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录取:一甲三名,二甲四十名,三甲一百二十三名。其中山东十四名。
【傅予润】字汝湄。聊城县(今聊城市)人。顺治八年(1651)举人,二甲第八名进士。
【许圣朝】字虞廷,一字慎余。聊城县(今聊城市)人。康熙二年(1663)举人,二甲第十名进士。授内阁中书,改礼部主事,升员外郎,迁户部郎中。充福建乡试副主考官。出为陕西临洮府知府。临洮地瘠民贫,圣朝加意抚恤,革除行户陋习,减免制木、制衣税。折狱详慎,力兴文教。遇饥年,捐俸救济。署盐驿道,更勤于职守。以保举属员有失,被罢归,临民千余人泣送。七十九岁卒。著有《临洮集》一卷。
【高曰聪】字作谋。胶州(今改市)人。生资颖异,读书目下数行,昼夜苦读。与兄并负盛名。康熙五年(1666)举人,二甲第十二名进士。授内阁中书。康熙二十年(1681),充广东乡试副主考官。擢刑部员外郎,迁户部郎中。康熙二十七年(1688),提督福建学政,绝弊端,拔寒俊,置学田,整修宋以来先贤墓祠。康熙帝南巡,总督王仁岳奏曰:“曰聪廉明第一。”福建人将其勒铭于山。康熙四十年(1701)秋,康熙帝命诸大臣保举贤能,巡抚李光地等人交章荐举曰聪可以大用。但其竟以疾卒。入祀福建名宦祠与本州乡贤祠。著有《温泉扈从恭纪诗》。兄曰恭,举人,县教谕,著有《雪怀居士集》。
【颜光猷】(1640—1718)字秩宗,号澹园。曲阜县(今改市)人。颜子六十七代孙。与弟光敩(进士)、光敏(进士),号称“曲阜三颜”。弟光敏先于他考中进士,促其更加发愤力学。严寒,将双脚放在桌下草筐里,日夜坚持攻读。患病三年,辗转床褥之间,仍不辍学。康熙八年(1669)举人,二甲第十六名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充《明史》纂修。康熙帝命大臣以诗赋考试词臣,光猷名列前茅。不久,补行人司司正,改刑部主事,升至郎中,并充会试同考官。出为贵州安顺府知府,此地多为少数民族,光猷以德服众,注重教化,全郡大治。在任五年,未杀一人,百姓称之为“颜菩萨”。贵州提督李芳述,对部下无德惠,激起将士激烈反抗,光猷单骑入其营地,晓以利害,责以大义,众皆投戈听命。迁河东盐运使,将省、州、县设立的关防检查,改为通省只设一关,解除商民之困苦。后在陕西盐讼时,以吏牍文字偶误,而被镌级归里。生平无他嗜好,除诗文外,唯以琴棋自娱。七十八岁卒。著有《澹园文集》二卷、《易经说文》二卷、《水明楼诗》六卷、《水明楼制艺》六卷和《县志说》等。祖父允绍,为明宗祯知府,清兵破城时自焚死。
【刘淑因】字子端。菏泽县(今菏泽市)人。康熙八年(1669)举人,二甲第三十名进士。
【朱彩】(1640—1710)字莱孺,号瞿亭。高唐州(今改县)人。康熙八年(1669)举人,三甲第三十一名进士。授内阁中书,改刑部主事,升员外郎、郎中。康熙三十七年(1698),出为湖北郧阳府知府,捐俸修筑坍塌十年之久的武阳堰、龙门堰,万顷农田得以灌溉,百姓收获倍增。公余到学宫讲学,去田间劝农。严饬所属官员,清查奸盗,禁革加派,积弊得到消除。以疾卒于官,年七十一,入名宦祠。
【范士瑾】字闻西。青城县(今属高青县)人。性至孝,事继母如所生。康熙十一年(1672)举人,翌年联捷三甲第三十五名进士。授广东阳江县知县,升监察御史,称为循吏。卒祀乡贤。
【张朝寀】(1646—1687)字采臣,号敬斋。新城县(今桓台县)人。朝寀所定亲王氏,将成年时目丧明,女家表示愿意离婚,其毅然曰:“女丧明离婚,男丧明当何?”结婚之后,相敬如宾,终身无忤。康熙十一年(1672)乡试亚魁,翌年联捷三甲第三十七名进士。授河南偃师县知县,值战乱之后,朝寀召集流亡,革除私征,立学兴教,省刑罚,减徭役,通盐引,方次第举,民困渐苏。以疾卒于官,邑人如失父母。祀乡贤。
【高重光】字焕宸。馆陶县(今属聊城市)人。性聪颖,淹贯群籍。康熙五年(1666)举人,三甲第四十一名进士。授内阁中书。恬静绝俗。家居奉亲承欢,遇父丧以哀毁卒。
【韩维翰】字宁子,号蓼怀。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人。顺治十七年(1660)举人,三甲第六十名进士。历奉天府盖平县和湖北蒲圻县知县,以廉明行取吏部主事,未任而卒。著有《偶然草》。父理,顺治进士,府推官。
【王鼎冕】字申先,号海邻。滨州(今滨州市)人。其性淡泊,在馆课之隙,手不释卷,于诸子百家之书无所不读。为文沉雄博丽,力绝时靡。康熙十一年(1672)乡试解元,翌年联捷三甲第六十一名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检讨。请假送亲归时卒,仅三十岁。著有《海邻集》行世。子翰垣,弱冠有文名,亦早卒。
【李进】号敏斋。德州(今德州市)人。康熙二年(1663)举人,三甲第八十三名进士。
【张志栋】字敬修,别字青樵。昌邑县(今改市)人。生而豪岸,为人伉直,倜傥不羁。康熙十一年(1672)举人,翌年联捷三甲第八十六名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检讨。改陕西道监察御史,所奏《赏功罚罪疏》、《请用兵后施仁政疏》等,皆切时宜。奉命巡视两淮盐政,厘剔积弊。康熙三十年(1691),由按察司副使,分巡冀宁道。擢福建按察使,旋成江苏布政使。在江苏七年,革耗羡、息刁讼、免浮粮、赈灾民。康熙三十七年(1698),擢福建巡抚,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以盐运解余金万两,岁修水师战舰。改浙江巡抚,奏免茶烟两税,捕惩作恶土豪。调江西巡抚,将贪婪不法的布政使参劾罢职。因违逆总督被革职。未几,又起用为大理寺卿,升刑部右侍郎。又以与刑部尚书“争执不相让”,而被诏责革职,罚修通永河,督视尽职。卒于任,年六十六。兄志禧,顺治进士,刑部郎中。子:勿我,举人;勿迁,康熙进士,教习;勿执,道员。
【宁天瑞】字聚五。章丘县(今改市)人。家贫,其妻是巨室之女,但天瑞并不依赖求助妇家,而是苦志攻读,以种瓜自给。康熙十一年(1672)举人,翌年联捷三甲第一百零九名进士。授直隶武清县知县。案牍之余,吟咏不辍,见到士人还往往说起自己过去种瓜之事。不几年,被罢职归,更加致力于文词,人咸服其品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