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52500000021

第21章

☆萧统(三)

○令旨解二谛议

二谛理实深玄,自非虚怀,无以通其弘远。明道之方,其由非一。举要论之,不出境、智。或时以境明义,或时以智显行。至於二谛,即是就境明义。若迷其方,三有不绝;若达其致,万累斯遣。所言二谛者,一是真谛,一名俗谛。真谛亦名第一义谛,俗谛亦名世谛。真谛、俗谛,以定体立名。第一义谛世谛,以褒贬立目。若以次第言说,应云一真谛。二俗谛,一与二合,数则为三。非直数过於二,亦名有前後,於义非便。真既不因俗而有,俗亦不因真而生,正可得言一真一俗。真者是实义,即是平等,更无异法,能为杂闲;俗者即是集义,此法得生,浮伪起作。第一义者,即无生境中,别立美名。言此法最胜最妙,无能及者。

世者,以隔别为义,生灭流动,无有住相。《涅》经言:出世人所知,名第一义谛;世人所知,名为世谛。此即文证褒贬之理。二谛立名,差别不同;真、俗世等,以一义说。第一义谛,以二义说,正言此理。德既第一。义亦第一,世既浮伪,更无有义,所以但立世名。谛者,以审实为义。真谛审实是真,俗谛审实是俗;真谛离有离无。俗谛即有即无,即有即无,斯是假名;离有离无,此为中道。真是中道,以不生为体;俗既假名,以生法为体。

南涧寺慧超谘曰:浮伪起作,名之为俗;离於有无,名之为真。未审浮伪为当与真一体,为当有异。令旨答曰:世人所知,生法为体;出世人所知,不生为体。依人作论,应如是说。若论真即有是空,俗指空为有,依此义名,不得别义。

又谘:真俗既云一体,未审真谛亦有起动,为当起动自动,不关真谛,令旨又答,真谛寂然,无起动相,凡夫惑识,自横见起动。

又谘,未审有起动而凡夫横见,无起动而凡夫横见。令旨又答:若有起动,则不名横见。以无动而自动,所以是横。

又谘:若法无起动,则唯应一谛。令旨又答:此理常寂,此是一谛,横见起动。复是一谛,唯应有两,不得言一。

又谘:为有横见,为无横见。令旨又答:依人为语,又此横见。

又谘:若依人语,故有横见;依法为谈,不应见动。令旨又答,法乃无动,不妨横者自见其动。

丹阳尹晋安王萧纲谘曰:解旨依人为辨,有生不生,未审浮虚之与不生,只是一体,为当有异?令旨答曰:凡情所见,见其起动;圣人所见,见其不生。依人为论,乃是异体,若语相即,则不成异。具如向释,不复多论。

又谘:若真不异俗,俗不异真,岂得俗人所见,生法为体,圣人所见不生为体?令旨答:即俗知真,即真见俗,就此为谈,自诚无异。约人辨见,自有生不生殊。

又谘:未审俗谛之体,既云浮幻,何得於真实之中,见此浮幻,令旨答,真实之体,自无浮幻,惑者横构,谓之为有,无伤真实,体自玄虚。

又谘,圣人所见,见不流动;凡夫所见,自见流动。既流不流异,愚为不得为一。令旨答:不谓流不流各自一体,正言凡夫於不流之中,横见此流。以是为论,可得成一。

又谘:真寂之体,本自不流。凡夫见流,不离真体。然则但有一真,不成二谛。令旨答:体恒相即,理不得异。凡见浮虚,圣睹真寂。约彼凡圣,可得立二谛名。

招提寺慧琰谘曰:凡夫见俗,以生法为体;圣人见真,以不生为体。未审生与不生,但见其异?复依何义,而得辨一?令旨答曰:凡夫於无称有,圣人即有辨无。有无相即,此谈一体。

又谘:未审此得谈一,一何所名?令旨答曰,正以有不异无,无不异有,故名为一,更无异名。

又谘:若无不异有,有不异无,但见其一,云何为二?令旨答:凡夫见有,圣人见无,两见既分,所以成二。

又谘:圣人见无,无可称谛;凡夫见有,何得称谛?令旨答:圣人见无,在圣为谛;凡夫审谓为有,故於凡为谛。

栖玄寺昙宗谘曰:圣人为见世谛,为不见世谛?令旨答曰:圣知凡人,见有世谛。若论圣人,不复见此。

又谘:圣人既不见世谛,云何以世谛教化众生?令旨答:圣人无惑,自不见世谛。无妨圣人知凡夫所见。故曲随物情,说有二谛。

又谘:圣人知凡见世谛,即是凡夫不?令旨答:此凡即是世谛,圣人亦不此凡。

又谘:圣既不见凡,焉知凡见世谛?令旨答:圣虽自无凡,亦能知有凡。自谓为有,故曲赴其情,为说世谛。

司徒从事中郎王规谘曰:未审真俗既不同,岂得相即之义?令旨答:圣人所得,自见其无;凡人所得,自见其有。见自不同,无妨俗不出真外。

又谘:未审既无异质,而有二义,为当义离於体?为当即义即体,令旨答,更不相出,名为一体。愚、圣见殊,自成异义。

又谘:凡夫为见俗,亦得见真不?令旨答:止得见俗,不得见真。

又谘:体既相即,宁不睹真?令旨答:凡若见真,不应睹俗。睹俗既妄,焉得见真?

灵根寺僧迁谘曰:若第一以无过为义,此是赞叹之名。真离於俗,亦应是赞叹之名。令旨答曰:即此体真,不得言叹。第一义谛,既更立美名,所以是叹。

又谘:无胜我者,既得称赞叹?我体即真,何故非叹?令旨答:无胜我者,所以得称赞叹;我体即真,亦是我真,故非赞叹。

又谘:我无过者,所以得称赞叹;我是不伪,何得非赞?令旨答:不伪直是当体之名,如人体义。谓之解义,正足稽其实体,岂成赞叹?

又谘:此法无能出者,焉能即是赞叹?令旨答:既云无出,非赞如何?罗平侯萧正立谘曰:未审俗谛是生法以不?令旨答曰:俗谛之体,正是生法。

又谘:俗既横见,何得有生?令旨答:横见为有,所以有生。

又谘:横见为有,实是无法?实既无法,说何为生?令旨答:即此生法,名为横见;亦即此横见,名为生法。

又谘:若是横见,不应有生;若必有生,何名横见?令旨答:既云横见,实自无生;但横见为有,有此横生。

衡山侯萧恭谘曰:未审第一义谛,既有义目,何故世谛,独无义名?令旨答曰:世既浮俗,无义可辨。

又谘:若无义可辨,何以称谛?令旨答:凡俗审见,故立谛名。

又谘:若凡俗见有,得受谛名,亦应凡俗见有,得安义字?令旨答:凡俗审见,故谛名可立;浮俗无义,何得强字为义?

又谘:浮俗虽无实义,不无浮俗之义;既有此浮俗,何得不受义名?令旨答:

凡俗审见,故谛名可立;浮俗无义,何得强字为义?

又谘:浮俗虽无实义,不无浮俗之义;既有此浮俗,何得不受义名?令旨答:

正以浮俗,故无义可辨;若有义可辨,何名浮俗?

中兴寺僧怀谘曰:令旨解言真不离俗,俗不离真,未审真是有相,俗是有相,有无不殊,何得同体?令旨答曰:相与无相,此处不同。但凡所见有,即是圣所见无。以此为论,可得无别?

又谘:既是一法,云何得见为两;见既有两,岂是一法?令旨答:理乃不两;随物所见,故得有两。

又谘:既见有两,岂不相违?令旨答:法若实两,可得相违;法实不两。人见是两,就此作论,焉得相乖?

又谘:人见有两,可说两人;理既是一,岂得有两?令旨答:理虽不两,而约人成两。

始兴王第四男萧映谘曰:第一义谛,其义第一,德亦第一不?令旨答曰:义既第一,德亦第一。

又谘:直言第一,已包德义;何得复加义字,以致繁复?令旨答:直言第一,在义犹昧,第一见义,可得尽矣。

又谘:若加以义字,可得尽美;何不加以德字,可得尽美?令旨答:第一是德,岂待复加?但加义字,则德、义双美。

又谘:直称第一,足见其美;偏加义字,似有所局?令旨答:第一表德,复加义字;二美俱陈,岂有所局?

吴平世子萧励谘曰:通旨云第一义谛世谛,褒贬立名;真俗二谛,定体立名。

寻真谛之理,既妙绝言虑,未审云何有定体之旨?令旨答曰:谈其无相,无真不真;寄名相说,以真定休。

又谘:若真无谛无体,今寄言辨体,未审真谛无相,何不寄言辨体?令旨答:

寄言辨体,犹恐贬德。若复寄言辨相,则有累虚玄。

又谘:真谛玄虚,离於言说;今既称有真,岂非寄言辨相?令旨答:寄有此名,名自是相。无伤此理,无相虚寂。

又谘:未审此寄言辨体,为是当理,为不当理?令旨答:无名而说名,不合当理。

又谘:若寄言辨名,名不当理,未审此寄,将何所说?令旨答:虽不当理,为接引众生,须名相说。

宋熙寺慧令谘曰:真谛以不生为体,俗谛以生法为体;而言不生即生。生即不生,为当体中相即,为当义中相即?令旨答云:体中相即,义不相即。

又谘:义既不即,体云何即?令旨答:凡见其有,圣睹其无;约见成异,就体恒即。

又谘:体既无两,何事须即?令旨答:若无体无别两,缘见有两,见既两异,须明体即。

又谘:若如解旨,果是就人明即?令旨答:约人见为二,二谛所以名生;就人见明即,此亦何妨?

始兴王第五男萧华谘曰:真谛称真,是实真不?令旨答曰:得是实真。又谘:

菩萨会真之时,为忘俗忘真不?令旨答:忘俗忘真,故说会真。

又谘:若忘俗、忘真,故说会真;忘俗、忘真,何谓实真?令旨答:若存俗、存真,何谓实真?正由两遣,故谓实真。

又谘:若忘俗、忘真,而是实真;亦应忘真、忘俗,而是实俗?令旨答:忘俗、忘真,所以见真;忘真、忘俗,弥见非俗。

又谘:菩萨会真,既忘俗、忘真,今呼实真,便成乖理?令旨答:假呼实真。

终自寺法宣谘曰:义旨云,俗谛是有是地,故以生法为体;未审有法有体,可得称生。既是无法,而云何得有生义?令旨答:俗谛有无相待而立;既是相待,故并得称生。

又谘:若有无两法,并称为生;生义既一,则有无无异?令旨答:俱是凡夫所见,故生义得同。是有是无,焉得不异?

又谘:若有无果别,应有生不生?令旨答:既相待立名,故同一生义。

程乡侯萧祗谘曰:未审第一之名,是形待以不?令旨答:正是形待。

又谘:第一无相,有何形待?令旨答:既云第一,岂得非待?

又谘:第一是待;既称第一是谛,待於第一,何不名为第二?若俗谛是待,而不称第二;亦应真谛是待,不名第一?令旨答:若称第一是待,於义已足,无假说俗第二,方成相待。

又谘:若世谛之名,不称第二,则第一之称,无所形待?令旨答:第一褒真,既云相待,知名是待,直置可知?

光泽寺法云谘曰:圣人所知之境,此是真谛。未审能知之智,是谓真谛,是谓俗谛?令旨答曰:能知是智,所知是境,智来冥境,得言即真。

又谘:有智之人,为是真谛,为是俗谛?令旨答:若呼有智之人,即俗谛。

又谘:未审俗谛之人,何得有真谛之智?令旨答:圣人能忘於俗,所以得有真智。

又谘:此人既冥无生,亦应不得称人?令旨答:冥於无生,不得言人?寄名相说,常自有人。

灵根寺慧令谘曰:为於真谛中见有,为俗谛中见有?令旨答曰:於真谛中横见有有。

又谘:俗谛之有,为实为虚?令旨答:是虚妄之有。

又谘:为当见妄,为当见有?令旨答:见於妄有。

又谘:无名相中,何得见有名相?令旨答:於无名相见有名相,所以妄有。

又谘:於无名相,妄见为有。譬如火热,惑者言冷,得就热中有冷相不?若於无相而有名相,亦於火中应有此冷。令旨答:火自常热,妄见有冷;此自惑冷,热未常异。

湘宫寺慧兴谘曰:凡夫之惑,为当但於真有迷?於俗亦迷,令旨答曰:於真见有,此是迷真;既见有俗,不成迷俗。

又谘:若使解俗,便成解真;若不解真,岂得解俗?令旨答:真理虚寂,惑心不解;虽不解真,何妨解俗?

又谘:此心不解真,於真可是惑;此心既解俗,於惑应非惑?令旨答:实而为语,通自是惑;辨俗森罗,於俗中各解。

庄严寺僧谘曰:世俗心中所得空解,为是真解,为是俗解?令旨答:可名相似解。

又谘:未审相似为真为俗?令旨答:习观无生,不名俗解;未见无生,不名真解。

又谘:若能照之智,非真非俗;亦应所照之境,非真非俗。若是非真非俗,则有三谛。令旨答:所照之境,既即无生;无生是真,岂有三谛?

又谘:若境即真境,何不智即真智?令旨答:未见无生,故非真智。何妨此智未真,而习观真境。岂得以智未真智,而使境非真境。

宣武寺法宠谘曰:真谛不生不灭,俗谛有生有灭,真俗两义,得言有异?谈其法体,只得是一,未审体从於义,亦得有二不?令旨答曰:体亦不得,合从於义。

又谘:未审就凡、圣两见,得言两义;亦就凡、圣两见,得言两体?令旨答:

理不相异,所以云一;就凡、圣两见,得有二体之殊。

又谘:若使凡者见有,圣人见无,便应凡夫但见世谛有,圣人应见太虚无?

令旨答:太虚亦非圣人所见;太虚得名,由於相待。既由待生,并凡所见。

又谘:凡夫所见空有,得言是一不?令旨答:就凡为语,有实异无;约圣作谈,无不异有。

建业寺僧愍谘曰:俗人解俗,为当解参差而言解俗,为当见俗虚假而言解俗?

令旨答:只是见俗参差,而言解俗。

又谘:俗谛不但参差,亦是虚妄,何故解参差而不解虚妄?令旨答:若使凡夫解虚妄,即是解真;不解虚妄,所以名为解俗。

光泽寺敬脱谘曰:未审圣人见真,为当渐见,为当顿见?令旨答:渐见。

又谘:无相虚怀,一见此理,万相并寂;未审何故见真,得有由渐。令旨答曰:自凡之圣,解有浅深;真是虚寂,不妨见有由渐。

又谘:未审一得无相,并忘万有,为不悉忘?令旨答:一得无相,万有悉忘。

又谘:一得无相忘万有者,亦可一得虚怀;穷彼真境,不应渐见?令旨答:

如来会寂,自是穷真;浅行圣人,恒自渐见。

又谘:若见真有渐,不可顿会;亦应渐忘万有,不可顿忘?令旨答:解有优劣,故有渐见;忘怀无偏,故万有并寂。(《广弘明集》二十四)

○令旨解法身义 法身虚寂,远离有无之境,独脱因果之外,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识识。岂是称为,所能论辨。将欲显理,不容嘿然。故随从言说,致有法身之称。天竺云达摩舍利,此土谓之法身。若以当体,则是自性之目;若以言说,则是相待立名。

法者,轨则为旨;身者,有体之义。轨则之体,故曰法身。略就言说,粗陈其体,是常住身,是金钢身,重加研核,基侧不尔。若定是金钢,即为名相;定是常在,便成方所。所谓常住,本是寄名;称名金钢,本是譬说。及谈实体,则性同无生。

故云佛身无为,不堕诸法;涅经说,如来之身非身。是身无量无边,无有是迹,无知无形,毕竟清静。无知清静,而不可为无;称曰妙有,而复非有。离无离有,所谓法身。

招提寺慧琰谘曰:未审法身无相,不应有体;何得用体,以释身义?令旨答曰:无名无相,乃无体可论;寄以名相,不无妙体。

又谘:若寄以名相,不无妙体;则寄以名相,不成无相?令旨答:既云寄以名相,足明理实无相。

又谘:若寄以名相,而理实相;理既无相,云何有体?令旨答:寄言轨物,何得无体。

又谘:亦应寄言轨物,非复无相。令旨答:轨物义边,理非无相;所言无相,本谈妙体。

又谘:真实本来,无相正应以此轨物;何得隐斯真实,强生言相?令旨答:

真实无相,非近学所窥。是故接诸庸浅,必须寄以言相。

光泽寺法云谘曰:未审法身常住,是万行得否?令旨答曰:名道相道中,万行所得。

又谘:既为万行所得,岂是无相,若必无相,岂为万行所得?令旨答:无名无相,何曾有得?寄以名相,假言有得。

又谘:实有万行,实得佛果,安可以无相,全无所得?令旨答:问者在心,谓实有万行;今谓万行自空,岂有实果可得?

又谘:见有众生修习万行,未审何故全谓为无?令旨答:凡俗所见,谓之为有;理而检之,实无万行。

又谘:经说常住,以为妙有;如其假说,何谓妙有?令旨答:寄以名相,故说妙有;理绝名相,何妙何有?

庄严寺僧谘曰:无名无相,绝相智不?能知绝相绝知,何得犹有身称?令旨人曰:无名无相,曾有何身?假名相说,故曰法身。

又谘:亦应假名相说,是智所照;何得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识识?令旨答:

亦得寄名相,慧眼所得。

又谘:若慧眼能见,则可以知知;若智不能知,则慧眼无见?令旨答:慧眼无见,亦无法可见。

又谘:若云无见,有何法身?令旨答:理绝闻见,实无法身。

又谘:若无法身,则无正觉;正觉既有,法身岂无?令旨答:恒是寄言,故有正觉;正觉既在寄言,法身何得定有?

宣武寺法宠谘曰:未审法身之称,为正在妙体,金姿丈六,亦是法身?令旨答曰:通而为论,本迹皆是;别而为语,止在常住。

又谘:若止在常住,不应有身;若通取丈六,丈六何谓法身?令旨答:常住既有妙体,何得无身?丈六亦能轨物,故可通称法身。

又谘:若常住无累,方称法身;丈六有累,何谓法身?令旨答:众生注仰,妄见丈六;丈六非有,有何实累?

又谘:若丈六非有,指何为身?令旨答:随物见有,谓有应身。

又谘:既曰应身,何谓法身?令旨答:通相为辨,故兼本迹;核求实义,不在金姿。

灵根寺慧令谘曰:未审为以极智,名曰法身;为以全相,故曰法身?令旨答:

无名无相,是集藏法身;圆极智慧,是实相法身。

又谘:无名无相,则无身不身;既有法身,何谓无相?令旨答:正以无相,故曰法身。

又谘:若以无相,故曰法身,则智慧名相,非复法身?令旨答:既是无相,智慧岂非法身?

又谘:如其有身,何名无相?若是无相,何得有身?令旨答:於无名相,假说法身。

又谘:若假说法身,正存名相,云何直指无相,而谓法身?令旨答:既於无相,假立名相,岂得异此无相,而说法身?

灵味寺静安谘曰:未审法身乘应以不?令旨答:法身无应。

又谘:本以应化,故称法身;求若无应化,何谓法身?令旨答:本以轨则之体,名为法身;应化之谈,非今所轨。

又谘:若无应化,云何可轨?既为物轨,岂无应化?令旨答:众生注仰蒙益,故云能为物轨;化缘已毕,何所应化?

又谘:若能益众生,便成应化;若无应化,何以益物?令旨答:能生注仰,轨则自成;何劳至人,俯应尘俗?

又谘:既生注仰,岂无应化?若无应化,注仰何益?令旨答:正由世尊至极,神妙特深。但令注仰,自然蒙。若应而後益,何谓至神?不应而益,故成穷美。

若必令实应,与菩萨岂殊?(《广弘明集》二十一)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时代结晶

    时代结晶

    前期轻轻松松的打怪升级,中期热血的故事才刚刚展开,后期自然成长为一手遮天的大人物,而结局就如第一章开头那样。
  • 暗香迷情

    暗香迷情

    爱情有时候很美丽,如夏花一样绚烂、迷人、沉醉,但爱情有时候又很短暂,一个误会,一片流言蜚语,一次远隔千里的距离,一次痛彻心扉的背叛,一次左右摇摆的犹豫,就可能让爱远离你,让原本相爱的两个人走上陌路,爱情的玫瑰美丽而有刺,爱有美也有伤,假若爱要离开,请记住爱的美好,忘记爱的忧伤吧!
  • 邪傲王妃痴情王

    邪傲王妃痴情王

    上一世,她被自己的搭档所杀。这一世,她奋力崛起,只为忘记过去。他,赤岩国让人忌惮的战神。当"戏子"遇上腹黑又会产生怎样的火花?!是上世的缠绵,还是这世的永相伴。你要闹,这天下给你做戏台。你要飞,这整片天空送你。你要灭,全世界给你陪葬。你终究太善良,可他们从不放过你。这仇,我要他们用永生永世来赔。
  • 捡不完的硬币

    捡不完的硬币

    我已经想要嫁人了,怎么你还不来娶我?是苦等还是告白?是偶遇还是创造机会?你真的只是迟钝吗?又或者顾及其他?想要靠近,你却在天边,故意疏离,你又出现在眼前……
  • 嫁给爱情

    嫁给爱情

    “先生,你介意跟我领个结婚证吗?”将未婚夫和继妹捉奸在床的当天,楚乔转身就拐了一个神秘男人做老公。被生父赶出家门,继妹抢她未婚夫,没关系,渣渣们,等她慢慢来虐。楚乔:“我只喜欢财大器粗的!”奕轻宸:“那么巧,我就是。“传言楚家大小姐乖张暴戾,毫无德行!某宸冷冷抛下一句:”我惯的,你有意见?”
  • 欧也妮·葛朗台

    欧也妮·葛朗台

    《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世界文学中最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个狡诈、贪婪、吝啬的资产者典型,并通过他的发家,高度概括地反映了法国大革命以后社会财富和权力再分配的历史,描述了贵族的产业如何逐步转移到资产者手中,满身铜臭的暴发户又如何成为地方上权力的象征和众人膜拜的对象。
  • 守护甜心之泪染彼岸花

    守护甜心之泪染彼岸花

    转学生的到来,是祸还是福;什么,亚梦竟然是世界首富的女儿。再回到圣夜,被再次邀请进入守护者......
  • 最后是

    最后是

    两个知名度并不高的艺人因一部戏成为知己好友,经过各自努力两人共获荣誉,并肩于世界之巅。这期间经历了质疑与曲解,但是坚定初心的他们并未退缩,相互鼓励共创佳绩。
  • 清穿之娘娘又有喜了

    清穿之娘娘又有喜了

    一不小心进拐了弯的清朝,传闻不管用,看女主如何斗智斗勇。茉雅琪身为镶黄旗难逃选秀的厄运,她本以为会进康熙的后宫,却不料竟成为了四贝勒的格格。有些家族的优势茉雅琪认命的在后院吃吃喝喝,时不时斗斗嘴,却不料被四爷盯上了。“等一下,有话好好说。”茉雅琪咽了咽口水看着眼前帅气的男子。四爷为何不是传闻中清冷,却是如此画风清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