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个朋友跟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说他们村里有一户人家,家里有三个亲兄弟。祖上传下的家产中有一个价值不菲的清代花瓶。兄弟三人自打成年、成家后就一直对这个花瓶的归属和分配事宜争执不休,足足争了将近20年。终于有一天,经过又一番激烈争执而依然无法达成共识的兄弟三人恼羞成怒,将这个花瓶狠狠地摔在地上,彻底断了所有人的念想。
要知道,这20年来花瓶的价格飙升了何止千倍,现在摔和20年前摔,毁掉的东西绝对不可同日而语。然而,有意思的是,毁掉了花瓶之后,兄弟三人非但没有更加彼此仇视,反而化干戈为玉帛,相处得比以往更融洽了。
这个故事的架构、逻辑以及潜在的道理似乎不用我告诉大家。不出所料的话,基本上所有人都会以“金钱(利益)是魔鬼,最好敬而远之”这一“标准答案”来为其定性。不过,如果仅仅为了导出一个如此单纯的“真理”,那么我是不会把这样一个无聊的小故事呈现给大家的。我之所以要讲这个故事,肯定有我的道理。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几乎每一个人都曾在不同程度上把“无欲则刚”这句话当成颠扑不破的真理予以信奉。可实际上,每一个人心里都清楚,这四个字只存在书本中,在现实世界里可以提倡,但绝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道理很简单,因为这四个字不符合人性,甚至有着反人性的特质。如果人类真的大力践行“无欲则刚”的价值观,恐怕人类本身的生存跟现在大不相同。因为这种价值观只存在于佛教界,可如果每个人都出家当和尚,彻底做到“四大皆空”的话,人类的繁衍生息又该怎么进行?
可见,过度宣扬“无欲则刚”是不实事求是的。现在的问题在于,每一个人都离不开“欲”,而且没必要也不应该离开“欲”。那么,如何才能在“有欲”的情况下也能做到“刚”呢?
简单,只要你懂得如何把控和如何沟通,你就能做到“有欲也刚”。
就拿前面提到的三兄弟的故事来说,一个好好的价值连城的花瓶本来是可以改变三兄弟命运的,难道非要打碎它,才能换回兄弟之间的亲情吗?
即便事实如此,这也还是未免太过荒诞、太过可悲了。如果兄弟们能够进行高质量的沟通,并恰到好处地把控住自己的“欲望”,合理地解决归属和利益分配问题,事情显然可以有一个更美好的结局。
沟通技巧的欠缺,对这个家庭造成的深远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我敢保证,打碎花瓶后,即使兄弟三人暂时找回了久违的和平,心中那道深深的伤口也不会彻底愈合。何止不会愈合,也许它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发炎,且炎症会越来越重。迟早有一天,伤口会彻底崩裂,并再一次摧毁这个家庭勉力维持的脆弱和谐。只不过到那个时候,挽回事态的唯一媒介——花瓶,已经不复存在……
这样的案例,在职场中也是普遍存在的。我们身边的几乎每一家公司,都像极了拥有三兄弟的那家农户,所有成员整天都在为争抢花瓶的份额不停缠斗,折腾得不可开交。唯一不同的是,对于任何一家公司而言,花瓶都是不可打碎的。无论好分、难分,都必须硬着头皮分下去。
这就要了亲命了。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公司领导都活脱地像个救火队员,一天到晚四处灭火,可四周却依然火情不断,直搞得他们焦头烂额、徒呼奈何!
可见,失去“打碎花瓶”这一终极选项,公司领导手里就只剩“沟通”这张王牌,可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这张牌,绝大部分人都不会用,至少是不善于用。
因此,对于公司而言,把“沟通”当成事儿,好好地研究一番,已经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重大课题。
二
许多人都看过“三个和尚”的故事。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当山上的小庙里只有一个和尚的时候,他独自下山挑水,生活无忧。后来又来了一个和尚,变成两个人去挑水,却由于利益分配不均而发生许多矛盾,从而让两个人都对挑水失去了兴趣和动机。等到第三个和尚到来后,矛盾愈演愈烈,三个人干脆均放弃了挑水,结果差点都被渴死。不过,这个故事的作者还是给了我们一个大团圆式的结尾:在死扛了一段时间之后,快渴死的三个和尚终于扛不住了,求生的本能最终战胜了心中的小算盘。三人重归于好,不再计较个人得失,并争先恐后地去挑水。这个本不应成为问题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作家试图给我们讲述这样一个道理:人心齐,泰山移;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与其争斗不休,大家都受损,不如通力合作,大家均受益。
坦白说,这个道理是不错的。然而,问题是,这个道理是否可以,或者说是否应该,通过一个如此单纯又如此极端的契机去实现,即大家很可能活活渴死。
对这一点,我个人持怀疑态度。事实上,没有人会如此愚蠢,宁可渴死也要死守在小庙里。显然,一个相对更合理的选择是“树倒猢狲散”——大家都离开那座小庙,各自寻找新的归宿和新的前途。
说白了,这其实还是一个“打碎花瓶”的做法。
公司也一样。“公司兴,个人兴;公司亡,个人亡”,每个公司领导时常会以这一冠冕堂皇的理念为借口,试图向不安分的公司员工施压,期待他们能够顾全大局,学会妥协和牺牲。然而,几乎从来就没有什么人会对这种陈词滥调真正在意,更别提身体力行了。
为什么会这样?主要存在两个原因。
其一,“公司的兴亡”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对这种耸人听闻的话题,公司员工根本就没有感觉。相反,自身的利益才是真正的大事,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有切肤实感。两相比较,孰远孰近、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其二,即便是公司“亡”了,也无所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庙,一座庙倒下去,大不了再找一座新庙就完了。
看见没有,无论你愿不愿意承认,其实对绝大多数公司的绝大多数成员而言,“公司员工的兴亡”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没有人会真正关心,真正在意。
不过,如果这种情况不改变,还有一个不折不扣的真命题在等待着我们的公司领导——一个连自己人都不关心其兴亡的公司,肯定会灭亡,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归根结底,改变这一切的钥匙,还是在于那两个字: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