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卢龙县建制(三)
与李昕辞别后,董婉儿带领众人来到一个小渔村,这是一个小型的野人聚落。这个聚落一直被狐狸窝掌控,如今狐狸窝虽被捣毁,但消息还未传到这里来。董婉儿在亮出了自己的身份后,很容易征募到三、四条渔船。
侯禄给了渔夫们一百钱,都是足额的五铢钱,渔夫们知道这样多的好钱,可以去下游的令支县买到许多他们急需的盐。在侯禄的重赏之下,这些渔夫自是一个个乐于效命。众人在滦水漂流了半日,抵达到滦水里山下的亭舍。
韦铭带着王朝等四个护卫与梁八夫妇先上了岸。
侯禄对侯晋道:“你也上岸,去帮韦兄弟盖房子,这不是之前便说好的吗?”
侯禄不说,韦铭都快忘记了此事,大笑道:“何须如此,你帮我解决了孩子们的服役问题,我很感激,就让侯晋随你一同回海阳吧。”
侯禄却摇头道:“我不过动了动嘴皮子的功夫,仰仗的还是韦兄弟的威名。侯晋,你怎么说?”
侯晋无奈道:“随兄长的意就是了。兄长让我留在滦水里,我便留下。”
侯禄点了点头:“你留在这里,多多陪陪董姑娘,容我回去向母亲禀告了你与董姑娘的事情,便让你二人成婚。”
董婉儿迟疑道:“我要为父亲收孝三年,恐怕……”
韦铭大声道:“何其迂腐!你父亲不就盼望你能幸福生活吗?如今幸福生活就在眼前,还不赶紧抓住了?至于尽孝,婚后难道就不能尽孝了?董婉儿与令弟的婚事,就拜托侯兄了。”
韦铭大包大揽,倒颇有一番父亲的做派。
侯禄苦笑道:“只怕我母亲那边不好劝说,到时还望韦兄弟体谅则个。”
侯禄又看了一眼登岸的董婉儿与侯晋,摇了摇头,便遣散了多余的船夫,让剩下一名渔夫继续划船,送他回海阳。
韦铭回来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山上的滦水里。桑小桑带着孩子们来迎,当韦铭告诉孩子们不用再用卢龙塞服役,可以安心读书时,人群一片欢呼。
桑小桑事无巨细,给韦铭说了他不在的时候,滦水里发生的事情。韦铭耐心地听着。
桑小桑说了好多的事,比如孩子们中有谁不好好读书,整天只知道斗鸡走狗啦;谁掉到水缸里,被聪明的小伙伴用石块砸破了缸救出来啦;谁啥活也不干,成天抱着书渴望上课啦!
韦铭时不时会插上一句,两人一路说话,从亭舍上山来到了滦水里。
在滦水里的北边,新出现了一片房屋,韦铭不在期间,老里长发动村民帮忙修建,大大缩短了工期。房屋虽然简陋,都吃茅草庐居,倒也能够暂时住人。
这些单独的茅草屋众星拱月着一座茅草庭院。整个北区被一条十字型的道路贯穿,南通徐无山道,北去下游亭舍,东西则在面对陡峭山壁后戛然而止。
看来建筑队将道路修建的很长,除了中央这一片区域外,大部分道路两旁都是空荡荡的。这些道路到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原有小道的基础上,加宽加固的。
要想富,先修路,这个口号放在两千年前,也并不过时。
韦铭的县寺则便是这座建立在这些新茅草屋中央的茅草庭院。庭院长百步,宽六十步。整儿庭院坐西朝东,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里面安排了六曹公署,审案公堂。
往内里走,便是燕居之所,被用土墙与办公场所隔开了,燕居之所占整个庭院一半的面积。两排房屋相对而建,围成了一个院落。最里面是卧室,从北边数依次是白胜、韦铭、朱迎雪的主卧,南拐角处则是浴室。
与之相对的一面,则是桑小桑、赵瑶的卧室。以及厨房,女士浴室等。北侧贴墙有两间厢房,供客人暂住。杞氏、刘兰芝以及孩子们、护卫们都单独住在了外面的茅草屋中,不再住在县寺中。
韦铭发现在内院的中间还有一挖掘到一半的水井。
桑小桑对韦铭道:“原本想要在这里挖一口水井的,但这里地势高,取水还是要从滦河以及附近的山溪中取水。赵瑶说要将附近的一条山溪引到这里来。这样也能方便我们用水。”
一路走来,韦铭独不见赵瑶,询问得知,赵瑶正带着由车夫护卫组成的建筑工队,如今还在采石场,住处建好便要将校园提上日程。孩子们一路迁徙,如今定居下来,总要有个专门的场所。
韦铭给桑小桑介绍了侯晋与董婉儿以及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人,侯晋与董婉儿是客人,可在县寺暂时居住,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位今后要定居在滦水里。韦铭让桑小桑为这四人安排房屋。
桑小桑便带着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人离开了县寺,为这四人寻住处去了。
韦铭让侯晋与董婉儿不要拘束,可随意逛一逛,但也不要逛得太晚,耽误了晚饭。韦铭则迈步往西南方向的建筑工地走去。
赵瑶这次为了建造小学,准备尝试新型的建筑材料,那就是水泥。水泥是盖房子的好材料。在西方的罗马帝国,他们用石灰与火山灰的混合物建造了许多大型建筑。比如著名的大斗兽场,万神殿。这种东西便是水泥的前身。
赵瑶的专业本是化学,但对于材料学倒也不陌生。但赵瑶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更多的是一种无奈。这个穷山窝窝实在缺乏资源。
建筑材料学其实和高中化学课上讲的复合材料很相似,也就是强度,硬度,韧度之间的搭配。水泥本是一种粘合剂,但赵瑶本想要效仿现代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但眼下没有炼钢的条件,赵瑶的设想是,使用树枝木板代替钢铁。第一步是要烧出合适的水泥。
水泥的制造,可以通过往石灰中添加一定比例的黏土来混合制成。这种水泥虽然距离现代水泥差许多,但赵瑶相信,一旦水泥发明出来,就足以改变汉代以木质材料为主的建筑格局了。
建筑现场还只是一片空地,树立着两三面赵瑶做实验时留下的墙体。在工地的不远处是一片采石场。赵瑶与建筑工队大部分人都集中在那里。
赵瑶采石使用的是一种古老的办法。先采伐树木燃烧,将山壁烧热到一定程度后,再往上面浇灌冷水,这样山壁便会有碎石脱落。据说当年汉武帝修建五尺道的栈道时,用的便是这种方法。
韦铭来到时,先扫视了一眼工作进度,发现按照赵瑶的想法来,恐怕花费一百年也无法将学校立起来。
赵瑶回头看到韦铭,大喜,向韦铭炫耀道:“我已经确认了石灰与黏土按照3:1的比例混合,放入窖中煅烧,就能烧出很好的水泥了。”
韦铭伸手帮赵瑶摘去了头上的枯叶,笑道:“慢慢来,不急。”
韦铭又对车夫护卫们道:“大家都先各自回去休息吧,这些日子麻烦大家伙了。”
车夫护卫们都笑道:“赵姑娘不怕脏,不怕累,我们这些老爷们陪着她一起闹闹,倒也开了许多眼界。”
韦铭知道,赵瑶要发明出水泥,不单是为了修建一座学校,而是真正想要为自己分忧。卢龙县要想要真正立起来,就必须有自己的产业支柱。赵瑶为韦铭选择的是水泥。
韦铭与车夫护卫们在采石场分别,牵着赵瑶的手回滦水里,快要到滦水里的时候,赵瑶小声对韦铭道:“松开吧,我可不像让桑小桑看到吃醋,你又跑去安慰她。”
韦铭只得松开了赵瑶的手,赵瑶则先走一步,先到了内院。韦铭走在后面,进入县寺,看到了朱迎雪正站在庭院中,等待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