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
父母让孩子画一张从家到学校的地图,可以让他记住回家的路。孩子通过认识地图、画地图,可以明确路线,增强方向感,培养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增强独立面对世界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一个人成功的法宝!
画一张从家到学校的地图
兵兵开始上一年级了。
从家到学校,兵兵要经过两条南北方向的街道,一条东西方向的马路。每次送兵兵去上学,父母都会提醒兵兵:“你看看街道两边有什么建筑?他们都有什么特点?每个商铺的名字是什么?街道和马路的名字是什么?”遇到兵兵不认识的字,父母就念给他听。就这样,兵兵逐渐记住了从家到学校的路。
奠定这个基础后,父母让兵兵画一张从家到学校的地图。兵兵不知道怎么画地图,父母告诉他,起点是家,终点就是学校。兵兵可以先画出家的位置,然后从家出来,按往左往右、往前往后的顺序,画出街道和马路,再画出道路两边的建筑,最后画出终点——学校。一张地图就算完成了。
父母让兵兵按“左右、前后”的顺序,而不是按“东西南北”的顺序,是因为兵兵的大脑里还没有“东西南北”的方位概念。更何况兵兵是第一次画地图,不能对他要求过高,对于路线的长度、比例等,也不能做更多要求,只要画出来大概路线就可以了。
就这样,兵兵画出了一张从家到学校的地图。路两边是一些重要的建筑,他不会写的字,父母让他用拼音代替。父母让兵兵向家人介绍一下自己画的地图,兵兵开始讲述:“出门向左走,走一段,路的右边是万利福超市,路的左边是步行街口,再往前走,会看到……”如果兵兵讲错了,说明他画的地图还有问题,父母就鼓励他把地图改过来。通过这些讲述,兵兵巩固了从家到学校这条路线在大脑中的记忆,还培养了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父母接着让兵兵给这张地图涂上颜色。妈妈说:“你喜欢什么颜色,就画成什么颜色的,想象一下,每天有这么漂亮的建筑和风景陪着你去学校,是多惬意的一件事呀!”妈妈的话让兵兵觉得上学真是一件开心的事。
妈妈还提醒兵兵在每一个路口画上人行横道,还教他画红绿灯。妈妈给兵兵讲交通规则,告诉他过马路的时候要走人行横道,要看好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妈妈强调,每个人必须遵守交通规则,这也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因此,兵兵在描述自己的地图时,会用生动的语言说:“我走啊走啊,咦,到了路口了,看看是红灯还是绿灯,嗯,是红灯,那我就耐心地等待吧……好了,绿灯亮了,我快速从人行横道上通过……”看着兵兵认真的样子,父母都放心了。
为什么孩子入学后的第一个游戏是“画地图”呢?
一般情况下,孩子从家到学校都会有一定的距离。让孩子记住路,是让孩子顺利回家而不走丢的最好方式。当然,孩子的上下学都有大人接送,但谁知道在某一天里会出现什么变故?如果孩子记得回家的路,而又能很好地遵守交通规则,他就会自己走回家。有些聪明的孩子会恳求老师把自己送回家,那么孩子记得路也就省去了老师找不到家门的麻烦。画地图是孩子记路的表达和巩固。
第一张地图画成后,父母可以继续培养孩子画地图的兴趣。父母可以教他分辨“东、西、南、北”,比如给孩子买一个指南针,教他使用。围绕孩子熟悉的建筑,父母让孩子分辨“东、西、南、北”,比如以自己家住的楼房、学校、经常去的超市等为例让孩子辨别具体方位。在接送孩子上学的时候,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告诉孩子:“我们这是往南走呢,我们这是往东走呢……”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分辨出他生活的这个范围的“东、西、南、北”了。以后,父母再教他根据太阳分辨方向、根据星星分辨方向、根据植物分辨方向等。辨别方位的学习要慢慢来,父母要在孩子感兴趣的时候教他,不要急于求成。如果孩子出现畏难情绪,反而不愿意学了。
周末,兵兵父母带兵兵去公园游玩。公园里都有游览示意图,父母就给他讲解怎么看这张图,首先要在地图上找到自己所在的位置,然后按照上北下南的地图方向,让兵兵自己说出接下来该往哪个方向走。有时,公园有游览图出售,父母就给兵兵买一张。每走一处,他们就让兵兵在地图上指出那个地方。回家后,他们还根据这张图,让兵兵回忆每一处的特点。
随着孩子年龄增大和认知能力的提高,以后每次出远门时,父母都应让孩子先看地图,对所去的地方有个初步了解。回来后,父母可以让孩子根据记忆画出自己的行走路线。孩子通过认识地图、画地图,可以明确路线,增强方向感,培养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增强独立面对世界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一个人成功的法宝!
还记得你童年时玩过的“拍手游戏”吗?“你拍一,我拍一……”那郎朗的童音,穿过岁月,镌刻在记忆深处……“拍手游戏”,是刚入学孩子的必做游戏。即使老师没有特别要求,家长也一定要让孩子玩一玩,并且鼓励他带动周围的孩子都来做这个游戏。
拍手游戏
刚入学不久,老师就教同学们玩“拍手游戏”。兵兵总是没有耐心,拍几下就不愿意拍了。妈妈去教室里接兵兵,发现别的小朋友都在热火朝天地玩拍手游戏,只有兵兵一个人在桌子前摆弄着什么东西,脸上很不高兴的神情。
“兵兵,你怎么不和同学玩拍手游戏呢?”在路上,妈妈小心翼翼地问。
“拍手一点都不好玩,我同桌总是拍错,却说是我先错的,我不和她玩了。”兵兵委屈地说。
回到家,妈妈说:“咱俩玩拍手游戏吧。”
妈妈先让兵兵背一遍他在学校里学的拍手儿歌,兵兵费了好大的劲儿,才在妈妈的补充下,背下了这首儿歌。
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坐飞机。
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小孩丢手绢。
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小孩来搬砖。
你拍四,我拍四,四个小孩写大字。
你拍五,我拍五,五个小孩敲锣鼓。
你拍六,我拍六,六个小孩拣豆豆。
你拍七,我拍七,七个小孩穿新衣。
你拍八,我拍八,八个小孩吃西瓜。
你拍九,我拍九,九个小孩齐步走。
你拍十,我拍十,十个小孩在学习。
妈妈明白了,兵兵不愿意玩,是因为他背儿歌还有困难。他看着别人那么背得流利,自己就灰心丧气了。妈妈把这首儿歌写下来,注上拼音给兵兵看,让他多读几遍,妈妈还耐心地和兵兵一句一句地背。
终于,兵兵能够流利地背下这首儿歌了!父母和兵兵一起说儿歌,兵兵说不通顺的地方,父母就帮他带过去。这样,兵兵对拍手游戏产生了兴趣。他说着儿歌,先自己双手拍一下,再伸出右手去拍妈妈的右手,再自己双手拍一下,再伸出左手去拍妈妈的左手。这是最简单的拍手游戏,熟练之后,兵兵能够越来越快地伸手去和对方相拍。
孩子对某个游戏不感兴趣,一定是因为遇到了他无法解决的难题,这也许只是一道小“坎儿”而已。父母要细心地找出孩子这个“坎儿”,帮助他迈过去,让孩子回归到群体游戏的快乐中。
妈妈再去接兵兵,看到兵兵正和同桌快乐地玩着拍手游戏。
第一个阶段过去后,老师又教孩子们玩另一种拍手游戏。
这种玩法是:两人面对面,双手放在胸前,自己双手先拍一下,然后伸出右手去拍对方的右手,再伸出左手去拍对方的左手,再双手回来自己拍一下;再把手掌打开,用手背去拍对方的两个手背,再用手心去拍对方的手心。这是第一个回合。接下来该第二个回合了,由原来的每只手拍对方一下,变成了每只手拍对方两下,碰手背和碰手心也是两次。以此类推,该几了就拍几下,从一拍到十。
这种拍手游戏的玩法看似简单,其实最容易出错。孩子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手的正反要做对,拍的次数也要做对。游戏中往往不是自己错了,就是对方错了,很难完全正确地从一拍到十。
兵兵放学做完作业后,父母就和他玩这种复杂的拍手游戏。别说是兵兵,就是父母也经常出错。每次错了,父母就甘愿受罚,让兵兵给他们的额头上弹一下。同样,兵兵错了,父母也让他吃“脑奔儿”。为了不吃“脑奔儿”,兵兵集中全部注意力来玩。渐渐地,兵兵练成了玩“拍手游戏”的高手。和同学们玩时,他都很少出错。
为什么让刚入学的孩子玩拍手游戏呢?
一是孩子们刚进入小学,对学校环境不适应,对老师和同学感到陌生。让他们玩拍手游戏,孩子们能从这种双方互动、富有情趣的游戏中彼此熟悉起来,增加亲近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是拍手游戏要求参与者注意力集中,一定要全心投入,才能保证手的正反、拍打次数完全正确,这是对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最好训练。大家都知道,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天真烂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只有孩子学会集中注意力,学会听讲,才能听懂老师讲课的内容,不会一开始就掉队。而那些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孩子,上课时不知老师在说什么,无所适从,只能用更多的“捣乱”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如果老师和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不去帮助他解决问题,只会用批评和责备来对待他,长此下去,孩子就会产生厌学情绪。日积月累,这样将延误孩子的一生。所以,千万别小看一款普通的游戏,它对孩子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三是拍手游戏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数学能力。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尤其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就是一种“苦役”。在拍手中,从一数到十,而且伴随着歌谣,孩子能把十个阿拉伯数字和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联系起来,他们会觉得学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四是拍手游戏可以锻炼手指的肌肉群,提高其动作的灵活性、准确性及控制能力。做游戏时,十个指头上下、前后、左右、正反等不停地运动,可以使四十多个指节关和小肌肉群得到充分的运动,并带动腕、肘、肩等关节一起运动。孩子在说歌谣和做游戏过程中,随语言节奏的变化来变换动作,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和神经细胞的增殖。这样,孩子反应更加敏捷,更加心灵手巧,更加聪慧。
中医也认为,人的手部穴位丰富,拍击手掌能刺激穴位,促进全身气血通畅,有助于预防多种疾病。“拍手疗法”又名“声纳气功”,其作用类似于中医的针灸、推拿、足疗,作用在于刺激双手掌的经络穴位和手反射区,这些穴位和手反射区对全身健康状况均有反应。通过疏通经络,振荡脉气,加强血液循环,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把身上的阴寒和污秽之气从十个手指的尖端排出去。
拍手游戏,是刚入学孩子的必做游戏。即使学校里的老师没有特别要求,家长也一定要让孩子玩一玩,并且鼓励他带动周围的孩子一起玩。
父母让孩子亲手做一张剪贴画,在教师节来临的时候,送给老师。从一张小小的剪贴画开始,让孩子发自真心地爱老师吧!
剪贴画送老师
开学后不久,就要到教师节了。
妈妈告诉兵兵,每年的9月10日,是我国的教师节。第一个教师节从1985年开始。妈妈说:“教师教书育人,付出了无数心血和汗水,他们默默无闻,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是对教师的最好写照。所以,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尊敬爱戴自己的老师!
兵兵点点头说:“我们老师是很辛苦,开学这几天,她把嗓子都喊哑了。”
妈妈为儿子的细心感到高兴,趁机说:“那你在教师节的时候,向老师表示一下谢意吧,你做个剪贴画送给老师,她一定高兴!”
“好,我愿意给老师做剪贴画!”兵兵开心地说。
说做就做,妈妈给兵兵准备了卡板纸、水彩笔、剪刀、胶水等物品。兵兵对着这些材料发呆,他不知道该做什么。妈妈说:“想一想你平时最喜欢什么,比如水果、动物、花朵、房子等,先确定主题,再动手去做。”妈妈的提示让兵兵茅塞顿开。他立即说,要给语文老师做个水果剪贴画,要给数学老师做个海底世界剪贴画。
妈妈说:“确定了主题,就要组织材料了。水果剪贴画需要很多水果,海底世界剪贴画需要各种各样的鱼、海龟等,你可以去画册上查一查这些是怎么画的,把它们画出来,涂色后再剪下来,再粘贴到你准备好的卡纸上。如果画报上有现成的图案,也可以剪下来贴上。”
兵兵按照妈妈说的去做,先做水果剪贴画。他在白色的卡板纸上画上苹果、香蕉、鸭梨、葡萄等,用水彩笔涂色,然后,用小剪刀沿着画的边缘剪下来。开始时,兵兵不会用剪刀,妈妈就一个一个帮他剪,并且教他怎么使用剪刀。练习几次后,兵兵就会剪了。
兵兵把“水果”准备好了。妈妈教他剪下一张长方形的卡板纸,把卡板纸对折一下,让他在折的里面一侧贴上“水果”,在里面的另一侧写上给老师感谢和祝福的话。
兵兵开始贴水果了,妈妈告诉他贴的时候要注意构图,先摆一摆,看怎么贴才好看,不能东一个西一个的。兵兵摆放了一会儿,终于找到了满意的位置。他用胶水一个一个把水果贴上。
贴好了,还是感觉有些散。妈妈说:“你可以再画一些花朵、绿叶或者别的水果来弥补不足。”“妈妈真聪明!”兵兵高兴地拿水彩笔开始画起来。
剪贴画做好了,妈妈夸兵兵做得真漂亮。她问:“兵兵,你想对语文老师说一句什么话呢?”兵兵想了想说:“语文老师笑起来真好看,和妈妈的笑容一样,我希望看到老师永远在笑。”“好,那你就把这句话写上吧。”兵兵不会写的字,妈妈让他用拼音代替。写完了,兵兵还把这些字用水彩笔装饰了一下。白卡纸的外面都是白色的,兵兵觉得不好看,他又用漂亮的礼品包装纸把它全部包起来。连妈妈都惊叹:“兵兵的审美能力真不错!”
指导兵兵做好第一张剪贴画后,妈妈就完全放手让他独立去做第二张。做完后,妈妈除了表扬,还给了兵兵一些改进意见。
看着如此漂亮的两张剪贴画,妈妈也为儿子骄傲。妈妈拿来相机,把这两张剪贴画拍摄下来,一是为儿子第一次作品留念;二是和以后的作品对比,记录儿子的点滴进步。妈妈特意在电脑上建了个名为“兵兵作品集锦”的文件夹,把他的每一次手工作品都拍成照片放进去。
从那以后,兵兵就爱上了剪贴画,他做过房子、汽车、花朵、各种小动物,只要生活中观察到的,都可以成为他作品中的内容。
别看剪贴画只是涂涂画画、剪剪贴贴,这对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操作能力可都有很大的帮助。学做剪贴画能够培养孩子大脑的造型能力,让孩子认识几何图形、认识生活,使他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更强。
除了培养能力外,父母让孩子把剪贴画当成尊师卡送给老师,可以使孩子知道老师的辛苦,懂得尊重和爱戴老师。作为父母,既然把孩子交给学校,就要相信学校,相信老师。家长一定要尊重老师、维护老师的权威。即使老师的工作方法令自己不满,可以私下沟通,实在无法沟通的情况下,还可以选择转学。如果想让孩子继续留在这个班级,那么父母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贬低老师,这会损害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不仅削弱对孩子的正面影响,甚至会引发孩子的内心冲突,导致孩子出现紧张、焦虑、畏惧的情绪。
当孩子偶尔对老师有意见的时候,父母要了解详细情况,帮助孩子正确认识问题。父母要对孩子讲明老师的难处,讲明老师言行的合理性所在,尽可能维护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
可以说,不爱老师的孩子,就无法学好老师所教的功课。所以,培养师生感情是非常重要的。从一张小小的剪贴画开始,让孩子发自真心地爱老师吧!
父母给孩子一把剪刀,几张纸,让在他挖挖剪剪的过程中,弘扬传统,开拓思维,挖掘艺术潜能,提高非智力因素水平。孩子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教育中,将成为具有创新型思维能力的人才!
学剪纸
一天晚上,妈妈说:“兵兵,咱们做个皮影游戏吧。”
“什么是皮影游戏?太好了,我愿意玩儿!”兵兵兴高采烈地说。
妈妈拿来一把剪刀,又拿来几张白纸。她把一张白纸先对折,然后用剪刀剪啊剪,一会儿就剪出一个“小人儿”来,这个“小人儿”手中还拿着两把“宝剑”呢。
“哈哈,妈妈的手真巧。”兵兵惊叹道。
妈妈剪了几个“小人儿”,有的在跳舞,有的坐在椅子上。妈妈又剪了一个直立的“小人儿”,剪好后,又用纸折了一个“小簸箕”,用胶水把“小簸箕”粘在“小人儿”的两只手上。妈妈把这些“小人儿”都粘在一张透明的大纸上。做完这一切,妈妈说:“咱们的皮影游戏开始了!”
妈妈先点燃一根蜡烛,然后关了屋子里所有的电灯。妈妈用双手撑开这张大纸,让爸爸在贴了“小人儿”的一面举着蜡烛轻轻地晃动。从纸的另一面,兵兵看到了奇怪的一幕:这些“小人儿”都开始动起来,有的跳舞,有的舞剑,拿簸箕那个还在不停的“颠簸箕”。随着蜡烛晃动的快慢,“小人儿”们也就跟着一会儿快动作,一会儿慢动作。
“太好玩儿了,我也要晃一晃!”兵兵抢过蜡烛,对着“小人儿”晃啊晃,把当观众的爸爸笑得肚子都疼了。爸爸说:“兵兵你太快了,小人儿都被你弄得扭曲了,真是惨不忍睹啊!”爸爸用手机把兵兵晃动的效果录下来,兵兵看了也笑个不止。这些“小人儿”的变形,比动画片里的人还惨烈啊!
在游戏的过程中,父母给兵兵讲了剪纸和皮影的历史,告诉他这都是我国古老的民间技艺,是民间艺术中宝贵的财富。
兵兵也要学剪纸。
妈妈笑了,这正是她让兵兵玩这个游戏的目的。
妈妈先教给兵兵正确的拿剪刀姿势,左手拿纸,右手拿剪刀,要双手配合。纸随剪刀转,剪刀追着纸剪。
然后,妈妈教给兵兵折纸的方法。不同的折纸方法,能剪出不同的图案来,变幻无穷,连作者自己都无法料定换一种折法会出现什么结果。所以,剪纸中的折纸也很重要。常用的有以下这几种折法:
一、单独对折法。
在一张纸上进行一次性对折的方法,专剪左右或上下对称的图形。
二、连续对折法。
在一张纸上进行连续多次对折的方法。
三、等分连续折叠法。
在一张正方形纸上,进行一次性角对角对折后,将对折后形成的三角形等分成若干份,根据等分线再进行连续折叠的方法。
四、吻合式连续对折法。
一张纸经过连续对折后,使相关的纸边与纸边,折边与折边、纸边与折边都能吻合在一起的方法,专用于剪规则的多中心放射对称图形。
五、任意连续折叠法。
在一张纸边对边或角对角对折后的基础上,进行任意的多方向连续折叠的方法,专用于剪不规则的多局部分对称图形。
六、单处局部对折法。
在一幅作品中,只有一处采用对折的方法,专剪以对称为主,不对称为辅的图形。
以上这些折叠方法并不是绝对的,父母要启发孩子自己创造不同的折法。
接着,妈妈教给兵兵最常见的剪纸方法,在折好的纸上剪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月牙形、梭形、菱形、锯齿形、波浪形、直线、曲线等。
做完这些,妈妈说:“你自己亲自试试,愿意剪成什么样就剪成什么样的。”
兵兵开始剪了。刚开始他剪的图案比较简单,但随着剪的次数越来越多,他剪得越来越漂亮了。到最后,兵兵已经由无意识地剪,到能够有意识地创作自己需要的样子,比如剪雪花、剪花盘、剪喜字等。后来,兵兵又学会了先画图样再剪,他会剪小兔子、大象、老鼠、刺猬等。
通过学习剪纸,兵兵变得更有耐心,他由原来上课“坐不住”变成能持久做事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也更集中了。
让孩子学剪纸大有益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也说过:“小孩子应有学习剪纸的机会。”他认为剪纸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让孩子养成独自消遣的好习惯;二是可以练习孩子的手筋。”也就是说,剪纸可以使孩子安静下来,专心致志地干一件事;还可以使他们练出一双灵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着心灵,这是因为手部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智力开发,特别有利于右脑的开发。
据一项调查显示,小学低、中、高三个学段存在着一个较为常见的现象,即一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成绩无明显差异(极个别发育迟缓的儿童除外),一旦到三年级,儿童的学业成绩就开始出现分化,到五年级会出现明显的差异。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分化,原因非常复杂,既有生物遗传因素,又有后天偶发原因;既有学校、教师因素,又有社会、家庭因素等等。除了这些,孩子的非智力因素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是否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新事物的探索精神,对生活的热爱态度,坚毅的性格,有效地人际沟通等等。
实践证明,让孩子学习剪纸,是提高孩子非智力因素,解决学习分化的有效方法。
首先,剪纸有利于儿童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早期建构。剪纸的选材、剪裁、赏析是儿童早期思维建构和语言逻辑表达的练习,一幅剪纸就是一篇优美的文章。而剪纸中蕴含的一些内容如剪纸与图形,剪纸的分类,排序与对应,剪纸与计算,剪纸中的空间与时间把握等,实际上是一种隐性的数学学习活动——儿童剪纸会为小学中高年级学业分化的解决,提供有力的思维工具。
其次,开启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进入小学高年级后,孩子的语文学业分化点主要是作文,拿起笔来不知写什么,不知如何表达。通过剪纸活动,孩子在早期养成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就会提早解决写什么的难点,让语文学习不再难。
再次,启迪儿童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剪纸突出了儿童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儿童学会思考和表达,强调儿童探索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儿童在剪纸中培养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视觉思维能力、形象记忆能力等诸多能力,都对高年级学习起到很好的作用。
父母给孩子一把剪刀,几张纸,让在他挖挖剪剪的过程中,弘扬传统,开拓思维,挖掘艺术潜能,提高非智力因素水平。孩子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教育中,将成为具有创新型思维能力的人才!
冬季晨跑,不仅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能锻炼不怕严寒的坚强意志,提高身体的抗寒能力,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冬练三九”这句谚语,就是人们在长期锻炼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冬季晨跑
冬天来了,天气冷了。兵兵喜欢睡懒觉,直到爸爸妈妈喊他:“快起床吧,再不起就迟到了!”兵兵才万般不舍地离开热乎乎的被窝。
一天临睡前,爸爸对兵兵说:“从明天早晨开始,我们每天去晨跑。”
“啊,不会吧,早晨那么冷!”兵兵不愿意。
“不跑不行,冬季晨跑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够锻炼意志和毅力。”爸爸非常坚决地说。
看兵兵还是不情愿,爸爸又给他讲了很多古今中外以顽强的毅力战胜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人物故事。比如中国古代的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骨、匡衡凿壁借光;比如外国的史蒂芬·威廉·霍金、海伦·凯勒、奥斯特洛夫斯基;比如中国当代被誉为“当代保尔”的张海迪、篮球明星姚明、跨栏英雄刘翔等,他们每一个的成功,无不是靠顽强的毅力,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才取得的。
兵兵最崇拜英雄人物了。
听了他们的故事,他说:“好,我明天早晨就跑步。”
“一言为定,我们把闹铃定在早上6点,铃响就起床,慢跑半小时后回来。”爸爸说。
兵兵把自己床头的小闹钟定上铃,呼呼睡着了。
第二天早晨,闹铃准时响了,兵兵翻了个身,又睡了。爸爸拍着他的屁股说:“快起来,昨晚是怎么说的,兵兵是说话算话的孩子。”没办法,兵兵只好磨磨蹭蹭地起来了。
冬天早晨比较冷,爸爸让兵兵戴上帽子和手套,穿上羽绒服。两人来到室外,爸爸让兵兵先伸伸胳膊踢踢腿,把全身都活动开后,两人开始了慢跑。
在慢跑中,兵兵和爸爸需要注意什么事项呢?
1.晨跑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能够使中枢神经的兴奋性提高,心脏和肺脏的功能加强,血液循环和物质代谢得到改善,更好地适应激烈运动的需要。由于肌肉关节都活动开了,我们不仅可取得较好的锻炼效果,而且也能防止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等现象。
2.要用鼻子呼吸。无论是晨跑还是在平时,都应养成用鼻子呼吸的习惯。因为鼻孔里有很多毛,能够滤清空气,使气管和肺部不受尘埃、病菌的侵害。冬季锻练时,空气温度低,冷空气经过鼻腔时,已经得到加温湿润,再进入肺部就不会产生强烈刺激了。用嘴呼吸会使冷空气直接进入肺部,产生强烈刺激,引起不良后果。
3.要注意预防冻伤和感冒。刚从室内到室外晨跑时,我们要戴上帽子和手套,穿厚一点衣服,做做准备活动,等身上发热后,再脱去厚衣服。锻炼结束时,要做好整理活动,及时穿上衣服,注意保暖。如果出汗,要把身上的汗迹擦干,换上干燥的内衣,千万不要穿着湿衣服。
4.雾天不要跑步。雾是由无数微小的水珠组成的,这些水珠中含有大量的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如在雾天进行锻练,由于呼吸量增加,势必会吸进更多的有毒物质,影响氧的供给,这会引起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会引起鼻炎、肺炎、气管炎、结膜炎以及其他病症。
5.晨跑时间一般控制在25分钟左右。晨跑结束后,我们需要休息15分种左右才可以进食早餐。早餐要吃好,一般应选择清淡且比较营养的食品,如豆浆,鸡蛋,馒头,水果等。
从此,在爸爸的带领下,兵兵每天早晨都起来跑步。每当他想偷懒时,爸爸就用那些英雄人物提醒他,兵兵就强迫自己起来。爸爸为儿子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毅力感到高兴。
冬季晨跑,不仅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能锻炼不怕严寒的坚强意志,提高身体的抗寒能力,防止发生各种疾病。“冬练三九”这句谚语,就是人们在长期锻炼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晨跑时,由于肌肉不停地收缩,心跳加快,呼吸加深,新陈代谢旺盛,身体产生的热量也会随之增加。同时,运动还能增强大脑皮质的兴奋性,使体温调节中枢能够灵敏、准确地调节体温,适应寒冷的环境,提高人们的御寒能力。所以,坚持冬季锻炼的人和一般人相比,抗寒能力可增强8~12倍。
晨跑时,身体不断受到冷空气的刺激,造血机能发生明显的变化,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以及抵抗疾病的抗体适当增多,对疾病的抵抗力增强。所以,坚持冬季晨跑的人,很少患贫血、感冒、扁桃体炎、冻伤、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也就是这个道理。
还在等什么,和你的孩子一起去晨跑吧。但是,“说易行难”,坚持运动绝非易事。大人要和孩子相互鼓励,培养出钢铁一般的毅力。
爱自然、爱鸟是孩子不可缺少的素质。和鸟儿的亲近中,孩子能认识常见的鸟儿,放松心情,探索自然之美,培养诗意的情感。
认识鸟儿
父母教兵兵认识各种鸟儿。
除了给兵兵买鸟儿图片、书籍、光盘外,父母还带他到山林、湖泊、绿地或者动物园,去寻找各种鸟类的踪迹,观察它们的外形、姿态、行为方式、栖息环境。兵兵不仅能欣赏到鸟儿绚丽的羽毛、婉转的鸣唱,更可以将自身融入自然,感受大自然赐予的欢欣和喜悦。
刚开始,父母只要求兵兵叫出鸟儿的名字。父母告诉他,这是黄鹂,这是大天鹅,这是鸳鸯,这是绿孔雀……渐渐地,兵兵能准确认出这些鸟儿了。
每次出门,父母还带上录音机,把鸟儿的叫声录下来。回家后,他们让兵兵辨别是哪一种鸟在叫。如“叽叽、喳喳”群鸟喧闹的声音,这是麻雀在叫;“布谷、布谷”,是布谷鸟在叫;“咕咕、咕咕”是斑鸠的声音;“呱呱、呱呱”是野鸭在叫;“咕咪、咕咪”这吓人的叫声来自猫头鹰;“呀——呀——”这是乌鸦在叫……兵兵听着鸟儿的叫声,他也跟着它们叫,时间久了,竟然学得惟妙惟肖。
父母还带兵兵去动物园,在鸟类馆前,让兵兵念牌子上的字。这样,兵兵就了解了这些鸟儿们的门类、科目、生活习性、生活地域等知识。
从兵兵感兴趣的开始,父母让他了解各种鸟儿的知识。比如他喜欢绿孔雀,认为它最漂亮,父母就让他记住孔雀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鸟纲、鸡形目、雉科。绿孔雀分布在泰国、越南及缅甸、印度东北部至中国云南南部及中部地区、东南亚及爪哇等地方。
为了加深兵兵的记忆,回家后,父母又和他一起查阅有关孔雀的资料。兵兵知道了绿孔雀常常是一雄配数雌,三五只一小群活动。清晨云雾弥漫的时候,孔雀就悄悄走到河边,先汲水、理羽梳妆,然后才结队到树林里去觅食。通常它们在草丛中寻找种籽、浆果,也吃稻谷、嫩芽、禾苗,有时也会在河边捉食昆虫、蜥蜴、青蛙等。它们会用强健的嘴直接啄食或用脚在地表抓扒后再用嘴啄取。中午时分,阳光强烈,它们就躲到树荫里去休息。几个小时后,它们才再次出来觅食。黄昏降临,它们飞回树林,躲在密枝浓叶当中睡觉,栖于沿河的低山林地及灌丛。雄鸟有精彩表演,向雌鸟炫耀开启的尾屏。黄昏时,雄鸟立于栖木,发出洪亮如长号般的叫声。兵兵对漂亮的能开屏的孔雀居然是雄鸟感到大惑不解,父母告诉他,在动物界,雄鸟拥有漂亮的羽毛,是为了吸引雌鸟。比如鸳鸯也是这样的。
漂亮的鸟儿人人喜欢,还有一些鸟儿长相丑陋,叫声难听,使得人类对它们有很多偏见。比如乌鸦,乌鸦又名“老鸹”,在雀形目鸟类中它个体最大,体长400~490毫米;羽毛大多黑色或黑白两色,黑羽具紫蓝色金属光泽;翅远长于尾;嘴、腿及脚纯黑色。乌鸦共有36种,分布遍及全球。中国有7种,大多为留鸟。很多人认为乌鸦的叫声不吉利,其实这是一种偏见。乌鸦是鸟类中智商最高的。乌鸦习惯将大块的、自己无法一次飞行携带的肉类分割成小块以便携带;它们在发现散落的饼干后,能用嘴将一块块饼干精确地垒在一起,然后一次叼走;如果看到地上有两个面包圈,它们能想办法处理一次带走,不留给其他鸟类机会;为了误导天敌,它们会制造一个假的储存食物的地方。小学课本里《乌鸦喝水》的故事,也说明了乌鸦的聪明。
乌鸦除了具有高智商外,它也是一种“最孝顺”的鸟儿。在养老、敬老方面堪称动物中的楷模。小乌鸦在母亲的哺育下长大,当母亲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时,长大的小乌鸦就会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喂到妈妈口中,回报妈妈的养育之恩。它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乌鸦反哺”。
再比如猫头鹰,因为叫声难听且常在深夜活动,所以人们对它充满了偏见。在农村,俗话说:“夜猫子(猫头鹰)进宅,凶多吉少。”这其实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实际上,猫头鹰是一种对人类环境有保护作用的益鸟,它的食物以鼠类为主,说它是“田园卫士”一点也不过分。
了解乌鸦和猫头鹰后,兵兵对这两种鸟儿充满了同情。他不厌其烦地给小伙伴们讲这两种鸟,让大家和他一样喜欢上它们。
兵兵掌握了很多鸟类知识,他俨然成了鸟儿专家,说起每一种鸟来如数家珍。
再带兵兵去看鸟儿的时候,父母有意准备了和鸟儿有关的诗词和故事。边看鸟儿,他们边给兵兵讲诗词和故事,提高他的文化修养。比如在看画眉的时候,父母就吟出欧阳修的《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兵兵觉得很有趣。父母就教他吟咏,小孩子最聪明,没几遍就记住了。此时不用讲解,他已经读懂了诗歌的含义。古诗词都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妙,那些把古诗词分解得支离破碎的讲解方式,破坏了古诗词的美感。古诗词的理解,需要合适的情境,人们在反复的吟咏中意会它的美。像兵兵父母的这种做法,非常可取。
在看黄鹂的时候,父母教他读“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看到杜鹃,教他读“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看到乌鸦,教他读“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将鸟儿和古诗词联系起来,让孩子知道,从古至今,鸟儿就是人类喜欢的对象,人们对它们寄托了各种感情。
爱自然、爱鸟是孩子不可或缺的素质,让孩子认出常见的鸟儿,在孩子和鸟儿的亲近中,放松心情,探索自然之美,培养诗意的情感。
跳绳是一种良好的运动方式。跳绳不但能够发展孩子动作的协调能力,增大肺活量,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还能够健脑,使孩子更聪明!
爱上跳绳
妈妈让兵兵学习跳绳。兵兵拿着绳子,不是绳子绊住了脚,就是跳不过去,兵兵很沮丧。
妈妈让兵兵别着急,按下列步骤慢慢来。
1.先让兵兵不拿绳子,一边拍手一边往上跳,跳动要有节奏。
2.兵兵学会有节奏的上跳后,仍然不拿绳子,让他双手做出跳绳的姿势,按节奏模仿跳绳动作。
3.再引导兵兵双手拿绳子,模仿做跳绳动作。当绳子落地时,引导兵兵双脚跳过绳子,完全像跳绳样,只是动作不连续。
4.练习双手握绳子、双脚协调上跳的完整跳绳运动。
妈妈让兵兵多加练习,没几天他就能轻快地连续跳绳了。妈妈让他边跳边数,记录下每一次跳的次数,看看最多一次能跳多少个。通过记录发现,兵兵每分钟能跳60~80个呢。
兵兵学会跳绳后,妈妈让他练习变换跳绳的花样。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的运动积极性,还能增强身体的协调性。
花样一:双脚齐跳。
这是最常见的跳法,双脚脚尖起跳、落地。越熟练,身体会越轻盈。
花样二:单脚跳。
把重心放在起跳脚上,另一只脚悬空,手的动作不变,绳子从跳动的脚下滑过。一只脚跳累了,换另一只脚。
花样三:左右开弓。
双脚交替跳——单数时,绳子从一只脚下通过;双数时,从另一只脚下通过,如此循环往复,直到跳不动为止。速度由慢而快。
花样四:行进跳。
跳一下往前进一步,类似于跑跳。以“左右开弓”的方式跳,要防止悬起来的那只脚钩住绳,否则会把自己绊倒;双脚行进跳的速度比较慢,需要注意的是身体不能过度前倾,那样容易摔伤。妈妈别怕难度大,尽早教给孩子更多的花样。这样做能增加兴趣,锻炼效果也明显。
花样五:逆向跳。
如果孩子学会了最基本的跳法,不妨教他逆向跳——绳垂在身体的前面,双手由前向后摇绳,其他动作不变。
花样六:双人跳。
一个人拿绳子,另一个人站在他前面。后面拿绳子的要套住前面的人,绳子落地时两人一起起跳。需要两人步调一致,才能跳好。
花样七:长绳多人跳。
两个人抡绳子,一人或者多人在中间跳。跳的人要眼睛看绳子,不能被绊住。绊住的人“下场”,去替换抡绳子的人。
跳绳消耗很大,孩子可以跳绳10分钟~15分钟后,休息5分钟左右再跳。跳绳要循序渐渐,以不疲劳为宜。
跳绳不是一味快跳就好,父母可以让孩子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是快跳还是慢跳。
瘦、弱、矮孩子适合慢频跳绳。
体格瘦弱和矮小的孩子,通常食欲低,食量小,易患病,平时运动少。家长需要向孩子讲解运动可使饭量增大、身体变棒、个子长高,少生病,少打针,少吃药,引起孩子对运动的兴趣。让孩子慢频率跳绳是最好的运动方式。
肥胖孩子适合快频跳绳。
体格肥胖的孩子,通常食欲强,食量大,喜吃零食,不喜欢运动。家长需向孩子讲解肥胖的害处,激发孩子要求通过运动改善体形的愿望。肥胖孩子的运动强度要大一些,时间适当延长。妈妈还要强调让孩子改掉吃零食的坏习惯,晚饭后不加餐。肥胖孩子初期的身高比同年龄孩子高,但长时间肥胖后,孩子身高增长就会缓慢,最终会低于预计的身高。快频跳绳可以帮助孩子减肥,让他健康成长。
多动症孩子适合快频跳绳。
多动兴奋的孩子,抑制性差,做事情没有常性,注意力难以集中。这些孩子晚上不愿意睡,早晨不愿意起,生活通常不规律。家长需要向孩子讲解生活规律的重要性,坚持引导孩子晚上进行运动。孩子晚上快频跳绳,可锻炼他集中注意力。同时,跳绳后的疲劳状态也有助于孩子快速睡眠。
无论是何种体质的人,跳绳都有好处。
1.越跳心肺功能越好。
跳绳能加快全身血液循环、提升心肺功能和呼吸系统功能;使胃肠蠕动和新陈代谢“提速”;使身体各主要部分的肌肉得到锻炼、骨骼快速生长。孩子的体力会越来越好、身体越来越棒、心情也更好。
2.左右脑“共同进步”。
跳绳需要四肢、手脚、腕、肩有规律、有节奏地相互配合,能促进孩子左半脑和右半脑的“共同进步”,培养孩子身体的平衡感、协调性、敏捷度、节奏感、耐力和爆发力。同时,孩子手握绳,绳子刺激拇指穴位;两脚心不断地与地面“碰撞”,通过足反射区刺激脑下垂体、增强脑细胞的活力,孩子的思维反应能力和想象力都得到“升华”。
3.明白“数”的概念。
教孩子一边跳绳一边数数,将所数的“数”与跳绳的次数所建立的对应关系,把抽象的数字与实际事物联系起来,抽象记忆转化为形象记忆。这样能帮助孩子初步理解“数”的实际含义、形成“数”的概念,也提高了记忆力。
4.燃烧多余的脂肪。
如果孩子体重超标,跳绳能帮他轻松燃烧掉身上多余的脂肪。因为,就运动量来说,每分钟120~140次,一个小时就可燃烧掉600~1000卡的热量。如果孩子天天坚持,很快就能看到效果。而且,跳绳也不需要太大的场地,方便操作。
给孩子一截跳绳,让他在快乐的弹跳中,健康地成长吧!
给孩子一个接近大自然的机会,给他一个探宝的过程,他会知道,人生无数的宝藏也像采蘑菇一样,需要恒久的耐心和艰辛的劳动才能得到!
上山摘蘑菇
一场春雨后,又恰逢是周末,父母带兵兵去附近的山上摘蘑菇。
一路上,兵兵都在唱着:“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箩筐,清早光着小脚丫,走遍树林和山冈……”突然,兵兵停住不唱了,他说:“妈妈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山上碎石很多,再加上草丛里有荆棘什么的,我们穿着衣服鞋袜还怕被划伤呢,你说那个小姑娘怎么会光着脚丫呢?”
兵兵说得不是没有道理,妈妈思忖了一下说:“小姑娘是一个勤劳善良、吃苦耐劳的小姑娘,她要用采来的蘑菇养家。她光着小脚丫,是因为她没有钱买鞋吧,还有一个原因是她从小生长在大山里,已经适应了大山里的艰苦环境。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小姑娘还这么乐观,采来了蘑菇到集市上换来一把小镰刀,她要用镰刀劳动。再换上几块棒棒糖,她不是独吃,而是和小伙伴一起来分享。采蘑菇的小姑娘有这么多美德,值得我们学习。”兵兵点点头,再唱一遍的时候,能听出他歌声里有感情了。妈妈为自己的解释得到孩子的认可长出一口气。她表扬兵兵善于思考,兵兵感到美滋滋的。
在生活中,孩子往往会提出一些令大人为难的问题。回答的时候,大人一定要慎重,既不能信口胡说,也不能以“不知道”来搪塞孩子。实在解释不出的时候,我们要诚恳地承认自己“不知道”,等去查证或者问询了别人后再回答孩子。只有大人对孩子的问题抱有认真的态度,孩子也才能学会做事认真。
兵兵突然问道:“为什么在下雨之后才长出蘑菇呢?”
爸爸想了想说:“长出蘑菇需要具备几个条件:有蘑菇真菌的孢子;有适当的温度;有充足的水份及适合的湿度。下雨的时候,雨滴会把空气中漂浮的菌类的孢子一起带入到土地中,这时候泥土温度和湿度都合适,蘑菇就长出来啦!”
兵兵点点头,为学到了自然知识而高兴。
在一片短松岗,汽车停了下来。兵兵一家下了车,眼前是一片松林,他们要在这里采蘑菇。
昨日的一场雨把松林和杂草荆棘洗濯得更加嫩绿,一两声鸟叫反而衬得树林里更加安静。他们走进林子,旅游鞋很快被露珠打湿了。
兵兵迫不及待地跑在前面,妈妈让他注意荆棘,并且告诉他,要采摘松蘑,不要摘了毒蘑菇。为了让兵兵区分是毒蘑菇还是能吃的蘑菇,妈妈特意采了几朵蘑菇在他面前比较。一般毒蘑菇色彩都比较鲜艳,有异味,比如辛辣、腥臭等,再有他们的共性是掐断茎秆会有粘液流出,并带有异味。而无毒的蘑菇颜色一般为白色和古铜色,有蘑菇的清香。为了安全起见,妈妈让兵兵没有把握分清是否有毒的,都不要摘。
兵兵捡了一根松枝,边走边在树下的草丛里扒拉。爸爸和妈妈已经采了好几朵了,可他一朵也没采到,不免有点着急。爸爸告诉他,采蘑菇不能只瞧表面,要眼看前方,余光看左右,善于发现目标。有的蘑菇破土而出好发现,而有的蘑菇钻不出多年落叶的覆盖不好发现。所有鼓包的地方,我们都要用树棍扒开,就有可能采到蘑菇。于是,兵兵学着父母的样子,在松树下见包就扒拉,果然采到了几朵隐藏得很深的松蘑。
爸爸还告诉兵兵一个小诀窍:蘑菇上有虫口的可以采,因为虫子咬过的蘑菇没有毒,按照爸爸说的兵兵又采到了很多松蘑。
此时,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松林里的雾气散了,他们被露水打湿的鞋也干了。看看手里的塑料袋,每人的袋子里都有不少蘑菇。他们找了一块平整的山石,席地而坐,把蘑菇倒出来检验战果。兵兵摘的蘑菇里有几朵颜色发灰的,父母也无法确定是否有毒,就扔掉了。采蘑菇重在采摘的过程,无须太看重数量。所以,当无法确定是否有毒时,我们一定要扔掉,不要以身试险。
整理好战果,兵兵一家三口到山涧里洗了手,拿出带来的酸奶面包补充营养。兵兵边吃边欣赏着这大自然的景色,只见远处群山连绵起伏,山上覆盖着郁郁葱葱的植被。一些小野花在山风中摇曳着,溪水淙淙地流着,时不时会有不知名的大鸟扑棱着翅膀从头顶飞过。大自然是多么静谧美好,充满生机,每一棵树后面都藏着探索不完的秘密。有那么一会儿,他们都不说话,沉浸在这片宁静中。
休息过后,他们踏上了回家的路途。兵兵很累,但难掩心情的激动。他说:“回去后,我要亲手炒我采的蘑菇,再加点鸡腿肉,那一定是天下最好的美味。”说着,口水竟然流下来了,逗得爸爸妈妈笑他没出息。
采蘑菇的过程,是孩子探索大自然秘密的过程。想一想孩子在寻寻觅觅中,骤然发现一朵可爱的蘑菇,那时的心情该是多么惊喜!给孩子一个接近大自然的机会,给他一个探宝的过程,让他知道,人生无数的宝藏也像采蘑菇一样,需要恒久的耐心和艰辛的劳动才能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