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效,值得拥有
公司的成功离不开公司内每位员工的努力,如果把公司比作一款高档手表,那公司里的每位员工就好似手表里的齿轮,无论这枚齿轮是多么的小,无论它被放在什么位置,都是保证手表精良运作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衡量员工的最重要标准则是,能否高质量高效率工作,为公司创造出一个好的效益。一位编辑向著名作家王蒙讨教一句对人生有启迪的话。王蒙先生想了两个字:无为。他说:“无为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不做那些愚蠢的、无效的、无益的、无意义的乃至无趣无味无聊之事。人生要做许多事。人一天也要做许多事。做一点有价值、有意义的事并不难,难的是不做那些不该做的事。无为的实质就是把有限的精力和时间节省下来,去做那些有有意义的事——即有为。”罗宾斯的管理学里曾提到过:“效率(Efficiency)是管理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指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对于给定的输入,如果我们能获得更多的输出,我们就提高了效率。”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输入和输出的关系,以电脑打字为例:用拼音打“中”,需要:z-h-o-n-g-空格(需要按6次键),但是若用五笔打“中”只需要:k-空格(最多按2次)。因此,我们所追求的高效率实际是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对工作的提速。
“工作效率”这个词的外延涵盖面很广,基本囊括了各个阶层、不同工种。可谓是“讲之不尽、言之不完”!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有很多,但是究其根本,乃是一个“细”字——从细节处着手。只要我们都注意到自己工作的细微之处,不断优化操作流程,并通过真诚的沟通,密切地配合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那么我们的公司将会发展得更好!
打字看似很简单,但是关键看我们怎么打。如果给两个人同样的文档内容,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交稿,谁会胜?当然是用五笔的那个了!他为我们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似乎没有人会将“打字”与“成本”联系在一起,但是这二者之间恰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首先,耗电。其次,耗材(键盘的使用寿命完全取决于它的使用频次)。接着,耗神(长时间注视电脑屏幕,极其容易产生视疲劳,这大大降低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一个人可以节约这些成本,那么公司全体员工一起努力将会是什么结果呢?
多一些有效沟通,少一点无效沟通。工作中的沟通往往直接影响到所处理事件的成败。因为,沟通带来理解,理解带来合作。如果不能很好地沟通,就无法理解对方的意图,而不理解对方的意图,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合作。沟通是双方的事情,如果一方积极主动,而另一方消极应对,或者一方在发出指令的时候,没有正确把握语言的规范性,使得接受指令的一方似懂非懂,那么这种沟通就称为“无效沟通”。所以,沟通时应注意沟通的双向性。例如:在对方发出指令后,我们除了要认真倾听以外,还要不厌其烦地重复一遍刚才听到的指令,这样,既能让发出指令的一方潜意识地再次斟酌,又能使我们在认清目标的情况下开展工作。
讲到有效,不得不提到会议的有效性。会议开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会议上布置的工作能否切实有效地执行。关于有效会议的准则,以下十点可供借鉴:
(1)会议目的要清楚明确,议题三个最适宜。
(2)与会人员要精选,四至十人最理想。
(3)会前有资料,以免空口讲白话。
(4)避免马拉松式会议,一小时为宜,二小时为极限,准时开始,准时结束。
(5)每人发言时间控制在五分钟之内,言简意赅,掌握重点,不偏离主题。
(6)主席应带动讨论,激发创意。
(7)开发心胸倾听,尊重别人不同的意见,分享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8)会议务必达成决议,决议之事指派专人负责提出行动计划。
(9)会议记录要忠实和完整,三天内分发给每位与会者及相关人士。
(10)追踪会后各项决议的行动及结果。
2.让自己高效的三要素
现代生活节奏愈来愈快,每天我们面对忙忙碌碌的八小时工作时间,真是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每天总有忙不完的工作,现在的工作还未完成,新的任务又开始分配到了。对于精力有限、时间有限的个人,当一切还未变得更糟之前,我们是否曾静心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应该如何有效的管理我们的时间?
如何从容而又自信地面对忙碌的一天,成为一个高效率的工作者呢?在商界精英鲍伯的每个作日里,开始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当天要做的事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所有能够带来新生意、增加营业额的工作;第二类是为了维持现有状态,或使现有状态能够维持下去的一项工作;第三类则包括所有必须去做,但对公司和利润没有任何价值的工作。在完成所有第一类工作之前鲍伯绝不会开始第二类工作,而且在全部完成第二类工作之前,绝不会着手第三类工作。“我一定要在中午之前将第一类工作完全结束。”鲍伯给自己立下规定,因为上午是他认为自己最清醒、最有建设性的时间。鲍伯的经验告诉我们,做事一定要有条理性和紧迫感,每件事情都有一个期限,否则,大多人都会有多少时间花掉多少时间。
成为一个高效率的工作者,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这个问题。有一句话:“成功就是使有意义的目标逐渐转化为现实。”那么,首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其次,制定一个使自己工作达到更高层次的工作目标,然后采取有效的工作方式使这些有意义的目标转化为现实!
(1)必须具备一定的个人素质。
良好及积极的工作心态是提高工作效率的第一步。健康而有朝气地行走,得体而有礼貌地运用愉快的语言进行相互交谈,丰富而自信的笑容,真诚地关心每一个人,平等待人,相互尊敬,每一次讲话之前静心思考一下,以便保持公司的良好声誉,积极而上进的工作态度等等。这些个人所需具备的基本素质,不但能鼓舞自己的工作士气,而且也能大大促进自己与公众的交往。在这里,需特别强调个人心理气氛对于整个工作环境乃至公司环境的影响。
比如:有一位员工十分厌倦自己的工作,从心底里十分排斥它,如果没有及时得以解决,那么这个员工必将对周围的工作环境造成影响,如他老是向同事进行抱怨,影响他人情绪,或与同事一起饶舌根,久而久之对于整个公司必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样,对于个人而言,没有健康良好的个人心理素质,根本就无法带着良好的心情开始一天的工作。所以,首先我们必须积极而又自信地迎接我们的每一天!
(2)必须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给自己创造一个和谐而有力的工作环境,是提高自己工作效率的第二步。这里所说的工作关系指的是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等。我们把这种相互关系形象地概括成一个团队关系。公司中的各种关系就好像是一个篮球队,既强调队员目标的一致性,同时也需要并肩作战的精神。
与上司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保证一贯的良好工作质量,其中细节是关键;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其中理解是关键;熟悉上司的个性和工作方式,并尽可能去适应,其中观察是关键;不但对公司忠诚,也对上司忠诚,其中保密是关键;按期完成任务和履行承诺,维护上司的声誉,其中主动是关键。
在与同事及公众的关系中,请记住一句话:“要想人怎么待自己,自己就怎么待人。”在相互交往中,互相帮助,相互信任,要愿意并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虚心是关键,同时还须尽力建立个人的工作集体,拥有一种强而有力的工作集体,自己的工作能力也将更为有效。那么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必须十分重视同事关系,因为一个人基本上是花费了60%甚至于更多的时间在工作中,没有良好的工作氛围肯定会影响自己的工作心态,糟糕的工作关系会使工作效率打折扣。
(3)必须具备高效率的工作水平。
在上面我们谈及的两点:优秀的个人素质、良好的工作关系,其实都是保证高效率工作水平的基础。当我们能轻而易举做到上述两点时,那是非常值得恭喜的。因为,我们已经至少将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那么,现在我们可以全心全意地开始工作了。为了达到高效率的工作水平,最后还需注意工作方式。
对于各类型的工作,虽然最终都能达到目标,但通常都有一条最为简捷而行之有效的工作途径。归纳来讲,工作方法的精髓便在于计划性与条理性,一个人工作中每天可能碰到各种各样的事情要处理,那么,将所有的事情进行计划,能确定其优先次序。知道哪些事情是需要优先做的,是进行优先次序管理的第一步。采取优先次序可以使自己在最为有效的时间内完成最为重要的事。比如:选择每天上午九点至十一点黄金时间制定一个发展策略方案;选择下午四点至五点比较精力疲惫的时间进行一些无须用脑的工作,如:进行一些复印或打字的工作,或是接待一些不是很重要的客人或朋友,从而缓解疲惫的精神。
将自己的众多繁琐工作放在对于自己最为有效的工作时间进行处理,工作的计划性与条理性能使自己在繁多的工作中合理科学地运用有限的时间,一切都是显得那么井然有序,每件事都能得心应手。
3.打造核心竞争力
核心能力是成功之本。要在工作中站稳脚跟、受到重视,并且争取到更高的职位、更丰厚的薪酬,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内功”,打造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小刘大学毕业四年来一直踏实地在一家省级的专业财经报纸工作。通过不断的财经专业知识的积累和采访写作技巧的锻炼,三年以后小刘已经成为报社的新闻主笔。小刘的新闻策划能力也通过学习不断增强,现在他已经被领导提拔为报社采编部门的负责人。
而小刘的大学同学大刘,则从来没有安稳过。四年里他经历了这样的身份转变:由郑州一家报社的财经记者变成福州一家报社的财经记者,然后是广州一家知名财经报纸的记者,再到一家公司的企划宣传,之后又变成广州一家杂志社的编辑,再成为广州一家报社的行业周刊记者。
大刘虽然始终没有离开媒体行业,但是蜻蜓点水一样的工作经历并没有为他打造出谋求更高发展的资本。他能够完成一般性的新闻采写,而对有深度的、具有独特视角的新闻就力不从心了。所以,每次换工作之后,他都表现平平,难有更精彩的作品。而南方媒体的竞争更加激烈,缺少上佳表现的大刘有时就会遭到淘汰。
不久前大刘又辞职了。他觉得自己没有真正过硬的实力,即使进更好的媒体也难有提升。于是干脆转行,和一个朋友合伙办起了公司,自己当老板,但一切又要从新开始。专业技能和知识积累不能达到要求,就会缺乏职业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是关系我们能否取得成功的根本。
职业核心竞争力是我们优于别人且别人无法取代的能力,它是自己的重要无形资产,也是创造高绩效和高薪酬的能力。一个职业人士,必须通过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来获得职场上的一席之地,并最终获得成功。
打造职业核心竞争力,可以通过以下方面来进行:
(1)责任意识。
就是处在某一职位、某一岗位,能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责任。有了自觉的责任意识之后,才会产生积极、圆满的工作效果。
(2)旺盛的工作热情。
热情是成就一切的前提,事情的成败与否,往往是由做这件事情的决心和热情的强弱而决定的。碰到问题,如果拥有非成功不可的决心和热情,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3)创新能力。
激烈的竞争,也是一个促使职场中人检讨自身不足、提高自身工作能力的契机。要成为一个具有过硬实力的强者,就需要保持并且不断发展自己固有的强项,通过学习形成自己的独门“内功”。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时时吸收新知,不断培养自己第二专长、第三专长,甚至是第四专长。只要有足够的实力,什么时候都不用担心没有用武之地。
(4)自主工作能力。
如果员工只是按照上司交代去做事以换取薪水,只会原地踏步。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我提高的意识。如果这样做了,在工作上一定会有种种新发现,个人也会逐渐成长起来。
(5)善于沟通。
善沟通才能有好人缘。一个不能和别人顺畅沟通的人只能让自己的才能和业绩被淹没,只能和别人产生误会,淡漠上司、同事之间的感情,最后就可能遭到淘汰。
(6)敏锐捕捉信息。
要在职场中站稳脚跟,应当培养自己全方位收集信息的习惯。因为,在同一个岗位待久了,往往对事情的处理程序产生模式化的固定流程,在日复一日的流水工作中,并没有开发自己其他的触角与解决问题的创意方法,应变能力跟着降低。工作是随时充满挑战的,不需要一个套公式化作业的机器人,而更需要一个能够根据有关信息及时体察变化,并提出变革方案的人。
4.观察变化,借力打力
友人来访,闲谈间说到另外的朋友的超市歇业了,还有朋友的工厂倒闭了。他为之惋惜。
是什么力量可以让一个盈利了超过十年的超市关门歇业的?是什么力量让一个有着十三年生存经历的工厂在小小的金融风暴之后就倒闭了呢?
超市的倒闭是因为开在工业区里面,工厂的倒闭导致了附近居住人员的流失,人员的流失导致了到超市购买力的下降,超市入不敷出,最后结业。这属于一种必然现象。
可是工厂为什么会倒闭呢?只要有产品就存在产品的市场,只要有产品市场就有可以让公司能够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而工厂的倒闭,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而已。既然世界在变,市场也在变,那么,工厂为何找不到适合自己产品发展的空间去改变呢?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懂得选择和适应,懂得发掘和改变,我们才有更多的生存机会。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努力改变。达尔文说过:“在剧烈变动的环境中,能够生存下来的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最强壮的,而是最灵活的。”
有一家做化工产品的公司,由于是贸易买卖,所以没有价格优势,一直以来惨淡经营,最后已经到了举步维艰、难维持下去的地步,所以该老板想找其他途径发展。我们可以同情他目前的际遇,也可以欣赏他有胆量想到去改变,但我们不可以认同他这样去做。因为,改变不仅仅局限于目标的转移,还包括方法的改变和心态的改变。
而心态的改变,则需要我们把心态放好:自己既然服务于这家公司,那么就是这家公司的主人,有义务和公司荣辱与共,有责任为公司的生存与发展担当必要的角色。当一个人有责任心了,他自然就为自己的使命拼搏了——有付出,总会有收获的。一个富人送给张三和李四一人一头牛,张三满怀希望开始奋斗。可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日子难过。张三于是把牛卖了,买了几只羊,吃了一只,剩下来的用来生小羊。可小羊迟迟没有生出来,日子又艰难了。张三把羊卖了,买成了鸡,想让鸡生蛋赚钱为生,但是日子并没有改变,最后张三把鸡也杀了,张三的理想彻底崩溃了。
李四找到一个草场,对业主说:“我有一头牛,在你这里吃草,但你不要收我的钱,我们共同把这头牛养壮,然后卖牛的钱,你拿70%,我拿30%,但牛的所有权、使用权归我。”于是双方签了协议,草场负责提供养牛的草料。可好景不长,许多养牛的人都效仿他与草场签订了协议。草场里的牛越来越多,鲜草越来越少了。
过了一段时间,牛已经长大不少了,李四想:是否还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呢?正巧,草场附近修建了铁路,乡里面开展了旅游,城里人没见过牛,都很感兴趣,于是李四雇了一个帮手,每天把牛赶到旅游景点和游客照相,一段时间下来获利颇丰。于是又有许多的牛也被赶到了景点,生意下滑得很厉害。
李四狠下心,把牛卖了,拿着30%的卖牛款和前段时间获得的照相款,修复了原来铁道两边一段大约200米长已经坍塌的围墙。由于他的围墙紧贴着铁路,所以有多个厂商在他的围墙上刷了大型的广告标语,李四摇身一变,成为了广告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懂得发掘和改变,我们才有更多的生存机会。要懂得利用身边的资源和自身的优势,在变化中寻找自己的生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