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成功:“名牌”是无形的财富】
1998年9月8日,江苏森达集团在人民大会堂宣布:意大利的尼科莱迪、百罗利、法尔卡三家著名鞋厂将定牌生产森达皮鞋。这标志着中国制鞋业开始向皮具王国意大利输出自己的名牌。森达从毫无名气的普通企业成长为名牌企业,靠的就是“实施名牌战略,创造名牌产品”。
森达品牌的崛起,源于公司董事长朱相桂受到的两次刺激。第一次刺激是在广州。有一年,广州某家商场搞展览,柜台前人头攒动,顾客争着选购一种皮鞋。朱相桂也拿起一双,一看竟是自己企业生产的产品,仅仅是贴上了一个外国的品牌,价格就比森达的出厂价高出6倍多。第二次刺激是在北京。当森达刚刚进入北京燕莎购物中心的时候,尽管售货员再三推荐,可顾客使劲摇头:“没听说过这个牌子。”
这两件事使朱相桂思考很多,最终悟出一个道理:牌子没名气,再好的货也不会成为大众的消费热点。于是在1992年元旦前夕的员工大会上朱相桂提出,名牌是无形的财富,名牌是特殊的生产,森达要发展,就必须创名牌。 从此,“打出中华民族的世界名牌”就成了森达人的追求目标。当年企业就拿出500万元投入广告宣传,几年来投资做广告、建卖场的资金累计达3亿多元。
终于,森达拿到全国皮鞋行业唯一的驰名商标。森达不仅叫响了自己的牌子,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接连夺得“中国首届鞋王”“畅销国产商品金桥奖第一名”“中国驰名商标”等殊荣。森达皮鞋成为市场最具有号召力的品牌、名牌,连续多年成为行业第一。
用人之道“和为贵”
“时机成熟的时候,我不会拦住他(陈义红)的发展,就像当初没有人拦住我的发挥一样。”
——李宁
如果说李世波夫妇给了李宁生命,教练们给了李宁体育事业,那么健力宝集团的李经纬便给了李宁事业的第二次生命。汉城一役,一败如斯,李经纬对李宁不离不弃,又是高调聘请他,恢复他的声望,又是给他出主意,让他开拓新事业,最后还出人出钱,帮他树立起了李宁牌运动产品的品牌。在李宁事业小有成就的时候,李经纬劝他“自立门户”,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扶一段,送一程,李经纬对李宁的照料可谓无微不至。
商海浮沉,时隔不久,1988年的情形再次上演,不过这回二李对换了一下角色。当李经纬身陷健力宝公司的产权纠纷时,李宁适时地出现在他身边,给他以无言的支持。后来,健力宝公司被三番两次地折腾,而李经纬也被广东省人大以涉嫌贪污犯罪为名免去全国人大代表的职务,一度急得突发脑出血,成为众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瘟神”。得知恩人李经纬患病之后,李宁连夜赶到空军医院探视李经纬,安慰他的家人。
后来,身心俱疲的李经纬彻底告别了健力宝公司,而健力宝公司也于2007年被台湾统一集团收购。在此期间,为了使李经纬宽心,李宁多次邀请他到李宁公司新的总部所在地——北京游玩。如今,李宁搬到了香港,李经纬在李宁的安排下北上养病,一直住在北京。李宁每次回北京的时候都会抽空去看望李经纬。
【复制成功:懂感恩才能成正果】
传说,有个寺院的住持给寺院立下了一个特别的规矩:每到年底,寺里的和尚都要面对住持说两个字。第一年年底,住持问一个新来的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这个和尚说:“床硬。”第二年年底,住持又问这个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和尚说:“食劣。”第三年年底,这个和尚没等住持提问,就说:“告辞。”住持望着他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心中有魔,难成正果,可惜!可惜!”
住持说的“魔”,就是新和尚心里无尽的抱怨。这个新和尚只考虑自己要什么,却从来没有想过别人给过他什么。哲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和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他人没有给过我任何东西。”这种人只会抱怨,而不懂得感恩。
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就会处处有阳光。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快乐地面对。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会感恩大自然的福佑,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社会的安定,感恩食之香甜,感恩衣之温暖,感恩花之灿烂……
当初,李经纬在聘用李宁的时候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很多人认为李宁并不懂商业,但李经纬用人不疑,给了他充分的自主权,并在人力、财力上大力支持李宁。鉴于此,李宁在拥有自己的公司之后,对自己的合作团队也是充分依赖,尽量放权,全力支持。李宁公司创办至今近20年,只换过两任CEO,堪称最稳定的商业团队——在这方面,恐怕只有马云的创业团队可以比拟,直至今日,阿里巴巴的12名创业人员无一退出。
一开始,李宁公司还属于健力宝公司,李宁自任总经理;随着李宁公司逐渐独立出来,李宁便把部分事情交给其他人打理,自己更多地思考企业如何改革以保持持续发展的前途。1991年,原在另一家名牌运动鞋公司做跟单的陈义红带领原班人马投奔李宁,他以丰富的商场经验带领李宁公司走上了发展的高速路。陈义红不善言谈,但非常自信,他的意见经常与李宁相左,有时甚至会跟李宁对吼起来:我不喜欢你!但是这并不妨碍李宁对陈义红的信任,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经验不如陈义红,关键时刻总会听陈义红的意见。
1996年初,李宁把北京、佛山、烟台的三家公司合并成李宁体育用品集团公司,自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但是同时任命陈义红为常务副总经理,把具体事务全部交给他打理。事实上,陈义红在李宁的充分信任下,长期扮演着CEO的角色。这期间,李宁公司每年以超过50%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着。
后来,企业面临发展瓶颈,需要进行产权改革,李宁率先做出示范,清退了自己的亲戚,并把总经理的位置让了出来,交给陈义红全权打理。为了让他更放心地去改、去闯,李宁干脆到北大脱产学习,攻读法学文凭。
4年后,公司依旧没有实现年销售额过10亿的目标,李宁这时才委婉地提出让陈义红找个助手的建议。陈义红自知难以带领李宁公司迅速向前突破,便推荐了时任财务总监的张志勇,对李宁提出了自己出去单干的想法。
“你先不要出去。”李宁劝道。在公司,陈义红拥有7%的股份,仅次于李宁家族。对于这位曾为李宁公司立下汗马功劳的同事,李宁自有另外一番安排。原来,李宁公司当时正与意大利Kappa谈判在中国内地及澳门独家使用和经营的事项,这对于Kappa和国内体育产品经营商来说,都是个绝佳的契机,李宁想把谈妥的品牌代理公司交给陈义红。此外,李宁承诺给他股份,并保持他在李宁公司的原有待遇。这样一来,陈义红既不用离开公司,可以有稳定的收入,又可以有自己的事业可做,两全其美。
陈义红接受了李宁的建议,开始独立运作新成立的北京动向体育公司,专门负责国际品牌的代理工作。就这样,李宁用当年李经纬栽培自己的方式成全了陈义红。
张志勇上任以后,李宁公司实行了新的发展计划,并在2003年首次突破10亿销售大关,达到了12.76亿人民币。此后,李宁公司喜报频传,而李宁也更加放心,全权交给张志勇来处理。每次两人吃饭聊天,谈及公司经营的问题时总是围绕着品牌与运动,从不涉及具体的运营。在这一部分,李宁还是坚持用人不疑的原则。
如今,李宁会不时地跟陈义红坐在一起,就人生、事业问题做些交流,并在对方需要的时候适时地帮上一把。
“他过五十了,我过四十五了,大家都往老了走,过去的经历对我们都是很好的财富,不会轻易地放弃。现在我们只是商业上有冲突,人生观念上没有。世界太大了,做好自己的事,就有很多享受。”谈及昔日的合作伙伴,李宁自信的背后是从容与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