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修铁路对铁路本身不满或怀深深疑惑的人不仅为士绅,那是修铁路同样会征用他们的良田,还要他们搬离居住了无数代人的故居,还有要他们迁坟。
那些都让他们觉得不快,虽说占用的土地会按照地价加价补偿,拆房搬家朝廷会选更好的地址帮他们盖更好的房子,坟地也一样处理,但他们多少还有些不乐意外,再有士绅的同气相求这方面怨气还是不小的。
再说了对火车的作用商报虽进行了太多科普式正面宣传,可是小老百姓识字看报者几年过去了实在进步不大,绝大多数底层民众仍然是只能听人说报上的事,如果大多数读报者认为火车不可能跑那么快,他们多数还是相信读报人的。
还有火车的好处他们还不知道,那些宣传火车拉得多跑得快的好处于他们无关。那知后世有一句话要致富先修路,那些铁路附近地区的人会因此而受到的好处这时他们还不知道。
另外修铁路确确实实存在一些生活受到威胁的群体,这个群体就是直接靠漕运吃饭的纤夫、船工,还有比较间接一些的沿北运河的一些城镇,那也是靠漕运兴旺的铁路修建好就不可能如之前那么繁荣。
对他们朝廷已经有了表态,纤夫可以加入铁路修建队伍,船工也可以加入沿海运输业,再不可以移民。而且因海运了一部分漕粮已经在纤夫中船工中招了一些新军士兵,及移民了一部分。
由此可见在大明修建铁路阻力不小,具体多大得看推广方面力量。好在这时推广方面力量强大,如穿越众有钱有实力有议论有技术有决心。
还有天启看穿了太多,根本不在乎这时的名声,因为历史上他的名声就不好,可穿越众现在所干的一切对大明对后世都是有利的,不论对大明还是对他自己的名声等着想他都要坚决支持。
虽不可能如他的祖宗朱元璋那样大开杀戒,也没有如嘉靖万历那样大打那些文臣的屁股,但他可以罢官,将那些清流官员送去南洋,再不对反对官员只当空气不见他们。
还有这时的铁路都在北直隶境内,北直隶有卢象升受到穿越众影响,看到了粮食加工机械对粮食供应的好处,看到兵工厂生产的武器帮助大明取得胜利,还有穿越众自己的农场生产的高产农作物并在向外推广,看到了冬季还能生产蔬菜的塑料大暖棚。
还有引进的更高大的伊犁马、细羊毛绵羊,工厂里生产的钟表、肥皂等等产品,加上造纸、纺织、印刷等等无不比大明原来的生产方式效率高几到几十倍外,有不少还是独创的,大的如蒸汽机、筑路机械,小的如电报、钟表、火油灯,林林总总不是一句话就可说明。
以及看到罗家岙地区民众的生活条件温饱基本上不成问题,穿越众设计的那官员的新考成制,化吏为官的办法,新盐政,行政体系改革,培训的新军等等也太好了,经历这一切卢象升的思想完全改变了,他也变''庸俗''了讲究实际而不是空洞的儒家经典语句。
改变的卢象升对铁路建设坚定支持,因为这火车的性能实在太强大外,确实是利国利民。就是官员上任走路一个月乘火车一二天省事多少,还有南北货没火车需要多少运费,还有军事上的用途实在很多。就算是如救济陕地灾民,之前运粮一半半路上吃掉了。
有卢象升支持修铁路肯定会省力不少,再加这时人口密度毕竟只是后世十分之一,拆迁的村镇搬移的坟地并不多,所以虽有人不大愿意搬迁敢硬顶的罕见,反倒是收买测绘队让铁路改线的人不少。
只是这时铁路走向的决定权在穿越众手上,还经过在现代摄影图纸上,现代铁路走向,这时代的施工条件多方面考虑的,主要是尽量取直与减少施工难度。
降低施工难度的方面乃是尽量少造桥或在好造一些的地点,还有就是一开始开山挖隧道就等下一步再说。好在第一期铁路都在华北平原,除了几条河流造桥没有办法,其它的问题不大。
还有那些测绘人员都是贫困家庭的青年童生,他们非常珍惜自己的工作。经过简单培训主要也就会测个地基成份看下面有没有软土,以及线路基础的直与水平。也就是说测绘队的人并不好收买,收买也没什么用,因为铁路走向测绘队决定权有限。
另外铁路施工因为有不少后金战俘,一些判刑罪犯需要军队看管,整个施工队是有武装力量跟随的,有些地方豪强如敢异动会坚决镇压的。
就这样到六月时等铁轨从石景山钢铁基地铺到罗家岙工业区外围车辆厂里时,车辆厂第一个五百马力的火车头也正式下了线。
虽然只有一个火车头那也是在打通一条生产线呀,因为这火车头的所有零部件都要落实到能生产出来。如钢轮就是这时已经具备了铸造,专门生产的卧立式车床加工的能力,如大梁之类也一样,而不是单只是生产了一个火车头而是具备了小批量生产的实力。
不过那也不是说这火车头可以完全在明代生产,实际上轴承、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表、速度表之类只能先在现代购买,完全在明代生产只能降低要求或再有十年以上时间。
这时连避震的弹簧钢也是从现代运进明代的,因为就算是有了一切技术资料,要生产高质量弹簧钢还要几年时间才行。至于铁路上所用的红绿灯,还有对讲机等火车运行所需的那些肯定是要靠现在采购。
完全要在明代生产二十世纪初期水平的火车头不容易,当然穿越众这时生产的火车头马力虽小,可技术水平混合了不少后期技术,比初期水平要高出不少外,连外观设计也比较简洁有一股工业美钢铁力量美。
不管怎样到天启十年六月穿越众在大明又立下了一个里程碑,这个里程碑就是铁路、火车系统基本上完成了整个系统的建设。
这个建设包括钢轨生产、铺设、沿线信号灯系统、车站、岔道、道岔拨道器。另包括火车头、货车、客车的生产与生产线。
那可是极不容易的,乃是打通了一个体系。为了这个体系如吴世杰等没有自己主管工作要紧事的人,都尽量抽出时间来帮忙,连许飞也一样。
当然许飞在现代的采购任务也比较重,整个铁路系统要采购的东西实际上真不少,为了赶时间有一些在大明也有可能生产的也先采购了,然后慢慢替代下来。
如红绿灯除了灯泡其它生产还不困难,如电线在明代生产塑料还早一点但可以用橡胶,原先的电线外包皮就是用橡胶的,因为橡胶紧张才改用塑料的,所以只要在明代生产的橡胶有规模了就可以生产电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