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碉堡里敌人没有办法,下达指挥命令的大官都在城内,外面地堡里的都是一些基层军官,虽然知道一出去就是凶多吉少,但是对命令只能执行,只好骂骂咧咧地出来向我军阵地上第二次扑了过来。
这一次李伟光下属部队的火力轻多了,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把反扑的国民党士兵打退,这下城里和城外的敌人好象受到了鼓舞一样,认为我军还是和以前一样,虽然士兵勇敢,但是武器弹药缺乏,没有持续作战能力。
连着又连续进行好几次反扑,在任子汉和钟杰的指挥下,每次都是被战士们很勉强地打退。
李伟光看到天渐渐黑了,估计我军夫规模进攻很快就要开始了,在敌人又一次反扑中用步话机命令任子汉和钟杰把出来反扑的敌人全部消灭。
接到命令的3团和689团用突然爆发的火力把又一次进攻的白军士兵全部撩到在阵地前沿。
李伟光同时命令辎重营马上给2团和689团把消耗的弹药补足,接到命令的辎重营营长老孙带着两个排的战士扛着弹药由后面冲了上去。
这个时候,一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高高的天穹上。已经见黑的天空上一颗红色信号弹很是显眼,战士们都睁大了眼睛往天上看,接着又是一颗,连着三颗红色信号弹出现在李伟光部队阵地的上空。紧接着我军兄弟部队阵地上也接连不断地打起了红色信号弹。
在信号弹升起来的同时,李伟光设置在城外的炮兵开始向曹甸镇内确定的目标进行射击,这些目标可是地下情报战线的同志冒着生命危险才搞到的,难能可贵。
曹甸战役正式开始了。
很可惜的是由于隶属关系不一致的关系,所以李伟光的作战意图只能贯彻到他自己的两个攻击集团。
集中了李伟光下属部队所有的各种型号和口径的火炮怒吼着将炮弹向曹甸镇泼撒过去。一轮接着一轮齐射,战场上地动山摇,爆炸声震得人的耳朵嗡嗡做响。人和人面对面说话不大声喊都听不见,弹着点被炸得碎石乱飞。浓烟滚滚,石头,瓦片,枪支,和人身体的一部分都随着爆炸声飞上了天。
李伟光和张怀宇等人在隐蔽的阵地后面用望远镜观察,只见我军炮火的第一波轰击并不是象以往那样炸得是敌人设在城外的各种防御设施,而是大部分的炮弹都飞到了城里的某几个地方,只有少部分的炮弹对付的是城外敌人的防御阵地。
在战士们不理解的目光中,李伟光解释道:
“因为我军火炮和炮弹都有限,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有限的炮弹,先把敌人设在城内的对我们威胁最大的炮兵干掉,城外敌人的各种防御设施只有靠我们的炸药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以后等我们的条件改善了就不会这样了。
好象是在验证李伟光说的话,我军的炮火真的是大部分继续向城内飞去,曹甸镇城内火光冲天,爆炸声连成了一片。少量的炮弹对城外敌人的设施破坏并不大,效果就是连续几个波次的轰击,敌人炮火一点反应也没有。
我军的炮火持续了大约能有二十分钟左右,然后逐渐稀疏下来,李伟光知道这是我军的炮火准备马上耍结束,该是步兵开始行动的时候了。
在炮火准备将要结束的时候,李伟光用电话命令最前面的我团和680团攻击开始,随着李伟光的命令,最前面阵地上从任子汉的2团和钟杰的680团各自滚出来几个我军的爆破手,夹着炸药包,利用各种地形地物向敌人的第一道封锁线跳跃前进。
这次战役,李伟光下属部队自己捆绑的炸药包分五公斤和十公斤两种规格,冲出去的几个战士携带的就是小一点的五公斤炸药包,炸路障和铁丝网一类的障碍物也用不上大炸药包,五公斤正好,分量大了影响速度。
他们刚刚突出去十几米远就被敌人防守兵力发现了,从城墙上打出了无数的照明弹,一个吓小照明弹象小灯笼一样挂在天上,天被照的雪亮雪亮。冲击的战士身影被看的清清楚楚。
敌人在城墙上和地堡里的火力猛地向他们射击,密集的子弹打得几个爆破手身边的土地噗噗做响,有两个战士一头扎到地下就没有起来。
李伟光举着望远镜的左手哆嗦了一下,这一切他看地清清楚楚,2团和689团冲上去的第一组爆破手都是各自团里的老战士,是比部队里起家时的老底子。
这些人都是李伟光的心尖子和宝贝蛋,他们平时和李伟光在一起一起睡觉,起行军,起打闹,和亲兄弟没什么两样,看到他们出现伤亡,李伟光用攥着拳头的右手使劲捶了下战壕上的土墙,对着电话喊道:“2团、689团,怎么回事?你们要注意火力掩护。”
这个时候,2团和689团的掩护火力开火了,每个正面地堡的枪眼都用一挺轻机枪和两支步枪来封锁。
用一挺机枪再配合两支步枪对一个枪眼射击是很有效的。
捷克式轻机枪间隔两秒的三点射是非常精准的,战前对敌人的射孔都进行了分工,一个火力组对付一个,但是捷克式的弹匣容弹量只有二十,六七个点射就要更换弹匣。
在轻机枪更换弹匣的时候由两支步枪射击,四人组成的一个战斗小组就能让封锁的火力的不间断,有三四个战斗小组就能对一个地堡正面进行有效的封锁,这么一来敌人地堡里的火力明显减弱了。
但是敌人设在城墙上的火力点没有受到影响,借助地理上的优势,居高临下向我军战士射击,2团和689团的轻火力大部分都用来对付碉堡里的敌人。剩余火力很难压制住城墙上的敌人。
这就是配合的好处了,交叉火力没有死角,一加一大于二,白军在防守上确实很有一套,并不是白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