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帝为何禁止百姓存钱有人还向皇帝举发了铜钱大量流失的一个猫腻:原来是黑心商人把铜钱熔化了,铸成铜器,卖价是等量铜钱的三倍半!
如此厚利,傻瓜才不干。什么香炉、帐钩、镜子、夜壶,什么好卖就铸什么吧。
为了遏制铜钱大批退出流通,皇帝也是想疼了脑瓜仁儿,中晚唐时期,朝廷几次下令禁止铸铜器,但这种官样文章的法令大概没啥效力。
到了唐宪宗,索性禁止民间存钱,要求富户把所有的存钱都拿出来,投入流通。
他发现只下诏令没有用,就正式颁布了《禁蓄钱令》,规定私藏钱不得超过5000贯,超过的部分,限期一个月内全部购买物品来储存,违者按照官职大小,定不同的罪。平民就更不能饶,要杖死,杖死就是打板子致死。
法令实施14年后,下一任皇帝唐文宗又稍稍放宽了限制,规定存钱不得超过7000贯。凡是超过10000贯的,一年内必须花完;对拥有10万贯家产以上的大富豪,特别开恩,允许两年内处理完毕。
这样的法令,实际上是掩耳盗铃,怎么可能有效用?
货币本身就有储值功能,人家是合法收入,你怎能挡得住人家不花钱?大唐又不是秦始皇暴政,我就不花钱,你还能派侦缉队挨家挨户搜吗?
经过40多年的官民角力,政府终于让了步。唐穆宗听取了户部尚书杨於陵的建议,百姓上税、国税上交和地税截留都用实物计算,仅仅保留盐、酒两项专卖仍用钱计算。这等于承认了实物货币的存在。
有专家指出,唐朝之所以不能把官铸铜币贯彻到底,是因为当时的市场经济还不够发达,很多农民生活在自然经济状态中,与商品社会不接轨,所以实物货币还不能完全废止。
不过,这个缺铜钱的大问题,到了晚唐的唐武宗时,却差一点得到了全面解决。
唐武宗是晚唐很有性格的一位皇帝。他是前一位皇帝唐文宗的弟弟,本来这皇位不属于他,可是宦官仇士良等人贪图拥立之功,把他给推上了台。
武宗身材高大,性情豪爽,即位之年已是27岁了。他多年来迷信道教,身边有一大批道士朋友,因不是在深宫中长大,对社会也比较了解。
他还喜欢骑马游乐,常带着邯郸舞伎出身的爱妃到教坊饮酒作乐,好似寻常人家的家宴一般。
不过玩是玩,国家大事却没有耽误,唐武宗能够重用贤才,管理国家也没有什么书生气。如果做错了事,还能够虚心向宰相道歉。
他最重用的大臣是宰相李德裕,君臣俩相当默契。
武帝在位时间只有短短的5年,却干了一件名垂青史的大事,那就是“灭佛”。
灭佛是从他上台的第二年开始的。也就是从会昌二年(842年)起,逐年加大打击力度。到会昌五年达到顶峰,在全国开始大规模扫荡寺院。
这次灭佛,史称“会昌法难”,后世将其与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的灭佛合称为“三武之厄”。
这一年,全国共计拆毁寺庙4600多座,拆毁游方和尚招待所(招提)、修道院(兰若)4万多个,强令僧尼26万多人还俗,寺院奴婢15万人遣散。这些人回归社会之后,因自食其力,也就变成了必须给国家纳税的“两税户”。
武宗灭佛,显然是受了他的那帮道教朋友的鼓动,但是客观上却有力地打击了畸形的寺院经济,增加了纳税人口,还让国家受了益。
他拆完庙后,把庙里的钟、罄、香炉、铜像等搜罗一空,都拿来铸开元通宝——当年梁武帝白给你们的,今天我唐武宗也要白拿回来!
当时铸钱,是下令让各州分头铸的,在钱的背面或铸一个“昌”字,或铸一个州名作为标志。这批钱,俗称“会昌开元”,是唐朝最后一批合乎标准的钱。
这次铸钱,力度很大,基本解决了缺钱的问题。本来武宗准备在第二年停用其他所有的钱,全国只用“会昌钱”,可是第二年他忽然死掉,这个计划也就泡了汤。
就从他这种平时嘻哈、临事果断的性格看,是个能成大事的人,要是再多活几年,没准儿唐朝也能多存活几年。
武宗死得可惜,是吃了太多道教朋友给他的丹药死的,于是他成了唐朝自太宗以来第四个死于吃丹药的皇帝。
想长命,结果偏偏短命。历史上很多人、很多事,都是这样。
泥巴捏的钱也可以用来买东西
到了唐朝倒数第二个皇帝唐昭宗时,中国钱币史上又出了一件搞怪的事。
有人用泥巴做钱,而且还正式进入了流通!
干这个事的,是卢龙节度使刘仁恭。这个人是武将出身,早年在一场攻城战役中,用挖地道的方法攻下城池,因此军中都叫他“刘窟头”。
他当的这个卢龙节度使,是用武力抢来的,唐朝廷没办法,事后给予追认。他的辖区,就在幽州一带(今北京市)。
唐末的藩镇,实际上就是地方军阀,中央奈何不得他们。刘仁恭能在群雄争霸中夺得一块地盘,啸傲蓟门,志得意满,渐渐地就骄傲起来。当官的要是骄傲,有一个普遍标志,就是生活腐败,具体说就是讲究奢侈,荒淫无度。
刘仁恭在幽州,就是老大,你皇帝享的什么福,我也要享什么福。
他嫌幽州城不够牢固,就在附近的大安山上,依绝壁筑起一座“别馆”,不仅有险可守,而且极其堂皇,酷似皇宫。
他又选了许多美女到“宫中”来服务,自己就待在这小天堂里,和道士们在一起炼丹药,以求长生不死。
这样的好日子,真的想再活500年啊!
我们读史读多了,能发现一条规律,凡有在上者穷奢极欲的时候,在下者的日子都不会好过。当时的幽州人民,连饭都吃不饱,只能吃黏土、食人肉,饿死的穷百姓不计其数。
就这样奢靡还嫌不满足,最令人瞠目的是,刘仁恭下令将民间的铜钱全部收缴上来,组织工匠在大安山顶挖洞穴(有地道情结),把钱全部藏起来(有窖藏情结)。
就这也罢了,他还怕藏钱的工匠泄露了秘密,竟把他们全部杀死灭口。
钱都上缴干净了,民间怎么办?
亏得刘仁恭想得出,他让幽州人民用黏土造钱,在幽州境内强制流通。(见《新五代史》)
这种泥钱什么样?不好想象。但我知道,它可不是橡皮泥那样软乎乎的,而是要经过烘烤,烤好后质地相当坚硬,不至于龟裂或者掉渣儿。
古代的时候,人死了后,家属要在墓中埋一些陪葬品。其中一种陪葬就是泥钱,这不过是一种象征而已,就像今日流行陪葬纸糊的“小姐”一样,算是儿女替长辈圆了生前潜意识里的心愿。
刘仁恭竟然就把这样的“地府钱”,作为了正式的货币!
吾土吾民,勤劳勇敢智慧是没的说了。但是这智慧,有时候也会在坏的方向上达到极致。
泥钱当然保留不下来,所以今天已经无法考证它是什么形制,镌有什么钱文,币值是多少。
——隋末有纸糊的钱,唐末又出了泥捏的钱,都说末世必有妖孽出,真不假!
到了民国年间,又有钱币学家考证出来,当年刘仁恭不仅藏了铜钱,捏了泥钱,还铸过新钱。现在人们所能见到的,一共有四类。
铁永安钱:共有三种,即铁永安一十,铁永安一百,铁永安一千。这三种钱,也有铜质的,存世数量都不超过10枚。这种钱,形制厚重,钱文粗拙,在钱币史上别具一格。
铁货布:背面铸有钱文三百,其制式不是圆钱,竟然是仿照王莽的货布模式。
铁顺天元宝:也有三种,背面的钱文分别为:上月下十,上月下百,上月下千。其中的上月下百,是拿史思明的顺天钱作模本,上月下十、上月下千则是刘仁恭自创的模式,钱文字体近于隶书。后两种钱现在存世各有一枚铜品,那就比华南虎还要珍贵了。
铁五铢:此钱用的是隋朝五铢钱的模本。
这些钱,都使用了唐中期以后才有的翻砂技术,但是铸工不精,砂眼较多。
从钱形上看,刘仁恭是个怀旧派,连五铢钱、货布都弄出来了。从币值上看,他铸铁钱的目的,也是为了搜刮民间财富,因为全是大钱。
刘仁恭作恶多端,囤积了好几山洞的铜钱(不知留作何用),没想到现世现报,先是他儿子刘守光给他戴了绿帽子,睡了他的爱妾,父子俩为一个红颜闹翻了。
这还了得,还有没有上下尊卑了?老子把儿子叫去,狠狠教训了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