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31900000122

第122章 脏腑类(47)

热毒冲心,头疼心烦,呕而不食,手足温暖者,甘草泻心汤去大枣易生姜。此证胃口有热。不可用温药。若阳气不足,宿食未消,噫而不食,枳实理中加砂仁、陈皮、木香、豆蔻或山楂、曲、柏之类。(《医通》)(按:此说本于《必读》,彼更曰:有积秽在下,恶气熏蒸者,承气汤。)不饥而不能食者是脾病,宜香砂六君子汤及理中汤。饥而不能食者是肝病,宜乌梅丸。至于绝食频呕,即是噤口痢。若食入即吐不利于香、砂、橘、半者,宜用干姜黄连黄芩汤,苦辛以开拒格。若胸满而吐及干呕吐涎沫者,宜吴茱萸汤,温镇以和土木,其效如神。凡心下痞满,从仲景三泻心汤及浓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等择用如神。(《时方妙用》)疟痢兼作、痢后似疟(互见疟门。)疟痢兼作者,何重轻,分利阴阳,主以柴苓。(《医读》)有痢后似疟非疟,乃阴阳两虚。阳虚则恶寒,阴虚则发热,故寒热交战似疟也。(《医通》)瘀血似痢 东阳胡兄年四十岁,患痢百余日,百法治不效。时正九月初旬,予诊其六脉促急沉弦细弱芤,左手为甚,昼夜十行,视之秽物甚少,虽下清涕,中有紫黑血丝,食全不进。予曰:此非痢也,当作瘀血治之。其兄问瘀血何事而致。予曰:饱食急走,极力叫骂,欧打 扑,多受疼痛,盛怒不泄,补塞太过,大酒大肉,皆能致之。彼云:去岁枉受责杖,经涉两年,恐非此等瘀血。予曰:服吾药,得瘀血下则生矣。以桃仁、乳香。没药、滑石,佐以槟榔、木香,用神曲糊为丸,以米饮下五十粒。至夜半又不动,又根据前法下二百粒,至天明下秽如烂鱼肠者二升半,困顿终日。

渐与粥食而安。(《医纲》引《丹溪》)生死诀 病肠 者,下脓血,病患脉急皮热,食不入,腹胀目瞪者死;或一身厥冷,脉沉细而不生者亦死;食如故,脉沉浮有力而不绝者生。(《中藏》)世人初患痢时,先发寒热,投药治之,其热不退,发热太甚,食则呕逆,下痢不止,心热如火,只要入凉处,只思吃冷水,忽思狂走,浑身肌肉疼痛,着手不得,此候十难治其三四也。(《奇效》引《万全护命方》)不治证:脉大、身热、鸭屎、发渴、咳逆、五色、噤口、红水,唇红、手足冷、噤口气喘。痢后烦引饮,为心绝,小便绝不通,为肾绝。(《永类》)下利不治之证:下利如鱼脑者半死半生,下如尘腐色者死,下纯血者死,下如屋漏水者死。(《丹溪》)大孔开如竹筒者,唇如朱红者,俱死。(《正传》)口疮绽裂、脉洪急搏手者,身大热久不退者,喘而不休,大汗不止者,皆不救也。(《司命》)湿痢腹胀身重,下如豆汁,或赤黑混浊,危症也。(《入门》)粪以取起如系不断者生,断续不接如水泡者死。(《会解》)凡痢身不热者轻,身热者重,能食者轻,不能食者重,绝不食者死,发呕者死,直肠自下者死,久痢忽大下绝粪者死。小儿出痘后即发痢者死,妇人新产即发痢者死。(《订补明医指掌》)久痢发热,不能食,肌肉减者,不治。(《己任编》)下痢日百度,精神萎顿,反不痛者,此邪气胜,正气微,不能鼓激也,难治。(《医通》)下利不止,水浆不入,气小脉细,皮肤寒,死于阳绝也;下利纯血噤口,呕逆藏气,身热脉大,死于阴绝也。(《金鉴》)治有三等 始痢宜下,夫人之所共知也,久痢宜补,亦夫人之所共知也;至如二阳合病皆下痢、太阳阳明合病自下痢者,宜发汗,太阳少阳合病自下痢者,宜和解,阳明少阳合病自下痢者,此宜攻里,非得伤寒之玄关者,不足以语此也。(《医方考》)治当责积滞 至若肠胃自感而病,亦当以邪正分。或正气先虚而受邪,或因邪而致虚,则以先者为本,后者为标,与夫积之新旧亦如之。旧积者,停食结痰所化之积也(《医通》作气血食痰所化也)。新积者,旧积去后而气血复郁所生者也。旧积当先下之,新积则不宜下,其故何哉?盖肠胃之腐熟水谷、转输糟粕者,皆荣卫洒陈六腑之功。今肠胃有邪,则荣卫营运至此,其机为之阻,不能施化,故卫气郁而不舒,荣血泣而不行,于是饮食结痰停于胃,糟粕留于肠,与所郁气泣血之积,相挟成滞下病矣。如是者必当下之,以通壅塞,利荣卫之行。至于升降仍不行,卫气复郁,荣血复泣,又成新积,故病如故,若是者不必求邪以治,但理卫气以开通腠理,和荣血以调顺阴阳。阴阳调,腠理开,则升降之道行,其积不治而自消矣。然而旧积亦有不可下者,先因荣卫之虚,不能转输其食积,必当先补荣卫,资肠胃之真气充溢,然后下之,庶无失矣(《医通》作必当调补脾胃,兼行气之药,虚回而利自止)。予数见俗方,惟守十数方治痢,不过攻之涩之而已。安知攻病之药,皆是耗气损血之剂,用之不已,甚至于气散血亡,五脏空虚,精惫神去而死。其固涩之,又皆足以增其气郁血泣之病,转生腹胀,下为足肿,上为喘呼,诸疾作焉。世人之法,何足守乎。(《准绳》)泻痢不可混治(忌利小便)痢与泄泻,其病不同,其治亦异。泄泻多起寒湿,寒则宜温,湿则宜燥也。

痢病多成湿热,热则宜清,湿则宜利也。虽泄泻亦有热症,然毕竟寒多于热;痢病亦多寒症,然毕竟热多于寒。

是以泄泻经久,必伤胃阳,而肿胀喘满之变生;痢病经久,必损其阴,而虚烦痿废之疾起。痢病兜涩太早,湿热流注,多成痛痹。泄泻疏利或过,中虚不复,多作脾劳。此予所亲历,非臆说也。或曰:热则清而寒则温,是已,均是湿也,或从利或从燥何欤?曰:寒湿者寒从湿生,故宜苦温燥其中,湿热者湿从热化,故宜甘淡利其下。且燥性多热,利药多寒;便利则热亦自去,中温则寒与俱消。寒湿必本中虚,不可更行渗利;湿热郁多成毒,不宜益以温燥也。(《读书记》)泻痢不分,两证混言,湿热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夫泄者水谷湿之象,滞下者垢瘀之物,同于湿热而成,治分两歧而药亦异。若淡渗之剂,功能散利水道,浊流得快,使泄自止,此有无之形,岂可与滞下混同论治,而用导滞行积可乎。其下利出于大肠传送之道,了不干于胃气,所下有形之物,或如鱼脑,或如豆汁,或便白脓,或下纯血,或赤或白,或赤白相杂,若此者岂可与泻混同论治,而用淡渗利之可乎。(薛氏《平治会萃·附论》)利小便者,治水泄之良法也,以之治痢则乖。痢因邪热胶滞、津液枯涩而成,若用五苓等剂分利其水,则津液愈枯,滞涩愈甚,遂至缠绵不愈,则分利之为害也。若清热导滞,则痢自愈而小便自利,安用分利为哉。

(《活幼心法》)治忌燥毒 观仲景可下者十法,可温者五法。谓之下者,率用承气加减,何尝以砒、丹、巴、 决烈燥热重毒之剂;谓之温者,率用姜、附为主,何尝用钟乳、龙骨、石脂、粟壳紧涩燥毒之剂。(《局方发挥》)治忌固涩温补 大要以散风邪、行滞气、开胃脘为先,不可遽用肉豆蔻、诃子、白术辈以补住寒邪,不可遽投罂粟壳、龙骨、牡蛎辈以闭住肠胃。邪气得补而愈盛,补之愈盛而愈作,不为缠扰撮痛,则为里急后重,所以日夕淹延而未已也。(《直指》)(按:《续医说》其意相近,且曰:世俗但知涩剂之能塞,不知通剂之能塞也。后之学人,贵在变通,不可执一而治。此言本于张子和。)大凡治痢疾,未可便投罂粟壳、地榆、石榴皮紧涩之药。夫罂粟壳其性紧涩,能损脾胃,留滞毒瓦斯而反增其疾。正如沟渠停积不洁秽污之物,若不先荡涤,却窒塞其路,使秽污无路而出可乎。是以多因服此,不进食饮,日渐羸困,强名曰噤口者多矣。如古和剂方中,未曾见用罂粟壳,多用黄连之药。然罂粟壳非无功也,而施之久痢则可,更宜去尽筋膜穣蒂锉碎,以白蜜和水淹一宿,次日慢火炒令焦黄色,庶得稳当。若投之太早,令人毒气闭塞心络,噤口不食,无法可施,悔将噬脐。(《管见良方》)痢之为病,由湿热蕴积胶滞于肠胃之中。清邪热,导滞气,行滞血,则其病速除。若用参、术等温补,则热愈盛,气愈滞,久之正气虚,邪气炽,至于不可救疗者,初投温补之祸也。(《活幼心法》)(按:《玉案》曰:下痢若服黄 ,即发膨胀,多服升麻,则小便与积皆升至上焦,此速死之道也。今验升麻不必为害。)产前后痢治例 三宝廉使仲子之妻,泰不花尚书妹也,病滞下,昼夜五七十起,后重下迫,且娠九月。

众医率为清暑散滞,痛苦尤甚。寿至诊视曰:须下去滞。众以娠不肯。寿曰:《素问》有云: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动即正产。乃以消滞导气丸药进之,得顺利,再进滞去,继以清暑利溲苦坚之剂,病愈而孕果不动,足月乃产。(朱右撰《撄宁生传》)至于妇人临产下痢,最为危殆,郑氏有胎前下痢、产后不止、七日必死之例。予尝用甘草干姜汤加浓朴、茯苓、木香,治妊娠白痢;《千金》三物胶艾汤,治妊娠血痢;连理汤加胶、艾,治赤白相间之痢。驻车丸、千金黄连汤、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胎前产后五色诸痢皆可选用。若胎前下痢,产后不止,势莫挽回者,用伏龙肝汤丸随证加减,未尝不随手获效也。(《医通》)(按:伏龙肝汤丸用炮黑查肉、熬枯黑糖、伏龙肝三味,宜考原书。)士人李潜善医,曰:蓐中下痢与他痢不同,常痢可用苦涩药止之,蓐中痢生于血不足,投涩药则血愈不行,痢当更甚。(《苏沈》)发表方法 初起时若有风寒表证,于治痢药中,当加发散。若不发散,径治其痢,必乱其经脉,逆其气机,病转剧矣。(《医学真传》)败毒散,治风邪寒邪,壮热下利。(《直指》)痢疾表热里虚者,此方主之。昔人立此方非以治痢,而医者善用,则取之左右逢其源矣。仲景以葛根汤治太阳、阳明合病自利,亦是妙处。举此一例,余可类推。(《医方考》)治疫痢发热,合境皆然者,神效,加白芍、黄连尤妙。(《寿世》)(按:《选奇方后集》加陈米,名仓廪汤,治噤口痢。《管见良方》、《岭南卫生方》并论此方治痢之妙。)升麻汤(即升麻葛根汤)上粗末,每三钱,姜三片同煎,吞感应丸,治伤暑下痢缠痛。(《直指》)(按:汗下同用,非可遵仿。)《治要》除湿汤(即七味除湿汤,方见中湿),加官桂、木香,治风寒冷证下痢;加干姜、茯苓,治伤湿下痢。(《直指》)有受风湿,痢下如豆汁,例局有胃风汤。若借治脾受湿气,泄利不止,戊己丸为用亦可。秘方胃风汤用防风半两,芍药二两,茯苓二两,官桂、羌活各半两,甘草炙一分,每服三钱,入荆芥五小穗,水一盏,煎七分,稍热服。观其药性,合其药名,参其病因,有治风品,用果多效。(《续易简后集》)如大便闭塞,或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或少有白脓,或少有血,慎勿利之,利之则必致病重,反郁结而不通也。以升阳除湿防风汤举其阳,则阴气自降矣。升阳除湿防风汤。

同类推荐
  • 文王世子

    文王世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宁澹居文集

    宁澹居文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晋中兴书

    晋中兴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山水情尼部

    山水情尼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黄庭内外景玉经解

    黄庭内外景玉经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草芥山

    草芥山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人外有人,所以还是低调的好。
  • 你宠我逃

    你宠我逃

    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啊!”“汝所欲,吾便倾其所有相送。”“我要的是,你永远的不到的,天下。”淡漠如她。好。消失在风里,承诺,永不变。那是结束,两人依旧伫立于风中。“离歌,你还要什么,我??????”她将他的话打断。“你追了我一世,下辈子,换我来爱你。”
  • 寻唐群侠传

    寻唐群侠传

    此子并非凡间物,拨云见日即化龙。升龙得道腾云雾,羽化天际见长虹!在唐朝,有个闻名的袁天罡,占卜无一不准。而在他去世前,天狗食月的景象,让他推算出大唐将有魔星转世!13年后,公元681年,长安城内,四品官员府上,夜诞一婴,方满月即可言语,令宾客乍舌!莫非,他就是转世神魔?
  • 等云等风等你来

    等云等风等你来

    初秋,一如既往地凉爽,T市的街上还依稀存留着十年前的记忆,清晨,虾红色的阳光努力挥洒光芒,在街边打上一片阴影。秦雨露觉得这个世上最美好的事情便是相遇,最遗憾的事情也莫过于相遇了。
  • 小王子的奇幻森林:雪峰大论剑

    小王子的奇幻森林:雪峰大论剑

    在浩瀚宇宙中,有一颗小小星球。小小星球上,有一个小王子。他太孤独了。为了摆脱孤单,他来到了地球上,遇见了害怕写作文而离家出走的大龙和小薇。在生命泉边,他们遇见了作文森林的大胡子酋长。大胡子酋长邀请小王子、大龙和小薇加入作文森林的作文训练营。在这个训练营中,只要一写作文,作文树就会生长,作文树会随着作文水平的提高而越来越粗壮。就这样,小王子和其他小伙伴们在这奇幻的森林里克服了大对手独孤求乱设置的一个一个障碍,挑战各种冒险难关,最终战胜自我,成长成为了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人,当然,他们再也不害怕写作文了。在本集中,小王子和小伙伴们又陆陆续续学到了很多新技能:在沙丘中体验迷宫,在丛林里给月亮写信,在山水间探秘月牙泉……在最后的雪峰大论剑中,大胡子酋长的死对头独孤求乱竟对小王子甘拜下风,并成了他的好朋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 致命绝宠:早安夫人

    致命绝宠:早安夫人

    “女人!你欠我的,无论是生是死你必须得还!”随着他冷酷而霸道的声音,一份‘卖身契’就这么无情的扔在桌上!多年后,历史重演,只是她却成了主宰。某女华丽来袭,如当年的他一样,将一分文件扔在桌子上,冷酷的看着他:“签吧!999条!”看完合约,男人欲哭无泪,哭笑不得的看着她:“老婆,为什么不是1000条?”“今非昔比!一句话!你签还是不签!若是不签……”女人邪魅的拉长了声线,带着玩味看着他,浅扬声线决绝的道:“宝贝儿子们,我们走!”……
  • 回到明朝做昏君

    回到明朝做昏君

    穿越大明朝,成为了木匠皇帝朱由校,那个,我躲在后面,背黑锅我来,送死你们去。书友群:645915254vip群:641093105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自传:羽

    自传:羽

    一部让人纠结的自传,一个废物的血泪史,这个废物走向了历史巅峰,却失去了曾经他所重视的一切。
  • 吾有青灯半盏

    吾有青灯半盏

    一场阴谋,一生暗算,算尽了一切世事难辨,也算尽了自己。是她手执明灯,问客从何来;是她生性顽劣,竟将花灯挂于桃枝之间,“公子,帮我取下花灯可好?”“姑娘乃卖灯之人,手中却只提一盏,倒是有趣的很。”马车上那人伏下身段。月色倾泻,华灯初上,天地间便没了声音。她笑道,“此灯只随有缘人,执一盏,足已。”“阿九,还记得花灯上我亲自提的诗是什么吗?”“落尽繁花知故里,唯愿君心归。”眼前的少年浅笑,细碎的阳光如雨瓢泼。透过眼底,是塞北孤傲的寒风,遇上江南的温润剔透。我惊起眸中一方深潭,波光淋漓,鲦鱼从容。恰似那年的桃花,开得正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