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普照着大地,潺潺的清晨开始,陆陆续续的人们开始做起手头的工作。这些工作真的是他们喜欢的吗?真的喜欢迎着寒风,骑着电动车匆忙的赶向公车站台,眼巴巴瞅着红色的数字跳动。11路还有两站即将到达本站。身边的爷爷奶奶,摩拳擦掌,蓄势待发预备着抢一个好座儿。一个叼着烟的大哥微咪着双眼看着路边来来往往的车辆,大卡车轰隆隆着前进,穿插。迎面的车辆中一个带着眼镜的人一手握着方向盘,一手抓着手抓饼,看着眼前的红灯闪烁。这个月的业绩没有完成,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需要上课外班,一上就是一个季度,孩子累,不爱学习。家里老婆工作又要忙家务,老人时不时帮帮家里活,却总是不停的念叨,埋怨妻子不够勤快,毕竟上了年纪,他们身体也开始慢慢出现各种小毛病,各个地方都要花钱。自己想着忙里偷闲,这段时间想钓鱼怕是不可能了,天气也冷,得挤出点休息时间多去跑跑滴滴快车。
寒冷的空气中,红灯闪烁停止跳动,赏心的绿灯总算亮起,后面的长龙都不约而同的响起了引擎的咆哮声。李响远望着11路公交车,心想着快点来呀,快点来呀,可别第一天就迟到。
今天是李响正儿八经依靠自己找到的第一份工作,一家普通绘画培训公司的实习老师。对25岁的李响而言,他执着的认为这才是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三年前,李响大学毕业,跟许许多多的毕业生一样,对这个社会向往而又迷茫,每个人都觉得终于到了自己可以放手一搏,发展拳脚的时候。但同时隐约认为自己还是个学生,大家总都会包容自己,让着自己,没有吃过社会的艰苦,内心抗拒着自己毕业,只想一直呆在学校。但是成长是不会跟你打招呼,能让人慢慢的适应,或者时间已经打了招呼,但是李响一直装作听不见。
毕业前几天,李响听到了妈妈给他的电话,“我跟你爸爸离婚了,我不想离,但是他一直逼着我。”依照别的同龄人来说,这无异于晴空霹雳。但是李响却不这样,他和大多男孩一样,从小有着对爸爸莫名的崇拜感,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的变成对爸爸的无奈,又或者说是两个男人之间的交锋和碰撞。李响的父亲叫做李明。以前工作还算顺利,但是李明头脑聪明性格暴躁,得罪了不少人,终于有一天被人使了绊子。开始一蹶不振,家庭的重担落在了母亲王燕的身上。王燕的初衷就是做个贤妻良母,有点小钱就好,安心在家照顾孩子,收拾屋子,有个小小的房子就知足。但当时在李响很小的时候,李明觉得可以让王燕一来帮忙,钱能越赚越多。开始撺掇王燕出来,不要呆在小县城里,王燕开始慢慢的从家庭妇女向工作女性转形。同样的工作王燕越做越好,李明却被市场所淘汰。老观念女性家庭第一的主观意志,深深刻在王燕的内心。
从此变成了一个既要顾外又要顾内的双责能人。这些年,王燕心里清楚李明对自己并不好,一直说着要做新的工作养家,但却总是碰壁一个都没坚持下来。开过黑车司机,到浙江做过钢材生意,跟朋友合开过汽车美容店,却总是没多久就草草结束。
让人懊悔的是18年后,现实证明这些行业坚持做下去前景不错。后来,汽车越来越多,而当时的洗车行,汽车美容却很少,做个黑车司机,后来也出现对应的滴滴打车软件。黑车不再是黑车,利益的分成结构却改变了。
或者李明的命运定位就是发不了什么很大的财,需求生活的磨练。虽然李明赚钱能力上没有很强,在跟女人说话上有着一套自己独特的方法,这也是李响后来跟他关系逐渐恶化的一个原因。李明一直坚持着用脑子,用心眼与女人沟通,有着一套自己的理论,跟女人的第一次见面,无论好印象坏印象总归要留下印象,这句话乍一听还有点道理,可惜这套理论在李响认为没有用在对的地方。
在李响小时候,好像只要自己稍微说错什么话,李明就会把自己关进小黑屋,对着打几下。随着李响慢慢成长,李明开始让李响平时做点事,干点活。总是被嫌弃自己做的不好,吼吼自己,骂骂自己。不小心砸到了手,也只是责怪自己没用,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那时候只有王燕护着自己,但也时不时被牵连到,骂骂咧咧着慈母多败儿。李响常常自以为是的想,像自己爸爸这样对女人的态度,那个年代的女性跟15年后的年轻女性截然不同,现在有多少女性会嫁给父母那个年代的男性呢。
父母离婚,李响不像别的孩子闷闷不乐,心情低落,反而有点窃喜,终于摆脱他的掌控。李响不知道的是内心深处血缘关系的纽带一直静悄悄的留在那里,等待着何时一个熟悉的场景又会把它悄悄的拾起。
听着父母离婚消息时,李响正站在宿舍阳台上跟舍友一起欣赏着对面的女生宿舍。调侃着以后再也不能在夏天享受免费洗眼白花花大腿之年轻男性的快乐,突然而来的电话让李响思绪飘向过去的回忆。
电话中王燕告诉李响,他爸爸像疯了一样,一直逼着自己离婚,要摆脱她,他觉得自己一直被压抑着没有自由,不像一个男人,要离开王燕。
李响并不懂他们那个年代的爱情,又或许称不上是爱情,只能说是一种命运,自己这时候不知道怎么做才能安抚远方受伤的母亲,只能尽量用自己最温柔的声音去安慰自己的妈妈。王燕一个人在工作市场的出租屋里,忍受着工作的压力,家庭的破碎,现在的内心只有即将毕业的儿子支撑着自己不能被生活打败,这是她最后的稻草。呆呆的看着脑袋上方的窗户,安慰自己要坚强。六七十年代的传统烙印却深深的刻在骨子里,离婚是件让人嘲笑的事,不光彩,丢人,离婚的女人是被别人唾弃的,所瞧不起的。
学校里的李响却不知道这些王燕的这些想法,一心一意只想把妈妈安慰好。对于接下来的毕业,又迷茫又憧憬又害怕。
出租屋里的王燕对于儿子的安慰内容并没有怎么听进去,她只是想听听儿子的声音给自己一点慰藉。这样可以让自己稍微睡的踏实,这时突然有一个想法慢慢从王燕心里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