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那边沿江的据点以每年三四个的速度推进,运送的盐、布、瓷器、茶叶、铁器、日用品、药品之类,从那边换回裘皮、药材、沙金、东珠之类,扣除建设据点,在据点留守武装等支出仍然是比较赚钱的。
而且是这时船只不大也不多,海参崴的港口城市作用不大,反倒是穿越众在黑龙江口设立的屯垦区种植粮食就近供应各据点,加设立的仓储与转运码头更为热闹一些。
穿越众将屯垦区放在这个地方主要是这里属于江口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有许多泻湖灌溉方便不会内涝,泻湖又可以大量养鱼。
再说这时海运船只不大,也不必去海参崴转驳,在江口抛锚或建几个浮码头就可以卸货,因而一开始重点放在海参崴一运作却是江口地区反而成为了重点,这样的格局暂时不会改变。
只是随着屯垦区与港口建设,来这里进行交易的人逐渐增加,主要是这里的商品如盐、布、茶叶等等本来销售给沿江地区的东西,比原来贩运到这里的便宜许多,逐渐有许多商人也过来贩运。
更让穿越众料不到的是这些商人不仅来自附近地点,渐渐连朝韩地方的人也过来了不算,也不知怎么得到的消息最近连虾夷岛,甚至是日本九洲本岛的商人也是不少见到。
之所以如此乃是这些商品如虾夷受日本募府封锁而最贵,而在日本与朝韩这些商品同样也不便宜。不过这些商人过来都是偷偷摸摸的,因为属于走私性质。虾夷那边自己人虽然欢迎,却有日本人封锁。
但这片地区并不大,往来虾夷或日本也只有一千五百里左右,有几天好天气用小船认准方向就可以来去,而利润在一倍以上,海上封锁没有雷达针对小船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此这样的商人一直在增加,证明这走私区域与深度都在扩大。
对此穿越众只有想不到,与乐见其成七个字,反正这些东西生产了就是为了卖出去的,但这样的走私让朝韩最为痛苦,因为虾夷人正需要这些物资,日本人大多数走私商人都是各大名的,在经济利益上损失不大或有话语权的人损失不大。
而朝韩连几十里几百里内也可以走私,没有船陆地也可以过来,为此去年派出军队被打败后,今年派出使者到京城申诉,这江口地方应该是他们的土地,要求大明朝廷帮助他们一起收回。
如此申诉也是毫无办法,因为他们并非是不知道这江口之处乃是有势力的大明商人,只不过他们不知道这商人的后台多大,而要知道这些人来自大明不难实际上来的商人就知道。
为此他们在发现大量廉价商品进入影响到他们的税收时,先是派兵欲驱逐。可派兵驱逐的动作也不敢太大,因为鸭绿江上游就驻有明军,惊动他们可不好。
还有如果少数兵力驱逐不了证明对方势力较大,纯军事解决不可取。那是因为后金崛起他们一开始虽然也派兵助战大明过的,可是不论力度与效果与大明之前支持军队帮助他们打败侵略的日军根本不可比。
主要的动作也就是萨尔浒之战派出了几千人助战,但因为前面接战失利他们也未战而无令走了,可说是未尽力也未尽心。
至于后面他们投降后金有些无可奈何还好可原谅,可是他们对毛文龙借地抗战意见不小。当然后金入侵京师大败陷入颓势他们马上派出使者入京城来解释以求得原谅,这一手如过去肯定有用,但穿越众决定先将问题挂起来今后再说。
就这样等后金灭亡朝韩仍然是未能重新被大明接受朝贡,主要是他们对大明讨要被后金占领区域,却对自己之前三心二意的行为并不反省。
而这时双方的界线并不大明确,特别是鸭绿江上游到黑龙江口原来都是边鄙区域,居住的也是部落民,双方区域向来模糊,主要是这些部落民倾向什么人这地就算谁的,实际上双方这时都未设官治理。
而且前些年这里的部落民主要是臣服后金,那时他们也没有向后金讨要。这时后金彻底灭亡,这些部落民虽然害怕新军找他们惩罚附敌之罪,却也没敢投向朝韩,所以这里应该是大明的未纳入管理的民族区域。
因为这里的情形与对朝韩的安排天启也早知道,这时他们的申诉怎可能成功。再则此时也该对朝韩作个了断了,于是在出征巴达维亚战船与陆战旅有其它武装接手回来休整后六月再次出征。
这时出征第一站为平壤,主要是与李氏讨论在朝韩设立港口,与大明划界等问题。此行因为路程近连吴世杰也随行了,他随行主要是为了谈判。
至于战船与陆战旅并非是为了攻打平壤,这方面倒不必军事威慑,既然后金只用二个旗就打败了他们,有比后金八旗更厉害的新军那里需要去威慑,只不过谈判不容易才是。
果然朝韩方面见到战船队就战战兢兢,可一谈在他们这里也要设对外港口就用了种种借口。主要是他们担心自己的商品没有竞争力市场完全被价廉物美的大明商品占领。
对此吴世杰再三解释外来商品不可能直接销售的,经营的商人可以给予一定的限定甚至是官商外还可收税,所以对王朝的财政收入并不会产生多少损害。
知道财政上不会有影响,在朝韩设立一个自由港一事获得解决,接下来为边界问题,在这问题上吴世杰每一条都是理由充分,如鸭绿江上游到黑龙江口那里的部落民都臣服大明怎可能土地是别人的?
耽罗岛(济州岛)乃是大明夺自元朝,后来转赠朝韩的,可朝韩助明抗金三心二意,后面助金攻明却是真参加战斗的。而且夺岛之时还是敌国,论起来不论重新收回或者是惩罚都有理由应该不可能再改变了。
此等话都是有理有据还态度坚决,肯定再提到历史上的一些往事证明大明对当时也是元占的半岛十分友善,还花钱付出了不少牺牲帮助他们打败日军才有今天,不然也无朝韩的事实。
对这些历史与吴世杰的理由他们无力反驳,又见大明方面十分坚持,也有不少官员觉得并不过分。主要是王室担心大明另扶一个人出来担任首领最后只能答应了这些条件,这才让两国关系正常化,朝韩恢复朝贡。
不过这时朝贡更加仪式性了,那种朝贡送上不少土物然后大明给予双倍丝绸、茶叶、瓷器的方式让穿越众给废止了。
因为那样的朝贡大明很吃亏,而且有些国家将朝贡当作生意做,等于上门硬塞上一些农副产品,然后拿回自己所需要的物资,如此好事所以到后来连朝贡资格也有人争抢,因为这时朝贡实在成为了大明为了面子却是大损里子的糗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