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云南都市报》阎钰不久前,全球著名博彩公司Unibet在网站上公布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赔率表,中国作家莫言荣登榜首,引起国内文学界对诺奖更高的关注与热情。你怎么看待这一事件?你认为他有机会问鼎吗?你怎么评价莫言及其作品?这消息还是前几天有记者告诉我的,之前我根本没想起诺奖这回事,没想过谁该不该得和能不能得,也没听到哪个作家或批评家谈论此事。我看,这事恐怕并未引起国内文学界多么高的“关注与热情”,只是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和热情罢了。现在这也成惯例了,年年此时,就要把这件事拿出来翻炒,然后就照例会有人写文章批评作家们的“情结”。
至于莫言,我要能下注,我也押上一注。他当然是我们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放在世界上也是杰出的作家。每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前后,国内的文学界、媒体圈就会掀起一场大讨论,最关心的就是中国作家何时能够摘得诺奖桂冠。可以说,中国文学界有严重的“诺贝尔文学奖情结”。国人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情结呢?“诺奖情结”归根结底是什么样的心理?刚才说了,未必真有那么一个文学界的“诺奖情结”,只不过是年年大家都要消费一下这个话题而已。诺奖不是只有文学奖,比起文学来,我看物理、化学什么的更应该有“诺奖情结”,自然科学的评价标准总是相对客观的。我们的物理学界、化学界有没有“情结”呢?我不知道。估计媒体和公众对这个也没什么兴趣,毕竟物理或化学问题太专业了。我们有那么多指点江山的大经济学家,但好像也没人问他们有没有“诺奖情结”。这是不是反过来说明大家真的认为我们该得这么一个文学奖,不得就人神共愤?就我来说,我也希望我们得医学奖、化学奖、物理学奖或经济学奖,但这个没人关心,年年琢磨文学奖,我还很好奇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心理呢。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电影界做着奥斯卡奖的梦,文坛里做着诺贝尔奖的梦。很多人觉得,一部电影只有得了奥斯卡奖才能奠定国际地位,一部文学作品也只有得了诺贝尔奖才算真正走向了世界。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也没那么奇怪,作家想得诺贝尔奖不是坏事,得了更不是坏事,当然,他不得也还是在世界上,不用“走向”。只不过,这世界上好的作家或者电影导演很少是为了得这个那个奖而工作的,得奖是妙手偶得之,得不到也丝毫不说明工作没意义、没价值。我们大家这么热衷于谈论这件事,让我想起邓拓讲过的一只鸡蛋的故事:一个人得了一个蛋,然后就开始遐想,蛋生鸡,鸡生蛋,鸡鸡蛋蛋无穷尽也,直到变成亿万富翁,结果想高兴了,一不小心鸡蛋掉地上了。得奖是变富翁,但你不能从一个蛋开始就那么规划,那真是鬼迷心窍了。世界上不少作家和学者都指出,诺贝尔文学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在评选标准和趣味上有“欧洲中心”倾向,你认为诺奖的评选公平公正吗?这还用说吗?任何一个奖都是有自己的标准的,不可能宽阔无边。你凭什么要求诺贝尔奖对你公正?毕竟那是诺贝尔拿自己的钱设的,他要是活着,他爱给谁给谁。但是他死了,瑞典文学院只需对他的遗嘱负责。我的意思是,别自作多情,当你指责他“欧洲中心”的时候,你难道还指望它“亚洲中心”吗?那本来就是人家的游戏。如果你进了场,而且还玩得很好,那当然很好;如果人家不带你玩,你也别抱怨不公平。这件事看得平常一点好。在历届获奖的作家中,你最喜欢哪几个作家的哪些作品?同时,在你看来还有哪些遗珠?喜欢的很多,加缪、马尔克斯、福克纳,等等。
最大的遗珠,托尔斯泰。但这肯定不是托尔斯泰的损失,是诺奖的损失。而且我怀疑真要给托尔斯泰他会不会要。回顾诺贝尔文学奖百余年的历史,从来没有中国作家能获此殊荣。你认为这是为什么?有学者指出,中国作家之所以一直与诺奖无缘,是因为他们的作品很少被翻译成外文,或者翻译后的版本失去原有的水准,对此你是否认同?我们不能用一个无法证伪的论断来推导出结论,没人说得清多少是“很多”,而你能不能告诉我什么样的翻译能保持原有的水准?你也不能说,假如很多作品被翻成外文,而且翻得很好,就一定会得诺贝尔奖。当然,作为一个有文化抱负的民族,我们必须致力于推动我们文化的传播,但是这是一个耐心的、水滴石穿的过程。此外,虽然从来没有中国作家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但百年来中国作家与诺贝尔文学奖的“绯闻”却始终不断。鲁迅1927年拒绝诺奖提名,林语堂四次被提名却没有获奖,老舍和沈从文因去世和诺奖擦肩而过,近年来还有巴金、王蒙、北岛、严歌苓、莫言等国内作家被传获得提名。在这些作家当中,你觉得配得上诺奖的有哪些?要我看差不多都行,可惜我看行没用。诺贝尔先生的遗嘱中提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宗旨是授予那些“写出富于理想主义倾向的最杰出作品的人”。你认为,到现在为止,中国出了这样的作家了吗?这个你得问瑞典文学院的老先生们。我看过一本关于诺贝尔奖历史的书,关于什么叫“富于理想主义倾向”,一百多年来,他们之间就在不断打架,最初他们连托尔斯泰都认为不够“理想”,他们的看法也在不断变化。中国文学离诺贝尔文学奖到底有多远?我们应该对诺奖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有从北京到斯德哥尔摩那么远,坐一天飞机就到了。得到了是大好事,得不到也用不着说葡萄酸或者怨自己不争气。你只要想一想我们自己关于我们的某位作家、某部小说好不好都很难达成一致意见,你就明白就文学问题和外国人达成一致意见有多难。中国以及世界各国有许多文学奖项,为什么独独诺贝尔文学奖受到如此多的关注呢?在你看来,这个奖项的魅力何在?诺贝尔文学奖是否代表了世界文学的最高水平?诺贝尔文学奖一百多年,除了因为战争有几年空缺之外,持之以恒,每年在那个日子颁发。我相信,如果我们也在一百年前搞起这么一个奖,然后如此认真地坚持一百年,那么,今天它一定也有很高的声誉,但恐怕我们没有这个耐心和恒心。这不是“魅力”问题,这是价值观问题,文学也好,科学也好,我们看到的只是它所带来的声望和金钱,我们忘了,它更是人类专注寂寞地探索创造的结果。当我们年年在这儿热炒诺贝尔奖的时候,我们可能忽略了它所包含的价值期许:鼓励创造,鼓励耐心、持久、顽强地工作,鼓励那些对人类的心灵和知识怀有不懈的探索热情的人们。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聊天,他认为现在的批评界应该更有力地展开批评,这个我同意,但是我问:你打算怎么干呢?他斩钉截铁地回答:拣大个儿的,狠狠批!当然,那一定有很多人围观。很多时候,我们不关心怎么把我们的创造成就珍惜地肯定下来,而是满怀快感地随时打算把它干掉。
至于诺奖的水平,同样要从这个百年尺度去看,一百多年里,也许三四十年都评得不怎么样,比如近些年据我看就评得不怎么样。当年秦始皇东巡,群众围观,项羽远远地看了发感慨:原来这个皇帝也不过如此,彼可取而代之也!读了这些年有些获奖作家的作品,比如耶利内克,比如赫塔·米勒,我觉得也没什么了不起,真是彼可取而代之也,代之以莫言完全可以,代之以中国其他五六个作家,我看也可以。但你也不能因此就否定这个奖,就算有三四十年评得不靠谱,百分之六七十的命中率也已经很了不起。附录:巨兽或飞鸟——就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答《瑞典日报》
有一点大概可以肯定,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不会是一个中国人。
那么,我最希望看到的获奖者,是另一个亚洲人:村上春树。
和欧茨、巴思、品钦这些作家相比,村上其实是一个“轻”的作家,那三位美国作家,我对他们深怀敬意,他们三人中任何一人都无愧于诺贝尔奖。但我还是希望本年的诺贝尔奖愿意冒着引起争议的风险,给我们一个意外的惊喜,那就是村上春树。
在中国,村上春树有数以百万计的热情的读者。我至今记得,将近二十年前,我读到他的作品时的惊异和感动。他的小说是全球化时代人的生存境遇的感伤寓言,对很多不同国度的读者来说,他差不多就是这个时代的卡夫卡——在海边、公寓、地铁里的卡夫卡,穿白衬衫的卡夫卡,同样阴郁但带着商品的气息。
我确信,他不能与品钦这样的作家相比,《万有引力之虹》我认为是一部纪念碑般的作品。但是,我也希望,在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行列中有这样一位作家,一位轻逸的作家,他不是靠强劲宽阔的叙事,他只是富于想象力地表达人们心中飘浮着的难以言喻的情绪。他的隐喻和修辞,丰富和拓展了无数人的自我意识。
总的来说,诺奖的习惯性错误就是错过轻逸和轻盈的作家,比如博尔赫斯、卡尔维诺,一定程度上还有卡夫卡。现在让我们看看,它是选择巨兽还是选择飞鸟。
2013年10月7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