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副团长大声喊着:
“这就行了,干掉多少以后再查,反正咱们有的是时间,给旅部发报。”
我部,即10旅29团1营、以及前来支援的3师皖东北保安司令部骑兵团、特务团、直属队、独立4团,经激烈战斗,击溃了马家军的骑八师,敌伤亡惨重,已经逃窜,战果和缴获正在统计中,请示我部下一步任务。
李伟光带领所部独立4团、直属队、骑兵团、特务团在10旅29团1营的配合下,以少胜多,用强悍的战斗力将前来挑衅的青海马家军骑八师击溃,打破了汤恩佰采用骑兵缠住新四军分散的部队然后用优势步兵进而围歼的企图。
4师司令部,屋门大敞着,不断有人员急匆匆的进进出出,屋子里的参谋和警卫等人有接电话的,有在地图上做标图作业的,场面显得有些忙乱。
一个指挥员正向站在地图前的彭师长汇报情况:
“11旅在淮上一带顽强抗击汤恩佰兵团三天多,给予了敌人重大杀伤,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但问题是自己自身也伤亡很大,现在整个旅3个团连轻伤员都算上也不足5千人,预备队早已经用上去了,如果再这么硬顶下去部队会很困难,是不是考虑给他们增加点兵力,或者干脆把他们撤下来。”
彭师长没对这个指挥员说什么,反而回过头来问另一个司令部的工作人员:
“12旅准备好了没有?姚志坚还有什么要求吗?”
这个工作人员回答:
“行了,阵地的各种工事和掩体已经基本齐备,弹药也准备得很充足,粮食更是不成问题,旅指挥所设在离主城区五公里多一点马家山上,姚旅长没说有什么要求。”
彭师长
“让他们11旅撤下来,回师部附近休整,这个汤恩佰不是想把我们4师全都吃掉吗?
那好啊,就让他们接着啃12旅的阵地吧。”
正在彭师长说话间,一个司令部的机要人员拿着一封电报走了过来:
“彭师长,10旅电报。”
话说刘正接到29团电报后,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狠狠地挥了一下拳头。
嘴里不断地嘟囔道:
“还是老李够意思,否则的话,光凭29团1营对付这么多骑兵,非吃大亏不可。”
“老李给我发电报,让我命令下属各团营不要轻举妄动,待在原先的驻地,修筑好阵地固守待援,然后老李会带着他的部队一个一个地把他们接出来,护送过来。
确实,步兵在野外碰到数倍于自己的骑兵,简直就是灾难,青马军骑八师被打残打疼了,别忘了还有一个东北军的骑二军呢,还是小心为妙。”
然后命令下属,把29团的战报转报师部。
看着电报,彭师长的眼眉抖动起来,然后忍不住地笑着对师部的一干指挥人员说道:
“好消息呀,同志们,这可真是好消息,十旅在电报上说,他们二十九团在李伟光保安部队的支援下已经把马家军的骑八师给击溃了,杀敌无数,具体的数字还在统计中,现在骑八师已经向逃跑了。”
彭师长话一说完,满屋子的人都是兴奋异常,这些指挥员在战场上最少也滚了十几年了,都很明白骑八师被击溃代表着什么。
骑八师是来犯的白军里面最凶残的。
如果这个骑八师不被击溃,或者说他们突破了十旅的防线,四师将被迫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多面作战,这是兵家最忌讳的,如果仗真打到那种程度,没别的说的,四师将很难在淮上一带组织起有效的防御,下一步就只好突围跑路了,现在没了马家军骑兵的威胁,师里的战略决策就好办多了,回旋空间也更大了,再进一步来说,白军汤恩佰集团想在淮上一带将四师围歼的企图,随着逃跑的骑八师已经宣布破产了。
“告诉刘正,他们干的很好,战后我要代表师部给他们记功,命令十旅收缩防线,向师部一带靠拢,再问一下他们的伤亡和弹药如何,需要不需要补充。”
彭师长的话音一落地,一个指挥员就迫不及待地跟彭师长请示:
“师长,我们怎么感觉事情透着不对劲,十旅虽然不错,但也只有六千多人,况且只有二十九团一营几百人而已,马家军的骑八师可是一万多人马,这才一天多的工夫就能将骑八师击溃?
我估计能顶住就不错了,是不是让我过去看看,看看心里才有底吗。”
说话的人正是十旅的政委,二十九团陈副团长的顶头上司,亢至强将军。
别人不知道二十九团怎么回事,但他这个旅政委很清楚自己部队的情况,按他的估计,凭二十九团的家底和实力顶一阵子是没问题的,再接下来就不好说了。
十旅别的两个主力团被彭师长吩咐以营为单位分散活动,自己为了应付紧急情况把旅部的所有人员都组织了起来,准备在最关键的时候用上去,多少能给二十九团一点支援,没想到二十九团通过旅部转来的电报是把骑八师给打跑了,所以亢政委打心眼里觉得事情很奇怪。
彭师长到是没有他那么惊奇,只是用惯有的慢条斯理的口气说:
“我当时也怕二十九团顶不住,就把李伟光限期安排过来支援的独立四团给他们二十九团一营派了过去,后来黄瞎子又让李伟光带着他们保安部队的骑兵团、特务团和直属队给我调了过来。
这不吗,我把几支部队都给了二十九团,他们几个部队加在一起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七八千人,虽然还没有骑八师师多,但打防御战守住阵地应该没问题了,想不到他们还挺能耐的,能把骑八师打跑,这到是有点出人意料的。”
亢至强拍了拍自己的脑袋:
“没想到李伟光这次会这么大方,能亲自带着手下过来支援我们,平时不声不响的李伟光这次还真的是一鸣惊人,有点让人刮目相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