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在城中有名来,林沅忍不住想到前世的那些所谓的“网红店铺”。
哪个不是排队要排到街上去。
她这几次出府上街,看着街上的人也不少啊,怎么堂堂坐镇听雪馆说书的陈先生的场子,才仅仅这么些人。
“哥哥,莫不是你的情报有误吧。”
林栋可从来没有在听雪馆消费过,此时心里也没了底。
“我......我也不知道。”
两兄妹一齐糊涂,海燕见状忍不住了。
曾经家里的兄长也以上一次听雪馆听书为傲,还曾经跟她炫耀过。
“小姐,少爷,奴婢插一句嘴,听雪馆虽然在学子之间享誉盛名,但其中消费昂贵,很少有学子可以负担的起每天来听雪馆听书的价钱。”
海燕伸出手指,指向桌子上的茶水果盘。
“仅仅是一壶茶水和当季的果盘,刚刚小姐就花费了二十两。若是一个月里每天来的话,就需要至少六百两,所以听雪楼的盛名,不仅是因为陈先生的口才,更是因为其昂贵的消费,不是寒门学子能负担的起的,这才能成为大家口中的谈资。”
哦,对。这里的消费可能对于普通人来说是贵了点。
拥有娘亲留下大笔银子,不差钱的林沅了悟地点了点头。
没有娘亲留下大笔银子,三两银子就是一个月的零花钱的林栋哭也似的点了点头。
抱住穷穷的自己,这么一壶破茶加上巴掌大小的果盘就二十两,自己半年的零花钱来趟听雪馆就没了。
妹妹真有钱,想要抱紧妹妹大腿!
楼下,一位书童先登上了台,声音不大地说了一句。
“陈先生马上登台,请各位稍等。”
不久之后,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就坐在了早就准备好的桌子后面,左手一把折扇,右手一块惊堂木。
随着惊堂木落在桌子上发出的一声清脆的响声,陈先生的说书开始了。
林沅连忙竖起耳朵,想要听一听,这陈先生的书究竟有多么特别,竟然会成为京城一绝。
一炷香过后。
林栋面前摆着十来个剥了皮的葡萄,他的手里面,正在剥下一个。
林沅也昏昏欲睡地打了个哈欠。
“哥哥,我们走吧。我感觉陈先生的说书,我们太过无知,听不懂。”
听到“走”这个字,林栋顿时间来了精神,顿时丢了手中的葡萄,并用一旁的擦手布擦了手。
“如果妹妹这么想走的话,那哥哥我也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听到他这话,海燕在林沅的身后默默地翻了一个白眼。
能把这么薄的葡萄皮都完好地剥下来,看样子,三少爷才是那个如坐针毡的人。
林栋眼尖,看到了妹妹的丫鬟竟然默默地翻了他一个白眼。
忍不住瞪了海燕一眼,然后在海燕瞪回的瞬间转身率先走出的雅间。
离开听雪馆前,林沅打量了一圈在座诸位的神情。
皆是如痴如醉,手中拿着厚厚的书籍,时不时地还翻上两页。
从听雪馆出来后,见识过京城享誉盛名的听雪馆后的林沅忍不住陷入了沉思。
虽然他们听着无聊,但是陈先生的说书,不可谓不好。
老先生措辞文雅,引经据典,如同阳春白雪,曲高和寡。
没有大量文化底蕴的人,根本听不懂,听不透。
有这样高的入门门槛,应该也是诸位文人,都以能入听雪馆听书为傲的其中一个原因。
可是她,需要的,不是陈老先生这样的说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