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林平之右手长剑在手,左手挽一个剑花,于院中小道上身影飘忽,剑影吞吐。双脚倒踩九宫,后移三步,又连上第二式。
这十三本剑谱,自林平之得到以来,每日勤加习练,未有一日懈怠。倒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这三年来,林平之以他远超常人的思维和记忆,硬是将剑谱上的招式归纳出了一些特点。就如独孤九剑一般,每一式,都有相对应的剑意,破敌之法也各有不同。
以他今时今日的剑术,虽然只练成了其中两本剑谱的剑意,却也能发现这夺命十三剑确实不凡。等十三本全部练成,并且融会贯通,一招一式莫不有大威能,或许真的能达到草木皆可为剑,天地皆是剑意的程度。
这想想就令人热血沸腾。
可是,现实是残酷的。练成这最为基础的两式剑意,就花了他整整三年。这第三式到现在却是一点头绪都没有。林平之也曾想跳过这第三本式,直接习练第四式,可发现,若是不明白这第三式剑意,根本无法习练第四式。
无奈,林平之只得继续钻研那第三式。以现在我会的这两招,融会贯通之后,或许在余沧海手下能撑个十招就不错了。这绝不是说这剑法垃圾,而是林平之的内功修为不够啊。
要知道这夺命十三剑,每一剑都是颇为耗费心神内功,不过其杀伤力却也是一般剑法的几倍,只不过林平之的内功修为太差,无法彻底发挥其威力。
看样子,去少林偷学九阳神功刻不容缓啊。今年我可已经八岁了,说不得在我这只蝴蝶到来牵引下,余沧海没按剧情发展,一时冲动或许就提早来了,那我还不得哭死啊。
“什么?不行,绝对不行。”晚饭时,当林平之提出了要去少林拜师学艺的想法,全家人一致反对,不准。
“平儿,嵩山离福州可是有几千里路呢。你要走了,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娘可舍不得你离开啊。”林母依依不舍的样子,让林平之看了也颇为心疼。可是一想到几年后,家里惨遭巨变,母亲也会离自己而去,那就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几天过后,林家还是同意了林平之去少林学武。林平之回过头再看一眼,不舍的目光,停留在这一方黑色的小旗上,还有那门口的石狮子。这里留下了林平之出生后的一切痕迹。
“南哥,平儿走了。呜呜..”林夫人终于忍不住落泪了。“雏鹰终有一天会离开鹰巢,展翅高飞。我们的孩儿只是更早的去闯荡这个世界罢了。
不用担心,我明天就写信给北方的朋友,请他们代为照顾一二。”林父对于林平之的离开似乎在意料之中。或许他还有一种“有子如此,夫复何求”的自豪。
“平儿,或许,爷爷等不到你回来的那天了。可是爷爷当为有你这样的孙子自豪,林家也将会因你而再次名杨天下。你不会让爷爷失望的..是不是?咳咳…”
那月光下的背影,此时却已然苍老了不少,林老爷子望着前方远去的马蹄喃喃道:“或许这么多年,江湖早就忘了福建林家,可是却没人敢忘记那独步天下的七十二路避邪剑法。。”
看,这天下,又要起风了。
“夫人,你这又是干吗呢?”林父一早上回来就见妻子正在收拾行礼,就知道她放心不下林平之独自远行。儿行千里母担忧,更别说林平之只是八岁稚龄。
“平儿有叶镖头他们照顾,再说平儿虽说只有八岁,可一般的蟊贼也奈何不了他。他习练的那夺命十三剑,现在可是连我也讨不了好。否则,我也不放心他远行。”
林父也是放心不下林平之一人,这才吩咐手下一同跟随。毕竟林平之武功再好,江湖上有的是下三滥的手段让人防不胜防。
听了林父的话,林母还是不放心。这林平之说要上少林。那少林于洛阳却是相近,林母立马修书一封,送往洛阳娘家,请父亲王元霸多多照顾这不省心的小外孙。
北行路上,林平之打马走过。出了福州一路颠簸。这一骑绝尘,听起来似乎很潇洒,可只有真正做了才明白。这骑马对于屁股和大腿的折磨,真正是难以忍受。
嵩山脚下,一少年郎打马踟躇。早在三天前,林平之便已想好了对策,说自己欲拜入少林门下做俗家弟子。自己年仅八岁,家世清白,想来少林也不会拒绝自己。
一进寺院,感受这千年古刹,寺院宏大。从山门到千佛殿,共七进院落。山门的正门是一座面阔三间的单檐歇山顶建筑,它坐落在两米高的砖台上,左右配以硬山式侧门和八字墙,整体配置高低相衬,十分气派。门额上有金字黑底“少林寺”三个大字,更添一道辉煌的景色。
进了山门,便看到米勒佛供于佛龛之中,大腹便便,笑口常开,人称“大肚佛”、“皆大欢喜佛”。神龛后面立有韦驮的木雕像,神棒在握,是少林寺的护院神。
过了山门,便是甬道,两旁碑石如林,故称碑林。锤谱堂就在山门内碑林西侧,里面有泥塑和木雕群像,演绎着少林武术的发展史及其显赫功绩。
“林小施主,日前,你外祖父金刀王老先生,就曾来信说他那外孙向佛之心之深,欲拜入我少林。不想今日,你就来了。”
“大师有礼了,小子向佛之心早有。故而今日上少林,请大师允许小子拜入少林门下,做一俗家弟子。”
“嗯,林施主既有向佛之心,拜入少林学艺,也是我少林之福,况且你林家辟邪剑法,杀气过重,你来我少林学艺,也可消除辟邪剑法带给你的心中杀气。
既然这样,那我便令我徒儿收你为弟子,做一俗家弟子。不过,少林戒律,仍得遵守。不然,纵使老衲偏袒。那戒律院的众位师祖,也饶不得你。”
一番扯皮之后,林平之终于如愿拜入了少林。这俗家弟子,却是还要熬过那三月苦力才能名正言顺的以少林弟子自称。而下山后,俗家弟子却也不能打着少林的名义。
概因这俗家弟子,有些乃是与少林交好,本身有着家传事业,但是又相信少林口碑,自愿送子弟上门,学成后再归家从事家业的弟子。
而这些弟子回家后,往往又在江湖上打滚。这江湖事,最难说的明白。一旦发生争斗,往往就是非死即伤。因此少林便定下规矩,凡俗家弟子学成归家,便不可再自称为少林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