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305年,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安同时退位。经过一番争夺帝位的混战,李锡尼也就是李基尼乌斯和君士坦丁分别控制了帝国东西部的政权,形成两个奥古斯都并立的局面。
君士坦丁出生于罗马帝国上麦西亚行省的内索斯,君士坦丁一世,全名为弗拉维?瓦莱里乌斯?奥勒里乌斯?君士坦丁。他是帝国的西部奥古斯都君士坦提乌斯一世?克罗尔的长子。
君士坦丁在年轻在东方服役。戴克里先与马克西米安双双退位,君士坦丁前往不列颠与已经升为奥古斯都的父亲君士坦提乌斯一世会合。他父亲去世后,不列颠军团在英格兰北部城市约克宣布君士坦丁为奥古斯都。戴克里先的继承者、东部奥古斯都伽列里乌斯死后,四位奥古斯都:李锡尼、马克森提乌斯、马克西米努斯和君士坦丁开始夺权。君士坦丁联合李锡尼反对马克森提乌斯。他越过阿尔卑斯山,占领意大利,在台伯河上穆尔维大桥附近的决战中击败马克森提乌斯,马克森提乌斯在逃跑中落水而死。之后李锡尼与君士坦丁的同父异母姊妹君士坦提娅结婚,以巩固两人的同盟。两位奥古斯都同时签署了米兰敕令,给予基督教在帝国境内的合法地位。在教会史上,这是一件头等大事。
之后李锡尼在小亚细亚战胜马克西米安?达扎,与君士坦丁瓜分了帝国。但是好景不长,两人都为独霸帝国而投入了新的战斗。君士坦丁击溃李锡尼,李锡尼为活命而投降。然而君士坦丁以阴谋叛变和私通蛮族的罪名将李锡尼绞死,从此成为罗马世界唯一的统治者。在君士坦丁战胜其对手的斗争中,宗教政策起了重要的作用。君士坦丁的父亲康士坦提乌斯在其统治区内对基督教一向采取宽容态度,他的军队中又有许多基督教徒。他虽然还不是基督教徒,但已显示出自己是个新宗教的有力庇护人。
继戴克里先之后,君士坦丁继续加强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他想取消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制,不过混乱的局势让他无奈。他将帝国划分为高卢、意大利、伊利里亚和东方四个大行政区,下设行政区,再下为各行省。他最初任命长子克里斯普斯为凯撒,不过受到继母法乌斯塔的诬陷而被处死。君士坦丁后以通奸罪把法乌斯塔也处死,但任命她所生的三个儿子为凯撒,君士坦丁二世统治西班牙、高卢和不列颠;君士坦提乌斯二世统治亚洲和埃及;君士坦斯一世统治意大利和北非。他重建并大规模扩建了古老的城市拜占庭,把它重新命名为君士坦丁堡,并定为首都,号为新罗马。他在新都建立了一个与在罗马的元老院并列的元老院,但两个元老院都无实际作用,君主专制制度已经最终确立。
在君士坦丁统治时期,官僚机构进一步扩充,皇帝直接任命军政高阶官员,帝国行政制度也彻底官僚化了。他完成了由戴克里先开始的把军队分为边防军团和内地机动军团的军事改革,使地方民政权与军权分离的政策。把军队分为边防部队和内地机动部队,骄横不逊的近卫军被解散,而是重新组织宫廷亲卫部队,军事权力从此完全集中到自己手里。大量蛮族士兵因此加入帝国的军队,普通平民为逃避兵役竟采取自残的办法。
颁布《米兰敕令》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所有的人都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也不是为了使它成为正式的国教,却极大的促进了基督教的发展。几所属于世界最著名的教堂也是在他的统治期间建成的,如伯利恒圣诞教堂和耶路撒冷圣墓教堂。君士坦丁接受基督教并没有真正活出信仰的精意进而改变历史的进程,而只是顺应了这不可避免的历史潮流。此时已经感到时日不多了才接受阿利乌派的洗礼,原因在于基督教信仰发展的初期信徒相信洗礼具有洗除罪孽之功效,在黑马及游斯丁的时代,洗礼可以洗除以前一切的罪过这样的思想已经相当普遍。君士坦丁在洗礼之后没多久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