区建成经济发展的带动区、特色产业的培育区、城镇人口的聚集区,形成人流与物流,技术与资金相对集中的经营环境。继续实施“扶强优势”战略,以非公有制经济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宁阳实业集团和县建筑集团公司的基础上,扶持新上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工业企业,组建几个销售产值过千万元的新型企业集团,形成我县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以现有的两家果品公司为龙头,在提高果脯、杏仁等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开发多品种、高营养、上档次的品牌产品;以草畜资源为依托,把饲料加工、畜产品加工作为一个新型产业来抓,积极论证,争取新上草粉颗粒饲料、乳制品开发和畜产品加工等项目,建成年产值分别过5000万元的果品业和畜产品加工业。以三泰面粉厂等企业为骨干,依托菌草、小杂粮等优势,加快发展食品加工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以现有的几家矿泉水公司为基础,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兼并、联合、技改等形式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品竞争力,建成年产值分别达3000万元的绿色食品加工业和矿泉水产业。力争到2007年,使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1.8亿元,年均递增11.4%。
三要以城镇化推动第三产业发展。以改造县城、拓宽城镇为重点集散枢纽,集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深化商业、供销、粮食、运输等企业体制改革,推动市场化进程,提高经营效益;加快县城第三产业开发区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优化政策环境,吸引农民进城进镇,兴办商贸流通、餐饮住宿业;积极发展金融保险、社区服务、休闲娱乐、房地产、旅游等体现现代城市服务功能的新兴产业,尤其要开发利用现有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抓紧挂马沟林海、长城塬引水库区、文物古迹等景点的开发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使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6亿元,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32%以上。
(三)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筑经济快速增长的体系化格局
要抢抓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和投资机遇,积极跑项目、争资金、严管理、高质量,争取大项目,实施大工程,建立大样板,强化基础建设,保持环境、人口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经济快速发展夯实基础。
一要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新修与保护相结合,上退与下推相结合,鼓励多元开发,加快坡改梯进程,力争每年新修基本农田5万亩,农村人均超过4亩高标准农田,基本实现梯田化县的目标。加强长引工程等已建成骨干水利工程的配套建设与管理,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尽快建成我县集水高效农业示范区;加大井窖、库坝等水源工程和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争取新上孟塬饮水灌溉工程,新建库坝20座,井窖1.8万眼;深化水利体制改革,创新管理运行机制,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水资源,保持生态、生产、生活用水协调一致。以加速干线公路建设、打通出省道路和改造提升乡村道路为重点,配合搞好309国道建设,建成郭家湾、冯庄通县油路工程,在积极争取东出镇原、南通平凉的出省公路项目的同时,加快乡道油化、村道沙化进程,切实提高公路网络化水平,争取到2007年实现乡乡通油路、50%村道沙化的目标。继续实施农网改造和通电工程建设,不断提高供电质量,实现自然村村村通电目标。加快信息网络化进程,完成市话扩容改造、县城至乡镇光缆线路改造和乡镇无线接入基站建设,不断提高电话普及率。认真实现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扩大覆盖面,解决偏远山区收看电视和收听广播难的问题。启动实施政府上网工程,建立科技、经济、人才、农业和工商企业信息化系统,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提高计算网络化的普及应用程度。
二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坚持生态立县,实施生态战略,以快退耕、快治理、快发展、高起点、宽思路、大手笔,做好退耕还林草文章,力争三年完成退耕90万亩,使全县退耕总面积达到120万亩,把彭阳建成全区最大的退耕还林草重点示范县。把退耕还林草与调整农业结构、培育支柱产业结合起来,推广林草、林药、林果配套的退耕模式,推进退耕还林草后续产业开发。认真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和挂马沟水源涵养林工程,提高营造质量、不断总结封禁经验,以封禁促治理。进一步探索和完善集体管护和个体承包相结合的林草管护模式,健全管理制度,巩固治理成果。继续加快小流域综合治理,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城市垃圾、污水、废气治理力度,提高综合治理水平。
三要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切实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和改进计划生育工作,走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的路子。牢固树立少生就是增收的思想,以全面实施“少生快富”工程为契机,着力普及新的生育理念,落实有效的节育措施,促进优生优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切实提高人口素质。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杜绝超生,控制间隔,努力降低生育水平。到2007年,使全县计划生育率达到92%以上,人口控制在29万人以内。切实加强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初步建立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体系。
(四)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战略,构筑城乡居民收入的多元化格局
加快扶贫开发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体现。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推进扶贫开发、加快小康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一要认真实施百村扶贫开发工程。积极贯彻落实新时期扶贫开发方针,坚持开发式、开放式扶贫方向,切实搞好“百村扶贫开发工程”。严格按照“一次规划设计、统一评估标准、分期分批实施”的要求,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经验,以40个特困村为重点,突出农田水利、交通电力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特色种植业、林草业、养殖业、加工业等产业扶持力度,使扶贫措施到村到户,扶贫效果有质有量。认真实施红寺堡、长山头和长城塬国家异地扶贫开发试点项目,切实加快生态移民步伐,实现异地脱贫致富。进一步开发劳务输出产业,多层次、广范围、宽领域输出,实现多渠道创收。继续推进闽宁、鲁宁、山川对口协作,加大社会帮扶力度,实现稳定解决群众温饱。
二要逐步推进小康建设。按照先行试点、梯次推进、全面发展的要求,抓示范、抓重点,不断扩大试点范围,提高试点质量,创建一批小康示范村。紧紧围绕小康建设16项指标,大力实施富民工程,拓宽农民增收空间,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推广建设“农村居民安居工程”,不断改善农村居住条件。搞好道路、农电、电讯、绿化等小康村形象工程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使两河流域和中北部试点村的部分富裕农户率先迈向小康。
三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救助制度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继续巩固完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工伤、生育保险制度。积极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互助和优抚安置等各项保障事业,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广开就业门路,优化就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使城镇就业更加充分。进一步健全人才聘用机制,规范用人行为,切实维护下岗职工和其他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五)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构筑推动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和社会化格局
科技是整个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要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把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科技、重教育、建阵地、提素质,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加快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要加快发展科技事业。结合我县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组织实施好科技项目,集中力量,重点攻克,务求突破。结合“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的实施,用新的用人机制,鼓励、支持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到生产实践中去,引进、选育动植物优良品种,推广优质高效农作物栽培技术和现代畜禽养殖技术,培育农业、节水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的技术引进与示范,力争使90%以上的农户掌握1~2门实用技术。高度重视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集中力量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点工艺的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创新能力。力争使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45%以上。
二要加快发展教育事业。认真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巩固“普初”成果,加快“普九”步伐,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切实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重视发展高中阶段教育,集中力量建好示范性高中,不断扩大高中办学规模;围绕社会需求,加快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快教育信息化水平;认真实施义教二期工程,加大教育投入,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力争到2007年,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
三要加快发展先进文化。建立全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积极开展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等多种形式、多层次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文化品位。发掘民间文化资源,加强文物保护与利用。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文化设施的共享性。整合现有文化广播资源,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严格执法,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重视对外宣传,改进宣传方式,提高彭阳知名度,树立彭阳新形象。
(六)大力实施依法治县战略,构筑行政执法工作的规范化格局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要继续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依法治县和以德治县相结合,大力推进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创造有利于推进富民强县事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积极推进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公德意识和道德水平。广泛开展创建文明县城、文明小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和文明村户活动,开辟精神文明的新环境。加强国防知识宣传,进一步提高全民国防意识,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关心、支持民兵预备役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创造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发展环境。
二要强化民主法制建设。认真实施《依法治县规划》,不断提高政府部门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办事水平。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进一步提高对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提案办复质量。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职工代表大会管理和村民自治制度,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全面推行政务、村务、厂务、校务公开,强化社会监督。积极开展“四五”普法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评议考核制,加强政府基层监督,规范行政行为和行政执法活动。认真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完善社会法律服务体系,加快依法治县进程。
(七)加快经济发展环境创新,建立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平台
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更是政府形象的标志。要在继续抓好硬环境建设的同时,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入手,以实现政府工作全面提速为重点,突出抓好软环境建设,力争用五年时间,使我县的经济发展环境有较大的改善。
一要着力营造优惠宽松的政策环境。进一步解放思想,正确处理予与取的关系,大胆借鉴外地经验和做法,清理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政策性、规范性文件,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一些更加符合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检查监督机制,强化责任追究制,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努力为投资者、经营者创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
二要着力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以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的建设和完善为重点,加速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化进程;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坚决打击伪劣产品和地方保护主义,打破行业壁垒,消除市场障碍,规范市场行为,为广大投资者创造一个安定有序的生产经营环境。
三要着力营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结合建设“诚信彭阳”这一目标,以政府为表率,以企业为重点,以个人为基础,大力实施全社会信用工程,努力构筑社会信用安全体系;把创新经济发展环境与公民道德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弘扬诚信守约、遵纪守法的道德风尚,强化经营者和全体公民的诚信意识,努力构建良好的经济秩序和人文环境。
(八)加快服务体系创新,促进政府工作全面提速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要切实把提高政府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摆到突出位置,进一步转变职能,创新服务,提高效率,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一要切实加强学习,提高施政水平。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提高做好政府工作所必需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自觉适应加入WTO和新时期做好政府工作的需要。深入基层,在人民群众的丰富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汲取营养。走出去,打开眼界,拓宽视野,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加强对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认真处理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努力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二要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以建立服务型政府为方向,切实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真正完善和巩固县乡机构改革成果,做好人员分流安置工作,按规定推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建立起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顺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尽快转换角色,转变领导方式,摒弃只依靠行政命令的做法,更多的通过研究制定政策、培育总结典型、完善市场体系来引导经济发展,体现对经济发展的宏观导向和微观服务作用。进一步完善人事分配制度,建立健全公开招考、择优录用的用人机制,积极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全面进入劳动力市场和人才交流中心,推动人才合理流动。
三要运用财税手段,增强调控能力。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综合运用财政杠杆,发挥财政在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进一步强化税收征管,严厉打击各种偷税、逃税、抗税行为,严格依法治税、依率计征、应收尽收,确保收入的稳定增长。严格控制财政支出,继续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努力构建公共财政框架,提高经费拨付使用的透明度。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完善会计委派制度,依法对乡镇、部门财务进行指导监督,增强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调控能力。
四要改进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扎扎实实为民排忧解难,认认真真解决实际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不摆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严禁弄虚作假,真正把主要精力用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上来。全面强化目标责任制,把各项经济指标细化、量化、层层分解、责任到人。
要敬业奉献,真抓实干,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抓重点、抓特色、抓园区、抓示范,力求取得实效。加强政府廉洁从政,进一步树立政府新形象。改进目标管理,强化政务督查,严格兑现奖惩,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