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陷入低谷,总喜欢反思自己,人生的意义究竟何在呢?人生而为人的意义是什么?
开始那段时间一直不能找到一个能让自己信服的答案,于是,沮丧、痛苦、悲伤...最可怕的就是那种无力感,因为完全不知道人生的意义所在。
后来在与一位同样患了抑郁症的朋友交流的时候,偶然间提到了大学期间的一位老师,蓦然间,我似乎抓住了一些关键的东西。
李老师
初识李老师,应该是大二期间了。
大一时听几位老师提到过这位当时还在国外的老师,但也仅仅是有所耳闻,并未留下比较深刻地印象。
大二期间,我们开始学习世界中古史。由于在第一学期在学习世界上古史的薛老太太的绘图题,全系挂了很大一批人,对于这门中古史,我们依然还是怀着很忐忑的心情去上的。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走进教室的不是那位年近退休的薛老师,而是一位颇有气质的中年大叔。嗯,这就是我们第一次见李老师时的第一印象了。
这位老师不同于薛老师,他是一位宽厚长者,很有亲和力,在讲课的过程之中总能引经据典,又面带微笑,所以很有感染力,以至于后来非世界史甚至非历史学专业的同学,也常有人来听他的课,李老师的世界史不同于其他老师那样带着乾嘉考据学的遗风,而是喜欢用当前比较流行的史学观点以及史学方法去分析,甚至有的时候会提到一些非史学而是文学或者哲学上的观点,因此,我们在听课的时候,总是如饮甘霖般。
作为一名学渣晚期,学年论文以至毕业论文这种东西,通常会让人非常的崩溃。
但是比较幸运的是,李老师为我其时尚不成熟的观点做出了一个大方向上的指点,最后确定下了一个相对很有研究价值的论题,这令我至今感激不尽。
在此之前,我从未想过去认真地了解这位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因为从小到大,有太多太多的老师教过我们,而作为中等生,常常是不受重视的。只有那些尖子生才会受到老师的厚爱,才算是所谓的“亲传弟子”。而像我这样的学渣,即便是在大街上碰到,老师也只会尴尬的说“那个谁”这样的代词来指代我的姓名。
然而,李老师终究是不同于常人的。
这位老师待人宽厚。
宽厚到什么程度呢?这位老师在课上几乎没有过发火的表现。
近些年的大学生,逃课、上课玩手机、睡觉。几乎是常态化。然而对于这些同学,李老师总是宽容的微笑着去调侃。即便是由于日常课时不足无法进行期末考试的同学,他也是尽心竭力的找学院领导去交涉。
为人师表之宽厚,我在他的身上第一次深切的感受到了。
虽然李老师待人宽厚,但是对于学术,他的态度确实是十分严谨的。
虽然态度严谨,但是在他的身上,却从来感受不到苛刻这个词。他总是循循善诱地引导,或提出他对于这些不合理的内容的建议,因此作为李老师组的学生,无论是学年论文,还是毕业论文,都完成的非常的轻松。与我们那一位苛刻之极的班主任相比,李老师简直是同学们心中的男神。在看我们那幼稚的论文的时候,李老师总是细心的去修改,细致到什么程度呢?其用心程度至今让从事教师行业的我感到惭愧,他会逐字逐句的检验是否通顺,是否有语法错误,甚至连标点符号用错的也会认真地去改正。
对待学生作业认真至此,我首次拜倒在李老师的人格魅力之下。
李老师对于学生的作业作品如此认真,那么他对于自己的日常生活又是什么要求呢?
大概用“严于律己”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
他平时除了无法推辞的应酬之外,从不饮酒。犹记得其时他已三十几岁,正是中年发福的高峰期,然而李老师仍保持着很健美的身材,与其他几位同龄的男老师的啤酒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课上,对于学生的提问,他总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即便是常识性的错误,他也会找出相对应的论据来分析学生的观点错误在哪里。偶尔遇到不太确定的很偏的问题,他也会拿出他的小本子认真的记下来然后认真的课下去研究后再告诉学生。其时。我们常常看到李老师的小本子夹着密密麻麻的小纸条——那是他的读书心得以及对于一些问题的假设。
这样的一位老师,恐怕是大学期间我所认识的最有人格魅力的一位了。
但让我最终以他为人生导师的事件,却又是另外一件事了。
那大概是大四下半年,开始毕业论文验收阶段的事情。
同组有两个不在学校的同学,作为班长我只能来回跑腿为他们把论文搞定。
再见李老师,却又是另外一种光景了。
半年未见,原本我们眼中深合“儒”之一字的李老师,肚子却凸了起来。平时对于特别注重形象的他却连胡子都没有刮,眼带血丝,头发也略显散乱。
然而他终究又是若往昔一般微笑着拿到我的论文,又颇为关切地问了两个不在校内同学的情况,然后淡然地说了一句“知道了,这事我会处理,辛苦你了。”
此时我却有深感平时对他不够关心不够了解,于是便又找到那位李老师的狂热fans。询问李老师的近况。
“李老师这两年一直在考博你知道吧。”fans同学一边吃着小吃街的炸鸡柳一边对我说道。
“这事我知道,但是他可一直不是这样不修边幅的人啊。”考博显然近来陷入低谷,总喜欢反思自己,人生的意义究竟何在呢?人生而为人的意义是什么?
开始那段时间一直不能找到一个能让自己信服的答案,于是,沮丧、痛苦、悲伤...最可怕的就是那种无力感,因为完全不知道人生的意义所在。
后来在与一位同样患了抑郁症的朋友交流的时候,偶然间提到了大学期间的一位老师,蓦然间,我似乎抓住了一些关键的东西。
李老师
初识李老师,应该是大二期间了。
大一时听几位老师提到过这位当时还在国外的老师,但也仅仅是有所耳闻,并未留下比较深刻地印象。
大二期间,我们开始学习世界中古史。由于在第一学期在学习世界上古史的薛老太太的绘图题,全系挂了很大一批人,对于这门中古史,我们依然还是怀着很忐忑的心情去上的。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走进教室的不是那位年近退休的薛老师,而是一位颇有气质的中年大叔。嗯,这就是我们第一次见李老师时的第一印象了。
这位老师不同于薛老师,他是一位宽厚长者,很有亲和力,在讲课的过程之中总能引经据典,又面带微笑,所以很有感染力,以至于后来非世界史甚至非历史学专业的同学,也常有人来听他的课,李老师的世界史不同于其他老师那样带着乾嘉考据学的遗风,而是喜欢用当前比较流行的史学观点以及史学方法去分析,甚至有的时候会提到一些非史学而是文学或者哲学上的观点,因此,我们在听课的时候,总是如饮甘霖般。
作为一名学渣晚期,学年论文以至毕业论文这种东西,通常会让人非常的崩溃。
但是比较幸运的是,李老师为我其时尚不成熟的观点做出了一个大方向上的指点,最后确定下了一个相对很有研究价值的论题,这令我至今感激不尽。
在此之前,我从未想过去认真地了解这位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因为从小到大,有太多太多的老师教过我们,而作为中等生,常常是不受重视的。只有那些尖子生才会受到老师的厚爱,才算是所谓的“亲传弟子”。而像我这样的学渣,即便是在大街上碰到,老师也只会尴尬的说“那个谁”这样的代词来指代我的姓名。
然而,李老师终究是不同于常人的。
这位老师待人宽厚。
宽厚到什么程度呢?这位老师在课上几乎没有过发火的表现。
近些年的大学生,逃课、上课玩手机、睡觉。几乎是常态化。然而对于这些同学,李老师总是宽容的微笑着去调侃。即便是由于日常课时不足无法进行期末考试的同学,他也是尽心竭力的找学院领导去交涉。
为人师表之宽厚,我在他的身上第一次深切的感受到了。
虽然李老师待人宽厚,但是对于学术,他的态度确实是十分严谨的。
虽然态度严谨,但是在他的身上,却从来感受不到苛刻这个词。他总是循循善诱地引导,或提出他对于这些不合理的内容的建议,因此作为李老师组的学生,无论是学年论文,还是毕业论文,都完成的非常的轻松。与我们那一位苛刻之极的班主任相比,李老师简直是同学们心中的男神。在看我们那幼稚的论文的时候,李老师总是细心的去修改,细致到什么程度呢?其用心程度至今让从事教师行业的我感到惭愧,他会逐字逐句的检验是否通顺,是否有语法错误,甚至连标点符号用错的也会认真地去改正。
对待学生作业认真至此,我首次拜倒在李老师的人格魅力之下。
李老师对于学生的作业作品如此认真,那么他对于自己的日常生活又是什么要求呢?
大概用“严于律己”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
他平时除了无法推辞的应酬之外,从不饮酒。犹记得其时他已三十几岁,正是中年发福的高峰期,然而李老师仍保持着很健美的身材,与其他几位同龄的男老师的啤酒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课上,对于学生的提问,他总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即便是常识性的错误,他也会找出相对应的论据来分析学生的观点错误在哪里。偶尔遇到不太确定的很偏的问题,他也会拿出他的小本子认真的记下来然后认真的课下去研究后再告诉学生。其时。我们常常看到李老师的小本子夹着密密麻麻的小纸条——那是他的读书心得以及对于一些问题的假设。
这样的一位老师,恐怕是大学期间我所认识的最有人格魅力的一位了。
但让我最终以他为人生导师的事件,却又是另外一件事了。
那大概是大四下半年,开始毕业论文验收阶段的事情。
同组有两个不在学校的同学,作为班长我只能来回跑腿为他们把论文搞定。
再见李老师,却又是另外一种光景了。
半年未见,原本我们眼中深合“儒”之一字的李老师,肚子却凸了起来。平时对于特别注重形象的他却连胡子都没有刮,眼带血丝,头发也略显散乱。
然而他终究又是若往昔一般微笑着拿到我的论文,又颇为关切地问了两个不在校内同学的情况,然后淡然地说了一句“知道了,这事我会处理,辛苦你了。”
此时我却有深感平时对他不够关心不够了解,于是便又找到那位李老师的狂热fans。询问李老师的近况。
“李老师这两年一直在考博你知道吧。”fans同学一边吃着小吃街的炸鸡柳一边对我说道。
“这事我知道,但是他可一直不是这样不修边幅的人啊。”考博显然是不会让我们这位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的老师变成如此样子。
以往据fans同学所说,我们的李老师原本是与我们本科同校毕业,毕业之后从事了几年辅警工作,后来考上了某个非常著名的大学的研究生,随后研究生期间又出国从事汉语教育工作,归国后又回到了母校成为了我们的老师,有着如此丰富的人生经历的他,怎么仅仅会为考博这样的事情变成如此呢?
“嗯...这事呢我跟你说你别四处乱传哦,李老师想考博但是好像他妻子跟他有矛盾,然后似乎因为这件事两个人,离婚了。”fans同学说道李老师离婚的事似乎并不难过,似乎这样她便有机会上位一般。看着花痴一般的fans同学,我只能无奈的又请她喝了一大杯奶茶。
李老师虽然平时没提到过他的家庭,可是他掏出钱包的时候,里面总是能看到他妻子的照片。因为梦想和家庭发生冲突而最后导致与爱的人决裂。这种痛苦似乎不是我这样的单身狗所能理解的,这最痛苦似乎已经上升到了哲学水平。
后来的很长时间后,我才体会到李老师当时的那种感受。一个人若想专注于学术,就需要在平时压抑自己的情感,但是压抑情感不代表是没有情感的冷血动物。情感这种东西,越是压抑,爆发的时候,就会越狂暴,似是火山爆发一般,甚至可能会彻底让一个人崩溃。
然而,李老师他终究是坚持下来了,后来的毕业前的几个月,在fans同学口中,我得到了李老师成功的考上了b师大博士的消息。他的多年努力,终于没有白废。
毕业前夕,他又变成了那个往日我们眼中风度翩翩,面带微笑的男神老师。
多年以后,回想起那时李老师其时对我的教导,终于让我此时深感人生灰暗,毫无意义的状态发生了转变。
其实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正如墨菲定理所述的那样。然而,我们终究不能丢到那颗追求梦想的心,其时回想起李老师的一切,我得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每一天都变得比前一天更加优秀,最终成为那个你想要成为的人。
嗯,这次回去一定要找李老师喝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