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316300000005

第5章 顺治三年丙戌科

本科录取:一甲三名,二甲七十七名,三甲二百九十三名。其中山东九十三名。

【傅以渐】(1609—1665)字于磐,号星岩。聊城县(今聊城市)人。《清史稿》有传。幼时家贫,天资颖敏,手不释卷,经史过目不忘。顺治二年(1645)举人,翌年联捷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授修撰。充会试同考官。顺治八年(1651),迁国史院侍讲。次年,迁詹事府左庶子。顺治十年(1653),历秘书院侍讲学士、詹事府少詹事、国史院学士。次年,授秘书院大学士,充文武殿试读卷官。顺治十二年(1655),诏陈时务,条上安民三事。被加太子太保,改国史院大学士。先后充《明史》、《太宗实录》纂修,《太祖圣训》、《太宗圣训》、《通鉴全书》总裁。又命作《资政要览》后序,撰《内则衍义》,复核《赋役全书》。顺治十四年(1657),命以渐及左庶子曹本荣合修《易经通注》。次年,充会试正总裁,加少保,授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顺治十八年(1661)七月,累疏乞休。康熙四年(1665),病卒。居官以清勤著称,学识渊博,善诗有文名。工书法,笔力遒劲。曾主持纂修《聊城县志》,还著有《易经狐白解》、《太史名编》、《中规篇》、《贞固斋诗集》等传世。

【王炳昆】字文虎,号立芝。掖县(今莱州市)人。明崇祯十二年(1639)举人,二甲第四名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由翰林院侍读,仕至江西粮储道,以清廉称。曾充会试同考官。以亲老归养,居住旧庐,耕薄田百亩,人不知曾为贵宦。多有著述。

【李世镐】字西京。胶州(今改市)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二甲第七名进士。授工部主事。乞假省亲,卒于途中,仅二十八岁。其才思逸群,工诗,人称“仙才”。著有《懒吟园古诗集》(散佚)、《瑞杏园诗集》、《滇中吟》。曾祖父太和,明正德举人,著有《致菴文集》四卷。堂弟:世锡,顺治进士,知县;世钿,顺治举人,工书法,著有《碧莲堂诗存》。

【法若真】(1613—1696)字汉儒,号黄石,一号黄山。胶州(今改市)人。性警敏,四岁,闻诸生讲《大学》,即能相问辩。明崇祯十五年(1642),为避乱带全家到铁橛山隐居三年,仍攻读不辍。顺治二年(1645)举人,翌年联捷二甲第十一名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顺治五年(1648),充福建乡试主考官。擢秘书院侍读,掌管六部章奏诰敕撰文。受命参与编纂《太宗实录》。事毕,出为浙江粮储道。丁父忧,服除,补授福建布政司参政,分守福宁道。时清军征讨郑成功,若真率众抵御郑成功军队,守卫兴化城有功。顺治十八年(1661),升浙江按察使,秉公执法,明辨曲直,审结衢州府十年积案。应浙江巡抚咨询,提出治理浙江七策,均被采纳实施。康熙二年(1663),迁湖广右布政使。又迁江苏左布政使。为改变旧有催征田赋方式,创立用“风、火、雷”三种公文催征办法,受到州、县拥护,并为各省仿效。有五县遇灾歉收,民不聊生,巡抚向总督申请免征五县租税银数万两。总督不敢立即允准,便让若真复勘,若真核查后,总督同意免征五县租税。但是,免征一事遭户部阻挠,若真倾自家财产代交租税,此事才得以平息。康熙九年(1670),以未揭粮道亏币事,为漕臣所劾,被罢职。旋以丁母忧归。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大学士冯溥、李霨、杜立德合疏举荐若真,其时已六十七岁,至京以疾未就试。若真善诗文,书法魏晋,擅画山水,有名于时。八十四岁卒于家。其著述较多,有《黄山诗留》二十卷、《黄山文留》四卷、《病足文》一卷。父法寰,明末举人,府同知,明亡弃官,著有《毛诗义》、《春秋繁露解》。子:法樟,廪荫生,工诗,著有《又敬堂诗草》;法枟,康熙进士,大理寺评事。孙光祖,监生,善画,著有《介庐诗草》;八世孙伟堂,光绪进士,以博学能文名。

【万惟枢】(1599—1648)字区木,号瞻华。曹县人。少随边隅为官的父亲,故多识古人、山川和风烈。性聪颖,勤苦向学,追求精深。明崇祯十二年(1639)举人,二甲第十二名进士。授刑部陕西司主事,兼管江南司印务。其练达老成,有“理繁治剧”之才。因身体素弱,积劳成疾,居官年余,数告病乞休。上官重其才,挽留再三,其病愈加剧,才准许回籍调理,告之病痊赴部听用。即束装出都,途中而卒,年五十。著有《静园随笔》、《水心亭次韵》。父爱民,明万历乡试亚元,以知府衔官知州。

【翟文贲】字义图,号于园。益都县(今属淄博市博山区)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二甲第十五名进士。授刑部主事,升至郎中。出为陕西布政司参议,兼按察司佥事。由浙江学政,转按察司副使。子豫年,举人,内阁中书;孙葆中,刑部郎中。

【匡兰兆】(?—1653)字楚畹。胶州(今改市)人。顺治二年(1645)举人,翌年联捷二甲第二十名进士。授贵州道监察御史,伉直有声。奉旨巡按浙江,治绩称佳。顺治十年(1653)秋,回京复命时,便道归里省亲,值海时行之变,父如槚被胁持,兰兆赶去相救,与父一起不屈遭杀害。雍正间,入祀昭忠祠。嘉庆六年(1801),追恤世袭恩骑尉。弟兰瑞,副贡,知县;子瑾,恩贡,知县;侄瑮,康熙进士,府教授。

【梁知先】(1612—1666)字朗公。邹平县人。明崇祯十三年(1640)举人,二甲第二十三名进士。授工部主事。顺治四年(1647),奉命至山东张秋镇督理河工。此间,知先与兖州知府等官员一起,一举设计粉碎叛清将领丁维岳挟持寿张道员欲里内外合夺取张秋镇城的图谋,城得保全。督河三年,清风两袖,赞颂者有“囊少余钱是水心”之句。入京升本部员外郎、郎中。顺治八年(1651),充陕西乡试副主考官。又授湖北武昌府知府,大兵南讨,往来络绎,供应繁剧,处之裕如。在任八年多,早起晚眠,听政狱,缮城郭,修堤梁,旌节义,禁残暴,治绩卓著。顺治十七年(1660),升两淮盐运使,因“商灶交困,军需繁兴”,以征收赋税不足,被贬官闲住三年。康熙二年(1663),拖欠赋税全部完成,被再补两浙盐运使。两年间,完成赋税逾百万,远远超过岁额四十万的催科数量。历拨军饷,虽紧急限期完成,但都没有耽误。闲暇,则与宾僚及贤士大夫寻访故迹,抒发情怀。性俭朴,与人虚怀退让,遇之者如坐春风。康熙五年(1666)卒,年五十四。

【高鹏南】(?—1667)字溟池,号养六。曹县人。性谦和,与人相处蔼然如坐春风中。双亲丧,三年不饮酒,不茹荤。早有文名。明崇祯十二年(1639)乡试第三名举人,二甲第二十九名进士。授工部主事,分司夏镇督修运河,功成而民不劳。是时曹县遇义军攻打,门生故知接踵而至。鹏南对来者“解衣衣之,推食食之”,皆满其愿而归。丁某之妻被掠,捐俸代赎,使之完聚。差满入京,以福建布政司参议,分守福宁道。康熙六年(1667)以病卒。

【刘芳声】(1620—1664)字茂远,号起馨。鱼台县人。顺治二年(1645)举人,翌年联捷二甲第四十二名进士。授户部主事,升至掌印郎中。以“三监榷税”、“两谳冤狱”之绩,荐升甘肃巩昌府知府。顺治帝下旨要求直言上疏,芳声连上“革花红”、“禁私借”、“恤驿递”、“复孤贫”四疏,皆被采纳。在巩昌府,招流亡,劝垦荒,缮城郭,赈饥民,政绩卓著。迁广西按察司副使,分巡桂林道,以丁父忧未赴。服除,补贵州毕节道,参与镇压苗民起事。擢福建布政司参政,分守建南道。又署学政,并参与督理军务,被称有“经世大略”。值裁缺,力争告归。居家三十余年,设立义学,发放药饵,乡族多得其惠。八十四岁卒,祀乡贤。子澄,恩贡,府同知。

【官靖共】字衷寅,号方山,别号藏真居士。平度州(今改市)人。赋性耿直,砥砺廉隅。顺治二年(1645)举人,翌年联捷二甲第四十六名进士。授刑部主事,升至郎中,矢志平反冤案。出为浙江杭嘉湖道,除盗安民,百废皆举。迁浙江布政司右参议,先后两署按察使。正值海盗猖獗,谋划庶务,咸中机宜,浙赖以安。以致焦劳成疾,呕血不止。以忤上官解组归里,筑别墅读书其中,衣栉萧然,不谈仕进。工诗文。六十二岁卒。

【宁之凤】(1603—1681)字德九。宁阳县人。自幼天资颖悟,父授以经,辄通大义。为文出语惊塾师。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二甲第四十八名进士。授工部主事,升员外郎。之凤“资性刚介,伟貌修髯,具文武才,长官深倚重之”。顺治五年(1648),奉命治理黄河吕梁段决口,疏壅防溃,不满一年竣工。并用所节省二十万两白银赈农植树,筑堰固土。以治水之功,升本部郎中。顺治九年(1652),又奉命监督慈宁宫殿修造,竣工后,节省七万两白银,交予国库。顺治帝除奖赏外,还将其名记于殿柱,以示赞扬。顺治十五年(1658),出为河南知府。又历陕西按察司副使、浙江布政司参政和陕西按察使、右布政使,分巡或分守关内道、金衢道等。所到之处,整顿吏治,镇压白莲教,剿捕盗匪,澄清疑案,尊师重教,亲民利民,治绩卓异。以有疾辞归,卒祀乡贤。

【王一骥】字念石,号千里。蓬莱县(今改市)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举人,二甲第五十四名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升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顺治八年(1651),充福建乡试主考官。仕至江南按察司副使,分巡凤宿道。

【王荃可】字遇符。益都县(今青州市)人。美风仪,十岁能文。顺治二年(1645)举人,翌年联捷二甲第五十六名进士。授行人司行人,累使楚浙,所至简静不扰。授湖广道监察御史,巡按广西,时广西初定,百度草创,人情摇惑,官吏鲜知奉法,荃可至贪吏皆望风解绶而去。时遇滇寇至围桂林,荃可日夜拒守,力尽城陷,被执不屈而死。赠太仆寺少卿。祖父基,明嘉靖进士,户、兵、工部尚书。

【窦蔚】章丘县(今改市)人。顺治二年(1645)举人,翌年联捷二甲第五十七名进士。授广东道监察御史,巡按顺天。仕至山西布政司右参政。

【孙珀龄】章丘县(今改市)人。为人坦直慷慨,不立城府,不悕施予。二甲第六十名进士。授监察御史。历工、刑、礼科给事中。充会试同考官。上奏三十余疏,多见施行。又历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左通政使。因北闱科场案被流徙开原尚阳堡。曾祖父光辉,明嘉靖进士,翰林,部郎中;父之獬,明天启进士,翰林,入清为兵部尚书;弟琰龄,拔贡,授州同不赴,有著述。

【法若贞】字玉符。胶州(今改市)人。顺治二年(1645)举人,翌年联捷二甲第六十四名进士。授礼科给事中。曾上疏请定官员服色与收恤流民,皆蒙允行。丁忧,服除,先后转兵、吏两科给事中。外补井陉道,迁汉羌兵备道,所至有惠政,百姓立石称颂。著有《谏垣疏稿》、《廷评志略》。曾孙重辉,举人,知县,有诗文著述。

【王桢】(1609—1688)字大木,号雨岚。长山县(今邹平县)人。博学能文,器量凝重,好奖人善。顺治二年(1645)举人,翌年联捷二甲第六十七名进士。授内阁中书,改兵科给事中,转吏科右左给事中,进户科都给事中。四历谏垣,疏数十上,皆关国计民生之大者。升太常寺少卿。以太常寺卿致仕。曾充顺天乡试、会试同考官。居林下三十年,八十岁卒。著有《邑乘续略抄本》。

【赵维旗】字介眉。榜载籍莱阳县(今属海阳市)人。顺治二年(1645)举人,翌年联捷二甲第七十名进士。授行人司行人,改浙江道监察御史。在朝中敢于直言,不肯阿附权贵。巡视两浙盐政,议事高远,处事果断,革除积弊,便利商民,当地为其建生祠。孙世奕,武进士,卫守备。

【王天眷】字龙锡,号鲁源。济宁州(今济宁市)人。明崇祯十二年(1639)举人,二甲第七十二名进士。授行人司行人,擢山西道监察御史。两次遣封安南,一无所受。历江西饶九兵备道和山西雁平、河东二道,皆有政声。返京先后任右左通政和宗人府丞。康熙十一年(1672),迁工部左侍郎。次年,降调。性孝友,抚育兄子如己子。遇大灾年,散财施粥,救人甚多。晚年,自号信天翁,著有《梦吟集》二卷。七十六岁卒,祀乡贤。

【王舜年】字永祺,号孝源。掖县(今莱州市)人。少孤,事母以孝。顺治二年(1645)举人,翌年联捷二甲第七十三名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充会试同考官。历詹事府中允、山西布政司参政(分守冀宁道)、江西按察使、山西右布政使。在江西平反数起大案,被昭雪免死者较多。以家乡旧案,被罢归。三藩叛乱起,舜年又被起用湖广按察司副使,分巡辰沅道,劳绩甚著。旋转布政司参政,充苏松督粮道。后又以过失被革职。生平风节凛然,远近推重之。著有《随录草》。

【单若鲁】字唯一,一字拙庵。高密县(今改市)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三甲第一名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检讨。顺治六年(1649),充会试同考官。累迁国子监祭酒。性谦和,笃友谊,教士先行后文。致仕,开垦小园于城隅,笑曰“秋水居”,召集子侄读书其中,躬自督课。著有《语石斋诗集》二卷。子:务邵,举人,内阁中书;务爽,举人。孙含,知州。曾孙:正谟,举人;言扬,乾隆进士,知州;行举,举人,知县。

【艾元征】(1624—1676)字允沧,号长人。济阳县人。顺治二年(1645)举人,翌年联捷三甲第二名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历詹事府左庶子和秘书院侍读、侍讲学士。顺治十五年(1658),由秘书院、东阁内阁学士,改国史院学士。康熙二年(1663),迁户部右侍郎,改左侍郎。康熙九年(1670),迁吏部右侍郎,改左侍郎。又擢都察院左都御史。康熙十一年(1672),改刑部尚书。遇事不避权贵,侃侃而言,上奏皆关宗社大计。所提筹屯田、核盐法、严左道、惩蠹棍、去浮议、戒出位等建言,皆井井有条,曲折详尽,切中机宜。其还历为会试同考官、武会试主考官和会试、殿试读卷官,教习庶吉士。康熙十五年(1676)卒于官,年五十三,祀忠义祠。著述甚多,有《易经会通》、《书经会通》、《左传详解》、《离骚合参正解》、《唐宋八大家评选》、《十二代诗选》、《待觉斋治安策略》、《备边策要》等,还写有诗赋数百篇。父馥,副贡,亦工诗赋,著有《沇川诗集》、《左氏分国》。

【周历长】字清熙。安丘县(今改市)人。有家学,兄弟九人,文名著乡里。明崇祯六年(1633)举人,三甲第六名进士。授内阁中书,改户部主事,升至郎中。性孤介,无所攀附。督查通蓟粮储,廉平尽职。为终养老父,引疾告归。居家读书自娱,与世无争。子泰生,岁贡,知州。

【李浃】(1618—1697)字孔皆,一字霖瞻,号陶庵。德州(今德州市)人。顺治二年(1645)举人,翌年联捷三甲第十四名进士。授延庆州知州,改茶陵州,以失察降山西芮城县知县。时值姜瓖兵变,城被攻破。其虽与进士、河津县知县李源,历尽艰辛,一起怀印请兵,力图收复,但仍被以过失罢归。晚年,游览山川,诗酒自娱。筑室名为“陶庵”,藏书数千卷,环以竹木,徜徉其中。八十岁卒。著有《陶庵集》、《年谱》。父允桢,举人,兵备道;弟涛,康熙进士,翰林,刑部右侍郎;子元瑨,贡生,知府;曾孙国柱,拔贡,著有《秋厓遗诗》。

【杨宗震】字严四。济宁州(今济宁市)人。顺治二年(1645)乡试经魁,翌年联捷三甲第十九名进士。授陕西兴安州知州,战事未除,其躬树纲纪,招徕安辑,修堞浚隍,守御渐备,民得安居。调乾州知州,惠政尤多。升工部员外郎,监督宝源局。转江南按察司佥事,充驿盐道,时江洋盗匪气焰嚣张,其督造战舰,昼夜不怠,于民不扰,而军需早备。以劳疾卒于官。

【冯永桢】字介石。益都县(今属淄博市博山区)人。顺治二年(1645)举人,翌年联捷三甲第二十名进士。授顺天府昌平州知州,以事降府推官,又改黄岩县知县。

【张四教】(1602—1694)字道一,号芹沚,莱芜县(今改市)人。幼负异禀,胆识过人,文受推重。两执亲丧,哀毁成疾。在四十余岁时,由顺治二年(1645)举人,翌年联捷三甲第二十二名进士。授山西平阳府推官,有“断狱明决,案无冤滞”之赞誉。以上考行取兵部主事,升员外郎。顺治六年(1649),以按察司佥事,提督山西学政。升陕西按察司副使,分巡延榆绥兵备道。在任三年,轻徭役,招流亡,驭军绥民,边境安然。四教虽正直廉洁,严明有加,但终以不能事权贵,而被罢归。在家乡布衣草履,徜徉山水,并设馆授徒,教书度日。晚年建斗室于苍龙峡,自题曰“乐饥斋”,以见其志。著有《大榆山房诗集》、《独宦斋稿》、《榆山讲义》。四教轶闻传说很多,在当地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九十二岁卒,祀乡贤。孙嵩,康熙进士,府同知。

【张逸】字二瞻。海丰县(今无棣县)人。七岁母丧,哀哭如成人。明崇祯六年(1633)举人,三甲第二十四名进士。授广平府推官,“出诬狱,清军地,饬豪贵,宽下属”。充乡试同考官,称得士。以卓异升兵部郎中,磊落正大,不阿媚上官,以伉直失兵部尚书意,被外谪河东盐运副使,又改延平府同知。卒于官。著有《拙讷居草》。

【高玮】(1609—1668)字握之,号绳东。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人。少承家学,天才秀颖。其与弟为明崇祯十四年(1641)乡试同榜举人,位列元魁。三甲第二十六名进士。授直隶河间府推官。曾为乡试同考官。在河间任职未几,遇土寇陷城,被罢归。日以诗酒自娱,其诗直抒胸臆,以寄坎坷牢骚之致。著有《淄风辑略》、《三要图说》、《家塾宝训》、《规训随抄》、《南游诗草》、《留耕堂诗草》、《遗言赘语》。弟:珩,崇祯进士,翰林,刑部侍郎;玶,顺治进士,监察御史;子之騥和孙肇绩、肇翰、肇毅,皆擅诗文,有著述。

【袁浴】字新甫。海丰县(今无棣县)人。顺治二年(1645)举人,翌年联捷三甲第二十七名进士。授浙江杭州府推官,以清操自誓。初至任,有胥吏持四十金以献,询其根由,则知为陋规,即道:“是非杭民脂膏耶?急持去,奸胥将以此尝我三尺法不尔贷矣。”访其夙弊,悉为禁革。在任清刑狱,理冤枉,遇有案件,不管是显要缙绅,还是上官谕托,均秉公审办,时人谓之“袁铁胆”。以卓异改授部主事,未及赴任卒。祀杭州名宦祠。

【蓝润】(?—1665)榜名滋,旨改今名。字海重,号凫渚。即墨县(今改市)人。顺治二年(1645)举人,翌年联捷三甲第二十九名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检讨。曾充会试同考官。顺治十年(1653)六月,由翰林院侍读差江南学政。顺治十七年(1660)四月,由福建布政司右参政,转广东布政司左参政,分守岭南道。迁江南按察使。次年四月,由山西右布政使,迁湖广左布政使。所至皆有治绩。著有《视学录》、《余泽录》、《视闽纪略》、《入粤条议》、《臬政纪略》、《聿修堂集》等。以疾归,卒祀乡贤。父再茂,贡生,知县;兄深,恩贡,知县;子启延,康熙进士,知县。

【韩充美】即墨县(今改市)人。明崇祯七年(1634)举人,三甲第三十二名进士。授礼部主事,充山西乡试主考官。其至山东昌邑县,经四知祠时,此祠早在崇祯兵变后焚毁已尽,夜忽梦杨公来访,赠以诗,末句有“使君怀古多情调,忍看秋风遍草莱”之语,即施银五十两,倡修之祠复完。

【王道新】字介公。济宁州(今济宁市)人。顺治二年(1645)举人,翌年联捷三甲第三十五名进士。授汝宁府推官,充乡试同考官。以卓异行取福建道监察御史。顺治九年(1652),黄河决堤荆隆口,山东济南、兖州、东昌三府“几为泽国”,民不聊生。道新奏请比照河南灾区救灾做法,豁免山东灾区所征钱粮,以使漕运咽喉不受影响。顺治帝颁旨:迅速勘实灾情,按灾情轻重,分别蠲免九年额赋。未几,道新出任建南道,因与上官不协,即辞归。道新性友爱,对家中老人“色养不怠”,人以为“忠孝两尽”。著有《诗集》。兄道明,明天启举人;侄宏,与其同榜进士,知县。

【王廷猷】字丹愫。潍县(今潍坊市)人。顺治二年(1645)举人,翌年联捷三甲第三十七名进士。授河南怀庆府推官,疑案山积,悉为平反。时镇兵横暴扰民,廷猷不纵不枉,依法处置,皆称平允。在任四载,积劳病卒。士民建王公祠祀之。

【李唐裔】(1621—1688)字硕果,号西林。栖霞县(今改市)人。顺治二年(1645)举人,翌年联捷三甲第三十八名进士。授甘肃平凉府推官,才优政敏,执法如山,赫赫有声。为任六载,九荐卓异,号称天下第一。擢兵部主事,升至郎中,秉公持正,开释无辜。授礼科给事中,奏陈天下利害,切中时务。以裁缺回籍,后又改补山西道监察御史,因病未赴,奉旨待病痊愈仍以给事中补用。子日更,康熙进士,翰林,道员。

【杨君正】山东临清卫人。入载《临清县志》。明崇祯三年(1630)举人,三甲第三十九名进士。授江宁府推官。

【霍炳】青城县(今高青县)人。明崇祯十二年(1639)举人,三甲第四十二名进士。仕至通州道。

【林起宗】字德元。文登县(今改市)人。顺治二年(1645)举人,翌年联捷三甲第四十五名进士。授永平府推官,廉介自持,一尘不染,依法治理,使骄纵蛮横者敛迹,百姓得到安宁。擢江南道监察御史,条陈时务,屡奉温旨。巡按江南,骑着毛驴便装私访,三个多月,足迹几遍江南,所访查出贪吏豪强不可胜计,以严明称。升湖广布政司参议,分守宝长道。以病致仕。

【李炌】字修。长山县(今邹平县)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三甲第五十七名进士。历长沙、衢州府推官。在衢州治罪大豪,捕获巨盗,人以神君称。擢刑部主事,升员外郎、郎中。以疾乞归,四十七岁卒。著有《衢游草》行世。祀衢州名宦祠和乡贤祠。

【张初旭】(1603—1671)字熹若。临朐县人。以孝闻,好施予。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三甲第五十八名进士。授湖广辰州府推官。初旭在上任途中,由于战乱道路阻隔,滞留武昌,虽被聘为乡试同考官,但以赴任时间违限落职。初旭出于无奈,即投奔到降清的明朝兵部尚书兼蓟辽总兵洪承畴幕下,洪承畴据其“兴屯田以足军糈”的建议,使其在宁乡一带屯田开荒,开垦土地七千余亩,收获粮食三千余石,并负责从长沙征收江粮。初旭对常例羡金丝毫不取,被授为长沙府推官。洪承畴特疏举荐,朝廷将召试擢用。初旭推辞曰:“士以誉而进,必以毁而退,吾不为也。”以积劳致疾告归。初旭沉默好学,博通经史,尤致力于性理诸书。著有《大易心经》、《举业家传》、《心法》、《四书宗旨》、《感应篇》、《四书集散》、《寡过录》、《崇俭广济诸约》等书及《诗草》若干卷,惜皆未付梓。六十八岁卒。

【单父令】字香苓。高密县(今改市)人。明崇祯六年(1633)举人,三甲第六十五名进士。授江苏苏州府推官,锄奸暴,平冤抑。在审理案件时得长州陆某、吴江江某,资助令其读书成名士。时漕运武弁吏胥科敛为民害,其告于大吏,更定斗斛清额数如初。父令未仕时,本邑有逆仆趁土寇猖獗时,将其绑缚树上,持刃索财,其被人救下,待动乱平息后,乃置之不问,众人都咸服其品行与器量。卒祀乡贤。

【邵士标】字仲褎。济宁州(今济宁市)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翌年会试贡士,当年未参加殿试(省志也称崇祯十六年进士)。入清补殿试成三甲第六十六名进士。授直隶河间府推官,清积案,理冤狱,恤囚犯,所属十八县囹圄一空。上官遇有疑案,皆委其审理,无不立具。以卓异擢山西道监察御史。八旗圈地,争讼纷起,士标上请依据清册以正经界。其所奏:“计典期近严禁弊端”、“兴工东便门费以巨万”、“罢禁旅捕犯人以免株连”诸疏,皆获允行。以病归,居乡恂恂,有“万石家风”,睦族恤贫,行之无倦。

【鲍开茂】(1615—1684)字夏生,号素桓。长山县(今邹平县)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三甲第六十九名进士。授江西瑞州府推官,台使交荐。豫王南征时,奏补按察司佥事(摄学政),迁布政司参议,分守湖西道。时海盗屡陷州邑,开茂献策歼其魁首,解救海盗所掠妇女一百六十余人。先后丁母、父忧,服除,历广东、陕西按察司副使,先后驻守肇庆道、西宁道、鄜延道,平盗乱、勤开垦、葺学宫、减赋税、招流民,以公廉称。以裁缺归。其筑园著书,不入公府,人皆贤之。七十岁卒于家。

【李适】字长倩。寿光县(今改市)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三甲第七十六名进士。授湖南内黄县知县,为政仁恕,与民休息。其深入村野,走访长者,了解百姓疾苦。因前任知县的放纵,有些胥吏专横跋扈,适施以重典。岁终,有胥吏以羡金三千进,适叱却之,充来岁额赋。因久积拖欠钱粮,百姓苦不堪言,上请免除。对贪财毁婚的无赖予以痛斥,并出金帛为聘资,助以完婚。以卓异调湘阴县,旋谢病归。内黄人将其崇祀名宦祠。父汝英,举人;弟迥,康熙进士,刑部右侍郎。

【蔡永庄】蓬莱县(今改市)人。明崇祯十二年(1639)举人,三甲第七十九名进士。授山西岚县知县。

【李世铎】字伯端。胶州(今改市)人。父恪,明末增生,家贫以教授为业。世铎幼承家学,顺治二年(1645)举人,翌年联捷三甲第八十一名进士。历山西交城、直隶蠡县知县,皆有治声。被三次荐举,擢户部主事,升员外郎、郎中。出为江西按察司佥事,分巡饶南九江兵备道。丁母忧,复补湖广按察司佥事,分巡辰常黎靖兵备道,厘奸剔弊,一时有神君之目。署湖广布政使,以疾卒于官,年五十九。著有《易义》、《四书当下义》。弟世钿,举人,工书法,著有《碧莲堂诗存》;子濂,岁贡,候补内阁中书。

【王三接】号康侯。曹县人,明进士、户部尚书茂之后裔。以少孤废儒业。其兄三重为岁贡,对三接尽力劝学,同入书舍,为其详解经书。明崇祯十二年(1639)举人,三甲第八十四名进士。授山西汾西县知县,充乡试同考官。其回籍后,侍母以孝,待诸妹以义。退居田园,足迹罕入城市。

【郭皇畿】字星鹑。滋阳县(今兖州市)人。幼颖敏,喜读书,事亲孝谨。明崇祯三年(1630)举人,三甲第八十八名进士。授直隶遵化县知县,冰蘖自持,政多惠爱。顺治帝知其贤,屡承召对,并赐裘马,以示旌赏。改安化县知县,以疾告归,卒于家。

【魏尔康】字蕃锡。济宁州(今济宁市)人。伟貌丰干,行谊敦笃,虽有文名,却登第甚晚。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三甲第九十名进士。授顺天府固安县知县。邑有李自成武官杜勋,即为射书京城者,在被捕待审期间,持贿营脱,尔康欲按法诛杀,而杜勋攀附天津要员,以提讯为由,将其释放。尔康被追究罚俸。时八旗畿甸圈田,尔康留心调剂,申求拨补,曲加抚育,民众爱戴。旋调零陵县知县,因该邑刚刚攻占,道路梗塞,尔康栖迟江淮数年而归。兄尔荫,举人,亦有文誉,时人称其兄弟为“当塗二难”。

【陈益修】字伟如。济宁州(今济宁市)人。顺治二年(1645)举人,翌年联捷三甲第九十八名进士。授贵池县知县,邑处交通要道,时江南、广东战事未除,其征调军需供应,既不损民,也不扰民。以考最升户部主事,管理粮储,会计精当,宿弊尽除。命督税荆州关,千方百计改变战乱造成的凋敝状况,“商贾绝迹”之地日益繁盛。任满还乡,病卒。其诚实廉敏,平易近人,乐善好施,士林目为诚朴君子。

【张笃行】字绅,号石只,亦号四艺山人。章丘县(今改市)人。顺治二年(1645)举人,翌年联捷三甲第一百一十七名进士。由四川郏县知县,行取礼部主事。顺治八年(1651),充河南乡试副主考官。仕至福建按察司佥事。工诗文,善鼓琴与书画。著有《九石居遗稿》、《一弦琴谱》、《杜诗张注》。祖父汝蕴,万历进士,按察司副使。

【张其抱】字仲展。高唐州(今改县)人。幼失父,侍母至孝。兄去世,抚养其遗孤。明崇祯十二年(1639)举人,三甲第一百二十名进士。授河南虞城县知县,安民察吏,被称循良之首。以劳疾归。时值战乱,其与高唐知州协力守城。又有修文庙、整社学、恤孤寡、置义冢等善行。卒祀乡贤。

【吕维枟】字稚修。益都县(今属淄博市博山区)人。性孝友,号为长者。顺治二年(1645)举人,翌年联捷三甲第一百二十三名进士。授江西道监察御史,耿直敢言。督理九门盐法,搜奸剔弊,大便于民。巡按山西,审理冤狱,所至囹圄几空。在随驾五台山途中病卒。弟维杆,康熙进士,知县。

【江起元】字贞起,号泰邻。曹县人。五岁联对绝工,乡人称为神童。明天启四年(1624)乡试经魁,三甲第一百二十六名进士。授直隶容城县知县,有颂声。擅文章,有著述。但在战乱中,著作尽焚,所传其残编皆脍炙人口。曾祖父能,明举人,知州;父宗旺,明万历岁贡,虽为饱学之士,却十赴秋闱不第。

【赵胤振】亦作允振。字圣苞,一字麟生,号绵昙。齐河县人。性倜傥,尚气节。九岁能文,及长博览群书。顺治二年(1645)举人,翌年联捷三甲第一百二十七名进士。授直隶阜城县知县,邑称难治,其劝垦以复农业,课艺以振士风,多有惠政。改湖广衡山县知县,湖南兵燹未定,邑城废颓,其招集流亡,修筑城堞,屡破土寇,立有奇功。时李自成余部突陷湘潭,邻境望风瓦解。有人劝其弃城去,其洒泪誓死守城,城被攻陷,被执大骂不屈,以身殉难,祀乡贤。子瑞晋,康熙进士,知县。

【朱之玉】字席珍,号荆公。鱼台县人。少失父,由母励节抚育成人。事母最谨,数次被流寇所执,都以孝名得免。读书聪颖过人。顺治二年(1645)举人,翌年联捷三甲第一百二十八名进士。由刑部观政,授湖南蓝山县知县,以能孝友为治民之本。上疏自陈其母苦节,特旨给银建坊旌表。母卒,不再复仕。曾修县志。

【李源】字星来,号江余。德州(今德州市)人。顺治二年(1645)举人,翌年联捷三甲第一百三十一名进士。授山西河津县知县。有其祖“秉性刚方”之风,称强项令。在任宽徭役,缓催科,兴学校,尤以依法处置豪右张家璧纵子掠夺乡民财产案而闻名。对上官交办的不利便民之文书,封闭退还,不予受理。在姜瓖兵变时,坚守城池五个月。叛宦张家璧趁机内变,源突围出城,与进士、芮城县知县李浃共同请兵,自己作为前驱,率兵攻克河津,将张家璧擒获,叛乱被平定。但却以功过相抵告归。居乡修整其父所建“矩亭”,觞咏其间。州人举荐其为乡饮大宾,推辞不就。七十岁卒。祖父大华,举人,知县;父诚明,举人,著有《翾翾草》、《广川人文初搜》。子:桢,国子监学正;森,国子监助教;棅,康熙进士,内阁中书;柽,举人。

【宫廷珍】蓬莱县(今改市)人。顺治二年(1645)举人,翌年联捷三甲第一百三十八名进士,历直隶元氏、桂东和湖广临武县知县。

【王忻】章丘县(今改市)人。顺治二年(1645)举人,翌年联捷三甲第一百四十一名进士。授江西宜春县知县。孙思简,懂医术,尤精痘疹。

【赵昉】县志载作旭。武城县人。明崇祯十二年(1639)举人,三甲第一百五十四名进士。授山西翼城县知县。其慈惠,有才略。时东山邪教倡乱,昉密请兵剿之。卒祀平阳名宦。

【王宏】字青海。济宁州(今济宁市)人。顺治二年(1645)举人,翌年联捷三甲第一百六十名进士。授直隶迁安县知县。邑处山海交通大道,储运军需物资十分繁多,其皆能如期办妥。正值八旗圈田之役,其委曲调剂,拨补均平。改湖广攸县知县,迁安士民数千人赴都请留,而未予准许。宏曰:“不避险,不辞难,臣子职也。”其与在汝宁府任推官的叔父道新(同榜进士、仕至道员),一起便道省亲,行至商城病卒。父道明,明天启举人。

【赵班玺】(1618—1687)字受介,号余庵。益都县(今属淄博市博山区)人。顺治二年(1645)乡试经魁,翌年联捷三甲第一百六十一名进士。擢河南道监察御史,巡按四川、山西。祖父尔待,明嘉靖举人,知州。

【张万绥】字履之。邹平县人。九岁父去世,依母读书外家,终日危坐,如讲学长者,无疾言,无暴色,无机心,无械事,被学者称为“如珠在胎”。明崇祯十三年(1640)举人,三甲第一百六十二名进士。授广东博野县知县,未及赴任而卒。伯父延登,明万历进士,工部尚书,太子少保;子恪,举人。

【刁升】即墨县(今改市)人。顺治二年(1645)举人,翌年联捷三甲第一百八十四名进士。授安徽石埭县知县。

【朱廷位】(1606—1652)字蒲生,号舆三。莱芜县(今改市)人。性格疏放,傲睨善谑,明敏强记,锐意博古,以博学鸿儒著称。明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在清朝建立后,曾绝意仕途,但在朝廷严令下,怀着悒郁心情进京赴试,考前痛饮,临场大醉,被人挽扶进场,结果文章一挥而就,考取三甲第一百八十八名进士。授河南唐县知县,邑经兵燹,“骷髅遍野,橙榆丛生,遗黎仅十之二三”。廷位招抚流民,开垦土地,与士子饮酒谈文无虚日,对钱谷之盈余和所收往来船费均一尘不染,衙蠧豪横皆慑息。丁父忧,服阕,补江西广昌县知县,赴任资金缺乏,只好卖掉家中土地,作为路费,前去赴任。因不媚权贵,得罪时为建昌府满人知府,被诬陷贪赃一万银两,遭到革职查办,愤极而逝,其书童靠逐家乞讨,才使其得以入殓。

【王度】字平子。泰安州(今泰安市)人。性敦厚和平。明天启五年(1625)举人,三甲第一百九十名进士。授山西大同县知县。总兵姜瓖据城叛清,时总督以下官员出城迎英王,家属陷在城内,都十分惶恐。有些人要返回城内,度大呼不可,认为姜瓖据城,若入城就是从贼。其主张莫如驰赴阳和迎接英王,而会兵剿灭姜瓖。众人听从其意见。历经十月,在将姜瓖平叛后,度被擢刑部主事。恤刑江南,多所平反。由大理寺卿,迁户部仓场侍郎。以年老原品致仕,八十余岁卒。著有《恤刑题稿》。子无间,廪生,著有《诗集》、《黄连记》(与李九德合撰)。

【王鼎胤】县志载作鼎荫。字六符。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人。顺治二年(1645)举人,翌年联捷三甲第一百九十七名进士。授湖南东安县知县,又历溧水、桐柏、宜阳县知县。宜阳前知县悬报荒垦二千余顷,民苦累逃亡,鼎胤誓死特疏具奏,得以豁地减粮。由此遭到中伤而被降职去官,乡民为其建名宦祠,立碑颂其德。

【张梦蛟】字季鳞。齐东县(今邹平县)人。性慧好古,树谊敦伦,有孝友声。二十二岁时,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考中举人。六十二岁时,始成三甲第二百零二名进士,署东昌府教授,卒于官。著有《蒙引删次》、《管韩批评》、《清福录》、《友古编》。兄梦鲸,嘉靖进士,巡抚。

【高爽】武城县人。顺治二年(1645)举人,翌年联捷三甲第二百零九名进士。历福建江浦、光泽、广平县知县,有能声。擢刑部员外郎。

【韩绵禧】字昌伯。莱芜县(今改市)人。幼而颖悟,文字精进。二十一岁,顺治二年(1645)举人,翌年联捷三甲第二百一十一名进士。即授江西进贤县知县,在任一年,抱病告归,抵里数月卒,仅二十三岁。

【沙澄】(?—1696)字渊如,一字会清,号清卿。莱阳县(今改市)人。顺治二年(1645)举人,翌年联捷三甲第二百一十二名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检讨。曾充会试同考官、殿试读卷官。历弘文院侍读、国子监祭酒、侍读学士、詹事府詹事和礼部右左侍郎。顺治十八年(1661),擢礼部尚书。康熙五年(1666),丁忧归。康熙二十一年(1682),复任礼部尚书。前后两任,任礼部尚书达十多年。康熙二十五年(1686)病休。卒赐祭葬,祀乡贤。性谨慎,熟掌故,凡有制作皆引据精详。著有《易书》、《四书讲义》。

【安锐】字退之。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人。顺治二年(1645)举人,翌年联捷三甲第二百一十九名进士。授曲周县知县。

【谢宾王】字起东。临淄县(今淄博市淄川区)人。生而英敏,日诵千言。十九岁遭事变,城陷,父母兄嫂皆殉难。宾王虽流离颠沛,仍手不释卷,以文学名齐鲁。崇祯十二年(1639)举人,三甲第二百二十三名进士。授江西余干县知县,值战乱之后,安民复业,殚心兴学,颇显才干。顺治五年(1648),金声桓反清归明,将邑城攻陷,宾王衣冠拜阙,抱印投鄱阳湖,遇漂木得不死,被乡民救出。旋跟随大将军谭公泰“摧攒军需,招抚土寇”。以军功受到举荐,授南康府通判。顺治八年(1651),祖父殁于任所,夺情留任,再三陈情,始得扶棺归里,不再复出。居家二十余年,深研六经子史经典及诸大儒遗编。工古文词,尤长于诗。其同益都大学士孙廷铨、冯溥赠答尤多。著有《兰雪堂诗集》行世。

【高之彦】武城县人。顺治二年(1645)举人,翌年联捷三甲第二百二十六名进士。授江西新淦县知县。

【叶承宗】(1601—1648)字奕绳。历城县(今济南市)人。少嗜古,能文章,攻读不辍。明天启七年(1627)举人,七次参加会试不第。明崇祯十三年(1640),更正补缀县志十六卷,时以为佳史。后考取三甲第二百二十九名进士,授江西临川县知县,立香楠社,成就人才颇多。顺治五年(1648)冬,赣镇金声桓反叛攻打抚州,城破承宗被执,在狱中不屈自尽。跟随他的弟承祧,以承宗忠烈,被奏授兴安县知县,仕至西安府知府。

【扈标】字庄临。临淄县(今淄博市临淄区)人。明崇祯三年(1630)举人,三甲第二百三十名进士。历江西永丰、陕西淳化县知县。所至剔弊端、兴学校、平巨盗、安流亡、防水患,使民风丕变,四境安定。致仕,好赈穷乏。

【于四裳】青城县(今高青县)人。顺治二年(1645)乡试解元,翌年联捷三甲第二百三十三名进士。授知县。父永清,明万历进士,监察御史;兄四印,明崇祯举人。侄:重华,明崇祯进士,按察使;重寅,顺治进士,按察使。

【刘嘉】平原县人。顺治二年(1645)举人,翌年联捷三甲第二百三十三名进士。历高阳、永兴县知县。

【杭齐苏】字东仪,一字东侯。聊城县(今聊城市)人。顺治二年(1645)举人,翌年联捷三甲第二百三十四名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屡迁吏科给事中,充福建乡试副主考官。

【张启泰】字开之。长山县(今邹平县)人。明崇祯十二年(1639)举人,三甲第二百三十九名进士。历为安徽凤阳、临淮(署)、淇县知县,捐粟赈济灾民,减轻百姓负担,多有惠政,民为立去思碑。以卓异行取兵部主事,升至郎中。后又出为按察司佥事,分巡颍州、岭南道。曾条议雇船月价,节省百姓烦费。以积劳成疾卒于官,祀乡贤。

【刘楷】字式围。恩县(今属德州市)人。明崇祯十二年(1639)举人,三甲第二百四十六名进士。授户部主事,升礼部郎中。著有《大学古本解》。

【郭肇基】金乡县人。顺治二年(1645)举人,翌年联捷三甲第二百五十四名进士。授狄道县知县。

【李道昌】字大来,号匪莪。海丰县(今无棣县)人。为遗腹子。入仕后,母又卒。性旷达,善饮,诙谐,作诗高旷,高啸长吟,挥墨淋漓,龙蛇飞动,见者有李青莲之目。明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三甲第二百五十五名进士。以赋诗称旨,擢监察御史,巡视北城。巡按河南时,邻省山西盗匪起,引起百姓惊恐,其施以方略,御寇招安,流亡者赖以复业。奉檄还都,以诖误谪职。居家三年,潇洒自乐。后又补临洮府经历,升至大理寺左寺丞。其宽慈重民,每执笔署谳,都慄慄矜慎,大狱多所平反。四十五岁卒于官,祀乡贤。著有《游履草》、《临洮草》。子尔范,增广生,工诗文书法。四世孙闳中,举人,知县。六世孙于绛,举人,知县,工书法。

【张元镇】(1622—1695)字翰白,号愚庵。单县人。顺治二年(1645)举人,翌年联捷三甲第二百六十八名进士。授江南宿迁县知县。未几,丁父忧,服阕,补浙江上虞县知县。有胆识,单骑入山招抚贼寇,未用兵而全部降服。在任二载,以为人耿直,耻附权贵,终与上官不和,而被诬下狱,诬者以不检败后,乃事白得释还里。时年方壮,亦不再复出,在乡里多有厚德之行。工诗文,著有《张愚庵诗集》。七十三岁卒。

【郭知逊】(1600—1648)字生白,号泰沧。潍县(今潍坊市)人。明天启七年(1627)举人。崇祯十五年(1642)清兵围攻潍县城时,知逊分守北城,不避矢石,堵御最力。十九年后,方考取三甲第二百七十二名进士。次年,授江南江都县知县。此地屡经战乱,百废待举,而知逊有理繁治剧之才,治绩颇显。惜在任一年卒,仅四十八岁。著有《澹宁居集》。

【孙尔令】字德闻。安丘县(今改市)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三甲第二百七十四名进士。授山西玉川县知县,讼狱立折,不畏强御。时姜瓖叛清,兵临城下。邑人惊恐,情势汹涌,欲投姜瓖。尔令对倡言者置于法,谕以大义,并在夜间乘其不备攻之,斩杀其将李际云,其余皆连夜逃走,城赖以全。著有《尊石园诗话》十余卷。孙亢宗,诸生,称奇才,善诗词,能鼓琴,尤工书法、画竹,著有《悔庵诗集》、《琴谱》行世。

【曲圣凝】字律空。宁海州(今烟台市牟平区)人。顺治二年(1645)举人,翌年联捷三甲第二百七十八名进士。历湖北确山、香河、汉阳县知县,多惠政。居仁由义,公而忘私,报捐田产数千亩,充作牟平书院义田,嘉惠士林。卒祀乡贤。

【刘胤德】亦作允德。字孟寀,号默斋。德平县(今属德州市)人。顺治二年(1645)举人,翌年联捷三甲第二百八十一名进士。授直隶盐山县知县,持重有守,造就后学,循循雅饬,为士林所景仰。著有《默斋杂俎》。

【孙镜】栖霞县(今改市)人。顺治二年(1645)举人,翌年联捷三甲第二百八十二名进士。授甘肃清水县知县。

【李荣宗】费县人。顺治二年(1645)举人,翌年联捷三甲第二百八十四名进士。授山西垣曲县知县。时值降清明将大同总兵姜瓖又率兵反清,城陷,荣宗遇难而死,赠山西按察司佥事,封世职,祀名宦祠。

【刘纬】字光宿。历城县(今济南市)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三甲第二百八十六名进士。历安徽崇明、盱眙县知县,有能名,卒于官。曾参修本邑县志。

【王嶙】(1605—1671)字立万,号云峤。沾化县人。明崇祯十二年(1639)举人,三甲第二百八十七名进士。授江南青浦县知县。丁忧,不再出仕,力田作苦。工诗文,喜书法,尤擅行草,人争宝之。著有《盘河诗集》行世。还著有《唐诗明解》、《春秋搭窾一览》、《集验方》、《奇济书》等未刊行。

同类推荐
  • 镇远

    镇远

    大乾王朝一个在乾天大陆上统治了千年之久的王朝,风雨飘摇的王朝,面对西方蛮族的虎视眈眈,叛乱四起,混战不断,它又能如何?群雄并起,血染虎闸,无数的大乾俊杰,为它前赴后继,为它而生?为它而死?只为让自己的民族脊梁不倒!不愿子孙沦为异族奴仆,为大乾再次屹立绝巅,写下一曲壮丽悲歌。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从军为国,挡蛮族。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蛮族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鲁迅之风云人生

    鲁迅之风云人生

    鲁迅是谁?······鲁迅出生在积弱积贫的旧中国,在很小时由于家庭突来的变故,他受到了阴暗势力的威压,他开始洞察、感觉这个社会,在以后的成长生活中,他不断受到改革势力的影响,萌生了振兴中国的念头,并且,毕生为此奋斗。鲁迅不总是横眉的,他很幽默,他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坚持、自己的奋斗目标。本书循着鲁迅的足迹,为你展示生活中的鲁迅诚然,我不是鲁迅同时代的人,凭我对他的喜爱,我以丰富的史料做基础,努力地还原那个时代的人、的事、的社会背景,想赤裸裸地展示鲁迅的一生,试图给你一个较为完整的、清晰的鲁迅形象由于本文是小说体裁,人物语言自然属于演绎类的
  • 天下晟汉

    天下晟汉

    汉灵帝刘宏第一任皇后是扶风宋酆之女,也就是宋皇后,受中常侍王甫中伤去后位,忧郁而死。刘辩之前汉灵帝生有数子,都早夭而亡,本书假定汉灵帝与宋皇后之子刘晟为主人公三兴大汉。
  • 南北朝那些事儿

    南北朝那些事儿

    文宣帝高洋相貌平平,在没当皇帝前装傻充愣,面对皇帝老哥的猜忌和挑衅沉默隐忍;北周武帝宇文邕在权臣宇文护的压迫下忍辱负重,在12年的韬光养晦后等来了机会;才智很高的隋文帝年轻时就有雄心大志,但为人低调,不露锋芒……展露才华要注意时机,有时候,纵使你有远大的抱负,但因为时机不成熟,也只有藏锋芒?收锐气,静待时机的到来。
  • 忪如

    忪如

    南宋时期,曹相仁为了守护大宋疆土,召天下人唾骂,知己好友游岚死去,家破人亡,亲人的背叛,好友的反目他该如何面对,红楼女子秦虹是否死去,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热门推荐
  • 侠道释

    侠道释

    【侠骨新书】群雄割据,宗派林立,且看他纵意江湖,自创宗派,美人在怀,侠骨柔肠,不负剑意轻狂。何为侠者,何为道,何为家国,何逍遥。
  • 一刀横创游戏

    一刀横创游戏

    职业玩家在生活发生巨变的情况下,进入了刚开始运行的《第二人生》游戏,鲜活的11C性格,丰富的任务系统,让胡飞再次找到前进的方向。且看一刀如何创出属于自己的职业技能,如何在游戏里风生水起。这是属于一个游戏的时代,是游戏控制人,还是人控制游戏,请大家期待!!!“元芳,游戏的虚拟程度很高,对于此事你怎么看?”“大人,以前没有虚拟一说,现在有了,而且程度这么高,此事必有蹊跷。”
  • 无畏过去

    无畏过去

    写关于自己的心路历程遇见未知的自己拥抱世界
  • 我们在北京相遇

    我们在北京相遇

    《我们在北京相遇》改编的《北京你好》,获第十四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电视电影奖。
  • 那夜清风无闲时

    那夜清风无闲时

    “做我cp吧。”沈歆而透过手机屏幕都能感觉到对面的他满满霸道劲,不服气的嘟了嘟嘴,打字回了过去,“凭什么做你的cp?”“因为你没有选择,只有我能保护你。”“你保护我?我会不会死的更难看?”“哈哈哈,要不要赌一下。”虽然沈歆而在心里说了无数遍“切”来表达自己的不屑,却不得不承认,在玩一款自己并不擅长的战争类OL游戏,还刚刚遭遇了屠杀,一夜回到解放前,丢下一句“不连累大家”退出联盟的时候,竟然被联盟中的高战五阶参谋寻了来,还要跟自己组cp。cp就cp,好么,沈歆而打死都记不起自己为什么会答应,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嫁”了。如果有天,本是两个城市不同的点交汇成了一条线,却又只能无奈背离时,那场打赌,早预示了输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从我的世界开始的游戏冒险之旅

    从我的世界开始的游戏冒险之旅

    如此莽撞的我,进入了沙盒世界,开始了莽撞的旅行,然后被教训,开始了谨慎而又莽撞的冒险。
  • 梦游仙界

    梦游仙界

    初阳因为资质太差,被家族剥夺了修仙资源。后来他解开了父亲留下的上古奇宝游仙盘,每次睡觉就会来到一个奇怪的世界。这个世界的人可以点石成金,可以腾云驾雾,甚至可以一剑劈开一座大山。初阳在这个世界拜了一个老道士为师,学习各种功法。后来他才知道,这个奇怪的世界竟然是传说中的仙界,而他的师傅则是仙界三大圣地之一道教的现任掌教!他所学的自然就是仙界功法!
  • 海游记

    海游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苍穹变之圣主

    苍穹变之圣主

    我不挑事,但也不怕事,欺我少年穷,后悔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