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终于我终于成为了儿时想要成为的人,“大人”小时候总想着长大了就自由了,再也不用每天都在家都在父母身旁,长大后要跑的远远的这样离父母也就远远的啦,再也不用每天还没睡醒就被父母叫醒,不用每天都听母亲的唠叨,也不用再每天看到父亲那严厉的脸,其实小时候我和父亲的关系并不是很好也可以说有点陌生,我怕他,怕他训导我,怕他那双冷峻的眼神,最让我怕的是,怕他失望,我并不能每天跟父亲在一起,更不可能每天都有父亲的宠爱,因为家里的条件,所以父亲不得不出去务工,为了撑起这个家,一走就是一年,甚至更久,虽然走的不远,但在小时候还在母亲怀抱里如同雏鹰般,还没有学会飞翔不知道天有多大地有多广,所以当时对我来说就特别的远。但幸运的是,家里还有母亲陪着我,并不是把我一个人丢在家里成为留守儿童,我不知道留守儿童是怎么的感受,但因从小缺少父爱,让我的性格有所不同,从小和母亲一起生活,父亲在我的记忆里是缺失的,几乎记不得和父亲所发生的故事,能从记忆深处挖掘的只有母亲,但有几样事我不会忘记,故事下节会提到。父爱的缺失就塑造成这样的我,我不能想象那些留守儿童他们心里的感受,他们得多孤独,遇到事情只能自己解决,就连开家长会都没有选择,遇到伤心的事只能自己一个人躲在被窝里哭泣,最让人难受的是,没当放学回到家里,打开冰冷的大门,你以为会有一处暖暖呢火光,随着火光空气中会飘着饭香,随后会听到一身熟悉且亲切的声音“回来啦,饭做好了赶紧吃饭”。好了这一切都只是幻想,打开冰冷的大门你看到的是更为冰冷的有一扇门,打开这扇门仿佛不是回到了家而是进入到孤独恐惧的另一个世界,在这里有的只是孤独的自己和死寂的空气。
每次思绪都如同过山车一样上一秒还是最顶端思绪如同浪潮般涌来下一秒就成为缥缈了。每次都是一段一段的,我写不长可能我一直都没有想好,我一直都想写自己,可每次写的永远是别人,我也许真的还没准备好,
耐得住寂寞持之以恒,
时隔多日,我又执笔,但我不想再续写,有很多原因导致我没办法再接着写,就算是再好的想法我也不想再续写啦,这样只会徒增麻烦,使自己陷入僵局,我想这样我永远也写不完啦,还有一个原因是,我发现过了这么久我依旧没有什么想法,我没有一点想继续写的冲动,无从下手,也早已忘记自己写过什么,也老于去重读一遍,于是在十月一日这一天,是国家庆生七十周岁与此同时我也踏上啦回家的道路,这个家是我从小生长的地方,几乎所有的记忆都埋在了这里,回到家中真的会有一种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感慨,一切都变啦,唯一那一座仿佛经历了时间的沧桑依旧在这个地方矗立着,这个从我父亲小时候就开始住的房子到现在,不敢去翻来历史的扉页去品味它所承载的陈味的故事。
回来家的第一天行走在锃亮的马路上,路边已不再是乱草肆意的生长,而是一排排卫士一样站立着,再放眼望去,远处山坡上那高大雪白的大风车已成为那片山丘的霸者。是的,家乡是不一样啦,一切都仿佛是新的但一切仿佛还是原来的样子,那些美好并没有随着风车的转动而被带去远方。
生活中有了诗和远方,所谓的的诗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句诗仿佛成为了所有回到家乡的游子所感慨的诗句。也是最盈眶的感受。常年行走在外,感受着异域的风情,家乡的那种种味道都只有在梦里,则家乡成为了那所谓的远方。
既然现在没有成熟的思路,没有规定的章法,也就没什么可怕的了,前面的路行不通了那就换个思路,回来到家呼吸着自由的空气,迈着我那被束缚已久的双脚,看着那盛开的花朵那么鲜活,株株缠绕连成一片花海,是心动的感觉,这让我想到啦初恋,初恋的感觉应该就是在曝晒的阳光下看到一片花海他们群芳吐露给人一种清泉石上流的错觉。
家仿佛能给人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不单是肉体上的更多的是体现在精神上,从我姐姐的身上我看到了这种力量,国庆第一天他回来啦而且是带着我一起回来的,起初我不知道他怎么突然就回来啦,我知道她每次回来都挺艰难的,带着三个孩子,还都是三个尚不懂事的孩子,我看到她这样芳华的年纪有了这三个孩子其实挺头疼的,这三个孩子每一个都牵绊着她,使他的生活中就只能有这三个孩子,回到家里,热闹十分,使其家里分外的乱,孩子们吵吵闹闹,追追跑跑,家里仿佛已不够他们活动,他们就跑到外面的大世界里去寻找快乐,其实挺受不了他们的,他们太吵,以至于我睡不好,吃饭也吃不好,每每听到他们的哭声我都有点痛不欲生,不过在这之余我心中也是难有的快乐,因为家里有了人气,特别热闹,有了家的感觉。今天他们突然的离开,临走时姐姐说了一句话,在家里住几晚就够了,不回到家住几晚心里总有点说不出来的感觉,现在好啦,在过一段时间就又回来啦,就这样他们淋着雨回属于他们的家里去啦,这一刻我明白家给人的力量,这是精神上的,不管多么遥远,多么艰难,我都要回家那怕回家就住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