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062100000015

第15章 反经十三

臣闻三代之亡,非法亡也,御法者非其人矣。故知法也者,先王之陈迹,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故尹文子曰:“仁、义、礼、乐、名、法、刑、赏,此八者,五帝三王治世之术。”

本篇论述了政治制度的得失问题。历朝历代都有制度,关键在于统治者如何运用。仁、礼、乐、法等都可当作治国的制度,但也要随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千篇一律,必会导致祸乱。是非、善恶在特定的时空内是有标准的。制度运用的得失关系到天下之治乱,得其道则天下治,失其道则天下乱。

国法必善 道不虚行

原文

臣闻三代之亡,非法亡也,御法者非其人矣。故知法也者,先王之陈迹,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故尹文子曰:“仁、义、礼、乐、名、法、刑、赏,此八者,五帝三王治世之术。”

故仁者,所以博施于物,亦所以生偏私;义者,所以立节行,亦所以成华伪;礼者,所以行谨敬,亦所以生惰慢;乐者,所以和情志,亦所以生淫放;名者,所以正尊卑,亦所以生矜篡;法者,所以齐众异,亦所以乖名分;刑者,所以威不服,亦所以生凌暴;赏者,所以劝忠能,亦所以生鄙争。

译文

我听说夏、商、周三朝之所以灭亡,并不是因为法规制度不合适的缘故,而是因为用了不合适的人去执法所导致的。法是先王遗留下来的陈规,如果没有合适的人去贯彻实行,就很难真正实行。所以战国时的尹文子说:“仁、义、礼、乐、名、法、刑、赏,这八条是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的治世之法。”

行仁原本是为了博爱大众,但有时也会有偏私,产生与仁义相违背的行为。义,可以使人立节行,也可以使人违背公德,而行假仁假义。礼仪规矩,是为使人们的言行恭敬严谨,但同时也会产生懒惰和散漫的习气,结果背离了“礼”字。音乐可以使人性情和平,但是也会让人情欲放浪。名位可以正人尊卑等级位置,也容易产生骄慢、篡夺的野心。法制可以使人们的行为有准则,也会让人找到法律的漏洞做出恶事。刑罚的威严可以使人服从法令,严于律己,但也会使执法人滥用刑法或者欺辱犯人。奖赏可以勉励人忠心效力,但也会诱发人们争功夺利,发生矛盾纷争。

评析

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一项规章制度或者是政策的颁布同样也是如此。法律的制定本来是为了规范人的行为,维护社会的良好秩序,但这也给了一些人通过钻法律的空子去获取不义之财的机会;礼仪的制定本来是为了提高人们的修养和素质,但这使一些人染上矫揉造作、华而不实的恶习;行义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舍大义而取小义,就未免得不偿失了……虽然世上没有完美的事物,但我们在颁布规章制度时可以从大局着眼,只要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就可以大胆地贯彻执行。

实事求是 量力而为

原文

《文子》曰:“圣人其作书也,以领理百事,愚者以不忘,智者以记事。及其衰也,为奸伪,以解有罪而杀不辜。”

其作囿也,以奉宗庙之具,简士卒,戒不虞。及其衰也,驰骋弋猎,以夺人时。

其上贤也,以平教化,正狱讼,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泽施于下,万人怀德。至其衰也,朋党比周,各推其与,废公趋私,外内相举,奸人在位,贤者隐处。

《韩诗外传》曰:“夫士有五反:有势尊贵不以爱人行义理,而反以暴傲。”“家富厚不以振穷救不足,而反以侈靡无度。资勇悍不以卫上攻战,而反以侵凌私斗。心智慧不以端计教,而反以事奸饰非。貌美好不以统朝莅人,而反以蛊女从欲。”

译文

《文子》中说:“圣人创造文字,留下著述为的是指导民众,叫人理解天下之事,使愚笨的人变得聪明起来,使聪明的人学识渊博。但事与愿违,有些人学到知识后却变得更坏了,他们以所学知识为非作歹,甚至为有罪的人辩护,冤杀无辜的人。”

至于国家建筑林园,那是为了使祖宗的灵位有个存放的地方以便祭祀。先贤开辟苑囿,是为了提供军队训练、供奉宗庙用的,以防意外变故。遇到昏庸的君主就大兴土木,广建园林,作为驰骋狩猎的场所,这不仅劳民伤财,还会贻误农时。

推举贤才,是为了提高国民的素质,使人从善如流,公正司法,使贤者有其位,能者有其职,广施恩德于万民,使百姓感恩戴德,对国君忠心耿耿。到了政治败落后,大小官员就会结党营私,狼狈为奸,各自为政,从而使恶人掌权,贤人被疏远。

《韩诗外传》说:“古代士有五反:有权势、地位,受人尊贵,却没有仁爱之心,不行道义之事,反而飞扬跋扈,残暴不仁。家中富裕后,本应周济贫困,帮助穷人,反而骄淫奢侈,挥霍无度,使家道败落。勇猛剽悍,却不去保家卫国,而是争强好胜,以强凌弱,结群聚斗。聪明多智,却不将才能用于治国安邦,反而使奸耍诈,颠倒是非。相貌靓丽本是好事,但不将潇洒的风度施展于讲究礼仪的场合,却以此来蛊惑女性,行淫纵欲。”

原文

太公曰:“明罚则人畏慑,人畏慑则变故出。明察则人扰,人扰则人徙,人徙则不安其处,易以成变。”晏子曰:“臣专其君,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妻专其夫,谓之嫉妒。”

韩子曰:“儒者以文乱法,侠者以武犯禁。”

子路拯溺而受牛,谢孔子,孔子曰:“鲁国必好救人于患也。”子贡赎人而不受金于府,孔子曰:“鲁国不复赎人矣。”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由此观之,廉有所在而不可公行。

译文

姜太公说:“刑罚太严明,就会使人心惊胆战,整天处在这种状态下就会出乱子。什么事都明察秋毫,就使人躁乱不安,从而迁移躲避,不安居于原地,这样容易发生动乱。”齐国的名相晏子说:“臣子独揽君权,这叫不忠;儿子独揽孝敬父母的义务,忽略了兄弟姐妹,这就是不孝;妻子独揽丈夫的恩宠,而忽略了妾室,这就是嫉妒。”

韩非子说:“读书人用文辞扰乱法令,游侠以勇武违反禁令。”

子路有次救了一个落水的人,被救者送他一头牛以示感谢。孔子说:“此后鲁国的人都愿意救人于危难之中了。”因为救了人有酬劳呀!有人用钱向子贡赎人,但子贡放了人没要赎金。孔子说:“你不收赎金,以后谁还敢赎人?”孔子为何对此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呢?子路接受好处,能鼓励大家做好事,倡导好的风尚。子贡不收赎金,反而影响了人们做善事的风气。由此可知,廉洁的美德有时存在于相对的环境中,并不是随处可以做到的。

评析

做事的基础是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同时也要做到既不可死守教条、因循守旧,也不可急功近利,贸然行事。做事照抄照搬,就会束缚自己的手脚,缺少创新的意识,这样无异于故步自封,虽然不会把事情办糟,但多是平庸而无所作为的结果。如果做事急于冒进,就可能会走向极端,结果是费了力气却收不到相应的成效,甚至本是一番好心,却把事情办得更糟。因此,做事不仅要使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相一致,还要把握前后两个“度”,既不能保守,也不可冒进。

忠臣难做 不可退却

原文

慎子曰:“忠未足以救乱代,而适足以重非。何以识其然耶?曰:‘父有良子而舜放瞽瞍,桀有忠臣而过盈天下。’然则孝子不生慈父之家,而忠臣不生圣君之下。故明主之使其臣也,忠不得过职,而职不得过官。”

译文

战国时的法家慎子说:“忠臣,不足以救乱世,相反,有时却会使乱世更乱。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人说:‘每位父亲都希望有个孝顺的好儿子,但舜的父亲却要把他置于死地。夏桀是最坏的皇帝,却出了不少忠臣。’由此可见,孝子不一定会出在慈父之家,忠臣不一定会出现在圣君时代。圣明的君主明白这个道理后,就会让臣下尽忠,但不能超过各自的职权,职权也不能超过各自的范围。”

评析

忠臣、孝子一定要做,但要视具体情况灵活行事,如果辅助昏庸的君主,忠臣也会被当作“奸臣”而杀掉。在大治或大乱的年代也不例外,因为国家治理的好坏,主要在于君主,贤明的君主用忠臣,除奸臣;昏庸的君主重奸臣,害忠臣,看清了自己所侍奉的君主,我们便可知道该何去何从,进退也可适时而为了。

时过境迁 行善被恶

原文

庄子曰:“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为之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智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然则向之所谓智者,有不为盗积者乎?”

“其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耶?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网罟之所布,耒褥之所刺,方二千余里,阖四境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里者,曷尝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朝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耶?并与圣智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十二代而有齐国,则是不独窃齐国,并与其圣智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

译文

庄子说:“为了防备翻箱、探囊的小偷,人们总是小心翼翼地把箱子、柜子锁好,这就是世俗人所认为的聪明表现。如果一旦江洋大盗来了,把箱子、柜子都运走,这时大盗唯恐你捆得不紧,锁得不牢。这样看来,以前所作所为,不正是在为强盗保管财富吗?”

“至于那些被称为圣人的,有的就是在为大盗守护财富,怎么知道的呢?从前齐国各地,邻邑相望,鸡犬相闻,捕鱼打猎,耕田播种,方圆二千余里,举国上下,遍立宗庙、修建城郭,立乡规约,没有一样不是依照他们的开国圣人去做的。但后来大盗田成子杀了齐简公,窃得了齐国,田成子到手的难道只是一个齐国吗?他还把齐国几百年间的制度也偷去了。因此田成子被骂作窃国大盗,但他的江山却如尧舜一样安稳,小国不敢对他有所非议,大国不敢轻易攻伐,还传了十二代。由此看来,田成子不但偷了齐国,连同其圣贤的治国制度也一起偷来,保护了自身。”

评析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使再聪明的人,也可能有顾此失彼的时候,更何况我们平日做事又很难考虑得详细周全。有的人做事考虑得多,却不长远;有的人考虑得长远,涉及面却比较窄,这都是做事疏漏的地方,只有把事情考虑得全面而长远,才会更有效地减少失误,提高办事效率。

事有利弊,在不同的环境、阶段利弊可能互相转化,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处于“利”时,我们应当考虑“弊”时,有居安思危的打算;处于“弊”时,有期待“利”出现的信心。

行善有道 偷窃无规

原文

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盗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矣。

译文

强盗问他的头目盗跖:“强盗也有道吗?”盗跖说:“当然有道,天下什么事都离不开道。当强盗的学问大着呢!能猜出室中所藏的东西,这就叫‘圣’;偷东西先进去的,这就叫‘勇’;逃走时能够为同伴断后的,就叫作‘义’;判断可不可以去偷,这就叫‘智’;偷得东西后,能共同分享的,就叫作‘仁’。这五条标准不具备就能成为大盗的,天下没有这个道理。”

由此看来,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大盗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如果天下行善的人少,不行善的多,那么圣人教诲能有利于天下的就少,而有害于天下的就多。

评析

对同样的一套理论,不同身份的人就有不同的理解,圣德之人说出来的就是能为善人用,而鸡鸣狗盗之辈说出来的虽然也颇有道理,但由于不是建立在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上,没有安守本分地做事,所以也只是牵强附会罢了。由此可知,理论再完美也好,谋略再多也罢,关键要看是谁来执行,执行的目的又是什么,这才是我们判断理论、谋略是好是坏的依据。

得道则治 失道则乱

原文

由是言之,夫仁义礼乐、名法刑赏、忠孝贤智之道,文武明察之端,无隐于人,而常存于代,非自昭于尧汤之时,非故逃于桀纣之朝。用得其道则天下理,用失其道而天下乱。

故知制度者,代非无也,在用之而已。

译文

综上所述,孔孟所标榜的仁义礼乐也好,法家所提倡的名法刑赏也罢,还有忠、孝、贤、智这些做人的基本原则,文武明察的世俗才智,都是天地之间的真理。经常表现在人们身上,世代常存,并非仅存于尧、舜时代,但在夏桀、商纣时的混乱时代就不会出现。能够顺应其道治理,就可天下大治;违背大道,势必天下大乱。一治一乱,全在于人。

由此可知,制度是历代都有的,关键是如何运用。

评析

治世之术,只知道用合适的方法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其最大的作用,用人如此,运用事理也不例外。能审时度势地顺势而为,就可事半功倍;不假思索,一味蛮干,很可能事倍功半。所以说,用人做事一定要适应事物本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抓住其本质所在,便可实现大治。

同类推荐
  • 旷野呼告

    旷野呼告

    俄罗斯思想家列夫·舍斯托夫毕生规避理性,倡导神明启示,远离思辨,崇尚信仰。在本书中,作者尤其以独特的感悟理论向人们阐释了西方思想界与文化界巨擘克尔凯郭尔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神明启示下所显露出来的思维的魅力。同时,作者更深刻地向人性的深处拷问理性,在思想旷野发出在他认为没有回音的无声的呼告。
  • 子未语:半部《论语》在民间

    子未语:半部《论语》在民间

    三基五学,三强五行。三基五学即前八篇,三强五行即后八篇。其中:三基:爱亲,阐述孝道是立身之本。五学:每个人都要“明德、守中(道)、行正(直)、知礼(仪)、通变(化)”,讲个人的基本素质。三强:强学习、强交往、强行止。五行:人要做到“为公”,“循法”要加强法制,“垂范”要有颜回一样有良好的人格,“能行”是像孔子一样周游列国,学好知识,服务社会才叫“有为”。
  •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熹是宋明理学研究中的重点,“曾点气象”则是理学中的重要话题。本书从朱熹关于“曾点气象”话题的讨论契入,直探朱子思想中的有无虚实之辨等关键问题,旁及历史上相关“曾点气象”的评论,进而引出中国哲学中关于精神境界、本体与功夫的讨论,以小见大、以一贯多,在诸多方面填补了以往朱子研究的空白。本书充满创新精神,将“曾点气象”的研究范围从《论语集注》扩展到朱子全部文本做全面分析,有《论语集注》稿本的发展及相关书信的考辨对朱子的观点做历史性的分析,都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
  • 老子与当代社会

    老子与当代社会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给世人留下了不朽的著作———《道德经》,由此开创了古代中国哲学思想的先河,老子学说及其衍生出的道家、道教等流派对2000多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老子文化及其哲学智慧也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世界人类的宝贵财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老子思想必将发挥更加积极的现实意义。
  • 中国哲学十九讲

    中国哲学十九讲

    牟宗三,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海外新儒学的重要代表和集大成者。哲学大家刘述先曾说,牟宗三在当代中国哲学的地位比之于康德在西方哲学的地位。《中国哲学十九讲》为牟宗三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分为十九讲,大体按照时间顺序,论述中国哲学的特殊性问题、先秦诸子的起源及系统、魏晋玄理的内容及价值、佛教的哲学问题、宋明儒学等。书中所讲,关系到中国哲学的系统格局与义理综述。书中厘清的问题,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启发性。
热门推荐
  • 天下傲世

    天下傲世

    一个少年,为了看清大千世界,遨游世间,从一个喽啰成为一个大神的,奇幻人生。谁笑少年狂,傲世游天下。新书等级:灵士,灵兵,灵师,灵尊,灵王,灵圣,灵帝,灵仙,灵命仙,灵神
  • 邪王独宠:九岁小魔妃

    邪王独宠:九岁小魔妃

    堂堂的杀手女王,杀手界的“不败神话”,却被自己的亲生妹妹亲手逼死,有比她更悲催的吗?奇异手镯带她穿越异世,却成了浩天大陆名声赫赫、家世宏大的暮府废柴五小姐,而她的前世居然是……种种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在她的身上,她该如何应对种种困难?堂堂的鬼面邪王,提起名号就令人闻风丧胆的少年战神,却让一个小他7岁的小女娃娃看了躶体并被嘲笑了?!这让他颜面何存?现在,立刻,马上!把她抓过来!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月老的红线已经相连,一切似乎是冥冥注定,众人的命运紧密的相连在一起,步入自己的历程。让我们拭目以待,他们之间会擦出什么火花!(内容纯属虚构,笑笑就好(づ ̄3 ̄)づ╭?~)
  • 武魂神龙

    武魂神龙

    从前有个遥远的地方,在一片大陆上,生活着群拥有异能的人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见阴阳

    见阴阳

    眼中有阴阳,胸中有造化,翻手能覆云,点石能成金。修成仙术,天地共生。不死不灭,天地共寿。ps:以上皆为胡扯,欢迎收看逗比驱魔师的欢乐日常。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修的这叫什么仙

    我修的这叫什么仙

    古老淳朴的修真世界为何汽车也能上天?风华绝代的修士大能为何盯着一块玉牌傻笑?地球落后修士为何一夜高歌猛进,脸色潮红??张若海站在山巅,豪言壮志地说出了那句名句......不想做商界巨鳄的修真者不是好穿越者!众修仙小弟望着这个做个梦都能来回穿越的救世主痛哭流涕......做正事,做正事啊!他们不想打商战啊!你这修的叫什么仙啊!!
  • 后来遇到了他

    后来遇到了他

    《后来遇到了他》是一篇青春校园故事,女主人公从小很惨,直到高中遇到了他,开始慢慢变好,是一篇甜文哦~
  • 你可能不知道的香港(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品历史)

    你可能不知道的香港(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品历史)

    本书是发表于《南方都市报》的专栏文章合集,作者籍内地人才引进计划前往香港工作,没正经为香港做过多少贡献,倒是因为走过不少地方、住过不少逼仄的出租房及接触过形形色色的香港人,通过自己的观察体会对香港和香港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认识,回内地工作后写成了这样一些文章。香港离内地很近,然而又没有想象中的近;越来越多内地人来到香港,但对于香港的认识却仍然一知半解——香港人为何羞于吵架?香港幸福感最强的上班地点为何不是中环?香港女生为何喜穿裤袜?清晨的红磡为何会出现“鬼市子”?在香港没有老外的“趴体”为何是卢瑟的“趴体”?跟香港女生聊天话题为何离不开衣服包包?为何住在板间房才能感受最真实的香港?疏而不离的香港家庭关系背后又隐藏着什么?这一切的背后,是城市的鲜活还是人群的趣处?是观察的敏锐还是好奇心的不懈追逐?林嘉文,现媒体工作者,曾于香港从事IT工作三年。
  • 独道剑尊

    独道剑尊

    傲剑苍穹,完魔退拜,前世因,今世缘,一切尽在灭世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