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邵博在《邵氏闻见后录》中披露了一则惊天秘密,原文如下“《唐史》:中和四年六月,时溥以黄巢首上行在者,伪也。东西二都旧老相传,黄巢实不死,其为尚让所急,陷太山狼虎谷,乃自髡为僧,得脱,往投河南尹张全义,故巢党也。各不敢识,但作南禅寺以舍之。予数至南禅,壁间画僧,巢也。其状不逾中人,唯正蛇眼为异耳。老人言:更有故写真绢本尤奇,巢题诗其上云:‘犹忆当年草上飞,铁衣脱尽挂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凭阑干看落晖。’为李易初取也。”
这段话什么意思?邵博是在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关于唐末黄巢大起义中的男一号冲天大将军黄巢这哥们儿并没有死,《唐史》所记有误,唐中和四年即公元884年,黄巢被叛将尚让所逼迫,走投无路之下来到泰山狼虎谷,急中生智下玩了一招金蝉脱壳,剃发为僧,皈依佛门了。而时任节度使的时溥所献黄巢首级,乃是造伪也。黄巢脱身以后,来到了河南洛阳,投奔河南尹张全义,而张某正是黄巢旧时宿将,因形势所迫早就投降了唐王朝。张全义以南禅寺为黄巢安身处,曾经有人见寺中画僧,状若黄巢,而所题诗句,颇有点像一代枭雄的凌厉文风。
那么正史上对于黄巢之死又是怎样记载的呢?《新唐书》所载黄巢死于自刎,言道黄巢兵败狼虎谷后,四面楚歌、穷途末路之下,对他的外甥也是当时义军的重要将领林言说,你可以以我的头颅去换取荣华富贵,而林言不忍杀害黄巢,于是黄巢自刎而死。然《旧唐书》的记载却截然相反,言道“巢将林言斩巢及二弟邺、揆等七人首,并妻子皆送徐州”,看来,黄巢之死与林言有着非常大的关系,那么林言到底又是何许人也?林言是黄巢外甥,也是他的卫队队长,黄巢曾将500余名骁勇善战的死士组织成控鹤军,而林言正是这支队伍的带头大哥。可惜林言在持黄巢首级投奔时溥的途中,却遇到了凶残成性的沙陀人,沙陀人落井下石杀害了林言和他的部下,并将其与黄巢首级一同进献给了驻守武宁的唐朝方面军司令时溥。林言既死,关于黄巢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也就成为了千古之迷。
就在正史和野史纠缠不清,历史学家挠头不止时,时间到了1900年的近代,在敦煌莫高窟,一个叫做王道士的人在一堆散发着腐烂霉变的残卷经书中,发现了一个石破天惊的秘密,在一份叫做《肃州报告黄巢战败等情况残卷中》,明白无误的记载着黄巢兵败的死因,上面写道:“其草贼黄巢被尚让杀却,于西川进头。”历史学家据此推测,黄巢其实是被手下降将尚让在乱军中将其杀死。
这个结论是否可靠?尚让何许人也?若论义军中的资历,尚让尚且在黄巢之上,因为起义军最早的发起人即为王仙芝和尚让以及其兄长尚君长,在王仙芝死后,黄巢继任义军首领,而尚让俨然是黄巢手下最重要的将领,也是黄巢军中的第二号人物,非但如此,尚让对于黄巢的影响力也是非常之大的,既是黄巢的左膀右臂,也是黄巢实质上的军师,还是其政治纲领的代言人。在黄巢打下长安后,曾分封四位宰相,尚让为首席宰相,为黄政府之CEO。在钱易的《南部新书》中就有相关记载,“黄巢入青门,坊市聚观。尚让慰晓市人曰:‘黄王为生灵,不似李家。’其悖也如此。”据此看来,尚让是很有政治头脑的,他明确指出了义军是为了天下生灵,而不似李唐王朝的横征暴敛和腐败无能,以开动舆论宣传机器而不遗余力鼓吹黄巢义军的“义”以笼络民心。
尚让看似一个智勇双全的人,但是却屡遭败绩,军事指挥才能稀松平常,其先后在中和元年,即公元881年,率五万义军大败于风翔,损兵折将两万人,又在中和三年公元883年,以十五万之众与沙陀人李克用战于梁田陂(今陕西渭南东),遭遇败绩,损失数万人,黄巢末年军事上的被动,与尚让的屡战屡败至关重要。公元884年5月,黄巢在今河南中牟西,遭沙陀骑兵突袭,又损失了万余人。在此危急关头,尚让却让沙陀人吓破了胆子,率手下万人投降了唐王朝武宁节度使时溥。历史早就证明,一旦亲如手足的兄弟反目成仇,那是会用更加歹毒而残忍的有效手段,调转枪口疯狂的屠杀自己的同胞兄弟的,尚让也不例外,他随唐将李师悦步步为营,充满杀机的追击黄巢至狼虎谷。接下来的一切,似乎印证了历史学家的推测,就是这个叫做尚让的杀害了黄巢。
然历史总是充满波谲云诡,唐代学者,新罗人崔致远所著的《桂苑笔耕录》中记载的信息说明,唐将时溥是引诱黄巢起义军当中投降的将领把黄巢杀死的,这与尚让杀死黄巢的结论产生了明显歧义。因为从时间上推算当时尚让早就已经投降唐廷,而时溥不可能再用引诱的手段腐蚀拉拢尚让,而黄巢也不会傻到对早就背叛自己的尚让毫不设防,任其宰割。崔致远的文字记载应该是可信的,因为他与黄巢同处于一个时代,且为韩国历史上倍受推崇的一代儒宗,可信度和史料价值极高。那么从这条信息中可以证实,黄巢确实死于降将之手,最有可能杀死并得到他首级的是他最信任的侍卫队队长,也就是他的外甥林言。
关于黄巢之死,敦煌残卷所言不足为信,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黄巢死于山东泰山附近的狼虎谷,这点多种史料记载趋于一致,相信不会有错,那么泰山距肃州,也就是今甘肃酒泉相差很远,肃州地方官员何以得知黄巢为尚让所杀?难道是此前河南中牟一战后尚让在联军的追击中就已经趁乱杀了黄巢?这种可能性不大,若黄巢已经伏首,唐王朝也就没有必要继续东进赶尽杀绝了,还有黄巢若在中牟之战或者其后的大小战役中已被杀死,那么杀死他的尚让早就威名震天下了,何以没有任何官方资料记载和地方志披露?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唐王朝的雇佣军传言而以讹传讹,而与沙陀首领李克用合兵进击黄巢的是另一支雇佣军,即长年驻扎在甘肃的党项人,他们的军队最高指挥官是拓跋思恭,这样就很好解释了,党项人和沙陀人以为与叛军尚让一起击败了流窜在河南的黄巢军,并且认为黄巢已经伏首,肃州地方官员不辩真假,飞马上报朝廷,这种失败推诿而取胜则纷纷争功的情形历史中多次出现,结果则是黄巢率溃军边打边撤而后东进以退守山东。
在宋人钱易的《南部新书》中,有寥寥数语引起了笔者的注意,文载“中和初,黄巢将败。有谣云:‘黄巢须走秦山东,死在翁家中。’巢死之处,民家果姓翁。”相对于传统史家所言,我更相信民谣,历史的真实很有可能隐藏在这些让人匪夷所思的民间谶言之中,一如《推背图》和《烧饼歌》,这是一种依靠正常思维定势难以解释的历史现象。那么,黄巢最后的结局很有可能是这样子的:黄巢率领已经败退的溃兵在泰山东狼虎谷再次被唐军合围后,眼见突围无望,于是带领林言等心腹卫士来到了一户姓翁的山民中,黄巢前思后想万念俱灰,依其执拗性格,黄巢是至死也绝不会投降唐军的,那么接下来就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他在翁姓山民中自刎身亡,一种就是他被手下叛将所杀,而杀死他的很有可能就是他依为心腹的外甥林言,而割下他的首级就是为了邀功请赏获得生路,可惜此后林言又被沙陀人所杀,黄巢之死的线索也就嘎然而止。
那么,又为何有那么多的宋人,如邵博、张端义和刘是之等会在他们的笔记中言之凿凿的相信黄巢并没有死,而是削发为僧,隐姓埋名过起了隐居生活了呢?试想,像黄巢这样自负满满,翻手云覆手雨,叱咤风云了数十年的英雄豪杰,在经历了他一生中最为波澜壮阔而惊心动魄的战争生涯后,他还有什么是拿不起放不下的呢?他又怎么会隐姓埋名,过着一种和风细雨似宠辱不惊的生活,这也太不符合乱世枭雄的性格了,黄巢绝不是一个怕死的人,也不是一个能够醍醐灌顶终于大彻大悟的人,相反他是一个非常狂傲的人,也是一个非常偏执的人,让他像个耗子一样的活着,比死还难受。联想到明末农民起义中的李自成,也被后人说是并没有遇害于湖北九宫山,而是出家当了和尚,这里面其实寄托着民间对于起于青萍之末的枭雄一种委婉的寄托和哀思吧。可怜宋朝的这些酸儒们竟然会奉民间传说为圭臬,不惜浓墨重彩以讹传讹,而给真实的历史蒙上了一层人为的神秘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