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雯·丽(1913~1967)生于喜马拉雅山脚下一个小城中的股票经纪人家里。她是英国著名的电影演员,不仅外貌美艳动人,而且演技精湛,卓然超群,曾两次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是举世公认的好莱坞影后。费雯·丽主演的影片有:《乡下绅士》、《抬起头来笑》、《罗密欧与朱丽叶》、《乱世佳人》、《魂断蓝桥》等。
丹麦之行结束后,费雯·丽还曾与奥立佛一起到意大利的威尼斯休假,就在这时,奥立佛接到他好莱坞经纪人迈伦·赛尔兹尼克要求他主演《呼啸山庄》的邀请,不久,他携费雯·丽来到好莱坞。奥立佛提出要求费雯·丽能担任女主角演凯西,但是导演已经预先安排这个角色由曼儿·奥伯朗来演,她饰伊莎拉·林顿一角。好莱坞制片人尽管力邀,但费雯·丽的态度很坚决:“要么让我演凯西,要么就什么也别演。”
凑巧的是,当时米高梅公司的制片人、奥立佛的经纪人迈伦·赛尔兹尼克的哥哥,大卫·塞尔兹尼克正筹拍根据小说《飘》改编的影片《乱世佳人》。影片其他角色都已选定,男主角白瑞德,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提名克拉克·盖博来演,并且已经签订了合同。但是,惟独女主角郝思嘉却尚未找到合适人选。为此,塞尔兹尼克进行了美国电影史上最出色的一次宣传活动。这个出身电影世家,丈人又是米高梅公司老板梅耶的制片人,靠着深厚的艺术修养和犹太人特有的精明强干,三年前,就以空前的巨款五万美元的高价击败其他对手,从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契尔手中买下了《飘》的改编权,准备以400万美元(约合现在的一亿美元)拍完此片。
他向全国各阶层发出了数百万份咨询信件,结果反映之强烈连塞尔兹尼克本人都感到吃惊。据说,当时,每三个美国女人中就有一个人想演郝思嘉,每两个年轻姑娘中就有一个相信灰姑娘的命运会落到自己头上。有幸参加试拍的人达1400多人,初选过关的有92人。当然,三十年代是好莱坞的极盛时期,那时候,电影明星享有的威望要远远超过任何一位政治活动家。但是,这些人中没有一个人能使塞尔兹尼克满意。在好莱坞的大明星中蓓蒂·黛维斯本来很有希望,大约有百分之四十五的复信推荐她,她是好莱坞鼎盛时期的首席女星。但是她却两次失去了这个机会。第一次,华纳兄弟影业公司请她演郝思嘉时,她因要到英国去而拒绝了。结果,华纳兄弟公司没有得到版权。第二次,华纳向塞尔兹尼克提出一笔有利可图的交易,由华纳影片公司付全部酬金的25%给本公司的演员埃洛·弗林和蓓蒂·黛维丝,让他俩来演白瑞德和郝思嘉,大卫差不多同意了这个办法,但是黛维斯对弗林相当厌恶,不愿与他一起拍戏,所以她又一次拒绝了。米高梅公司的“皇后”诺玛·希拉这时37岁,私下里也试过镜头,但她的崇拜者们认为她这个专门演浪漫主义人物的明星并不怎么适合,她也就下决心不再违背这些影迷的意见了。凯瑟琳·赫本因为主演《苏格兰的玛丽》的玛丽这个角色失败了,被列入了最不受欢迎的演员名单,这次她也投入了轰动一时的争夺。但塞尔兹尼克觉得她不招人喜爱,“缺乏魅力,难以让一个男人追求十年”。还有,宝莲·高黛也有心问鼎郝思嘉,但她因与卓别林的关系暧昧而被排除了。另外,琼·芳登、琼·克劳馥等巨星也参加了角逐。
费雯·丽很早就想演郝思嘉这个角色,1937年2月,在《我们要这样》举行首演期间,费雯·丽给所有参加演出的人每人买了一本在美国刚刚出版的《飘》,她当时就已经读过这本书,她认为女主人公是现代美国文学最真实动人的形象之一。但当她的代理人格利登打听《飘》的角色请谁来演时,塞尔兹尼克的回答没有给她留下什么希望。在横渡大西洋到美国去的旅途中,郝思嘉这个人物一直萦绕在她的脑际。在轮船上,她又重读了一遍小说;在飞机上,她对着镜子反复练习模仿米契尔笔下的女主人公,《飘》的作者,总是用“猫”来形容郝思嘉,费雯·丽就在镜子前练习“猫笑”、“猫似的饥渴目光”、“利爪姿态的双手”等表情。到美国后,她又读了一遍《飘》,她手中的那本书已经被翻烂了,她认为自己就是书中的郝思嘉,下定决心非演郝思嘉不可。
费雯·丽主动地找迈伦毛遂自荐,迈伦一见到费雯·丽,惊奇地喊出了第一句话:“噢,天哪!你就是郝思嘉!”但此时,《乱世佳人》已经开拍了,拍了相当一部分群众场面,而郝思嘉还未找到最佳人选。迈伦答应帮忙,要她见机而行。
那一天深夜,费雯·丽戴着一顶黑宽边帽子,一对灰绿色的大眼睛,描着细细的眼线,穿着腰部打稻的连衣裙,就像19世纪六十年代,郝思嘉那个时代穿着一样,神态是惊人的沉静。迈伦慢吞吞地喝完酒,满怀希望地驾驶着小汽车。这时已经快深夜一点钟了。海边刮来寒风,驱赶着低低的云层,卡维尔的上空辉映着一片熊熊大火的红光,影片正在拍“火烧亚特兰大”。在高高搭起的平台上,站着一大群记者、来宾和助手们。大卫·塞尔兹尼克本人也在那里。他中等个子,微微驼背,头发卷曲,透过一副厚重的镜片巡视着这场大火场景。迈伦不慌不忙地把他的女伴带到大卫跟前,大卫朝自己的弟弟跑了过去,他已等待一个多钟头了,那些来宾跟好奇的记者们都疲倦了。迈伦一把抓住大卫的手,用嘶哑的声音高叫着:“喂,天才,我来给你介绍一位郝思嘉”。
当时正烈火熊熊,微风拂面,费雯·丽一手扶着迈伦,一手按着怕被风吹落的宽檐帽,仰着头,使大卫看不清她的面庞,迈伦朝大卫喊的时候,大卫闻声注目而望,这时费雯·丽迅速摘下帽子,任大风吹起她飘舞的头发,场地的火光辉映着她那秀丽而矜持的面庞,越发娇艳动人,深遂的眼睛闪射出绿宝石般的光芒,伴以爽朗的银铃般的笑声。黑色的衣衫紧紧裹住窈窕的身躯,令人想起郝思嘉那只有17英寸的细腰来……大卫被这突然出现的“郝思嘉”吸引住了,而费雯·丽则激动不已,热泪盈眶,因为,她渴望着创造郝思嘉,现在到了关键时刻。
谁也比不上大卫的灵巧、远见和才干,在他的事业中充满了许多浪漫的轶事趣闻,他本人后来回忆当时的情景说:“我只稍看她一眼,就完全明白她是最合适的人选,至少从她的外貌就可以断定。如果你正在构思郝思嘉的形象,蓦地在你面前站着这个人,她将这个形象活灵活现地变成了现实,再也不用费尽心机去寻找了。很久以来我都不能摆脱这初次见面所产生的诱惑力。”
实际上,经过这一次,大卫觉得不需要再试片了,然后,他们又到了导演乔治·顾柯那儿。顾柯请费雯·丽朗读一段台词。如果不计较她那种英国方言的话(她担保在两周内掌握美国南方方言),费雯·丽的朗读给人一种很有力的内在真诚感,独具一种绝大多数对手都缺乏的伤感情调,顾柯也体会到了这个女演员的气质跟米契尔笔下的人物吻合到了什么程度。他说,费雯·丽正是那种能给人一种“触了电、着了魔一般的感染力”的美人。对于费雯·丽人选,曾在《罗马之春》一片中与费雯·丽合作过的英国剧作家莱姆贝尔特说:“这决定于她的独特气质——文雅的自制力和感情的爆发力的混合体——这跟米契尔笔下描绘的女主人公非常接近。可有一次费雯·丽却说:“我在郝思嘉身上怎么也找不到跟自己相像的地方。在郝思嘉的性格中有一股不知怎么的倔犟劲和拼命劲,依我看,应该从她的内在精神去寻答案。”
一位著各的评论员1939年12月在《好莱坞专栏》中说道:“今年1月我用一整栏篇幅,以激烈、轻蔑的言词,谴责大卫·塞尔兹尼克制片公司以及大卫,因为他们在这个国家里竟然挑不出‘郝思嘉’——因此选出了一位英国姑娘。而现在,天啊!我不得不祝贺她和每一个与挑选费雯·丽有关系的人,事实上,她不是在演郝思嘉,而是她本身就是郝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