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祖禅师又手执利斧进一步考验他,隐峰又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无畏精神坦然相对。看到爱徒如此精进,难怪马祖禅师会哈哈大笑!
这个隐峰像不像一个疯子?
疯子无畏。有时会做许多可怕的事。但疯子也无所求,不在意功利,所以也就无所失。这在很多时候,便是最可贵的。
老顽童周伯通就是个“武疯子”,所以才成了天下第一。尽管他并没有什么第一的概念。
而正常人在很多时候都太规矩了,结果就不敢突破,患得患失。他们从来不会“疯”,也就永远只是一些庸庸碌碌的正常人。
“最好”是“更好”的敌人,争取“更好”时去强求“最好”,结果是倒退。
经常能见到一些追求完美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强调要坚持原则、宁缺毋滥、不留一丝遗憾。
这种作风,貌似严谨,其实是把生活变成了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原因是,世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完美,优秀永远都是相对的。
当你刻意追求“最好”的时候,倘若没追到,便可能心情不爽,导致生活成了一种受难;倘若自以为追到了,则又很可能只是判断失误,因为真正的“最好”是不可能存在的。
而且,怀有这种心态的人,会时常觉得自己格外不幸。因为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分明不对等,想追求的东西,似乎永远都差那么一点点。
结果,一味强求完美,换个角度看便也成了实际上的不完美。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话的意义,不仅是说做事可以不断改进,而且在做事方法上,也要一直抱有“一步步来,永续提高”的理念,永远都在前进,但永远也不浮躁。
放宽心,做好自己现在该做的事。只要在努力,就好,这是最重要的。
世上没有不可思议的东西,只有我不懂的东西。
曾有个科学家的学生问他,您的学识已经这么渊博了,难道也有自己回答不了的问题吗?
科学家就在纸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对学生说,两个圆里分别相当于你我知道的东西,圆外则是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圆圈越大,等于对外的边缘越长,不知道的东西也就越多。
事实正是这样。我们每个人都要承认自己的局限。千万别自以为有了点知识,就能对大千世界的很多方面下定论。
你没见过、没听过、没想过的东西的,不见得不能存在。
以你的知识及见识水平所不能理解、不能想象其构成原理的东西,不见得不会被别人创造出来。
生命是一次苏醒!有什么不可能的呢?
其实,越是那些不断为人类创造出新奇产品的人,越能理解各种不可思议的东西,无论那是一些怪念头、一些荒诞不经的产品,还是一些匪夷所思的学说。
世界该是什么样,不是由哪个人说了算的。
既应允许种种“正规”的东西存在,也应给“不可思议”的东西以合理的生存空间。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家有顽童者都知道,在教育方式上,最没用的就是强迫。
你越是要他学点什么,他就越是会跟你对着干。即便勉强进行下来,最终也不会有客观上的好结果。
这其实完全就等于是,让一个压根不饿的人大吃一顿你认为很好的东西。
因此,一个人若能学好某样东西,一定是他真正好奇、渴望、需要以这样东西来充实自己才行,就如同一个饿坏了的人想吃东西一样。
而在与人交往方面,能做到虚心若愚就更难。
正如前面不断提到的那些聪明人所习惯做的,你想让一个心里很明白的人,装作脑子完全空白的样子,跟人从零开始探讨,那简直就是侮辱他的智商嘛。
何况,让一个满脸“聪明相”的人,即便去勉强装傻,那也不会像的。
结果,聪明人在生活中就总是技痒难忍,变成大家所挑剔的靶子,形成以自己的才智去娱乐公众,而不给自己留回旋余地的局面。
真是天大的悖论:聪明者最愚蠢。
人家真正的高手,则既非装傻,亦非真傻,而是浑然一体的自然傻。
这你就不得不服。
如果不考虑钱的问题,你会怎么做?
常能见到这样一种很蠢的销售人员,见到顾客来了,会问人家,对这种产品,你打算买个什么价位的?
这话至少有以下三方面之蠢:
首先,顾客到来,是实现需求的满足,跟你一个价位方面的数字有什么关系?
其次,顾客怎么会知道你多少价位的东西,能带来什么样的功能?
最后,你的问话还容易让顾客产生一种联想:你该不是打算先把我的钱弄到手,再随便糊弄我一下吧?
对此,相信你肯定会有自己的解释,而且从你的角度看,都既符合专业规范又合乎日常情理。但你其实还是忽略了思考方法问题,那就是,做事情往往不应先从成本来考虑的。比如你现在需要买一台设备,总不能先说“我打算买个五十万的”,而应先从打算实现的功能效果开始考虑。
有一类话我们平日实在听得太多,那就是总有人以“缺钱”、“条件不具备”等理由,来当做不能实现理想方案的最佳借口,从而开脱自己的无所作为。久而久之,人也就基本由懒变废了。
而如果换一种思考的角度:先谈理想路径,再谈具体的解决方案,或替代方式,又当如何?
所以乔布斯想知道,给你应有尽有的钱,你就一定能成功吗?当然前提是,无论投入多少,你都要有把握能赚回来,否则就不是正常的创新方案。
如此一来,真假高手便立即能分辨清楚。
有句话说,退潮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现在却是另一种情形:大潮涨起来的时候,才知道谁的泳姿最管用。
想不通时,你只需要退后一步,让开,让一切顺其自然。
有个年轻人问禅师说,大师,我有一个疑问,请你解释什么是“团团转”?
禅师闭着眼睛,缓缓地说,是因为绳子没有断。
年轻人听了吃惊地问,禅师是怎么知道的?
禅师问道,什么事情让施主如此地惊讶啊?
年轻人说,今天在路上,我看到一头牛被绳子拴住鼻子固定在路边的大树上。牛想要到不远的草地上去吃草,可是它转来转去都无法脱身。我以为大师没有看到,必定回答不上来,谁知大师一下子就说了出来,实在是太神奇了。
禅师笑了笑说,施主问的是牛被绳子拴住的事情,我说的是心被俗世纠缠而得不到解脱。名是绳,利是绳,欲也是绳,尘世的所有诱惑和牵挂全部都是绳。众人就像那头牛一样,被很多的烦恼和痛苦折磨着,生生死死不得解脱。一只风筝,由于被绳子系着,再怎么飞,也飞不上万里高空,因此而失去了广阔的天空,一匹马再怎么烈,被马鞍套上,也就无法任意驰骋,从而失去了广阔的疆域。人若陷入各种世俗当中,无法得到清闲,难以解除苦恼,就会缠住前行的脚步,只有斩断俗世的牵挂,才能得到解脱,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这故事里说的,分明就是我们所面对的日常生活。
回想一下我们小时做过的数学题,当一道难题怎么也想不出来的时候,我们常会哀叹道,要是去掉一个限制条件就好了。
想不通时,退后一步,就相当于将一道难题中去掉一个限制条件。
比如,当你感觉工作压力太大时,便不妨想一想,难道今天完不成任务,你就会完蛋吗?难道这次不能晋升,你就不能活了吗?难道一次市场上的失败,就等于你生活中的所有财富都不存在了吗?
当然不是,你还很富有呢。
那么,又有什么是不能从容做的呢?
追随我的好奇与直觉,大部分我所投入过的事务,日后看来都成了无比珍贵的经历。
在每个人的天性里,其实我们都是一些游戏爱好者。这种游戏欲会贯穿我们一生,只不过在不同的年龄段,所感兴趣的游戏类型不同而已。越是那些成年人,有较强经济能力的人,便越是能在其“玩具”上进行发烧级别的投入。
就游戏的级别来说,也可以认为,有些游戏仅属于低层次的感官刺激或麻醉,另有些游戏,则充满挑战、创新和超越自我的内涵。
乔布斯在这里所说的,自然是后一种情况。他分明就把自己当成了一个老顽童,始终追随着自己那孩童般的游戏天性,乐在其中,流连忘返,日后想起仍妙趣无穷。
尽管在本书的很多地方,我们都一再强调要克制自己的本能,颠覆你的天性,但一个人的修炼过程,通常都是在对昨天的不断否定中得以提升的。
早年时玩过的许多幼稚游戏,固然该很快放弃,转入直面人生的正剧。但当你有了专注追求的事业之后,你天性中所有可贵的好奇与直觉,却又会开始发挥出激越澎湃的作用。
这便成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